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拯救行動(二)

聽聞失火的消息,荀適不由得“大驚失色”,連忙走出靈堂,卻看見靈堂附近的那件柴房突然失火,火勢蔓延得很快,已經離靈堂只有十幾步之遙了。

荀適見狀,立刻走進來對守靈的親眷說道:“火勢蔓延而起,大家速速離開靈堂,待得控制火勢之後再進來行孝。

潁川荀氏雖然忠孝傳家,卻都也不是迂腐之人,他們看到火勢燒來,知道呆在這裡面白白送死也沒有什麼意義,便立刻跑出靈堂,混亂之中卻沒注意,早有人從荀攸的“靈牀”下面輕輕暗了一道機關,只見荀攸的“屍身”迅速的翻轉到了下面,而與此同時,又有一具真正的屍首被拋了上來。

當然這一幕卻瞞不過有心的荀適,雖然外院起火,但是他也要親自看到父親安全之後才能離開,否則的話,他寧可憑着性命不要,也要先從火海中把父親背出來。

現在見父親被安然轉移,他這才快步離開。

火勢蔓延得很快,因爲柴房與靈堂捱得很近,所以不大的工夫就燒到了靈堂,頓時讓整個靈堂變成了一片火海。

“父親啊,父親。”荀適見靈堂起火,不禁聲嘶力竭的大喊着,連忙下令家丁們衝進靈堂搶出“荀攸”的屍體,可是由於火勢太旺,家丁們根本衝不進去,更何況他們也不願送命,雖然荀適開出了重賞,可是他們也要有命花才行。

所以,荀適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整個靈堂化爲一片焦土……

半個時辰後。火勢終於撲滅了,可是“荀攸”的屍體卻早已在烈火之中被焚燒的看不出人形。荀適不由得撫屍痛哭,荀攸之妾李婺、荀攸長子荀緝的孀妻以及兒子荀彪,還有荀適的妻妾都被隱瞞了真相,所以他們都不知荀攸其實已經經過地道逃出了荀府,甚至現在都已經悄悄出城了,還以爲被燒焦的確實是荀攸的屍體,盡皆痛不欲生。

荀適卻也不敢將這些對他們言明,看着他們痛哭流涕的樣子。卻也無可奈何,連自己都裝作是一臉悲憤的樣子,對着大管家荀惠說道:“一定要查明縱火之人,老爺亡故,卻因爲這場火連屍首也未能得以保存,此人罪大惡極,查明之後定當將其碎屍萬段。以報這場羞辱。”

緊接着,荀適一夜沒睡,將府中失火之事詳細報告給曹操,並藉口父親屍首被烈火焚燒,形容醜陋,祈求准許早些安葬。

曹操在受到了荀適的請求之後。也是連連嘆息不已,最後只能無奈同意,於天明之後親率百官前往致祭,將荀攸安葬。

荀適自然是受寵若驚,替父親拜謝曹操的恩寵。然後便將父親葬在城外,之後又請求丁憂。並提出在父親墓葬之地結廬,爲父守孝。

曹操不假思索便同意了下來,他根本不會想到荀適會藉故逃走,因爲大漢以孝治天下,孝是一個人立身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品質,如果荀適敢在爲父守孝期間逃走的話,絕對會背上一個不孝的罪名,這樣一來,他不管是在任何時候,都絕對會受到天下人的詬病。不要說是出仕,就算是作爲一個普通人,也會遭到周圍人的鄙夷的。

所以,荀適非常輕鬆的就被批准辭職,然後帶着家眷在父親荀攸的墓旁結廬守制。

當天晚上,荀適一家就神秘的消失了,直到第二天天色將暮。同來守墓的家丁,也是曹操派來的眼線荀愷見荀適一家這一天都沒有舉火,而廬內也一天都寂靜無聲。看起來特別反常,生怕他們會出什麼事,這才進廬內查看。

荀愷卻發現廬內早已空無一人,不由得大驚失色,連忙向曹操報告。

曹操聽聞荀適一家逃走,頓時又驚又怒,他沒想到這個荀適出身於名門,竟然連孝名都不要了。

這時候有人舉報,說是在清理荀府當初的靈堂遺址準備重建之時,卻發現了一條密道,這條密道雖然已被填充了大部,但是看起來應該是通往東市。

曹操正在疑惑之際,又聽得軍士稟報,說是曹仁在潁川戰敗,全軍覆沒,曹仁本人也自刎而死。

曹操聞言,頓時大叫一聲,猛的吐出了一口鮮血,流淚說道:“子孝離我而去,莫非天絕我曹氏乎?劉琦小兒,竟敢殺我弟,本王定然將你碎屍萬段,以泄胸中之恨。”

在曹操的兄弟親族之中,曹洪爲人性躁吝嗇,夏侯惇並非帥才,夏侯淵性剛,受不得激,惟有曹仁是一個獨當一面的帥才,即便是比起張遼、張郃這樣的良將都不遑多讓,今日竟然命喪潁川,如何能讓他不感到肝腸寸斷?

