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朝政亂局

那邊李宇忙着結婚,這邊我們卻說說十常侍既握重權,互相商議:但有不從己者,誅之。趙忠、張讓差人問破黃巾將士們索金帛,就是遠在益州的被立爲漢興王的劉備也不例外,劉備和盧植本是不從,不過好在李宇堅持送,劉備也沒有堅持什麼,李宇給十常侍分別送去一千兩銀子,這是*裸的再像十常侍示弱,好在張讓也沒有多管,張讓心想只要你漢興王劉備聽話就行,再說張讓等十常侍也不敢*得劉備太緊,因爲劉備手裡畢竟握着尚方寶劍有先斬後奏之權,不過別人可以不一樣了,張讓命令十常侍等人但有不從者奏罷職。皇甫嵩、朱□皆不肯與之送禮和卑躬屈膝,趙忠等俱奏罷其官。帝又封趙忠等爲車騎將軍,張讓等十三人皆封列侯。朝政愈壞,人民嗟怨,大漢天下徹底的併入膏肓了。所爲官*民反民不得不反,於是在長沙爆發了區星作亂;漁陽張舉、張純造反:舉稱天子,純稱大將軍。表章雪片告急,張讓膽子確實很大,他居然下令命十常侍等人皆藏匿不奏。可見此時的朝政已經徹底的再張讓等十常侍之手,忠義之士進階下野,不得進朝廷之中!大漢朝廷已到了萬難之時刻!

一日,漢靈帝在後園與張讓等十常侍飲宴,諫議大夫劉陶,徑自跑到漢靈帝駕前大哭。漢靈帝莫名其妙忙問其何故。劉陶哭道:“如今大漢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十常侍等人共飲作樂,大漢天下果真要亡了!”漢靈帝聽後更加莫名其妙忙問道:“國家承平,有何危急?劉愛卿詳細奏來!不然定要治你辱罵聖駕之罪!”劉陶跪倒大聲哭道:“四方盜賊並起,侵掠州郡。其禍皆由十常侍賣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忠義之正直之人皆被罷官而去,禍在目前矣!陛下不知否!”

張讓等十常侍大驚失色,他們心裡還是害怕漢靈帝的,皆免冠跪伏於漢靈帝御駕面前哭道:“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願乞性命歸田裡,盡將家產以助軍資。”言罷痛哭失色。

漢靈帝大怒指着劉陶大罵說道:“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獨不容朕耶?朕見十常侍皆忠義之士也!武士何在,拉出去斬了”你們看看漢靈帝就是如此忠奸不明,大漢王朝焉有不滅之理!

漢靈帝傳喚武士將劉陶推出午門斬首示衆。劉陶纔不怕死呢大聲說道:“臣死不足惜!可憐漢室天下,四百餘年,到此一旦休矣!你這昏君,大漢天下就是毀在你這昏君之手的!”越罵漢靈帝越氣!他命令武術速速斬首來見!

武士擁劉陶出紫金門,方欲要對劉陶行刑,突然聽到一大臣喝住制止他們行刑說道:“勿得下手,待我這就去面君,諫言劉陶無罪去。”衆侍衛視之,原來乃司徒陳耽!

陳耽徑入宮中來見漢靈帝苦諫說道:“請問吾皇陛下,劉諫議得何罪而受誅之?”漢靈帝怒氣未歇說道:“毀謗近臣,冒瀆朕躬。”

陳耽聽後哈哈大笑說道:“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無寸功,皆封列侯;況封諝等結連黃巾,欲爲內亂: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見崩摧矣!”帝曰:“封諝作亂,其事不明。十常侍中,豈無一二忠臣?”

