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小黃門譙敏碑心中帶着疑惑,前去鞠義府邸去請鞠義。神色匆匆,臉色也有一點難看。
韓公袁紹的暴怒,他也看到了眼裡,自然清楚前線一定發生了不利的變故。甚至於長公子戰敗,大軍敗退向幽州。
按照當前的天下局勢,唯有如此才需要鞠義的親自領兵出征,匆促間調集十萬大軍以穩定局勢。
……
“臣,鞠義拜見君上。”
鞠義從小黃門譙敏碑那裡已經清楚了袁紹暴怒大致上的原因,幾乎就在瞬間他便清楚了袁紹的打算。
此刻,鞠義心中沉重與興奮交織,讓他的心情變得複雜無比。
……
“鞠義,高覽私自進兵,在白登縣被白落斬殺,如今我軍在雁門戰場已經處於劣勢,對於此,你有何看法?”
鞠義是自顏良文丑戰死後,韓國第一大將,正因爲如此,袁紹對於鞠義一直以來都無比看重。
因爲他心裡清楚,張郃統帥大軍在前,這個時候率軍支援,他只能選擇鞠義,因爲縱觀韓國諸將,除了鞠義之外他別無選擇。
“君上,原本坐山觀虎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國才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獲取最大的利益。”
“只是如今長公子已經率軍出擊,不論是爲了救援大軍。還是爲了響應六國合縱,此時此刻,我軍唯有出兵。”
“除此之外,恐怕沒有別的選擇。”
……
鞠義是一個實誠人,他心裡清楚由於前線的擅做主張,導致韓國先前的戰略失敗,一時間,有些騎虎難下。
只是袁譚身爲長公子地位極高,而且又有軍師田豐,大將張郃在,鞠義說話之時多了一絲忌憚。
他雖然對袁譚走的這一步嗤之以鼻,但鞠義並沒有表現出來,因爲他心裡清楚袁譚代表的韓公袁紹。
而袁紹又是一個極其好面子的人,爲了未來的仕途,他不得不將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表達的很隱晦。
“嗯,你說的不錯,孤如今騎虎難下,已經是不得不戰,就算六國合縱我韓國得不到利益,也只能出兵一戰。”
這一刻的袁紹是苦惱的,他心裡清楚這樣一來,魏公曹操,趙王呂布,楚公袁術三個人就是最大的得利者。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原本袁紹還想做那個獨一無二的黃雀,但是經過高覽這樣一攪和,他已經無法再做一個黃雀,只能安心的做螳螂。
這一戰,不得不戰。
袁紹心裡清楚,高覽戰死,兩萬大軍全軍覆沒,如果這個時候停止進軍,必將會軍心民心盡失。
心中念頭閃爍,袁紹虎目之中掠過一抹厲色,盯着鞠義,道。
“你立即趕往高柳,代替袁譚接管大軍。同時孤會調集幽州與冀州的十萬大軍,火速進軍向着高柳集結。”
“諾。”
袁紹的話讓鞠義心中大震,近乎二十萬大軍在手,面對八萬秦軍,不管對方的主帥是誰,他都有信心一戰。
“記着這一戰只許勝不許敗,必須要將雁門的秦軍盡數殲滅,只有打開了局面,我韓國纔有兼併六國的機會。”
聽到袁紹的叮囑,鞠義腳下步伐一頓,望着袁紹一字一頓,道:“君上放心,臣這一次必將取白落蒙鵬首級來祭奠高將軍。”
“嗯。”
……
說真的,袁紹對鞠義還是比較相信的。畢竟當年自己出兵攻打幽州,鞠義可曾在界橋大敗白馬義從。
袁紹不否認蒙鵬與白落的厲害,但這份厲害,絕對不可能超越白馬將軍公孫瓚,秦軍雖然精銳,但最多也就和威震羌胡地白馬義從相同而已。
……
高柳縣。
“將軍,鄴城有旨意傳來。”
高覽戰敗,兩萬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還是經過袁譚稟報鄴城的,他自然清楚鄴城傳來消息,對他意味着什麼。
“帶進來。”
“諾。”
……
“將軍,這是君上的旨意,請你過目。”
接過副將遞上來的旨意,袁譚翻開一看,臉色微微一變,隨之將手中的竹簡遞給了旁邊的軍師田豐。
“鞠義將軍正在向着高柳趕到,同時君上已經集結了幽冀兩州的十萬大軍向着高柳縣趕來。”
“以鞠義爲主將,暫攝十七萬大軍的統帥之職,負責雁門戰場對秦軍的作戰。”
……
將竹簡遞給張郃,田豐臉色變得凝重起來,神色爲之一沉。作爲韓公袁紹的身邊人,他自然清楚這一份旨意代表了袁紹心中強烈的不滿。
直接以鞠義替換袁譚,這一手太過於堅決,畢竟臨陣易帥乃大忌。
“將軍,如今君上大怒,鞠義將軍正在趕來的路上,爲今之計,我軍只有按兵不動。”
田豐作爲軍師,考慮的事情要周全許多,他自然清楚在袁紹命令下達後,如果袁譚再違背軍令。
到時候整個韓國都將無袁譚的容身之地,更別說成爲韓公袁紹的繼承人,韓國的太子了。
“呼。”
……
論政治嗅覺,袁譚或許沒有田豐那般高,但是這件事畢竟關係到了自身,自然看的比較透。
他自然清楚大將高覽戰死,表兄高幹陣亡,三萬前鋒的全軍覆沒已經引起了袁紹的暴怒。
雖然有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說法。但是袁譚並非沒有腦子之輩,自然清楚惹怒袁紹他的下場會有多悽慘。
“張將軍,傳本將軍令,全軍死守高柳,等待鞠義將軍的到來。”
“諾。”
……
看到袁譚的選擇,田豐與張郃也鬆了一口氣,他們兩個人都清楚,光憑藉袁譚,現在根本就不是袁紹的對手。
雙方差距太大,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更何況袁紹乃開國之君,在韓國的威望如日中天,一點也不容置疑。這個時候惹怒袁紹,袁譚的未來恐怕只落得被囚禁的命運。
……
隨着韓公袁紹的這一動作,十萬韓軍再一次抽調向雁門戰場,這讓六國合縱伐秦的局勢再一次變得複雜。
同時也讓秦國剛纔取得了一點勝利,舉國上下大鬆一口氣的當口,迎來了沉重的一擊。
十七萬大軍兵逼雁門,秦韓之間的對決,已經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