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戰前大會議

金陵城,紫禁宮,軍機閣。

這一天,軍機閣裡裡外外戒備森嚴,一衆軍機大臣齊聚一堂,在一個環形會議室裡面,一個嚴謹的軍事會議在召開。

孫權一襲龍紋錦袍,盤坐在一張十米直徑的大圓桌的首位,他背脊筆直,目光如冷鷹,掃視衆將,沉聲道:“入川戰役,朕要御駕親征,這一點是不用商量的!”

今天的會議是入川大戰的戰前軍事大會議。

爲了這一次入川戰役,軍方已經做的很多準備,但是都只是準備,並沒有確定,這一次會議將會決定入川戰役的路線,主將,兵力,時間……等等。

而第一個要決定自然就是各方主將,孫權這一次要親征,這是之前就已經定下來的,倒是沒有多少爭議。

“陛下,這個入川計劃是我親自去領着參謀司做的,沒有人比我更加清楚,所以我應該親臨前線!”

鞠義不甘落後,很堅定的道:“我願爲右路軍主將!“

這一場入川戰役對於大吳朝的重要性,他心中很清楚,同時他在裡面起到的作用越大,日後在軍機處說話的重量的也會加重。

他自然不願意錯過。

“不行!”

大將軍潘鳳卻反對,他目光看着鞠義,很直接的道:“陛下親征,在國內多少會出現一些不穩定的因素,在軍方也會有些起伏,所以無論是我這個大將軍,或者你這個太尉,都不能動,陛下要穩住中樞!”

“大將軍此言甚是!”衆人聞言,皆然點頭。

鞠義的面色有些難看,他的拳頭微微攥緊,眼眸有些陰沉不定,但是卻無法去反駁潘鳳的話。

一旦孫權親征,後方的穩定是十分的重要。雖然說如今大吳朝的天下很穩定,整個江東也很安穩,但是那是有孫權這個主心骨在的前提。

一旦孫權不在,誰也不敢保證江東會不會出現點意外,要知道,皇族之中對於皇位不死心的不是沒有,在座了就有一個。

“陛下。既然太尉大人不能動,我願爲主將!”

新任兵部尚書孫策突然開口:“軍機處有大將軍和太尉聯合穩定京城。足以穩定大吳天下,我孫伯符願爲大吳,身先士卒!”

“爾等認爲孫尚書爲主將,如何乎?”

潘鳳聞言,目光有些陰沉不定。

讓孫策掌兵,這樣好嗎?

潘鳳心中是有些不放心的,但是如果孫權親征了,卻把孫策給放在京城,那恐怕更加不安全吧!

畢竟。要是孫策在孫權不在的時候,出來搗亂,恐怕會影響大戰。

所以他心中變得有些猶豫不決起來,最後他的目光看着首位的孫權,但是孫權這時候閉目養神,拿到自己的位置之後,後面的事情。他可不管了。

“我支持孫尚書爲右路軍主將!”

鞠義想了想,第一個站出來支持,這一戰他估計是無法出戰了,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把功勞給孫策。

現在軍機處的情形很簡單,潘鳳中立。而他這個降將,和孫策這個身份敏感的皇族之將聯手起來,才能抵抗以徐庶爲核心的東侯府一系的勢力。

“我同意孫尚書爲右路軍主將!”後勤司的司長孫賁點頭。

這一次入川戰役,計劃是兵分三路,第一路是主力兵力,集合了飛虎軍,還有東北狂獅軍。東海烈焰軍,京城禁衛軍,江東西軍,江東北軍,將近二十幾萬兵馬,直接從培城一路打進去。

第二路就是右路軍,以長江水道爲核心,集合了飛虎軍三個水師,還有一個烈焰海軍師,三個海鷹師,從白帝城叩開一個口子,殺入西川。

最後就是左路軍,以戰象軍爲核心,然後自從益州郡而入川。

“我同意!”

半響之後,出聲支持的居然是參謀司司長徐庶。

其實徐庶也是想了一陣子才決定的,把孫策放在前線,總比放在京城安全,有孫權在前線盯着,他玩不出花樣來。

況且,如今軍中的制度早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籠統不明的制度,如今實行的是一主將一參謀的制度,就算孫策有心,也調動不了多少兵馬。

“我也同意,孫尚書勇猛善戰,必然可助陛下更早的征服西川!”

“我同意!”

“我同意!”

既然徐庶都同意了,剩下的一個個軍機大臣自然也不會再去反對孫策出征。

“好!”