陳耽聽漢靈帝把話說道如此以頭撞階而苦諫。漢靈帝大怒,心想劉陶的事還沒完你陳耽有嫌棄自己命長,好好好!於是命令侍衛強行牽出陳耽,與劉陶皆下重獄。是日入夜,十常侍即於獄中將兩位忠義之臣謀殺之;又假帝詔以孫堅爲長沙太守,討區星,不過孫堅確實厲害,從接到聖旨起討伐區星不到五十日,便捷報頻傳,江夏平定,區星被孫堅之子孫策殺之!張讓等十常侍詔封孫堅爲烏程侯。

張讓等十常侍又封劉虞爲幽州牧,領兵往漁陽徵張舉、張純。代州劉恢以書薦請漢興王劉備去助劉虞。劉虞大喜!劉備見書後,因李宇和王雪新婚燕爾不變出徵,令徵西將軍關羽爲元帥右國相陳宮爲軍師帥趙雲,程遠志等人,引步兵三萬騎兵兩萬直抵賊巢去助劉虞一戰逆賊,與賊大戰數日,挫動銳氣。關羽聽從軍師陳宮的建議,並沒有對張純趕盡殺絕!陳宮斷定日久必然生變!原來張純專一兇暴,見久戰不利,被關羽關二爺所帥劉備軍團殺的如敗家之犬,開始大肆打罵士卒,士卒心變,帳下頭目刺殺張純,將頭納獻,率衆來降。張舉見勢敗,亦自縊死。漁陽盡平。劉虞表奏漢興王劉備助戰大功和關羽的功勞,十常侍赦免了漢興王劉備無聖旨出兵之罪,有封賞金銀千兩!何進,王允,公孫瓚等人又上表陳漢興王劉備爲大漢赤膽忠心之功,薦總督益州一切事宜,立國都爲成都。玄德在成都,頗有錢糧軍馬,重整舊日氣象。劉虞平寇有功,封太尉。

中平六年夏四月,漢靈帝病篤,終於結束了他昏庸的一生!劉宏(156年-189年),東漢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他本封解渡亭侯,是漢章帝的玄孫,漢桓帝的堂侄,永康元年(167),由桓帝的皇后竇妙立爲皇帝(因桓帝無子)。中平元年(184)爆發了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六年卒。在位22年,諡號爲孝靈皇帝。葬於文陵。文陵在洛陽西北冢頭村附近。中國東漢皇帝,劉宏,漢章帝玄孫,168~189年在位。永康元年(167),桓帝崩,竇太后與城門校尉竇武(竇太后之父)立其爲帝。太后臨朝聽政,大將軍竇武輔政。建寧元年(168),宦官與外戚官僚士大夫間的矛盾激化,中常侍曹節矯詔誅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及尚書令尹等,並夷其族,迫太后歸政。二年,中常侍侯覽興大獄,將前司空虞放、太僕杜密、長樂少府李膺等120餘人下獄處死,此爲第二次黨錮之禍。漢靈帝在位期間,由於他寵信宦官,朝政被宦官趙忠、張讓把持,政治腐敗達於極點。靈帝生活荒*,聚斂無度,賣官鬻爵,二千石官二千萬,四百石官四百萬,縣令長按縣土豐瘠各有定價。還大修宮殿苑囿,搜刮民財,激起人民反抗。中平元年(184)爆發了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東漢政權從此陷入苟延殘喘的局面。六年卒。漢靈帝與其前任漢桓帝的統治時期是東漢最黑暗的時期,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就有蜀漢開國皇帝劉備每次“嘆息痛恨於桓靈”的陳述。可見此人是多麼荒*無道!

何進之妹,當時爲皇后聽聞漢靈帝駕崩後立刻召見孃家的大哥大將軍何進入宮,商議後事。那何進起身屠家;因妹入宮爲貴人,生皇子劉辯,遂立爲皇后。進由是得權重任。帝又寵幸王美人,生皇子劉協。何後吃醋了嫉妒了,後果很嚴重,何後既然揹着漢靈帝鴆殺王美人。皇子劉協只好寄養於董太后宮中,可見此人心術不正!董太后乃靈帝之母,解瀆亭侯劉萇之妻也。初因桓帝無子,迎立解瀆亭侯之子,是爲漢靈帝。漢靈帝入繼大統,遂迎養母氏於宮中,尊爲太后。董太后嘗勸兒子漢靈帝立皇子劉協爲太子。漢靈帝亦偏愛這個二兒子劉協,常常欲立之。但未來得及更改,漢靈帝當時就病篤,中常侍蹇碩奏曰:“若欲立二皇子劉協,必先誅何進,以絕後患。”漢靈帝點頭同意其說,因宣大將軍何進入宮。進至宮門,司馬潘隱謂進曰:“不可入宮。蹇碩欲謀殺大將軍。”何進大驚,急歸私宅,召諸大臣,欲盡誅十常侍等宦官。座上一人挺身而出說道:“宦官之勢,起自衝、質之時;朝廷滋蔓極廣,安能盡誅?倘機不密,必有滅族之禍:請細詳之。”何進視之,乃是時任大漢典軍校尉的曹*曹孟德也。何進呵斥曹*道:“汝小輩安知朝廷大事!”正躊躇間,潘隱至,言:“漢靈帝也已駕崩。今賽碩與十常侍商議,秘不發喪,矯詔宣大將軍國舅何進入宮,欲絕後患,冊立二皇子劉協爲君承繼大統。”說未了,使命至,宣進速入,以定後事。曹*見說道:“今日之計,先宜正君位,然後方可圖賊。”

