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佈局

再說劉尋在邛都城,因爲政權內部事宜過多,便決定,先期的北伐自己並不親自參與,指派好各路大軍就行了。自己先看下成效,若是大軍勢如破竹、形勢良好。待到了關鍵時期,再親自揮軍北上,協調各大軍,一舉定乾坤!要是成效不好,那隻能和姜維南北呼應,然後慢慢收復了。

平叛成功的第二天,就由劉尋口述、小吏執筆,寫了好幾封詔書,然後蓋上新興王的大印,發向四方。

第一封詔令,發向巴東郡李密、羅憲處。告訴他們北伐正式開始!以羅憲爲主將,李密爲護軍,張瑛做先鋒,自己整頓大軍,作爲北路軍,自東向西收復失地。要和東路軍、西路軍配合好。如果姜維已經發動兵變歸漢,也要和姜維軍配合好。

第二封詔令,發向姜維處,告訴他北伐開始,要是還沒兵變,就快些。要是已經兵變了,就配合好其他大軍。

第三封詔書,發向建寧郡滇城。命令以鎮南將軍霍戈爲主將,建寧都尉魏續爲副將,整軍備戰。自己將很快回到建寧郡滇城,接管南漢中央政權機構,到時候再給他們兩萬兵馬,作爲東路軍,開始北伐。

第四封詔書,發向犍爲郡卻正處。命令他立刻寫一篇討伐鍾會、復興大漢的檄文,傳遍天下,爲北伐造勢!同時,任命卻正作爲東、西兩路軍的總護軍,協助兩路軍。

讓卻正寫北伐檄文,這實在是一種恩寵。蓋因卻正曾經寫過投降書,是人生中相當大的一個污點。現在劉尋收復失地,讓他寫檄文,就是在洗刷他身上的污點,增添他身上的榮耀!

而卻正擔任的護軍,顧名思義,就是給主力大軍善後的。比如主力大軍一路攻伐過去,剩下的小股潰兵、偏僻縣城就要留給護軍解決。主力軍沒來得及收集糧草,也要護軍收集好了送過去。敵人留下的細作什麼的,也要護軍清理乾淨,鎮守城池等等。因爲工作比較麻煩,劉尋還把廖成、劉銳、武安家三員將領送了過去,順道帶過去三千降兵。

最後,劉尋任命興古郡都尉張護雄爲主將、大虎爲副將、關云爲先鋒,帶領四千無當飛軍、兩萬南蠻援軍、一千騎兵,休整一日,第二天清晨立刻出發北伐!

如此,北、東、西三路大軍,加上卻正的護軍大軍和姜維的奇兵,就是劉尋北伐軍的所有陣容了!

而劉尋,則帶領着吳濟及其所部萬餘大軍、大熊所部近三萬蠻兵,兩百親衛及陳至帶來的三百御林軍回返建寧郡滇城新興王宮。

斥候一人獨馬先行去滇城告知,劉尋率領大部隊在後面。

對於越嶲郡的太守等官府人員任命,劉尋沒有任命新的越嶲郡太守,而是自邛都城寒門小吏中提拔了一個忠於蜀漢的,任命爲太守府長吏,暫行太守之職。

這個小吏之前因爲不跟隨爨家造反,被壓在了大牢裡。而根據他平常的表現,能力也挺強的。

長吏相當於主官的秘書長,主官不在,處理各種日常事務。

雲南郡太守一直按部就班地幫馬秉軍籌集糧食輜重,並無錯誤。劉尋便勉勵一番,獎勵點金錢,讓他繼續當太守。至於馬秉,劉尋大大地誇讚和獎勵了他,並讓他暫時都督雲南、越嶲、朱提三郡軍務。特別囑託一句要幫着朱提郡太守徐文博點。畢竟徐文博出身寒門,沒有根基。

要說劉尋獎勵大臣、養軍的金錢物資從哪裡來?那還得感謝造反的幾大門閥世家。

當初劉尋剛來南中,是靠着郡城、縣城府庫裡的積累。幾個月花銷下來,基本見底。現在一個夷滅三族,門閥世家十幾代人積累的財富全歸了劉尋。劉尋拿出來一小半獎勵三軍,還剩一大半作爲備用物資。

當然,這種方法只能一時救急。國家的賦稅穩定纔是保障。眼下已是夏日,等秋日,糧米收穫,南漢就能收第一次賦稅了。

劉尋大軍走了八天,終於到了滇城。羅憲率領建寧郡衆官十里相迎,祝賀新興王平叛成功!

