第973章 曹操湊熱鬧

倒不如...乾脆讓劉燁登基做天子!如此一來大家都是開國功臣,重重有賞,要不然等到劉協親政,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這些“劉賊”的幫手,別說是厚賞,能不能活命都很難說。

賈詡區區一份供詞,便起到了如此之大的作用,郭嘉如何能不欣喜。

“文和做的不錯,某這便將供詞呈給大將軍。”郭嘉拿着供詞轉身而去,只有刺客高聲大喊。

“不是曹操指派的我,也不是天子!你們搬弄是非,顛倒黑白!”

“把他處理了吧,回頭換個人冒充他,明白麼?”賈詡吩咐道。

獄卒令連連點頭:“文和先生放心,小人一定讓他消失。”

賈詡同樣滿意的點了點頭,緩步走了出去。

建安十五年三月,天子劉協賜大將軍劉燁以九錫,加封爲秦公,昭告天下,百姓無不熱議。

而這一消息便如同長了翅膀一般,以洛陽爲中心如同風暴一般席捲而出,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彭城。

“上朝——”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年!”

“衆卿有事朝奏,無事退朝——”小黃門扯着嗓子喊道。

劉辯無精打采的跪坐着,面色灰白,心不在焉的,回想着昨日那嬌媚動人的黃美人,不由得心思道:今晚一定要繼續臨幸黃美人,那滋味兒當真是銷魂蝕骨啊,最好是無人奏事,這便回去,嘿嘿嘿。

劉辯和劉協雖然是兄弟倆,但是畢竟不是一個媽生的,劉協爲人聰慧而且素有雄心,一心想要親政。而劉辯雖然也有此心,甚至從洛陽逃到了彭城,不過又被曹操架空,因此乾脆無心政事,一心享受聲色犬馬。

而曹操也樂得如此,總比不安分想要把持朝政的好,因此曹操命人蒐集了不少奇珍異獸和妙齡美人送進宮中,供劉辯玩樂,消磨其心志。

“臣有事啓奏。”

聽到這聲音,劉辯懶洋洋的看了過去,原來是光祿勳程昱。

“程愛卿要說什麼,請說吧。”劉辯道。

“陛下,丞相多年以來勞苦功高,爲興復漢室南征北討、東征西戰,如今收復半壁江山,實乃朝庭棟樑,社稷功臣。而丞相立下如此大功,陛下理應有所封賞,否則天下賢能志士豈願爲朝廷征戰?”程昱大聲道。

“仲德兄所言極是!”戲志才緊跟其後站了出來,細聲細氣道:“丞相勞苦功高,陛下理應賞賜加以表彰,如此一來天下豪傑之士、俊秀之才便如思慕燕昭王之黃金臺,慕名而來,效力於朝廷,陛下理應如此。”

“兩位先生所言極是,請陛下加封丞相爲齊公,我等與有榮焉!”

曹操從青州起兵,而青州也就是今天的山東,在春秋戰國屬於東方大國齊國的領地,因此自然要被封爲齊公。而歷史上曹操從兗州中原起兵,屬於三晉之一的魏國故地,所以後來相繼被封爲魏公、魏王。

噔噔噔!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四員宗室大將一起站了出來,齊聲大喝,聲勢大振。

“請陛下加封丞相爲齊公,我等與有榮焉!”

嘩啦啦,這下子更加過分,朝廷大半官員全都站了出來,那些沒站出來的基本都不是掌握實權的,而是一些虛職官員,只有兩個實權的官員沒有站出來,一個自然是丞相曹操,他肯定要避嫌,就連區區一個徐州,劉備都要三讓,曹操總不能親自站起來喊:陛下,臣勞苦功高,您就封臣爲齊公吧。

而另一個人就有些匪夷所思了,此人不是別人,竟然是曹操最信賴的心腹,尚書令荀彧!

自從曹操起兵以來,荀彧便一直爲曹操坐鎮後方,穩固心腹之地,同時爲曹操舉薦了許多人傑,諸如戲志才、毛玠、呂虔等人都是荀彧舉薦。

劉辯也被嚇了一跳,本來以爲今天隨便說兩句,應付應付便能夠下朝玩樂,誰成想程昱一開口,大半廷臣竟然隨聲附和,全部都站了出來,把劉辯直接給嚇呆了。

之前劉燁爲大將軍,而曹操爲丞相,一個是武官之首,另一個則是文官之首,算得上是旗鼓相當。如今劉燁被劉協加封爲秦公,曹操自然也要與時俱進,這叫做輸人不輸陣。

否則爲什麼諸葛亮、法正等羣臣要進諫劉備爲漢中王?因爲曹操早在217年便被封爲魏王,而劉備不過是區區一個左將軍,如此一來在聲勢上就先輸了一陣,曹操討伐劉備可以說是討逆,而等到劉備進封爲漢中王,兩個人從爵位上便平等了。

而如今也是同一個道理,劉燁被封爲秦公,曹操肯定也不能夠無動於衷,他也得搞出點動作來,否則豈不是主動承認自己比不上劉燁麼?

因此,纔有了這一出,羣臣進諫曹操爲齊公。

“啊?這...丞相的確是勞苦功高,可封爲縣侯,不過封公一事實在是非同小可,朕需細細思索,細細思索,不能輕易答應啊。”

饒是劉辯無心政事,對於封公一事也不敢輕易答應。當年漢高祖劉邦一統天下後,以封雍齒爲什方侯開始,大封羣臣爲王、爲侯,可是這些王侯大多都被收回,諸如楚王韓信便被貶爲淮陰侯,又被殺害,樑王彭越被滅族。

劉邦死前更是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從此以後,不管是立下了多大功勞的謀臣猛將,都被封爲侯,就連彪炳史冊、追亡逐北、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也不過是個冠軍侯,縣侯而已。

曹操雖然立下“大功”,但是也肯定比不上霍去病這等名將,封個縣侯也就是極限了,怎麼可能封公呢?