何進聽後大聲說道:“誰敢與吾正君討賊?”一人挺身出曰:“願借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閹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進視之,乃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名紹,字本初,現爲司隸校尉。何進大喜,遂點御林軍五千。袁紹全身披掛。何進引何*、荀攸、鄭泰等大臣三十餘員,相繼而入,就漢靈帝柩前,扶立太子劉辯即皇帝位,承繼大統。

百官呼拜已畢,袁紹入宮收蹇碩。碩慌走入御園,花陰下爲中常侍郭勝所殺。碩所領禁軍,盡皆投順。袁紹對何進說道:“中官結黨。今日可乘勢盡誅之,以解天下臣民之恨。”張讓等十常侍知事急忙跑入後宮,慌入告何太后說道:“始初設謀陷害大將軍者,止賽碩一人,並不幹臣等事。今大將軍聽袁紹之言,欲盡誅臣等,乞娘娘憐憫!”何太后曰:“汝等勿憂,我當保汝等。”傳旨宣大將軍何進入。何太后小聲說道:“我與汝出身寒微,非張讓等,焉能享此富貴?今蹇碩不仁,既已伏誅,汝何聽信人言,欲盡誅宦官耶?”何進聽罷,出後宮對衆百官說道:“蹇碩設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餘不必妄加殘害。”袁紹聽後反駁道:“若不斬草除根,必爲喪身之本。”何進說道:“吾意已決,汝勿多言。”從這點上看當時的袁紹還是很有本事的,並且有一定的先見之明,可是爲遇明主,何進不聽他的話!造成了後來被張讓等十常侍殺害的後果!

衆百官聽後黯然而退。到了次日,太后命何進參錄尚書事,其餘皆封官職。董太后宣張讓等十常侍入宮商議道:“何進之妹,始初我擡舉他。今日他孩兒即皇帝位,內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權太重,我這個做太皇太后的將如何?”張讓奏太皇太后說道:“娘娘可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爲王;加國舅董重大官,掌握軍權;重用臣等:大事可圖矣。”董太后大喜。次日設朝,董太后降旨,封皇子協爲陳留王,董重爲驃騎將軍,張讓等共預朝政。何太后見董太后專權大怒,於是在後宮中設一宴,請董太后赴席。酒至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再拜太皇太后說道:“我等皆婦人也,參預朝政,非其所宜。昔呂后因握重權,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議,此國家之幸也。願垂聽焉。”董後大怒說道:“汝鴆死王美人,設心嫉妒。今倚汝子爲君,與汝兄何進之勢,輒敢亂言!吾敕驃騎斷汝兄首,如反掌耳!”何後也怒道:“吾以好言相勸,何反怒耶?”董後說道:“汝家屠沽小輩,有何見識!”兩宮互相爭競,張讓等各勸歸宮。何太后連夜召孃家哥哥大將軍何進入宮,告以前事。何進怒出後果,回府召三公共議此事。來日早上設朝,使廷臣奏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宮中,合禮儀仍遷於河間安置,限日下即出國門。一面遣人起送董後;一面點禁軍圍驃騎將軍董重府宅,追索印綬。董重知事急,自刎於後堂。家人舉哀,軍士方散。張讓、段珪等十常侍見董後這一枝人馬已廢,遂皆以金珠玩好結構何進弟何苗並其母舞陽君,令早晚入何太后處,善言遮蔽:因此十常侍又得近幸。確實給說張讓等十常侍還是很有投資頭腦的,這邊剛不行,那邊就去獻媚了!