潘鳳沉默半響,目光看着一張張臉龐,最後點了點頭,道:“現在右路軍主將已經出來了,參謀長呢?還有左路軍的主將,爾等可有人選!”

“這一次我親自爲中軍參謀,而右路軍參謀長,我認爲陳宮合適?”徐庶道。

“可!”

潘鳳點點頭,然後衆大臣也表態了,表示同意。

“至於左路軍主將,何人合適?”

“這個不用選了吧!”

徐庶微笑的道:“右路軍大部分都是戰象軍兵馬,統領戰象軍,沒人比右將軍徐盛更加合適了,就用戰象大營原來那一套主將便可,如今交州還算穩定,他可以親自出戰,左路軍的目標只是拖住南線兵馬便可。”

“也好!”潘鳳點頭。

孫權這時候適當的開口了:“南蠻王孟獲是一個很難對付的人,沙摩柯和潘璋如今跟他打了一年多,還是被卡在益州郡,真有些不放心!”

“陛下,主要是南蠻的兵馬他們太難纏,潘璋和沙摩柯之前曾經還打入過南蠻三十六部落的的老巢,結果被全民皆兵的南蠻人給打出來了!”

徐庶沉聲的道:“打來打去,還是地形,我認爲這將會是一場持久戰,沒有三五年的時間,無法拿下益州!”

“朕也不指望他們能幫助這一場大戰,但是朕陛下要給他們點壓力!”

孫權聞言,點點頭,表示贊同,但是想了想,又道:“軍機處給戰象大營發公文,告訴他們,如果他們拖不住南蠻兵馬,他們不要回來了!”

“諾!”

潘鳳目光一亮,點頭應聲。

“軍機處確定了正式誓師的日子了嗎?”孫權問道。

“七月二十七!”

潘鳳沉聲的道:“這是我們計劃的很多次,也算計的很多次,最早能出兵的日子,我們要的是最早出兵,其他日子什麼的就沒有意義了!”

“很好!”

孫權滿意的點點頭,站起來,握起了拳頭,堅定的道:“那就七月二十七日,這一次,朕一定要拿下西川,任何擋路者,殺無赦!”

“陛下聖明!”

衆將對於這一戰,一個個是充滿着自信和濃濃的戰意。

一旦拿下西南,大吳就真的拿下中原半壁江山,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會議散了之後,衆將開始的繁重的戰前工作,而且孫權和孫策兄弟並肩走在一條宮闈長廊之中。

“老大,能耐不錯啊,居然能讓陸俊心甘情願的扶你上位!”

孫權目光看着孫策,有些玩味的道:“說說,你到底給他許了什麼承諾?”

“我一個剛剛從太湖出來的人,能給他許什麼承諾啊?”

孫策聳聳肩,淡淡的道:“這要說起來,我應該多謝你,要不是全世界都知道你不待見他,他也不至於如此心灰意冷!”

陸俊年級不大,正在壯年,本來不該如此的,可是就因爲孫權的不待見,導致他只能黯然的離開兵部的位置。

自己的出現也算是他的一根救命草,最少他還能換取自己的友誼,這對於他來說,並不虧。

“陸俊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但是他的家族意念太重,放在兵部尚書的位置,我擔心有一天兵部姓陸了,所以他是留不得的!”

孫權冷冷的道。

“有這麼嚴重嗎?”孫策皺眉

“我問你,你把兵部的人員清理了沒有?”孫權問道。

“還沒有!”孫策搖搖頭,道:“剛剛上任,不宜大動作,還需要慢慢來,如果要不是孫河在支持,連把握大局都做不到!”

“等你把兵部的人理清楚了,你就明白我爲什麼這麼說!”孫權嘆了一口氣:“陸俊忘不掉老一套,是不能適應我們大吳的新朝政,所以他就會被淘汰,如果不能適應大吳新朝政,你也一樣會被淘汰!”

“你說的還真直接!”

孫策微微苦笑。

“國家大事,我從來不開玩笑!”孫權若有所指的道。

“國家大事,我也不會開玩笑!”孫策聞言,轉過頭,目光看了他一眼,一本正經回了一句。

同樣的一句話,這裡面去蘊含的不一樣的意思,也許只有他們兩個心中能明白。

“呵呵,很好,我要的就是你這個態度!”

孫權大笑兩聲,忍不住拍拍他的肩膀,然後摟着他的脖子,道:“走吧,母后這段時間身體不好,老想你了,既然今天入宮了,那就一起吃頓飯!”

“我也有點想母后了!”

