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荊襄才俊

東漢建安三年三月十五日,襄陽,荊州牧官署,後花園。

劉琦正襟危坐,看着下面上百道陌生的身影和名單上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心中不由的感慨不已:自己真不知道在這小小的荊襄地區,竟然聚集了這麼多的英雄才俊,這裡面的很多人都將是三國中的高官名士,也將是名耀千古的傳奇人物。

“司馬徽、龐德公、徐庶、向朗、尹默、王粲、裴潛、司馬芝、樑鵠、邯鄲淳、來敏……”作爲一個穿越者,劉琦自然知道這一個個的名字背後,代表的是何等的榮耀?

他本是一千九百年後京都大學歷史系的高材生,在一次扶老太太過馬路的時候,忽然看到一輛酒駕闖紅燈的汽車衝過來,他把老太太推到一旁,自己卻喪身在車輪下,但不知如何竟然穿越到了東漢末年,成爲了荊州牧劉表的長公子劉琦。

“下面我宣佈……”“大病初癒”的劉琦在情緒激動下忍不住大聲咳嗽了起來,這一番咳嗽足足持續了後世的三四分鐘時間。

而夾雜在劉琦的咳嗽聲中,在他下首傳來了一道輕蔑的聲音:“真不理解父親,爲何總是派一名廢物主持荊襄文會這樣的盛世?”

這道聲音雖然很輕,但卻正好落到了劉琦的耳中,甚至連劉琦身旁的司馬徽和龐德公都聽得一清二楚。

很明顯,這道聲音的主人是故意讓劉琦聽到,也故意讓司馬徽和龐德公這兩位德高望重的老學究聽到。

劉琦自然知道這道聲音出自二弟劉琮之口。這劉琮與自己乃是一母所生,雖然不學無術,卻總是惦記着父親劉表的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的位子,爲此把自己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總是想盡辦法出風頭,同時讓自己出醜,就算見了面也從來不正眼看自己。自從自己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快半個月了,就從來就沒見他叫過自己一聲兄長。

不過劉琦卻並沒有理會劉琮,而是繼續正色說道:“下面我宣佈,荊襄文會正式開始。”

劉琦的聲音剛剛落下,就見氣氛就異常熱烈了起來。

他從之前那個劉琦的記憶中得知,荊襄文會爲整個荊襄地區一年一度的文人盛會,襄陽匯聚了整個東漢王朝數目最多的讀書人,舉辦這樣的盛會自然是熱鬧之極。

但見呼朋喚友的有之,吟詩作賦的有之,清議時政的有之,飲酒高歌的有之,但是誰都再也沒有關注自己這個主持人一眼。

不過劉琦卻是沒有半分的不悅,他提着酒杯,緩緩離席,來到那些文士中間,靜靜地聆聽那些文士們暢談,有的甚至忍不住拍手叫好,給一些文士對飲幾杯。

而書童劉安則緊緊跟隨着劉琦,並且時不時的按照自己的命令,在紙上記着什麼。

而劉琦並沒有看到,這時候高踞座上的劉琮看到自己的這一番動作,撇了撇嘴說道:“裝模做樣。”

過了大約一炷香的功夫,當劉琦回到座位的時候,卻見劉琮對自己嘿嘿冷笑着說道:“不知你剛纔學到了什麼有用的東西沒有?”

劉琦微笑不語,心中卻是暗暗冷笑。

“你這無知小子哪裡知道?本公子剛纔命劉安記錄的資料,主要是用來分析哪些人物所具備的才能,以備日後收爲己用所參考。嘿嘿,明明知道荊州將來不屬於自己,本公子怎能不未雨綢繆呢?”

而劉琮見自己不語,臉上怒色更甚,不過劉琦眼中餘光看他很快掩飾了臉上的怒色,然後見他忽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大聲說道:“列位,今日是一年一度的荊襄文會開始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裡怎能無詩?不如大家請大公子賦詩一首,來紀念今日的盛會,可好?”