全體官員下跪祝賀劉尋過後,霍戈又再次敬佩萬分地跪下道:“王上,微臣昔日因爲您年少,還以爲您學識不足。今日才知道王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文韜武略,微臣等萬萬不如也!”

劉尋一時間沒弄明白,問他:“何出此言?”

霍戈答道:“王上初來南中,曾經說過我大漢有五路援軍!當時衆臣雖然表面上認同,實際上沒有多少相信的,連微臣也頗有疑慮。但到今天,微臣等人才知道王上所言非虛!五路大軍,一路不少,其中的南蠻援軍,支持力度更是極大!微臣等人羞愧難當!”

他說完,身後的衆官也再次跪下道:“王上聖明!”

劉尋這纔想起來。這段時間事兒太多了,都快忘了。

劉尋笑着虛扶起衆官,道:“現在本王說,只要各位肯努力、忠心爲國,我大漢一定可以再次復興!諸位也可以建功立業、封妻廕子。諸位想信嗎?”

“相信!”諸臣大聲迴應。

很好,裝逼裝完了。劉尋跟霍戈回城。接下來,接風宴、對衆官的勉勵,擇優獎賞一部分。劉尋也比較熟悉了,按部就班的就做了下去。

第二天,劉尋正式全面收回南漢政權中央機構的各處權力。然後任命霍戈爲主將,魏續、大虎爲副將,胡烈爲先鋒。帶領一萬南中士兵,兩萬南蠻援軍,三千胡烈本部軍,作爲北伐東路軍,休整一日,第二天出發!

並且命令吳濟把軍權移交給陳至和武安家。

這樣,劉尋身邊只剩下一萬南中軍、八千剩餘的南蠻兵和五百陳至新訓練好的御林軍了。將領也只有陳至、武安家和大虎的部將、南蠻將領龍青石了。

上次前來投奔劉尋的人中,有兩個因爲在歷史上不出名,被劉尋安排在王宮中當幕僚。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這兩人倒是很有才學!

想來也是,如果沒有膽識才學,豈敢第一時間來投奔劉尋?

兩人一個叫杜良,字幼倫,出自蜀漢京都城的一個二流士族家庭。一個叫李圭,出自蜀郡沒落士族家庭。二人才學較高、熟於政事。劉尋準備對他們進行新的任命。

這段時間招賢館也來了不少人。劉尋這裡有名單,如陳壽、糜文、顏淵、向充、王訓、杜軫、杜烈等人。

劉尋準備安定之後就一一接見他們,評定一番,安排職位。

這個時候,劉尋終於有時間開始進行科舉制的第一步先期準備了!

這第一步準備,就是增加黜落法!

黜落法就是考試有考不上的情況,考的差的會被黜落。

漢朝沒有黜落法,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吧?但事實就是如此。

孝廉制度中,地方長官爲中央朝廷推舉孝廉。這些孝廉還要到朝廷去考一番文韜武略,然後根據才能大小任命官職。但是!沒有黜落法。也就是說這些孝廉無論才能好壞,沒有當不上官的。

可能一個孝廉各方面考覈成績都很好,去當郡守。另一個各方面都不好,去當縣丞。但是,哪怕就是才能差成狗屎,也不會被收回孝廉身份,攆回家。

劉尋第一步就是增加黜落法,讓不合格的人滾蛋!這個理由也是現成的:地方官所舉薦的人,有可能因爲任人唯親或名不符實,才能、品行不足,最差的幾個朝廷當然不想要了!大漢孝廉制那麼多年,人渣被舉孝廉的也不少,這個藉口基本能被天下人接受,不會引起人反對。