“陛下此言差矣,若非丞相,豈能再立宮廟社稷?若是不加封,恐怕會寒了天下士人之心啊。”程昱又勸道。

第773章 江東軍的危機第102章 一鼓作氣第937章 猛攻彬縣第138章 天子詔令第864章 擒殺黃射第979章 暫息兵戈第899章 困守孤城第896章 陷入苦戰第741章 江東軍會議第720章 親至長安第254章 何進之死第515章 大將之才第253章 風起雲涌第477章 夜襲敵營第780章 長沙亂起第900章 進擊的皇叔第494章 袁術出逃第467章 誓師出征第783章 葭萌關第1009章 雙管齊下第93章 連破十三營第393章 鐵騎突擊第797章 成都震動第94章 波才退兵第478章 迫降上蔡第780章 長沙亂起第735章 大軍會師第169章 塵埃落定第73章 朝廷撤帥第447章 合圍紀靈第445章 銜尾追擊第774章 關鍵時刻第65章 選拔銳卒第757章 曹軍渡江第503章 周瑜定策第192章 萬箭齊發第189章 驚走李文第侯第693章 廬江危矣第759章 發兵動向第727章 遠道而來第359章 于禁奇襲第354章 心悅誠服第687章 龜縮城中第829章 連殺二將第530章 飛書入關第165章 臨涇之戰(2)第614章 伏兵之計第725章 自作聰明第359章 于禁奇襲第689章 曹軍渡河第341章 落下帷幕第309章 河東徐公明第676章 應對之策第618章 《遠誅》第597章 斥候戰第641章 重重包圍第898章 于禁撤兵第310章 離間之計?第602章 叫陣投降第848章 堅如磐石第950章 幽州大戰第310章 離間之計?第514章 唐瑁陰策第610章 常山趙子龍第433章 袁術大怒第480章 定策破敵第546章 全面猛攻第240章 荀攸之見第720章 親至長安第223章 及時趕到第932章 老當益壯第359章 于禁奇襲第286章 聲東擊西第162章 大軍雲集第404章 互相攻訐第130章 風助火勢第739章 一舉破城第666章 刺殺孫策第273章 衝上土山第159章 斥候戰第120章 波才督軍第830章 戰象兵第646章 幽州刺史第665章 調兵遣將第14章 家賊難防(2)第747章 將信將疑第870章 裡應外合第42章 我有三百騎,能取賊首乎第245章 無上將軍第836章 曹操同意第660章 州郡之才第171章 親小人第734章 興師問罪第208章 聚將會師第731章 再度攻城第917章 故布疑兵第507章 雙雄對峙第493章 驚動帝駕第831章 陷坑破敵第3章 獲賞
第773章 江東軍的危機第102章 一鼓作氣第937章 猛攻彬縣第138章 天子詔令第864章 擒殺黃射第979章 暫息兵戈第899章 困守孤城第896章 陷入苦戰第741章 江東軍會議第720章 親至長安第254章 何進之死第515章 大將之才第253章 風起雲涌第477章 夜襲敵營第780章 長沙亂起第900章 進擊的皇叔第494章 袁術出逃第467章 誓師出征第783章 葭萌關第1009章 雙管齊下第93章 連破十三營第393章 鐵騎突擊第797章 成都震動第94章 波才退兵第478章 迫降上蔡第780章 長沙亂起第735章 大軍會師第169章 塵埃落定第73章 朝廷撤帥第447章 合圍紀靈第445章 銜尾追擊第774章 關鍵時刻第65章 選拔銳卒第757章 曹軍渡江第503章 周瑜定策第192章 萬箭齊發第189章 驚走李文第侯第693章 廬江危矣第759章 發兵動向第727章 遠道而來第359章 于禁奇襲第354章 心悅誠服第687章 龜縮城中第829章 連殺二將第530章 飛書入關第165章 臨涇之戰(2)第614章 伏兵之計第725章 自作聰明第359章 于禁奇襲第689章 曹軍渡河第341章 落下帷幕第309章 河東徐公明第676章 應對之策第618章 《遠誅》第597章 斥候戰第641章 重重包圍第898章 于禁撤兵第310章 離間之計?第602章 叫陣投降第848章 堅如磐石第950章 幽州大戰第310章 離間之計?第514章 唐瑁陰策第610章 常山趙子龍第433章 袁術大怒第480章 定策破敵第546章 全面猛攻第240章 荀攸之見第720章 親至長安第223章 及時趕到第932章 老當益壯第359章 于禁奇襲第286章 聲東擊西第162章 大軍雲集第404章 互相攻訐第130章 風助火勢第739章 一舉破城第666章 刺殺孫策第273章 衝上土山第159章 斥候戰第120章 波才督軍第830章 戰象兵第646章 幽州刺史第665章 調兵遣將第14章 家賊難防(2)第747章 將信將疑第870章 裡應外合第42章 我有三百騎,能取賊首乎第245章 無上將軍第836章 曹操同意第660章 州郡之才第171章 親小人第734章 興師問罪第208章 聚將會師第731章 再度攻城第917章 故布疑兵第507章 雙雄對峙第493章 驚動帝駕第831章 陷坑破敵第3章 獲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