而在後來,經過詳細的詢問之後,曹操方知,原來曹仁之所以戰敗,最主要的原因是荀彧、陳羣二人動用了潁川各大世家的力量,奪取了北部五縣,曹仁無奈之下只好分兵,結果到了潁陰之後竟然遭到了敵軍的偷襲,曹仁苦戰不得出,最後拒絕了用他交換荀攸的提議,自刎身亡。

這時候在曹操身邊的司馬懿忽然說道:“主公恐被荀攸老賊所誤,請主公想一想,一方面是劉琦如此迫切的想要將荀攸換子孝將軍,而幾乎與此同時,荀攸竟然暴病身亡,再加上那一場意外的大火,荀府離奇的密道,還有荀適等人的出逃,這一切是不是太巧合了?”

“嗯?”曹操正在對荀適逃走和荀府的地道心存疑惑之際,遊艇的司馬懿這般說,不由皺眉說道:“仲達這話是何意?”

司馬懿對曹操拱了拱手,然後緩緩說道:“請恕微臣大膽,對荀公達心存不敬,微臣認爲,荀攸之死乃是金蟬脫殼,真正的荀攸恐怕早已逃走,而並非死亡。”

曹操一臉的不敢置信,失聲說道:“你說什麼?可是這又怎麼可能?那一日本王命郗慮親自察看荀攸的生死,當時他確確實實已經死了,難道是郗慮欺騙本王不成?”

“不,微臣相信郗公所言乃是實情,當時他看到的確實是已經死去的荀攸,但是微臣後來想起來一件事,就是史上曾經有過屍厥之症,活人會變得和死人一般無二,又聞有醫師能夠用藥事和鍼灸,讓人變得如同死人一般,莫不是當初並非是庸醫將荀攸治死,實際上只是助他詐死,然後又藉助大火,秘密將荀攸從地道中救出,卻又將死屍充作荀攸,故意讓其在大火中燒得面目全非,然後荀適再以此爲藉口,速速埋葬假荀攸,之後又借守制而舉家逃走?”

不得不說,司馬懿將整件事情分析的入情入理,完全接近了事情的真相,這樣縝密的思維確實令人感到心驚。

曹操自然也不笨,他聽了司馬懿的分析之後,頓時就相信這樣的分析的確是合情合理,自己沒有理由不相信。

可是曹操之後又說道:“可是即便這樣,荀攸想要逃出洛陽也並非那麼容易呀,因爲本王早已命人嚴密的監視荀攸在洛陽的所有故舊親族,他就算再有妙算,也不可能有人能去悄無聲息的將他運出洛陽,更何況荀府中的密道實際上只是通到東市,而並非是城外,還有,本王也早已命人在荀攸的墳塋之外安排下探子,這兩件事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他的餘黨都絕不可能悄無聲息的出城,那他又是如何逃走的?”

司馬懿嘆了一口氣,緩緩說道:“微臣料想,幫助荀攸父子逃出洛陽的,絕不可能是他的親故餘黨,而很可能是劉琦派往洛陽的細作。”

“什麼?你說劉琦在洛陽有細作?”饒是曹操因爲吐血而精神萎靡,也不由得跳了起來,失聲問道。

司馬懿苦笑了一聲,點頭說道:“看起來恐怕應該是了,主公請想一想,既然密道是通往東市的,那麼能夠在我們毫無戒備的情況下出城的,恐怕只有商人了,而主公也當知道。如今的商業中心,一般都是在襄陽和洛陽之間往來,微臣恐怕這裡面肯定有人是劉琦的細作,主公還記得當初劉備失長安之事嗎?微臣後來命人調查過,主要就是因爲長安城內早有了劉琦的細作,他才能輕易破城。”

曹操聞言頓時沉默不語,儘管他很不願相信,到現在他也不得不承認司馬懿說的很有道理,一想起在自己統治的核心地帶會有劉琦的細作潛伏,他就不由得心中難安。

他是靠擁立獻帝而成就的大業,許多將相都是衝着擁護漢室這塊招牌而來的,這固然讓他治下擁有大量的人才,卻也讓他辨不明白很多人到底是忠於他還是忠於漢室,甚至連荀彧、崔琰這樣的親信都會爲了漢室而反對他,也正是因爲如此,他必須時時防範那些忠於漢室的人的反叛,尤其是在劉琦不斷戰勝,獲得了更高的聲望,讓興復漢室擁有更大的希望的時候,甚至連許多原本忠於他的人都在蠢蠢欲動。

本來他在洛陽的統治都已經岌岌可危,如果這裡在混進來劉琦的細作的話,那他的危險豈不是成倍的增長?