劉琦心中暗暗冷笑,他知道這是劉琮明明知道自己素日讀書不多,讀書寫字還尚可,可是吟詩作賦卻是一竅不通,故意出言刁難。

щщщ ☢ttκǎ n ☢¢O

“如果是原來那個草保劉琦,說不準真的就出醜了,可是今天撞到了本少爺,就讓你倒黴。”

但劉琦還是正色說道:“如今天下離亂,百姓受苦,我等承父親之功,朝廷之福,得以安享太平,苟全性命於亂世,怎敢粉飾太平?”

劉琦此語一出,立刻見那些文士全都吃驚的看着自己,還有人悄悄的說着什麼。

卻見劉琮嘿嘿笑道:“大公子說話何必如此尖銳?難道在座衆位只有你一人心憂天下,我們都是粉飾太平不成?我看你不是沒有心情作詩。而是不懂作詩吧,也對,像大公子這等只略微讀了幾年書的公子哥兒,怎能做出這種文人雅士的事情呢?”

劉琦卻是平靜的說道:“哦?如此說來,倒是二弟在詩詞上頗有建樹了?不如作上一首,與大家分享如何?”

只見劉琮淡淡的笑道:“小弟不才,還是讀了幾年的詩書的,這詩賦倒也粗通皮毛,今日便在各位面前獻醜賣弄,還請各位多多指教。”

之後便劉琮緩緩飲了一杯酒,輕輕嘆道:“如今天下戰亂不已,百姓流離失所,吾便以此爲題,詩曰: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此詩一出,便見座下無數文士轟然叫好,讚歎劉琮此詩做得好,並請求與劉琮同飲一杯,以慶祝此佳句的誕生,連龐德公和司馬徽也頻頻點頭,讚歎不已。

只有一位文弱少年沉吟不語,面色有些蒼白。

但見劉琮飲完酒後,對着自己笑道:“小弟此詩作的如何?還請大公子評點幾句。”

劉琦心中嘿嘿冷笑,淡淡說道:“此詩作的好,體現了北方的戰亂和民衆在戰亂中的悲苦命運,只不過可惜……”

“可惜什麼?還請大公子指教。”

“可惜此詩並非二弟所作。”劉琦緩緩的飲了一杯酒,看着滿臉含笑的劉琮,不緊不慢的說道。

“什麼?”劉琦這句話給把很多人都被震住了,他們都是一臉驚容的看着主座上的自己。

“大公子這句話也太敢說了。”

“是啊,人家殫精竭慮寫出的好詩卻被誣並非自己所作,這也實在有點過分了。”

“唉,原本聽說大公子雖然文采不高,可是性情寬宏,也算是劉荊州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今日他說出這句話可見心中不能容人。”

“大失所望,大失所望啊。”

上百名文士們七嘴八舌的聲音充斥着整個後花園,幾乎所有人都在議論劉琦心胸狹隘,不該這麼誣陷好人,只有之前那個面色有些蒼白的文弱少年,看向劉琦的目光裡充滿了奇異之色。

劉琦卻並沒有開口解釋什麼,反而是一臉平靜的看着面色微變的劉琮。

但見嘿嘿笑道:“大公子說剛纔那首詩並非小弟所作,可有何證據?不會是大公子說這首詩出自您的手筆吧?小弟恐怕就算剛纔小弟讀了一遍,再讓你照原樣背一遍都不可能。”

劉琦淡淡說道:“此詩並非爲兄所作,作此詩者乃是文士王粲,此是他的七哀詩中的一段。”

“什麼?”劉琦這句話立刻像是一塊石頭投進了湖水之中,引起了巨大的波動。還有一些熟悉的文士,更是一臉詫異的看向坐下那個一臉蒼白的文弱少年。

劉琦自然猜得出來那人就是王粲,笑着看了對方一眼,朗聲說道:“仲宣,在下也略通詩書,常常讚歎子之七哀詩絕妙,故此也讀過幾首,恰巧便記得此詩,現將其誦讀出來,也不知對不對?還請仲宣予以指正。”

