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遼東戰略 下

原來的平州牧府,如今重新掛牌,爲平州刺史府邸。

寬闊的大堂之內,四方角落之中,火盆烈焰,一縷一縷的暖氣氤氳,隔絕的屋外的寒冷,不過衆人的氣氛還是有些低沉。

海軍的發展方向定下來之後,衆人開始圍着沙盤,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有一句話沒一句的談論着,話題只有一個,遼東安定和後續發展。

“對於遼東有什麼看法,都來說說吧。”孫權一看這氣氛,衆人明顯有些忌憚。

“各抒己見,無論錯對!”孫策的目光一橫,朗聲的道。

兩兄弟幾人已經開口的,衆人也就沒有這麼多的顧慮,開始對着遼東的未來的戰略開始韜略。

如今遼東大局基本上已定,雖然玄菟,遼東屬國這些地方都還有一些縣城僵持着,不願意投降,但是問題不大。

如今公孫度,公孫康,公孫域都去的江東,想要死忠,也沒有對象,他們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江東想要全盤接管遼東並不難,最多要點時間。

不過孫權孫策和周瑜這幾個核心骨,最多兩個月的時間,就要離開的遼東,返回江東去了,這片他們花費無數精力,一手打下來的地盤,也是日後攻佔幽州的基地,絕對不容有失。

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的,所以他們纔會這麼着急,想盡一切的辦法,安穩,安定下遼東。

遼東的環境不比江東,這裡很複雜,內憂外患。

如今江東軍進駐這裡不過一個月的時間不到,沒有影響力,雖然公孫度算是配合權利的交接,但是內部還是有很多問題。

最重要的是大量的位置懸空,孫策以雷霆之勢,迅速拿下的不少官吏,消除的公孫度的隱患,但是這也讓如今的遼東在管理的方面出現了一個大缺口。

當然,要補上這個缺口也不難,畢竟他們有江東在背後支持,以江東的底蘊,想要補充這些官吏位置,不存在什麼壓力。

而他們如今的外患就是外族,在遼東周圍,毗鄰無數外族,其中高句麗和烏丸是最大的隱患,其他的零零落落小部落也有不少。

不過公孫度也算是一個強勢的諸侯,這些年打壓了不少,最近這段時間還算是有一段的平靜期。

孫權的擔心的是,現在公孫度不在的,公孫度的影響力自然也就不再了,這些外族恐怕會有心思,一旦這些外族蠢蠢欲動的時候,他們內部還沒有整合完畢,自然會出現大問題。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想要他們臣服,只有親自的打服他們,不過如今遼東不宜興兵。

遼東這片地方的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這片黑山白水的確廣闊無疆,向北,向東,都沒有盡頭,遼東郡,樂浪郡,玄菟郡,加上遼東蜀國,四個郡國,構成大漢的東北邊陲,不過其中的人口卻少的可憐,地大人稀,呈現出荒涼的狀態。

公孫度執掌遼東的時候,雖然號稱有百萬人口,但是這些天孫權等人檢查卷宗,細細的加起來,也就八十萬出頭,還不如江東的一個吳郡。

人口太少,又分佈的很散,就很難的發展起來。

“現在公孫度不在的,我們第一點是守住遼東,想要守住遼東,必須要有足夠的兵力!”

“我在遼東長大,對遼東也算是有些熟悉,遼東除的靠近海岸的邊域,遼東算是四面皆敵,馬韓人,高句麗人,扶余人,烏丸人,鮮卑人,太多的。”

“公孫度去年征戰高句麗,算是把高句麗打怕了,三五年只能,高句麗不敢來訪,如今最大的敵人是烏丸。”

“烏丸部落是遼東一直難以解決的一個大患,盤踞在遼東西北方向,其中還有不少的鮮卑部落。”

“其實在遼東屬國毗鄰的遼西和漁陽之地,好像還有不少劉虞的殘部,他們對遼東未必沒有企圖,這也要防。”

“如今最重要的是要把各郡的都尉定下來,不然定不下將士的心!”

