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聽着吳良和周天描述南行的艱辛和旅途的趣聞,都是聽得津津有味兒,從晌午一直講到黃昏,衆人才依依不捨地散去。
兩天後,在莊少遊的催促下,周天和吳良又組織了一支大船隊,包括一艘四桅戰船,和五艘三桅商船,總共五艘船,帶着沓氐捕撈的高級海產和從會稽郡採買的特產往襄平開去。
船隊剛出發沒幾天,另一支地主商人組成的環渤海商隊返回沓氐,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四艘商船上繳商稅四萬兩銀子,總算是接了燃眉之急,趕緊將上次大戰拖欠的賞賜盡數發下去,還給士兵們放了半個月的假,回家去陪陪家人,放鬆一下因大戰而繃緊的神經。
半個月很快過去,周天帶着三艘船返回沓氐,其餘的三艘三桅商船帶着剩餘的江南特產卻是沿白狼水往草原宇文部進行貿易去了,此次周天帶回來白銀十萬兩,還有兩船的遼東特產,準備下次運往江南出售。
周天做了一個貿易規劃,申請在沓氐北部碼頭建立一個大倉庫,專門用來儲存從遼東和草原採購而來的特產,然後由再由大船販運到江南區,從江南採買回來的貨物也存在這裡,到時候換小船賣往遼東、草原和黃河流域,現在欠缺的只是四桅商船的數量,來銜接南北貿易,就能完成一個南北貿易大循環了。
莊少遊毫不猶豫地批准了這個建議,並讓周天將倉庫建的儘量大盡量完善,打算把沓氐打造成一個貿易中轉港,雖然地理位置上有些欠缺,不過是現階段最好的選擇了!
周天回來後,莊少遊讓他暫時在家休息,沒有讓他再出航去江南,雖然心裡很是期待,但還是忍住了,不能把人當牲口使!得給人家點自由不是?況且周天的本業是地主,現在還需要他幫助做另一件事—普及玉米。
今年的天氣暖的快,熱得也快,四月底的時候,天氣已經開始有了炎熱的意思,南風開始颳起,墨石和墨土來找莊少遊,可以種植玉米了!
莊少遊召集來衆人議事,準備在沓氐縣開墾新田種植玉米,不過如何讓老百姓接受呢?
最後決定再次頒佈優惠政策—新作物推廣令
凡願意種植玉米者,由縣衙提供可耕田玉米種子,收穫時上繳五成的收穫,五年後田地歸個人所有,並免除之後三年田地賦稅,收穫後玉米可自留或按官價出售給縣衙。
政令一出,應者寥寥,不過很快就傳出消息,大地主、大商人周天又是帶頭申請玉米田兩千頃!
頓時百姓和衆位地主的積極性高了不少,三天時間內,共審批新田三千頃,雖然比預期的要少一些,不過也夠了。
士兵們休完假,又開始屯田了,至於耕作時節不放士兵回去是經過仔細計算的,士兵屯田有統一指揮,效率要比以戶爲單位的小規模耕作高出許多,可以耕種更多的田地,而士兵當兵的糧食消耗和作戰賞賜以及年節的補貼比在家種田要划算。
況且現在耕田對勞動力強度的要求下降不少,墨家的新耕法普及使得廣大婦女、半大的孩子、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老人都能參與勞作,所以各戶也就放心讓男子在軍隊當兵。
此次耕種玉米被命名爲夏耕,與春耕相對應,周天的兩千頃田,其他百姓的三千頃田,還有軍屯田三千頃,總共八千頃的玉米,不到一旬的時間全部耕種完畢,至此,算上春耕的兩萬三千頃麥地,總共有田三萬一千頃,沙河西岸的四萬多頃田地被耕作了大半。
夏耕結束後,今年第二波的商隊返程,繳納商稅三萬兩,比第一趟足足少了一萬多兩,不過這也在預料之中,畢竟貿易得太頻繁,利潤率和貨物產出都會收到影響。
…………
五月下旬,第一艘四桅商船下水試航,莊少遊也是很高興的前往觀摩,墨水興奮地爲其介紹這艘商船的各項指標和性能:
四桅商船,長十五丈,寬六丈,高三丈六尺,吃水一丈二尺,掛四橫帆三縱帆(三角帆),
順風順水可日行三百八十里,逆風航行日行一百六十里,比四桅戰船慢兩成,與三桅戰船相仿!