劉琦緩緩飲了一口酒,聲音忽然變得低沉,緩緩吟誦道:“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讀完之後,劉琦看了一眼目瞪口呆的劉琮和王粲,含笑而立,對着王粲說道:“此詩吾已讀完,仲宣,諸公,請指正。。

但見王粲的面色有些發白,許久之後一咬牙,站了起來,對着劉琦一揖,恭敬說道:“長公子所背一字不差,此詩正是粲所作,於前日被二公子以三升酒換去,二公子還囑託粲務必保密,怎奈粲見此詩如見親子,適才聽得二公子誦讀,竟情不自禁,實在是汗顏。請二公子放心,粲將來必定將那三升酒歸還於你。”

說完之後又見他對劉琮做了個長揖,以示歉意。

王粲這一句話說完,在座的許多文士盡皆鄙夷的看向劉琮,而他們對於劉琦卻是充滿了好奇,他們都不明白,爲什麼劉琦卻偏偏知道王粲做的那首詩。

也有一些文士開始懷疑起劉琦此舉的居心了,暗暗想道:“難道這竟然是大公子設下的圈套?如此說來,大公子的心機該有多麼深沉?竟然連同胞兄弟都容不下。”

這樣一想,這些文士看向劉琦的目光再次變得不善起來。

只見劉琮也嘿嘿冷笑着說:“諸公且不要相信這兩人的話語,分明是長公子命人偷了在下的詩作,卻又請那王粲續作,此二人合謀算計在下,尤其是長公子,作爲兄長,與在下一母同胞,竟然使用如此齷齪的伎倆,實在令人不齒。”

劉琦嘿嘿一笑,制止了座下衆文士的交談,淡淡說道:“只要二弟在做出一首與剛纔那首文采相當的詩,爲兄便與仲宣兄承認是合謀算計於你,不知二弟意下如何?”

劉琦立刻看到劉琮的臉色驀然一變。他料想劉琮這一次也不過是準備了這一首詩,主要是爲了讓自己出醜,現在見對方神色,自然知道被自己猜中了,不由暗暗冷笑,他自然知道劉琮相對自己來說,更加的不學無術,如若讓他憑真本事作詩,恐怕就算比沒有任何文采的順口溜都強不了多少。

但見劉琮的臉色變了又變,最後嘿嘿冷笑道:“小弟真是奇怪了,大公子素日不讀詩書,這一次怎麼偏偏就知道了仲宣的新詩?小弟恐怕大公子你也僅僅知道這一首詩吧?如果真是這樣,那就證明大公子確實是與人合謀陷害小弟。如果不是,還請大公子再作出幾首詩賦,或者吟誦幾首也行,只要能夠和剛纔那一首詩的文采相當,小弟就承認此詩真是仲宣所作。”

(新書上傳,請各位讀者大大不吝收藏和推薦,老漢拜謝)