“下面的人心還是有些動亂,我覺得在政策之上,還是要穩定遼東爲主。”

大堂的氣氛濃郁,孫權孫策兩兄弟領頭,下面衆人也放開了,各抒己見,把自己對遼東的瞭解和想法表達出來。

這也是孫權想要看到的一種良性討論會,集思廣衆,才能拿出最完美的戰略方案。

“公瑾大哥,公孫度投降之後我們一共收攏的多少遼東兵馬?”討論的一輪,孫權的目光凝視着沙盤,突然轉過頭來,看着周瑜,低聲問道。

“加起來,有八萬多一點,目前還在整頓,這些都是公孫瓚的兵力,想要用,還要打散,或者調離遼東。”

周瑜目光微微一動,輕聲的道:“這些兵馬之中,其中騎兵佔據一半,再遼東,不缺戰馬。”

遼東的全部兵力大概有十萬之數,雖然這一次戰役雷霆萬鈞,很迅速開始,很迅速的結束,僅僅只是一個防守,一個突擊,就拿下的,但是戰爭始終是戰爭,還是有傷亡的,這其中傷亡也有上萬人。

僅剩下來的遼東郡兵除的駐守在樂浪的三萬兵力,其他的皆然集中的遼東郡了,公孫康和公孫域爲了救回公孫度,傾巢而出。

玄菟和遼東屬國明顯的已經有些空虛了,所以他們必須要迅速的分配好,不能讓遼東屬國和玄菟郡一直空虛。

“八萬?公孫度的兵力倒是不少了,這一部分的兵力,我們要給海軍剝去兩萬,還有,我們當初從家裡面借來的兩萬九江軍,如今繼續鎮守遼東,不過有借有還,必須要還給家裡兩萬兵馬,征戰遼東花費這麼多,耗財耗力,時候給點成績了,給家裡送去兩萬騎兵,如何?”孫權眯着小眼睛,問道。

江東的兵種之中,欠缺的就是騎兵,有兩萬騎兵,無論是打荊州還打大交州,機動力都有一個絕對的保證。

“這個倒是一個好主意!”

周瑜和孫策對視的一眼,沉吟的片刻,孫策直接點頭了,拍板了。

“不過剩下的下來的兵力,相對來說就有些少的,不足以鎮壓遼東的安穩。”周瑜眉頭皺起,如今遼東四面皆敵,這點兵馬就有些空虛了。

“也不一定,就算我們拿掉的一邊,還是剩下來四萬兵力,再加上兩萬的九江軍,到時候我們還可以徵募上萬青壯,加以訓練,有幾乎有七八萬的兵馬,只要沒有大戰役,穩定遼東,還是能做到的。”

孫權沉吟的一下,輕聲的道。

“現在說這個有點早了,目前最大的問題的,父親到底派誰來鎮守遼東,平州刺史一日未到,我們說什麼都沒有用。”孫策嘆了一口氣,道。

他們安排這一切,說到底是爲了即將到來的平州刺史鋪路,但是如果平州刺史是一個強硬的人,未必就全部接受他們的建議。

“也對,如今我們現在只有做好過渡的工作,迅速的穩定遼東,還是要等到新的平州刺史來,才能制定新的戰略。”

孫權點頭,雙眸之中有一抹憂愁,道:“可是玄菟和遼東屬國如今變的空虛,恐怕有變故,要是有人趁機進駐,就麻煩了!”

遼東對於江東來說,可是真正的算的上是鎮守一方,所以這個平州刺史的人選必須要是一個絕對的忠臣,還有,遼東這個地方,是一個四戰之地,鎮守遼東的還要有一定的指揮兵馬的能力。

這個人選,就算是孫堅,也不好選啊。

“這樣吧,明日,我去玄菟!”

孫策長身而起,沉聲的道:“新的平州刺史和玄菟郡守沒來之前,我會穩定玄菟,視察一下玄菟的邊疆防線,還有整理一下玄菟郡的官吏,讓玄菟迅速的安穩下來,不要讓高句麗和玄菟北部的鮮卑人有機可趁。”

“我去遼東屬國吧,這裡情況比較複雜,我們和幽州是盟友,但是遼西還盤踞的劉虞殘部,還是要部署一下。”周瑜輕聲的道。

“那我看家!”

