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李肅

李輝和王允正在發愁沒有合適的人選去誆騙董卓。呂布來了,一見面就對王允道:“王司徒,今天早朝之上已經得了聖旨,不知什麼時候殺董賊?”

王允道:“我們商量了半天,需要一個能言善辯之人,將聖旨送到眉塢,將董卓騙來長安,想來想去也沒有一個合適人選,董卓不來,如何殺的了。”

呂布點點頭,突然眼睛一亮道:“我道有個好人選!”

李輝和王允連忙問是誰。呂布道:“此人本事董卓手下,當年就是他帶着赤兔馬和一些寶貝將我騙到董卓麾下,此人名叫李肅,算是我的一個同鄉,這些年一直和李儒關係不和,備受董卓冷落,不如將他找來,看看他願不願幫我們!”

王允連連搖頭:“這種大事,董卓的部下知道的越少越好,李肅是董卓的老部下,弄得不好恐謝了機密。”

李輝卻道:“不妨一試,只要這個李肅不是一個清高之人,就有辦法說服他。”

呂布將李肅叫到王允府上。李肅年紀在三四十歲,身材瘦小,兩批八字鬍。與李儒的油頭粉面不同,李肅顯的更有才氣。見到王允,衆人都沒有開口,李肅卻道:“王司徒,你好大的膽子,想利用禪讓的事情,將太師騙來長安加害,如今還敢將我叫來合謀,就不怕我去告訴太師?”

李輝哈哈大笑:“李大人果然是個聰明人,我們也就不說假話,正如李大人所說,我們正又此意,不知李大人可願加入?”

李肅看了李輝一眼,問道:“你是誰?”

李輝道:“在下李輝,正是董卓通緝的要犯!”

李肅看了看李輝,笑道:“沒想到,大名鼎鼎的李校尉如此年輕,我還以爲是什麼樣一個人物,原來還是一個孩子。”

李輝道:“有志不在年高,我雖年輕,殺賊的心還是有的,董卓倒行逆施,人人得而誅之,我也只是盡一點力而已。”

呂布問李肅道:“李兄,既然大家已經把話說的這麼明白,不知兄長是個什麼樣的想法?”

所有人都看着李儒,李儒呵呵一笑,掃視了衆人一圈之後,哈哈一笑:“連李校尉這樣的孩子都有這份心思,我這活了幾十歲的大人,再不明白事理,豈不白活了?”

王允連忙給李肅跪下道:“李大人深明大義,老朽佩服,請受老朽一拜。”

李肅趕忙扶起王允,連說不敢。王允道:“這次請先生來,是有一件大事託付,還望先生能夠接受。”

李肅笑道:“王司徒不必客氣,要是我沒猜錯,是希望我能去給董卓傳這道聖旨?”

李輝哈哈大笑,豎起大拇指道:“李大人果然是聰明人,和先生這樣的人說話,就是這麼痛快!”

李肅微微一笑:“好吧,這件事情我應了!”

在沒有多餘的話,現在只等禪讓臺建起來之後,所有事情才能實施。王允和呂布去商量調兵之事。李肅問李輝道:“董卓在長安留有重病,如果他來,肯定有大隊人馬保護,我們只有溫侯一路人馬,如果他們反擊,如何抵擋?”

李輝道:“這間事情,我也想了很久,的確很難辦,西涼兵一向只聽董卓一人調遣,董卓一死,羣龍無首,不能保證他們不鬧事,幾十萬大軍如果攻打長安,肯定抵擋不住!不知先生有什麼方法?”