與黜落法相匹配的,劉尋要增加各地區舉孝廉的名額。這個理由就更好了:地方長官不是怕自己舉的孝廉朝廷看不上,大失顏面嗎?那我多給你幾個名額,放寬條件,選到不好的人了,不怪你,怪我給的名額太多了。再說,名額多了,劉尋需要的人才就更有機會被發現了。

還有,大力扶持推舉制。推舉制是指某人依靠武力或智謀,在當地挺有名氣,當地三老、百姓聯名想官府推薦此人。

這種情況在戰國到大漢初期比較盛行。孝廉製出來以後,越來越被人們忽視,但是並沒有完全廢止。劉尋就是要大力扶持這種情況,讓底層百姓推舉人才,當然也要經過考試。

還有,招賢館也要一直開着。

這樣,被推舉到朝廷的人才就會變得很多,加上黜落法,就能讓劉尋招到自己想要的人才!而且,用考覈決定人才是否能脫穎而出,也爲以後的科舉制奠定了核心基礎!

當然這些事情都要慢慢做。現在還有考察各郡縣政績、收取賦稅和進行下一季農作物種植,召集工匠搞新技術研發、拾起礦鹽和蜀錦經營等國家產業的事兒,都要一件件地去做。

就這樣,劉尋的大漢政權迎來了一個新時期:對外三路大軍北伐、收復失地,對內進行改革和復興的高速發展時期!

待發展取得卓越成效時,必然會以一個新的、繁盛的面孔出現在天下人面前!

