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儒一事一出,頓時引起秦學師者與學子轟動,很多人認爲秦公嬴斐篡改儒家,詆譭聖者,心中憤怒不已。 ̄︶︺
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從其中得到了一絲警示,他們覺得秦公嬴斐的話雖然不中聽,細想之下,卻有一定的道理。
也正是這羣人,真正的從內心深處思考,舉世獨尊一法到底是好還是壞。
……
盧植等人心裡清楚,今日之事的起始不過是秦學之中開設醫者一科,如今因爲秦公嬴斐與諫議大夫蔡邕的爭論,無疑是偏題了許多。
皇甫嵩與盧植對視一眼,均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他們都清楚秦公嬴斐如今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天下無雙。
一旦今日之事傳遍天下,對於儒家的影響將會致命的。將會動搖無數儒家弟子的內心,阻礙儒家的發展。
特別是秦公嬴斐不斷的抽調儒家,前去漢州教化,這導致儒家的人在秦國影響力越來越弱。
……
“君上,有道是士農工商以士爲尊,秦學學子以治國安邦爲目標,學習醫道非其所願也。”
盧植是一個聰明人,要不然也不會教出公孫瓚與劉玄德這樣的人物,這一次他開口不僅沒有像蔡邕的強硬。
反而更是一舉將話題轉移到了秦學設立醫者一科上面,將儒家從中解救了出來。
……
聞言,秦公嬴斐目光閃爍了一下,嘴角露出一抹笑意,盧植不愧是這個時代的大儒,對於儒家的維護髮自肺腑。
盧植的話重新將矛盾暴露出來,讓秦公嬴斐的一番口舌白費,嬴斐以爲自己將話題引到儒家身上,必將會混淆視聽。
誰知道在盧植的一句話下,就生生葬送。
……
“不愧是一代智者,在這樣的人面前詭計,當真是不容易。”
心中念頭閃爍而過,秦公嬴斐笑了笑,道:“孤以爲天下人不論上至君王還是下至販夫走卒,莫不是出於九流。”
“九流乃儒、道家、陰陽家、法、名、墨、縱橫、雜、農家,其中醫者便雜家之中。”
……
秦公嬴斐原本是打算拋出三教九流這個概念,只是一想到佛家,一時間他就沉默了。
在華夏大地上,三教只能是人,闡,截,唯有將神話體系構建起來,才能讓君權神授的思想深入人心。
這樣一來,更加有利於將來秦國對於中原大地的統治,同時也更容易同化周邊。
正因爲如此,出於私心,秦公嬴斐捨去儒、道、釋三教的觀點,直接將儒,道下放在九流之中。
因爲這樣一來,九流同出一線,這也就更容易接受醫者。
……
秦公嬴斐的這一番話一出口,頓時令整個秦學之中安靜的落葉可聞,大家心裡都清楚,秦公這樣做的目的。
一旦同爲九流這個觀念深入人心,天下也將沒有太嚴格的等級之分,當然了,這並不是真正的沒有階級,而是天下職業不分貴賤。
……
“君上所言極是,臣受教了,對於設立醫者一科,臣等不再反對。”
最終,諫議大夫蔡邕後退了,能夠成爲一個大儒,自然需要寬廣的心胸,他雖然清楚這樣做對於儒家將是一大打擊。
但是對於秦國無疑好的,相比於秦國,一家學說的興盛與否,當真不是怎麼重要。
……
當然了真正讓蔡邕後退的還是秦公嬴斐的執着,從剛纔的一系列事情中,足以看出秦公嬴斐對於此事的看重。
秦公嬴斐貴爲一國之君,一旦強硬推行,到時候儒家在秦國的處境將會更艱難。與其這樣,還不如後退一步。
……
“君上好口才,硬生生說的諫議大夫等人啞口無言,同意了設立醫者一科。”
面對丞相蔣琬的盛讚,秦公嬴斐搖了搖頭,道:“不是孤口才好,而是孤身爲秦國君上的身份。”
“諫議大夫,盧植等都是當世大儒,這些人引經據典足以將黑的說成白,死的說成活的,孤一身所學皆爲韓非子與兵法,面對這些大儒又豈是對手!”
……
秦公嬴斐把今天這件事看的一清二楚,這是一場九流之間的鬥爭,儒家想要把持秦學,遭到了自己的警告而已。
……
未央宮。
秦公嬴斐離開秦學,就回到了未央宮,由於心中裝着事,他也就沒有回到後宮的心思。
不論在那個時代,想要成功就必須付出足夠的代價。
……
秦公嬴斐心裡清楚,自從他選擇踏上爭霸這一條路開始,天倫之樂將與自己無關。同樣女|人也將成爲一種附庸,一種籌碼。
就像當初他以母親荀姬爲籌碼,方纔有了根基之地,與蔡琰爲籌碼,纔有了蔡邕的鼎力相助。有了精絕公主,他纔敢任用烏拉至折爲將。
有得就有舍,對於這一點秦公嬴斐看的很通透。在這個背叛時刻發生的亂世,嬴斐很難描述出忠肝義膽。
……
“君上,黑冰臺有消息傳來。”
林峰到來的不是時候,將正在感慨的秦公嬴斐打斷,幾乎就在林峰開口的同時,嬴斐整個人就在瞬間便恢復了冷靜,將心中的雜念一一清除。
秦公嬴斐心裡清楚,既然是黑冰臺有消息傳來,而且需要稟報自己,這說明一定是一件重要的事。
一想到這裡,他不敢怠慢,虎目一轉,朝着林峰,道:“發生了何事?”
“稟君上,黑冰臺漢州部傳來消息,趙將軍率領的大軍擊破匈奴王庭,匈奴單于欲求和,趙將軍詢問該如何處置。”
“同時東西鮮卑在俊稽山展開大戰,正打的不可開交。韓國關閉所有關卡,驅逐六國商賈,清楚六國探子,以至於黑冰臺損失慘重。”
……
聞言,秦公嬴斐心中一震,他沒有想到趙雲居然已經擊破了匈奴王庭,令匈奴單于求和。
念頭閃爍,秦公嬴斐在心中推演着戰事的發展,以及秦國下一步的決策。半響之後,朝着林峰,道。
“通過黑冰臺傳令趙雲,孤答應匈奴單于的求和,但條件是十萬只牛羊,五萬匹戰馬,十萬奴隸。”
“等匈奴單于答應之後,繼續向東鮮卑提供五萬只牛羊,令大幕上的戰爭繼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