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鐵騎突擊

劉燁之前早就聽從賈詡的建議,將酸棗城周圍的樹木砍伐一清,通通放入城池之中製造滾木和箭矢,因此酸棗城周圍可謂空空如也。

因此徐和儘管命令黃巾賊砍伐樹木製造雲梯等攻城器械,但是雲梯的數量卻依舊是不多,因此攻城的黃巾賊卻是並不密集。

雲梯搭在了酸棗城牆之上,攻城心切的黃巾賊頓時手腳並用,朝着城牆爬了上去。

“滾木,礌石!”

見到敵軍開始攻城,漢軍立刻就從後面搬起了前幾天剛剛製造的滾木,兩名士卒一起搬了起來,對準了攻城的黃巾賊用力扔了下去。

砰!

黃巾賊手上的皮盾只覺得一沉,頓時便被一股重力砸在身上,掉了下去,身下的同袍也被他給一起砸了下去。

周蘇眉頭一皺:“弓箭手,瞄準敵軍射擊。”

黃巾賊弓箭手見狀,頓時把箭矢對準了城頭之上的漢軍,一時之間露頭的漢軍頓時就被密集的箭矢瞄準,死傷不少。

隨着黃巾賊弓箭手的火力壓制,漢軍傷亡不少,攻城的黃巾賊壓力大減,急忙用力向上攀登。

黃巾賊步卒剛剛登上城頭,正準備大顯身手,盾牆忽然打開一排缺口,一隊甲士百餘人忽然從盾牆之後衝了出來。

這些甲士各個全身披掛,身穿鐵甲,手持刀斧,正是劉燁軍中精挑細選的精銳步卒。

“把上城的黃巾賊都給趕下去!”

百餘名甲士猛然衝了出去,對準登上城頭的黃巾賊掄刀動斧,這些甲士身上的鐵甲可謂是刀槍不入,根本不必防禦,只需要專心進攻,極爲勇猛,頓時便將衝上來的黃巾賊給殺散了。

不過雲梯之上的黃巾賊上來的卻是越來越多,漸漸的漢軍甲士也陷入到了惡戰之中,開始出現了傷亡。

城中的漢軍總數不過一萬六千餘人,還要留下一部分作爲預備隊,能夠分派到四面城牆的不過是三千餘人,可謂捉襟見肘。

而黃巾賊則是足足有十三萬大軍,數量是城中漢軍的七八倍,光是分派到每一面城牆的黃巾賊數量就已經超過了漢軍總數,可以說漢軍面對的守城壓力極大。

不過劉燁面色之上卻是一點也不見憂慮,似乎並不擔心。

徐和見到城頭之上兩軍鏖戰,漢軍明顯陷入苦戰之中,頓時不由得哈哈大笑。

“三日之內,必定攻陷酸棗城!”

而就在這時,東面忽然傳來了一陣陣的牛角號聲。

徐和眉頭一皺,頓時往東面看去,只見得一道黑線從地平線上浮現而出,隨後則是現出了身形,原來是數千騎兵,打着龐字與馬字旗號。

馬超與龐德率領六千騎兵從遠處狂飆漫卷而來,馬蹄敲擊大地,聲勢極其震撼。

“全軍聽令,不得突擊中軍,攻擊城頭之下的黃巾賊!”

馬超遠遠的望見徐和的中軍前後足足有數萬人之多,防衛嚴密,中軍士卒裝備精良,如果強行突擊,必定損傷慘重。

六千鐵騎乃是漢軍埋伏在城外的奇兵,一旦損失過多,自然也就不能夠牽制黃巾賊了。

馬超和龐德兵分兩路,分別朝着酸棗城的東面和北面奔馳而去,兵鋒直指城頭之下的黃巾賊預備隊。

轟!