這麼冷的天氣,孫權纔不願意四處亂跑,還是留在襄平,比較舒服一點。

衆人的談論一直到傍晚時分,才一一散去,除了海軍的政策,倒是沒有確定什麼遼東的戰略下來。

接下來的時間,孫權孫策周瑜爲首的三人,開始以穩定遼東爲第一目標,頒佈各種的政策,其實想要穩定遼東,不難,就一個先天條件,糧食。

遼東這個地方,有糧食就能穩定,而對於江東來說,還真的不差糧食,如今的江東屯田,小有所成,糧食的缺口,一早已經補上的。

……

翌日,孫策帶着霸王鐵騎去的玄菟,周瑜帶着車下虎士去的遼東屬國,樂浪已經被李涅這個有點陰險大人才給梳理了一遍。

暫時來說,遼東的這片大地,總算大致的穩定了下來了。

不過終究是換的新的掌權人,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整個遼東上下的官吏都讓孫策的大魄力給清掃的一邊,始終出現不少的動亂。

孫權每天忙的不可開交,不斷接見遼東當地豪強,還有商賈,他是來者不拒,任何上門的他都接見,這樣一來是爲了遼東的穩定,二是是爲了江東和遼東的航道。

他幾乎都忙糊塗了,幸好身邊有一個大能,李涅輔助,不然他還有些玩不轉整個遼東的政務。

李涅不愧爲當初董卓的心腹,熟悉戰略,處理政務起來,也是雷厲風行,遼東的事情在他的手上,條條有理。

日子一點一滴的過去了,整個遼東開始漸漸的適應的江東的掌權,其中的開倉放糧,整治豪強……一項項的政策,表現出了江東的強硬和能力,贏得的不少的民心。

這段時間,孫權憑藉的招賢館,也收攏的不在少數的遼東人才,合適遼東的,經過考覈之後,直接送上崗,有能力而有不合適遼東的,他派船,直接送回江東。

初平五年,正月下旬,一直沒有任何消息的徵東將軍府任命狀總算是姍姍來遲,平州第一認的刺史,孫靜。

孫權率領的着刺史府邸的上下官吏,在城外迎接孫靜的時候,他都忍不住笑了。

“真想不到,來的居然是叔父!”他心中感嘆。

看來孫堅現在手上也缺乏人才的,若不是獨當一面的還真不多,沒有人能用了的份上,他會把心腹的弟弟都派到了這個苦寒之地?

隨着孫靜來的,還有幾十個官吏,這是孫堅爲了徹底穩定遼東,從江東的幾個郡之中硬生生的摳下來的人才。

“叔父,權還真的沒想到父親居然把你給派來了。”孫權立刻迎接的上去,也有段時間沒有看到孫靜了,不過孫靜鎮守遼東倒是很合適。

孫靜有能力,帶過兵,也處理過政務,對孫堅更是忠心耿耿,正是鎮守遼東的不二人玄。

“沒辦法,你父親估計是看我最近過的太舒服的,抓壯丁似的,直接把我扔來的這裡了。”孫靜一襲白色長袍,外面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衣,目光打量的一下這個越發成熟的侄子,笑嘻嘻的道。

“有叔父來,我倒是能放心了。”孫權道。

這是真心話,換了其他人來,他還真的有些擔心,畢竟這裡是他和孫策一手打下來的地盤。

“仲謀啊,你們兩兄弟可真厲害,不聲不吭的就拿下的遼東。”孫靜揹負雙手,走在的襄平城的道路之上,嘆聲的道。

“不過是幸運而已,這還要靠叔父來說穩定。”孫權謙虛的道。

“功勞就是功勞,小小年紀,不要太謙虛,有點朝氣,千萬不要學你父親那一套,本來就是一個囂張的人,整天弄得像一個彬彬有禮的書生。”孫靜擺擺手,笑的道。

“侄兒明白!”孫權繞繞頭,如今也就孫靜這種至親的人才有膽子訓斥他。

“伯符呢?”

孫靜一直來到的平州牧府邸,都沒有看到孫策,有些奇怪。

“他去玄菟的,玄菟的新郡守還在懸空,如今他必須要穩定玄菟。”孫權解析的道。

“原來是這樣,某還以爲這小兔崽子翅膀硬了,不去迎接我,還不來見我。”

孫靜大哈哈的道。

“叔父,你長途跋涉的,先好好休息幾天,適應一下這裡的天氣,遼東的事情,我過幾日再向你彙報。”孫權恭敬的道。

“行!”

孫靜也累的,遼東這個天氣,依舊處於一種極度寒冷的天氣,冰雪未化掉,他一個江東人,十分的不適應。

……

“遼東,幽州,冀州!”大堂之上,有些寂靜,孫權的身影站在沙盤的旁邊,目光幽幽。

“公子!”