當年六月,大將軍何進暗使人鴆殺董太后於河間驛庭,舉柩回京,葬於文陵。何進託病不出。司隸校尉袁紹入見大將軍何進說道:“張讓、段珪等流言於外,言大將軍鴆殺董後,欲謀大事。乘此時不誅閹宦,後必爲大禍。昔竇武欲誅內豎,機謀不密,反受其殃。今公兄弟部曲將吏,皆英俊之士;若使盡力,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不可失也。”何進聽後說道:“此事且容在做商議。”左右密報張讓等十常侍,張讓等轉告何進之弟何苗,又多送賄賂。何苗入奏姐姐何太后說道:“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專務殺伐。今無端又欲殺張讓等十常侍,此乃取亂之道也。”何太后聽後納其弟弟何苗所言。少頃,大將軍何進率軍入後公,欲誅中涓。何太后說道:“中官統領禁省,漢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何進本是沒決斷之人,他本事聽從袁紹的建言,現在一聽妹妹這麼說有沒注意了!

聽太后言,唯唯而出。袁紹迎問何進說道:“大將軍,大事若何?”何進說道:“太后不允,如之奈何?”袁紹說道:“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此時事急,不容太后不從。”何進大喜說道:“此計大妙!”便發檄至各鎮,召赴京師。主薄陳琳曰:“不可!俗雲: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家大事乎?今將軍仗皇威,掌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鼓洪爐燎毛髮耳。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則天人順之。卻反外檄大臣,臨犯京闕,英雄聚會,各懷一心: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何進大笑說道:“此懦夫之見也!”傍邊一人鼓掌大笑曰:“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議!”衆人視之,乃曹*也。

衆人見曹*胸有成竹後,袁紹便問道:“孟德計將安出!”曹*對何進等衆人說道:“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敗也。此爲一計還有一計!”何進聽後說道:“孟德,請說下一計!”曹*說道:“今皇叔漢興王劉備在益州,可傳旨,令漢興王劉備帶尚方寶劍進宮斬張讓等十常侍,何後不悅也無可奈何!事後大將軍與漢興王共扶新君!”何進怒道:“孟德上計懷私意也!下記分我之權也!你可速速退去!”曹*聽後退道:“亂天下者,必進也。”進乃暗差使命,齎密詔星夜往各鎮去。

從這點上可以看出曹*確實配得上治世之能臣的評價!

你棄我而去時,可有難捨意!

每日在大乘寺,拜佛唸經!你可自在!