武裝情況,船首依舊空置用於放貨,船尾四架小型投石車,射程五百步,兩側船舷共配有六連發弩機十六架。
船艙載貨空間共一千二百方,是三桅商船的兩倍,船上標準載員一百人,由於要出還至江南貿易,路途經常遭遇風暴,所以對船體進行了特別加固,否則船上載貨空間還要大一些。”
莊少遊聽得是心潮澎湃,以後以沓氐爲中心,會有越來越多的商船下水,到時候整個沿海的大江大河都將有自己船隊的足跡!
“墨水,另一艘四桅商船何時可以下水?”
墨水微一沉吟道:“還需半月!”
莊少遊搖搖頭,算了,不等了,就讓周天和吳良再跑一趟吧!
兩天以後,周天與吳良再次組織船隊,包括一艘四桅商船,兩艘四桅戰船,載着從襄平和草原還有黃河流域採購來的特產往江南而去,此行的主要任務除了貿易之外,還要在當地建立情報機構,並開闢通往長江的新商路。
兩艘戰船上配備了滿編制的六百水軍,既能當保鏢,又能順便練兵,增加遠洋航行經驗,還能當搬運工,一舉多得!至於消耗的那點糧食,相比於貿易帶來的巨大利潤倒是九牛一毛了!
江南地區少戰亂,多安逸,百姓普遍富庶,很少發生像北方這樣餓死人的事情,加之手工業發達,比如揚州北部的玉器、蘇繡,碧螺春,揚州南部的絲綢,瓷器,西湖龍井。單論手工產品的精美程度就比之北方黃河流的同類貨品高了何止一個檔次!
兼且江南商賈雲集,貿易發達,大都市特產集中而豐富,對於初來乍到的周天船隊來說很是方便,只要尋幾處大城市收購特產即可,無需像北方一樣跑斷腿去到處張羅,雖然採買成本上會略有上升,但是與販往北方出售所帶來的數倍的利潤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周天走後,莊少遊又對現有的十一艘三桅商船進行規劃,分成三組,分別往遼水、白狼水和黃河三地進行貿易,將那些商人錯開,以免商人過於集中攪亂市場。
商船雖然越來越多,但是由於沓氐本身特產極少,爲了便於對商稅的控制,故而將所有商船全部控制在縣衙手中,不進行私有化。
不過隨着商船的增多和貿易規模的擴大,私有化是趨勢,因此,爲了保障稅收利益,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商法是勢在必行,不過也不必急於一時。
就在各項工作都有條不紊的進行之時,從西安平的公孫嚴處傳來消息,一支高句麗使團兩日前往襄平拜會公孫度去了。
幾乎就在莊少遊接到公孫嚴傳訊的同時,情報處的類似消息也傳來,一支高句麗使團往襄平而去,更加印證了公孫嚴的消息準確性。
莊少遊不由得好笑:這公孫嚴還真是拿免費的東西來回報自己,雖說有做作的成分,但是至少態度是好的,也是向自己傳遞善意,畢竟上次可是送了他五艘戰船,就算是二手的,也值個三四千兩銀子吧!
關鍵是那玩意兒有錢都沒處買!
襄平城倒是能造雙桅船,但是那船根本開不到馬訾水去,重心太高,出了海肯定翻船!高句麗的帆船算是造型獨特,比較貼近自然,與沓氐的船走得是一個路子,而中原地區和江南地區的造船術則是以高、大、闊爲標準,莊少遊對此則是嗤之以鼻,並給出了:假、大、空的評語。
那船根本就不能用,什麼樓船、鬥艦之類的,都是扯淡,過分的追求高大威猛和載人的多少,而不符合自然規律,就註定要被自然所淘汰!
不過也無奈,造船術發展到如今就是爲了滿足戰爭需要,所以都是這個路線,畢竟這個時代的水戰還是以短兵相接爲主,載得人多,船比別人高,居高臨下,自然就有優勢!
況且墨家也是獨一無二的,也就他們能悶頭研究數百年,將那麼大個的牀弩、投石車給搬到船上去,所以說,墨家跟了莊少遊基本都是莊少遊在佔便宜。
不過也沒辦法,誰讓墨家離了莊少遊就活不了呢?這就好比一個超級大美女,若是不嫁給你就活不了一樣,最後只能便宜你。
墨家的造船術是在海上憋了四百年,被大海給逼出來的,你造得結構不合理就得翻船!大海既蠻橫又通情達理,只要你遵循它的道,就能暢通無阻,你若硬要逆天而行,不廢話,拍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