數千鐵騎以無與倫比的衝擊力,輕而易舉的殺進了黃巾賊的軍陣之中,西涼鐵騎高高舉起的馬刀,輕而易舉的劃破了黃巾賊身上的衣甲,高大健壯的戰馬將前方的黃巾賊撞得筋斷骨折。

這些黃巾賊雖然席捲中原,卻是從未面對大規模成建制的騎兵,而馬超龐德率領的又是號稱天下驍銳的西涼鐵騎,自然抵擋不住。

黃巾賊的預備攻城部隊本來是養精蓄銳,準備待會兒投入到攻城戰之中,卻是並未攻城,就遭到了西涼鐵騎的重創,損失慘重。

黃巾賊預備隊被西涼鐵騎正面突破,直接分爲左右,四處潰散,而馬超卻是並未停下腳步,而是舉起虎頭湛金槍,直指黃巾賊的弓箭手。

“殺!不得本將軍令,不得後退一步。”

西涼鐵騎正面擊潰了黃巾賊的預備部隊之後,繼續殺進了黃巾賊的弓箭手部隊之中,黃巾賊的弓箭手正在對城頭上的漢軍放箭,還沒反應過來,西涼鐵騎已經如同一柄巨大的戰刀,狠狠的切入黃巾賊弓箭手軍陣之中,居中突破。

碩大的馬蹄狠狠地踹在黃巾賊的身上,雪亮的馬刀將黃巾賊斬爲兩段。

黃巾賊弓箭手的裝備本來就比不上步卒,步卒用來攻城陷陣自然要全身披掛,而弓箭手則是一身布衣,畢竟弓箭手是不需要近身作戰的,而且徐和儘管席捲兗州,攻略武庫,不過盔甲畢竟也是有限的,自然要優先滿足步卒,弓箭手只能夠暫且放一放了。

馬超手中虎頭湛金槍左右挑殺,在黃巾賊弓箭手之中如入無人之境,黃巾賊弓箭手頓時就被殺散。

而隨着黃巾賊弓箭手爲之潰散,城頭之上的漢軍卻是壓力大減,漢軍弓手精神抖擻,對準了城頭下的黃巾賊便是一陣亂射,黃巾賊步卒傷亡增多,攻城之勢頓時爲之阻遏。

賈詡微微一笑:“馬將軍不愧是將門虎子,率領騎兵作戰,挑選的時機果然是恰到好處。”

馬超因爲之前擊敗司馬懼的軍功,已經從校尉升任爲偏將軍了。

劉燁點了點頭:“嗯,命令城頭之上的預備隊立刻反攻,將城頭上的黃巾賊全部都趕下去!”

“諾!”管亥抱拳,走下城頭。

城池之中的戰鼓之聲頓時沖天而起,得到了信號,城中養精蓄銳的預備隊頓時手握刀斧衝上城頭,跟甲士匯合在一起。

得到了預備隊的兵力,守軍頓時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殺了出去,城頭之下的黃巾賊步卒被漢軍強烈的箭雨壓制住,不能夠提供增援,黃巾賊頓時陷入到了劣勢之中,在漢軍的全力進攻之下,頓時節節敗退。

“可惡,敵軍騎兵壞我好事!”