第6章 ,聯軍失利第130章 張紹的毒計!第78章 李宇兵進長安!第89章 廣收天下士子之心!第6章 轉戰第33章 李宇戰白帝!第3章 趙雲和馬雲祿的故事!第94章 荀彧的計策!第50章 百草林大捷!第99章 初遇姜維!第217章 雁門關之戰!第176章 決心以下!第11章 諸葛亮VS周瑜!第223章 五弟子龍!第11章 李宇再戰呂奉先!第105章 洛陽合軍!第226章 激將法!第21章 郭嘉的姻緣!第46章 小將軍徐盛!第15章 思雪建功!第99章 初遇姜維!第80章 盡興而歸!第54章 合圍之勢!第194章 追擊!第11章 曹操圖荊州!第164章 荀彧之死!第24章 全殲漢中軍!第76章 孫權的陰謀!第16章 虎威趙雲!第16章 亂局開始!第81章 金批令箭!第68章 李宇兵進長安!第21章 曹家千里駒——曹休!第199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53章 虎威趙雲!第46章 小將軍徐盛!第39章 決戰開始!第93章 老曹怒了!第75章 曹孫聯盟!第204章 攻取上黨!第95章 一個噩夢!第48章 魯肅來了!第186章 老將之威!第81章 金批令箭!第112章 飛龍騎兵!第64章 李宇顯危!第14章 諸侯聯合的破裂開始,劉備軍團遠救公孫瓚!第98章 前所未有的事情!第94章 荀彧的計策!第13章 戰前部署!第43章 涼州大捷(中)第56章 溫侯再現!第二白二十七章 馬超夜襲第2章 水鏡先生第90章 破釜沉舟!第232章 悲壯的漢獻帝!第84章 高築牆緩稱王廣積糧第3章 黃巾之亂第81章 金批令箭!第115章 激戰!第40章 孫權的真實想法!第46章 曹劉停戰!第177章 狼煙再起!第67章 討價還價(二)第29章 關羽計取鎖關第8章 趙雲奮勇戰溫侯!第48章 魯肅來了!第65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116章 趙雲VS曹洪!第63章 孫劉聯姻!第56章 溫侯再現!第179章 大戰前夕!第163章 戰端又開!第92章 一字並肩王!第56章 李宇和王雪的感情!第66章 潼關之戰第112章 亂局迭起!第52章 兩難之地!第146章 偷襲!第232章 悲壯的漢獻帝!第226章 三國對峙!第24章 陳倉關之戰!第39章 決戰開始!第227章 滅吳!第34章 諸葛說周郎!第58章 震動東第213章 混戰開始!第161章 風波平!第22章 潘璋之死!第56章 李宇和王雪的感情!第32章 曹操的慘敗!第21章 威武趙子龍!李宇破董卓!第16章 虎威趙雲!第13章 悲喜交加!第62章 可怕的國淵!第4章 大敗曹仁!第176章 決心以下!第231章 大獲全勝!第34章 孫劉爭南郡!
第6章 ,聯軍失利第130章 張紹的毒計!第78章 李宇兵進長安!第89章 廣收天下士子之心!第6章 轉戰第33章 李宇戰白帝!第3章 趙雲和馬雲祿的故事!第94章 荀彧的計策!第50章 百草林大捷!第99章 初遇姜維!第217章 雁門關之戰!第176章 決心以下!第11章 諸葛亮VS周瑜!第223章 五弟子龍!第11章 李宇再戰呂奉先!第105章 洛陽合軍!第226章 激將法!第21章 郭嘉的姻緣!第46章 小將軍徐盛!第15章 思雪建功!第99章 初遇姜維!第80章 盡興而歸!第54章 合圍之勢!第194章 追擊!第11章 曹操圖荊州!第164章 荀彧之死!第24章 全殲漢中軍!第76章 孫權的陰謀!第16章 虎威趙雲!第16章 亂局開始!第81章 金批令箭!第68章 李宇兵進長安!第21章 曹家千里駒——曹休!第199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53章 虎威趙雲!第46章 小將軍徐盛!第39章 決戰開始!第93章 老曹怒了!第75章 曹孫聯盟!第204章 攻取上黨!第95章 一個噩夢!第48章 魯肅來了!第186章 老將之威!第81章 金批令箭!第112章 飛龍騎兵!第64章 李宇顯危!第14章 諸侯聯合的破裂開始,劉備軍團遠救公孫瓚!第98章 前所未有的事情!第94章 荀彧的計策!第13章 戰前部署!第43章 涼州大捷(中)第56章 溫侯再現!第二白二十七章 馬超夜襲第2章 水鏡先生第90章 破釜沉舟!第232章 悲壯的漢獻帝!第84章 高築牆緩稱王廣積糧第3章 黃巾之亂第81章 金批令箭!第115章 激戰!第40章 孫權的真實想法!第46章 曹劉停戰!第177章 狼煙再起!第67章 討價還價(二)第29章 關羽計取鎖關第8章 趙雲奮勇戰溫侯!第48章 魯肅來了!第65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116章 趙雲VS曹洪!第63章 孫劉聯姻!第56章 溫侯再現!第179章 大戰前夕!第163章 戰端又開!第92章 一字並肩王!第56章 李宇和王雪的感情!第66章 潼關之戰第112章 亂局迭起!第52章 兩難之地!第146章 偷襲!第232章 悲壯的漢獻帝!第226章 三國對峙!第24章 陳倉關之戰!第39章 決戰開始!第227章 滅吳!第34章 諸葛說周郎!第58章 震動東第213章 混戰開始!第161章 風波平!第22章 潘璋之死!第56章 李宇和王雪的感情!第32章 曹操的慘敗!第21章 威武趙子龍!李宇破董卓!第16章 虎威趙雲!第13章 悲喜交加!第62章 可怕的國淵!第4章 大敗曹仁!第176章 決心以下!第231章 大獲全勝!第34章 孫劉爭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