所以,經過了一番的沉吟之後,曹操決定對洛陽的商戶進行清洗,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一定將劉琦在洛陽的細作徹底清除。

而這項任務,他自然就交給了目前最信賴、也最有辦法的司馬懿來執行。

於是,剛剛有些平靜的洛陽再次陷入了一番腥風血雨之中。

第449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16章 許婚第205章 建立娘子軍?第156章 苦肉計(二)第445章 被迫納妾第265章 九品之法第145章 交州平第369章 神器!第396章 三年之後第266章 科舉制第128章 荊襄劇變(五)第376章 加封詔書第150章 曹仁之敗第300章 孤注一擲第24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374章 爲君改字第485章 曹魏變局第249章 馬超歸降第384章 晉爲楚王第237章 戰張任第1章 荊襄才俊第311章 離間之計(三)第292章 允吾之戰(四)第40章 南征桂陽第75章 柴桑之失第327章 攻破汧縣第160章 廣陵太守陳登第295章 退兵(一)第366章 蔡文姬第267章 陌刀!第115章 無奈的退守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402章 兵敗潁陰第487章 匈奴之禍根除第424章 遷都鄴城第470章 決心要行刺第181章 右將軍第275章 精兵成第344章 計破長安(二)第230章 計取巴郡(一)第2章 劉琮的婚事第206章 兩年之後第128章 荊襄劇變(五)第464章 彌留之際第17章 長沙太守第273章 苦訓第37章 黃月英的打算?第260章 楚公到來第425章 兵進洛陽第369章 神器!第506章 噩耗頻傳第495章 代郡之爭(一)第66章 長沙賊平第299章 韓遂起兵第310章 離間之計(二)第82章 敗壞劉琦的名譽第83章 江東二喬第233章 派不派兵?第9章 安衆之戰(二)第429章 先鋒張飛第222章 逢紀歸降(一)第225章 大軍出征第78章 奇襲彭澤第447章 新的麻煩第258章 受困沔水第89章 竟然是魯肅!第112章 從孫策身上下功夫第224章 議取西川第399章 洛陽驚變第450章 大戰再啓第277章 兵進隴西第204章 比武招親第405章 拯救行動(二)第172章 徐氏用計第232章 生擒孟獲第161章 一個賭注第278章 震驚的一幕第483章 濁鹿城下第78章 奇襲彭澤第266章 科舉制第270章 孫尚香第404章 拯救行動(一)第139章 王威歸降第359章 渭南之戰(一)第194章 萬人敵關羽第213章 劉備的梟雄本色第129章 荊襄劇變(六)第456章 血戰濮陽(三)第18章 黃月英第32章 酃縣解圍第456章 血戰濮陽(三)第473章 刺曹(二)第23章 五溪蠻族第238章 龐統命運改寫第357章 忠臣義士第380章 劉琦的幸福生活第221章 兵臨鄴城第30章 襄陽黃碩?第261章 劉琦單挑趙雲第309章 離間之計(一)
第449章 畫眉深淺入時無第16章 許婚第205章 建立娘子軍?第156章 苦肉計(二)第445章 被迫納妾第265章 九品之法第145章 交州平第369章 神器!第396章 三年之後第266章 科舉制第128章 荊襄劇變(五)第376章 加封詔書第150章 曹仁之敗第300章 孤注一擲第24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374章 爲君改字第485章 曹魏變局第249章 馬超歸降第384章 晉爲楚王第237章 戰張任第1章 荊襄才俊第311章 離間之計(三)第292章 允吾之戰(四)第40章 南征桂陽第75章 柴桑之失第327章 攻破汧縣第160章 廣陵太守陳登第295章 退兵(一)第366章 蔡文姬第267章 陌刀!第115章 無奈的退守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402章 兵敗潁陰第487章 匈奴之禍根除第424章 遷都鄴城第470章 決心要行刺第181章 右將軍第275章 精兵成第344章 計破長安(二)第230章 計取巴郡(一)第2章 劉琮的婚事第206章 兩年之後第128章 荊襄劇變(五)第464章 彌留之際第17章 長沙太守第273章 苦訓第37章 黃月英的打算?第260章 楚公到來第425章 兵進洛陽第369章 神器!第506章 噩耗頻傳第495章 代郡之爭(一)第66章 長沙賊平第299章 韓遂起兵第310章 離間之計(二)第82章 敗壞劉琦的名譽第83章 江東二喬第233章 派不派兵?第9章 安衆之戰(二)第429章 先鋒張飛第222章 逢紀歸降(一)第225章 大軍出征第78章 奇襲彭澤第447章 新的麻煩第258章 受困沔水第89章 竟然是魯肅!第112章 從孫策身上下功夫第224章 議取西川第399章 洛陽驚變第450章 大戰再啓第277章 兵進隴西第204章 比武招親第405章 拯救行動(二)第172章 徐氏用計第232章 生擒孟獲第161章 一個賭注第278章 震驚的一幕第483章 濁鹿城下第78章 奇襲彭澤第266章 科舉制第270章 孫尚香第404章 拯救行動(一)第139章 王威歸降第359章 渭南之戰(一)第194章 萬人敵關羽第213章 劉備的梟雄本色第129章 荊襄劇變(六)第456章 血戰濮陽(三)第18章 黃月英第32章 酃縣解圍第456章 血戰濮陽(三)第473章 刺曹(二)第23章 五溪蠻族第238章 龐統命運改寫第357章 忠臣義士第380章 劉琦的幸福生活第221章 兵臨鄴城第30章 襄陽黃碩?第261章 劉琦單挑趙雲第309章 離間之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