李肅道:“我還真有些計策,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殺了董卓之後,可讓陛下立刻下詔,赦免所有西涼兵得罪責,如此一來這些人就沒有危險,自然就不回再生事端,等他們平靜下來之後,慢慢奪了他們的軍權,一切就順其自然了。”

李輝笑道:“看來這薑還是老的辣,這一招果然高明。”

禪讓臺很快就造好了,李肅拿着聖旨也上路了。王允和董旻在城中張燈結綵,將所有百姓全都趕到大街之上,讓他們歡迎董卓。

董卓一大早起來,正在和一幫小妾在後花園中嬉戲。對於李肅的到來趕到非常意外。一見到董卓,李肅大笑着對董卓道:“恭喜太師,賀喜太師!”

董卓感到莫名其妙。李肅道:“太師可能還不知道,在董旻將軍和各位朝臣的保奏之下,陛下已經下旨要禪位給太師了,不,應該是陛下了!”

董卓從李肅手中一把搶過聖旨,展開一看,臉上立刻眉飛色舞。急忙將這個好消息告訴身邊的小妾,衆小妾一個個爹聲爹氣的向董卓賀喜。董卓在每人臉上親了一口,大笑着引李肅來到正廳。

李儒匆匆趕來。對董卓道:“岳父,聽說皇帝要禪位與您?”

董卓點點頭。李儒道:“岳父想沒想過,這恐怕是長安那些朝臣的陰謀?”

董卓擺擺手道:“賢婿不要擔心,和這聖旨來的還有董旻的信,信上說的清清楚楚,怎麼可能是那些朝臣的陰謀!”

李儒道:“岳父還是小心爲妙,你我久不再長安,所有事情都要三思而行,讓他們將皇帝請到眉塢來進行禪位。”

李肅忙道:“李大人是不是多慮了,自古這禪位都是在國都進行,眉塢雖然繁華,終歸是個小地方,如果太師在這裡繼位,豈不讓天下人笑話!”

董卓點點頭:“長安本就有龍脈,這眉塢地方太小,是不能舉行禪位大典,再說二弟已經在長安準備好一切,就等老夫,不能撥了二弟的一片好意。”

李儒還要說什麼,董卓制止道:“賢婿放心,這次去我多帶兵馬,看誰敢對老夫無禮!”