徐和勃然大怒,手中馬鞭在空中狠狠地擊出一道響聲。

第683章 假戲真做第772章 血戰難分第303章 威震關中第422章 丹陽精兵第344章 兵車隨行第310章 離間之計?第466章 萬民請願第297章 伏兵四起第513章 覲見天子第372章 摧枯拉朽第869章 溫柔鄉第460章 暗流涌動第443章 父女團聚第273章 衝上土山第775章 縱兵夾擊第146章 破曲陽第251章 鴻門宴第206章 友軍變敵軍第576章 龐德出發第446章 疲敵之計第503章 周瑜定策第438章 河東徐公明第591章 蔡瑁撤兵第731章 再度攻城第441章 蔡文姬第383章 大戰前夕第3章 獲賞第495章 夏侯神射第925章 減竈記第932章 老當益壯第186章 孫堅死戰第509章 曲阿小將第33章 倚爲犄角第359章 于禁奇襲第466章 萬民請願第264章 兵陳長安第950章 幽州大戰第716章 成都劉璋第911章 淮南諸軍第339章 漠南大戰(2)第465章 衆叛親離第385章 苦戰半日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8章 縣令召見第497章 袁術出逃第534章 壺關陷落第815章 內外夾擊第741章 江東軍會議第43章 苦戰第152章 進擊的張牛角第921章 平定南北第256章 奉命迎帝第984章 曹休督軍第965章 審榮獻城第238章 儲位之爭第239章 童言無忌第276章 縱橫自如第930章 太史戰黃忠第110章 波才調兵第1013章 還定江東第271章 羌人復叛第761章 曹軍會師第410章 左衝右突第992章 騎兵交鋒第347章 大破匈奴第328章 白波賊降第747章 將信將疑第711章 曹軍出擊第243章 黨錮之禍第338章 漠南大戰(1)第114章 視死忽如歸第1000章 風雲動盪第536章 一觸即發第246章 萬年公主第982章 猛攻江夏第403章 正直的沮授第153章 引兵第930章 太史戰黃忠第14章 家賊難防(2)第98章 歃血爲盟第809章 所向無前第597章 斥候戰第654章 留守人選第499章 劉勳密謀第459章 劉曄會周瑜第266章 飛熊軍第841章 不計其數第916章 甄城解圍第725章 自作聰明第326章 徐晃奮命第608章 烏桓人南下第95章 波才折返第605章 面見蹋頓第664章 洛神凌波第718章 張鬆請命第486章 鐵騎突擊第69章 賊不敢出第663章 萬年有孕第405章 月黑風高夜
第683章 假戲真做第772章 血戰難分第303章 威震關中第422章 丹陽精兵第344章 兵車隨行第310章 離間之計?第466章 萬民請願第297章 伏兵四起第513章 覲見天子第372章 摧枯拉朽第869章 溫柔鄉第460章 暗流涌動第443章 父女團聚第273章 衝上土山第775章 縱兵夾擊第146章 破曲陽第251章 鴻門宴第206章 友軍變敵軍第576章 龐德出發第446章 疲敵之計第503章 周瑜定策第438章 河東徐公明第591章 蔡瑁撤兵第731章 再度攻城第441章 蔡文姬第383章 大戰前夕第3章 獲賞第495章 夏侯神射第925章 減竈記第932章 老當益壯第186章 孫堅死戰第509章 曲阿小將第33章 倚爲犄角第359章 于禁奇襲第466章 萬民請願第264章 兵陳長安第950章 幽州大戰第716章 成都劉璋第911章 淮南諸軍第339章 漠南大戰(2)第465章 衆叛親離第385章 苦戰半日第402章 逼問糧倉第8章 縣令召見第497章 袁術出逃第534章 壺關陷落第815章 內外夾擊第741章 江東軍會議第43章 苦戰第152章 進擊的張牛角第921章 平定南北第256章 奉命迎帝第984章 曹休督軍第965章 審榮獻城第238章 儲位之爭第239章 童言無忌第276章 縱橫自如第930章 太史戰黃忠第110章 波才調兵第1013章 還定江東第271章 羌人復叛第761章 曹軍會師第410章 左衝右突第992章 騎兵交鋒第347章 大破匈奴第328章 白波賊降第747章 將信將疑第711章 曹軍出擊第243章 黨錮之禍第338章 漠南大戰(1)第114章 視死忽如歸第1000章 風雲動盪第536章 一觸即發第246章 萬年公主第982章 猛攻江夏第403章 正直的沮授第153章 引兵第930章 太史戰黃忠第14章 家賊難防(2)第98章 歃血爲盟第809章 所向無前第597章 斥候戰第654章 留守人選第499章 劉勳密謀第459章 劉曄會周瑜第266章 飛熊軍第841章 不計其數第916章 甄城解圍第725章 自作聰明第326章 徐晃奮命第608章 烏桓人南下第95章 波才折返第605章 面見蹋頓第664章 洛神凌波第718章 張鬆請命第486章 鐵騎突擊第69章 賊不敢出第663章 萬年有孕第405章 月黑風高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