這時候,李涅一襲長袍,走的進來。

“來!”孫權招招手,輕聲的問道:“老李,如今我們和幽州是盟友,幽州和冀州必有大戰,遼東該何去何從?”

“公子考慮的是以後的遼東,是該幫公孫瓚,還是該坐山觀虎鬥?”李涅很快就明白的孫權的意思。

“沒錯!”

孫權眯眼,道:“公孫瓚不是袁紹對手,我感覺他早晚會敗給袁紹的,到時候幽州要是落在袁紹手中,我們遼東的日子恐怕就難過了。”

“可是我們也沒有出兵相助的能力啊?”李涅目光尖銳,輕聲的道:“遼東自我的防守還行,要是出兵冀州,很勉強。”

“出兵冀州,我是不考慮的,不過,你最近有沒有聽到一個從遼東屬國傳來的消息啊!”孫權問道。

“公子的意思是,劉虞殘兵。”

李涅面容微微有些驚異:“最近的確有傳聞,劉虞殘兵在齊周,鮮于輔,鮮于銀這些劉虞留下來的忠臣聯合之下,已經拿下的遼西,聽說還勾結的烏丸和鮮卑的上萬騎兵,有意替劉虞復仇。”

“如果這個時候,袁紹同時出兵,你說上下被夾擊的公孫瓚,能扛過去嗎?”孫權問道。

“很難!”

李涅搖搖頭。

“我們和公孫瓚畢竟是盟友,爲了幽州,我們不能看着公孫瓚戰敗,公孫瓚和袁紹的戰役,我們顧不上,但是我們可以出兵牽涉劉虞的殘部。”

遼東纔剛剛拿下,還是取巧的,根基不穩,所以幽州根本不是目前的江東軍能奪取的,兩三年之內,江東都沒有這個能力。

不過孫權也不能眼睜睜的看着幽州落在袁紹手中,幽州在公孫瓚的手上,還好奪取,要是再袁紹的手中,問題就大了。

幽州,他是志在必得的。

“所以,公子的意思是?”李涅目光微微一動,有些疑惑的問道。

“我只是和你商量而已,接下來的事情,拿主意的始終是叔父,不過在離開遼東之前,我必須要給叔父一個詳細的遼東戰略計劃。”孫權輕聲的道。

“公子,某也隨你返回江東嗎?”李涅有些沉默了。

“當然!”

孫權知道李涅的擔心,道:“只要你低調一點,江東能認出來的你人不多。”