第460章 張飛的“妙計”第256章 劉琦的去向第84章 廬江之爭(一)第294章 退兵的命令第239章 霍峻之能第406章 荀攸出逃第359章 渭南之戰(一)第274章 時機已到第249章 馬超歸降第224章 議取西川第99章 蔡氏的刁難第316章 殺父之仇第50章 交州之爭第281章 明主劉琦!第429章 先鋒張飛第466章 曹丕廢漢第488章 北疆戰事又起第125章 荊襄劇變(二)第6章 四百里急行軍第269章 驍衛軍成立第280章 霍峻的罵功第346章 梟雄末路(一)第359章 渭南之戰(一)第376章 加封詔書第245章 張魯心服第316章 殺父之仇第455章 血戰濮陽(二)第323章 劉備到來第27章 敗退長沙第3章 請令第473章 刺曹(二)第420章 會攻陽翟第245章 張魯心服第172章 徐氏用計第341章 郭嘉之死第416章 遭受火攻第60章 中計了!第498章 代郡之爭(四)第374章 爲君改字第200章 官渡大戰落下帷幕第112章 從孫策身上下功夫第165章 圍點打援(四)第190章 貪婪的劉琦第118章 太史慈歸降第294章 退兵的命令第409章 以無間入有間第3章 請令第124章 荊襄劇變(一)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266章 科舉制第255章 漢中危局第430章 嫉惡如仇的張飛第316章 殺父之仇第117章 生擒太史慈第172章 徐氏用計第48章 荊州犁第125章 荊襄劇變(二)第491章 司馬懿與龐統的諜戰(二)第115章 無奈的退守第383章 我忘了第184章 連弩第50章 交州之爭第339章 談判第133章 荊襄鉅變(十)第129章 荊襄劇變(六)第426章 賈詡的用心第114章 無恥的劉琦第318章 攻陷武關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424章 遷都鄴城第445章 被迫納妾第248章 搶山第102章 學習經學?第5章 義陽魏延第283章 韓遂的決定第211章 濁鹿城之戰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133章 荊襄鉅變(十)第71章 龐統和虞翻第148章 兵行險招第426章 賈詡的用心第170章 孫翊之死(一)第246章 晉爲楚公第108章 賈詡的毒計(一)第412章 勇奪譙郡第35章 詐降之計?第337章 兵出子午谷(三)第476章 情動之下第157章 甘寧與黃蓋第59章 初攻臨湘第384章 晉爲楚王第94章 劉琦大婚(一)第244章 北方聯盟第224章 議取西川第364章 渭南之戰(六)第331章 揚威北地(三)第240章 二擒孟獲第83章 江東二喬第130章 荊襄鉅變(七)第205章 建立娘子軍?
第460章 張飛的“妙計”第256章 劉琦的去向第84章 廬江之爭(一)第294章 退兵的命令第239章 霍峻之能第406章 荀攸出逃第359章 渭南之戰(一)第274章 時機已到第249章 馬超歸降第224章 議取西川第99章 蔡氏的刁難第316章 殺父之仇第50章 交州之爭第281章 明主劉琦!第429章 先鋒張飛第466章 曹丕廢漢第488章 北疆戰事又起第125章 荊襄劇變(二)第6章 四百里急行軍第269章 驍衛軍成立第280章 霍峻的罵功第346章 梟雄末路(一)第359章 渭南之戰(一)第376章 加封詔書第245章 張魯心服第316章 殺父之仇第455章 血戰濮陽(二)第323章 劉備到來第27章 敗退長沙第3章 請令第473章 刺曹(二)第420章 會攻陽翟第245章 張魯心服第172章 徐氏用計第341章 郭嘉之死第416章 遭受火攻第60章 中計了!第498章 代郡之爭(四)第374章 爲君改字第200章 官渡大戰落下帷幕第112章 從孫策身上下功夫第165章 圍點打援(四)第190章 貪婪的劉琦第118章 太史慈歸降第294章 退兵的命令第409章 以無間入有間第3章 請令第124章 荊襄劇變(一)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266章 科舉制第255章 漢中危局第430章 嫉惡如仇的張飛第316章 殺父之仇第117章 生擒太史慈第172章 徐氏用計第48章 荊州犁第125章 荊襄劇變(二)第491章 司馬懿與龐統的諜戰(二)第115章 無奈的退守第383章 我忘了第184章 連弩第50章 交州之爭第339章 談判第133章 荊襄鉅變(十)第129章 荊襄劇變(六)第426章 賈詡的用心第114章 無恥的劉琦第318章 攻陷武關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424章 遷都鄴城第445章 被迫納妾第248章 搶山第102章 學習經學?第5章 義陽魏延第283章 韓遂的決定第211章 濁鹿城之戰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133章 荊襄鉅變(十)第71章 龐統和虞翻第148章 兵行險招第426章 賈詡的用心第170章 孫翊之死(一)第246章 晉爲楚公第108章 賈詡的毒計(一)第412章 勇奪譙郡第35章 詐降之計?第337章 兵出子午谷(三)第476章 情動之下第157章 甘寧與黃蓋第59章 初攻臨湘第384章 晉爲楚王第94章 劉琦大婚(一)第244章 北方聯盟第224章 議取西川第364章 渭南之戰(六)第331章 揚威北地(三)第240章 二擒孟獲第83章 江東二喬第130章 荊襄鉅變(七)第205章 建立娘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