第三百五十二章 吳國發兵!第十九章 悲催的追兵第九十七章 剷除二李家!第三百六十七章 晉國的悲觀第三百五十六章 泗水對峙第二十二章 開始的開始(上)第四十三章 改編軍隊(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同樣關鍵的時刻!第一百三十一章 爲了世界的和平:你去死吧!第三百二十七章 晉國的應對(下)第九十四章 郡城淪陷!第三百六十九章 納孔愫爲妃第一百四十三章 兩京制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陽城外鬥智勇第二百八十三章 入皇宮第一百五十五章 謝主隆恩!第八章 突然出現的妃子?第六十五章 亮相吧,七色劍!第一百一十九章 事關復國的交易!第三百七十九章 武安家打敗衛瓘第二百零四章 落難國王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三十四章 跪謝、離去第四十二章 入城、論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氐族全軍覆沒!第二百四十一章 百越第七十六章 鍾會稱王!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婚第二百六十五章 朝會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虎死,衛瓘亡!第一百四十四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二百八十七章 科技的提升第一百九十章 發書第二百二十章 潛入第三百四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五十三章 主力軍營第六十六章 劍鞘與劍第三百零九章 陸石傳說第一百零七章 收復失地!第二百九十六章 殺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出走士族的惶恐第一百二十二章 同樣關鍵的時刻!第二百二十章 潛入第三十章 陰險狡詐的馮家!第三百三十二章 原始手雷嚇退大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投資與回報第三百一十八章 三國伐晉!(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都沒想到:好堅決!第二百章 敦煌城第五十二章 習文學武第二百八十七章 科技的提升第一百六十章 想要搶光第一百二十二章 同樣關鍵的時刻!第七十八章 抵達永安!第一百九十四章 適合侵略南方!第一百五十一天 登基!大漢天子!第二百零九章 詭譎歷史:黑帝吳麒?第一百零三章 真真假假離間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種消息第五十六章 全據犍爲郡!第一百四十章 全勝!第二百九十一章 圍剿劉尋第二百一三章 戰事又起第二百八十八章 科技的提升(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欲滅晉國第六十八章 帶兵歸去!第一百六十二章 鍾會虐氐人第三百一十章 地下紅色主義宣傳團第三百二十章 三國伐晉!(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人民更好的生活第三百五十一章 君臣父子再相見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入京都第三百六十六章 吳國滅亡第三百零五章 東吳新帝第四十章 我來殺你!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掃!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蠻的態度第二百三十章 神奇的華夏王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虎死,衛瓘亡!第二百二十二章 國戰單挑(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晉國,滅!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炎的絕望第一百九十章 發書第一百四十八章 極度刑罰!第三百四十一章神奇的秘境第二百三十九章 紮營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糧分錢第三百三十七章 郭紫馭生皇子第一百三十章 幹一票大的!第四十二章 入城、論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獲得長安第五十三章 魏續攻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圍剿劉尋第二百一三章 戰事又起第三百五十七章 五百對八萬第三百五十二章 吳國發兵!第二百零六章 選妃心思第四十七章 攻破城堡!
第三百五十二章 吳國發兵!第十九章 悲催的追兵第九十七章 剷除二李家!第三百六十七章 晉國的悲觀第三百五十六章 泗水對峙第二十二章 開始的開始(上)第四十三章 改編軍隊(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同樣關鍵的時刻!第一百三十一章 爲了世界的和平:你去死吧!第三百二十七章 晉國的應對(下)第九十四章 郡城淪陷!第三百六十九章 納孔愫爲妃第一百四十三章 兩京制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陽城外鬥智勇第二百八十三章 入皇宮第一百五十五章 謝主隆恩!第八章 突然出現的妃子?第六十五章 亮相吧,七色劍!第一百一十九章 事關復國的交易!第三百七十九章 武安家打敗衛瓘第二百零四章 落難國王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三十四章 跪謝、離去第四十二章 入城、論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氐族全軍覆沒!第二百四十一章 百越第七十六章 鍾會稱王!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婚第二百六十五章 朝會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虎死,衛瓘亡!第一百四十四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二百八十七章 科技的提升第一百九十章 發書第二百二十章 潛入第三百四十九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五十三章 主力軍營第六十六章 劍鞘與劍第三百零九章 陸石傳說第一百零七章 收復失地!第二百九十六章 殺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出走士族的惶恐第一百二十二章 同樣關鍵的時刻!第二百二十章 潛入第三十章 陰險狡詐的馮家!第三百三十二章 原始手雷嚇退大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投資與回報第三百一十八章 三國伐晉!(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都沒想到:好堅決!第二百章 敦煌城第五十二章 習文學武第二百八十七章 科技的提升第一百六十章 想要搶光第一百二十二章 同樣關鍵的時刻!第七十八章 抵達永安!第一百九十四章 適合侵略南方!第一百五十一天 登基!大漢天子!第二百零九章 詭譎歷史:黑帝吳麒?第一百零三章 真真假假離間計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種消息第五十六章 全據犍爲郡!第一百四十章 全勝!第二百九十一章 圍剿劉尋第二百一三章 戰事又起第二百八十八章 科技的提升(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欲滅晉國第六十八章 帶兵歸去!第一百六十二章 鍾會虐氐人第三百一十章 地下紅色主義宣傳團第三百二十章 三國伐晉!(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人民更好的生活第三百五十一章 君臣父子再相見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入京都第三百六十六章 吳國滅亡第三百零五章 東吳新帝第四十章 我來殺你!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掃!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蠻的態度第二百三十章 神奇的華夏王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文虎死,衛瓘亡!第二百二十二章 國戰單挑(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晉國,滅!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炎的絕望第一百九十章 發書第一百四十八章 極度刑罰!第三百四十一章神奇的秘境第二百三十九章 紮營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糧分錢第三百三十七章 郭紫馭生皇子第一百三十章 幹一票大的!第四十二章 入城、論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獲得長安第五十三章 魏續攻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圍剿劉尋第二百一三章 戰事又起第三百五十七章 五百對八萬第三百五十二章 吳國發兵!第二百零六章 選妃心思第四十七章 攻破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