“公子,你不要忘記的,蔡中郎。”李涅苦笑,江東能認得他的容貌的還真不多,就算是孫堅也沒有見過他,不過有一個人倒是能記住他,蔡邕。

“放心,蔡中郎某會親自擺平。”孫權一愣,伸手拍了拍額頭,他怎麼忘記這茬了,以蔡邕的脾氣,要是知道李涅這個亂臣賊子的存在,還不翻天。

第五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 十第六百三十三章 北疆血戰之薊城下第五百九十章 官渡落幕 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戲隆的不安第九百二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戰幽州 五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張郃述職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八十二章 政務瑣事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龍虎再鬥 一第四十二章 猛虎歸山第五百零八章 孫翊大婚道歉!!!!!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幽州 二第九百四十章 第一次北伐的前奏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藏劍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血戰並涼 二十四第八百八十九章 誓師西征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決戰關東之羣龍無首 完第二百二十二章 回眸的瞬間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昌城風雲 中第八百章 曹操的戰意第三百二十五章 荊州行 八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年一度封疆大吏聚合會議的目的第二十二章 諸侯去,天下亂!第六百九十六章 新年朝會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權的長遠目光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滅魏之戰 九第二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麻煩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幽州 十二第一千零四十五章決戰關東之郭嘉的反撲 下第八百四十章 啓用伊籍第七百五十三章 關中之亂,營變!第七百二十八章 軍機議會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渡海戰役 一第九百二十一章 狠辣諸葛 上第五章 鋒芒初露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繼續北上第八百六十九章 曹家千里駒第一千零六十章 決戰關東之風起蕭關 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金陵城之李賈再戰第九百零四章 鐵山夜話第三百零四章 吳國當立 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朝堂風暴 六第八百八十五章 朔方血戰 四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烽火大草原 二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退兵敘利亞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哈德良長城之戰 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糧食價格戰 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大吳變法的前奏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哈德良長城之戰 續第七百四十章 雙雄謀漢中第六百一十八章 超出常人之外的野望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賈詡之死 完第三百三十六章 會獵於魯 一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跨時代的發展 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子駕崩 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吳王與蒯良的棋局第八百二十四章 賈詡的算計第五百五十一章 坑殺 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沙摩柯戰鞠義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滅安息 十三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爭吵第一百一十八章 孫權和李儒的交鋒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滅魏之戰 五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呂布 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初平五年,趙子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決戰關東之各有所謀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前奏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任縣令第七百二十章 刑部分工第一百九十六章 戲志才的算盤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滅安息 二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戰成名,趙子龍 六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泰山封禪?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工部學院第九百二十四章 狠辣諸葛 完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埃及之戰 八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威尼斯大戰 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哈德良長城之戰 中第454章 夫人要生了!第二百八十章 孫堅考察秣陵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子駕崩 八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塞維魯之死 七第一千五百章 塞維魯平亂 一第七百零九章 偷閒練武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封賞第七百一十五章 雙張會師 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瑜亮初戰 一第二十七章 徐庶第八百八十四章 朔方血戰 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江東書院派系的雛形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婚 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既然阻止不了,就推他一把!第一百九十五章 渡河第六十八章 賺了一個貼身護衛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冬季大作戰 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變法在即,風雨驟然!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滅魏之戰 十三
第五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 十第六百三十三章 北疆血戰之薊城下第五百九十章 官渡落幕 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戲隆的不安第九百二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戰幽州 五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張郃述職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八十二章 政務瑣事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龍虎再鬥 一第四十二章 猛虎歸山第五百零八章 孫翊大婚道歉!!!!!第四百二十九章 戰幽州 二第九百四十章 第一次北伐的前奏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藏劍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血戰並涼 二十四第八百八十九章 誓師西征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決戰關東之羣龍無首 完第二百二十二章 回眸的瞬間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昌城風雲 中第八百章 曹操的戰意第三百二十五章 荊州行 八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年一度封疆大吏聚合會議的目的第二十二章 諸侯去,天下亂!第六百九十六章 新年朝會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權的長遠目光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滅魏之戰 九第二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麻煩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幽州 十二第一千零四十五章決戰關東之郭嘉的反撲 下第八百四十章 啓用伊籍第七百五十三章 關中之亂,營變!第七百二十八章 軍機議會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渡海戰役 一第九百二十一章 狠辣諸葛 上第五章 鋒芒初露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繼續北上第八百六十九章 曹家千里駒第一千零六十章 決戰關東之風起蕭關 下第五百八十四章 金陵城之李賈再戰第九百零四章 鐵山夜話第三百零四章 吳國當立 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朝堂風暴 六第八百八十五章 朔方血戰 四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烽火大草原 二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退兵敘利亞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哈德良長城之戰 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糧食價格戰 上第六百二十九章 大吳變法的前奏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哈德良長城之戰 續第七百四十章 雙雄謀漢中第六百一十八章 超出常人之外的野望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賈詡之死 完第三百三十六章 會獵於魯 一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跨時代的發展 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子駕崩 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吳王與蒯良的棋局第八百二十四章 賈詡的算計第五百五十一章 坑殺 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沙摩柯戰鞠義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滅安息 十三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爭吵第一百一十八章 孫權和李儒的交鋒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滅魏之戰 五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呂布 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初平五年,趙子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決戰關東之各有所謀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前奏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任縣令第七百二十章 刑部分工第一百九十六章 戲志才的算盤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滅安息 二十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戰成名,趙子龍 六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泰山封禪?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工部學院第九百二十四章 狠辣諸葛 完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埃及之戰 八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威尼斯大戰 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哈德良長城之戰 中第454章 夫人要生了!第二百八十章 孫堅考察秣陵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子駕崩 八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塞維魯之死 七第一千五百章 塞維魯平亂 一第七百零九章 偷閒練武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封賞第七百一十五章 雙張會師 上第五百一十四章 瑜亮初戰 一第二十七章 徐庶第八百八十四章 朔方血戰 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江東書院派系的雛形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婚 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既然阻止不了,就推他一把!第一百九十五章 渡河第六十八章 賺了一個貼身護衛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冬季大作戰 中第六百三十八章 變法在即,風雨驟然!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滅魏之戰 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