不等李儒再說,董卓轉身去後堂換衣服去了。李儒看着李肅,小眼睛中泵發出一種怨恨和厭惡。李肅則笑嘻嘻的看着李儒。李儒擡頭看了一眼天空,長嘆一聲走了。

董卓帶着五千西涼鐵騎,在李肅的陪同下向長安開來。一邊走,李肅一邊想董卓介紹長安城中歡迎董卓的景象。董卓格外的高興,是不是的還會唱上一兩句。

剛過咸陽,走到渭河的時候,董卓的馬車發出咔嚓一聲,碗口粗的車軸竟然好端端的斷成了兩節。董卓大驚,認爲這是一個不好的兆頭,就要返回眉塢。

第1章 再來劫個色第34章 神箭手第43章 江夏攻防戰第46章 招不招第18章 槍王之王第5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80章 下一步計劃第25章 大鬧柴桑城第49章 凱旋第47章 徐州城被圍第48章 同赴黃泉路第55章 圍堵諸葛亮第95章 袁紹的抉擇第107章 先外圍再核心第79章 偷窺第19章 遊說第84章 調兵遣將第63章 大戰虎牢關(七)第25章 經濟危機第98章 孩子和敲詐第60章 老子要看着你後悔第98章 徐晃第45章 事不關己第88章 魚與餌第76章 投降了第73章 古怪的戰車第7章 火併第48章 同赴黃泉路第30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95章 埋伏第44章 回天乏術第87章 火燒鵲尾坡第8章 無量山乾坤觀第56章 被困白水關第43章 天朝來客第47章 計中計第52章 出兵第53章 二戲袁熙第99章 退回幽州第94章 要求並不高第47章 劉備的窩囊氣第6章 奸計第49章 周瑜死了第67章 南蠻第90章 第二把火第97章 幽州雙煞(四)第45章 背後的秘密第17章 黑髮人送白髮人第54章 在劫難逃第5章 四世三公第38章 慘勝第54章 玩陰招第41章 馴服泰山賊第11章 陽翟追敵第16章 三個條件第3章 欲擒故縱第105章 誰是幕後的兇手(一)第24章 裡應外合第84章 怎麼退第79章 這個皇帝我不要第102章 只有利益沒有盟友第15章 純粹是生意第49章 討價還價第8章 破賊校尉第45章 背後的秘密第51章 無名小卒第57章 騰飛(二)第50章 姜維第55章 劫持第65章 釣魚和魚餌第47章 接駕第18章 槍王之王第72章 大事第60章 智鬥馬超第1章 駕崩第26章 先學造槍第35章 連環計(二)第83章 援軍到了第7章 飛龍會第33章 坐河北觀虎鬥(四)第101章 窘境第21章 給公孫瓚幫忙第39章 東西留下人滾蛋第63章 斬草除根第44章 最具威脅的諸侯第44章 最具威脅的諸侯第37章 連環計(四)第98章 孫權的抉擇第53章 州牧府變成殺人場第24章 徐州刺史第48章 條件第58章 巴西失守了第33章 東萊大英雄第104章 劉備的野心第65章 大戰虎牢關(九)第3章 四面出擊攻幽州第29章 戰術第20章 武昌之戰第98章 徐晃第61章 馬家軍的潰敗
第1章 再來劫個色第34章 神箭手第43章 江夏攻防戰第46章 招不招第18章 槍王之王第5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80章 下一步計劃第25章 大鬧柴桑城第49章 凱旋第47章 徐州城被圍第48章 同赴黃泉路第55章 圍堵諸葛亮第95章 袁紹的抉擇第107章 先外圍再核心第79章 偷窺第19章 遊說第84章 調兵遣將第63章 大戰虎牢關(七)第25章 經濟危機第98章 孩子和敲詐第60章 老子要看着你後悔第98章 徐晃第45章 事不關己第88章 魚與餌第76章 投降了第73章 古怪的戰車第7章 火併第48章 同赴黃泉路第30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95章 埋伏第44章 回天乏術第87章 火燒鵲尾坡第8章 無量山乾坤觀第56章 被困白水關第43章 天朝來客第47章 計中計第52章 出兵第53章 二戲袁熙第99章 退回幽州第94章 要求並不高第47章 劉備的窩囊氣第6章 奸計第49章 周瑜死了第67章 南蠻第90章 第二把火第97章 幽州雙煞(四)第45章 背後的秘密第17章 黑髮人送白髮人第54章 在劫難逃第5章 四世三公第38章 慘勝第54章 玩陰招第41章 馴服泰山賊第11章 陽翟追敵第16章 三個條件第3章 欲擒故縱第105章 誰是幕後的兇手(一)第24章 裡應外合第84章 怎麼退第79章 這個皇帝我不要第102章 只有利益沒有盟友第15章 純粹是生意第49章 討價還價第8章 破賊校尉第45章 背後的秘密第51章 無名小卒第57章 騰飛(二)第50章 姜維第55章 劫持第65章 釣魚和魚餌第47章 接駕第18章 槍王之王第72章 大事第60章 智鬥馬超第1章 駕崩第26章 先學造槍第35章 連環計(二)第83章 援軍到了第7章 飛龍會第33章 坐河北觀虎鬥(四)第101章 窘境第21章 給公孫瓚幫忙第39章 東西留下人滾蛋第63章 斬草除根第44章 最具威脅的諸侯第44章 最具威脅的諸侯第37章 連環計(四)第98章 孫權的抉擇第53章 州牧府變成殺人場第24章 徐州刺史第48章 條件第58章 巴西失守了第33章 東萊大英雄第104章 劉備的野心第65章 大戰虎牢關(九)第3章 四面出擊攻幽州第29章 戰術第20章 武昌之戰第98章 徐晃第61章 馬家軍的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