孫策眼眸之中有一絲懷緬。

他的懷緬的是過去的日子,以前他們就是這樣勾肩搭背的去找母親的吃飯的。

可惜伴隨着孫家的天下越來越大,江山變了,人也變了,他們已經好久沒有這麼輕輕鬆鬆的去和母親吃一頓飯了。(未完待續。)

p

第二百一十九章 遼東戰略 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監國 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九第1305章 滅貴霜 6第八百三十七章 漢中之變第二百四十八章 黃忠和張仲景第七百八十二章 科舉初考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吳變法之孫策的決定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龍蟠虎踞第二百三十七章 誰纔是秣陵的王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長安再變,驚天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武關亂 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 下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跨時代的發展 六第七百五十一章 關中之亂,結束還是開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吾以餘生換他一命第七百六十一章 關中之亂,命不該絕嗎?第三百七十八章 平州刺史的位置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軍法無情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滅魏之戰 二十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孫堅的決定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龍虎鬥 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戲隆的不安第八百七十七章 漢中血戰之戰定遠 一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塞維魯之死 十三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盛世大吳,仲謀天下!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滅魏之戰 五第九百零三章 武科舉三甲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血戰並涼 二第一百二十章 長安亂 中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大洗牌 七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冀州易幟 續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陵血戰 五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武關亂 五第四百六十二章 江夏之變 下第五百三十章 蠢蠢欲動的孫翊第二百二十八章 左慈第九百零五章 孫劉大戰之天降神兵 上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滅匈奴 十第四百零七章 魏國插手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色雷斯戰役 五第六百一十九章 北疆血戰 一第八百七十五章 鳳雛之鳴 六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之亂,魏軍開動!第七百四十五章 幷州爭奪戰 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猘兒難與爭鋒也第八百零八章 青州之戰 八第四百六十章 趙雲求援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安分的孫翊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血戰並涼 二十五第六百一十七章 太史慈的處置第七百四十三章 關中之亂 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荊州行 六第一百零六章 破虜將軍府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龍虎鬥 十九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龍策六年,親征之議 上第八百九十一章 孫劉大戰 二第五百零六章 他猶豫了第二十六章 潁川行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血戰並涼 十六第四百五十九章 法正第七百五十二章 關中之亂,時機已到!第一百三十四章 蔡府道歉!!!!!第四百九十九章 事事不順的劉備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大洗牌 三第七十七章 飛魚服,繡春刀!第十五章 傳國玉璽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龍虎鬥 十一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呂蒙的突進 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戲志才的算盤第八百一十八章 歸途 下第九百五十九章 第一次北伐 九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潘鳳的不甘心第九百五十一章 駱同與方石,錦衣榮光!第一百六十四章 孫權的驚駭之言第九百一十五章 桃園之義 一第一百四十章 江東書院第七百四十六章 關中之亂,烈焰焚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一柄心甘情願的刀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一次北伐 七第八百二十五章 錦衣衛的佈置第九十四章 血戰吳縣之等待中的潘鳳第三百八十三章 探望蔡邕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前奏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龍策六年,親征之議 下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奏 中第七百二十章 刑部分工第一百一十八章 孫權和李儒的交鋒第五百二十一章 瑜亮初戰 八第四百八十二章 蹴鞠大賽 一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吾以餘生換他一命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西部會師 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瑜亮初戰 四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血戰並涼 四十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第一尊王爵第三百二十九章 甄家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北巡中止 上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前夕
第二百一十九章 遼東戰略 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監國 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九第1305章 滅貴霜 6第八百三十七章 漢中之變第二百四十八章 黃忠和張仲景第七百八十二章 科舉初考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吳變法之孫策的決定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決戰關東之最後一戰 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龍蟠虎踞第二百三十七章 誰纔是秣陵的王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長安再變,驚天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武關亂 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 下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跨時代的發展 六第七百五十一章 關中之亂,結束還是開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吾以餘生換他一命第七百六十一章 關中之亂,命不該絕嗎?第三百七十八章 平州刺史的位置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軍法無情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滅魏之戰 二十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孫堅的決定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龍虎鬥 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戲隆的不安第八百七十七章 漢中血戰之戰定遠 一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塞維魯之死 十三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盛世大吳,仲謀天下!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滅魏之戰 五第九百零三章 武科舉三甲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血戰並涼 二第一百二十章 長安亂 中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大洗牌 七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冀州易幟 續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陵血戰 五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武關亂 五第四百六十二章 江夏之變 下第五百三十章 蠢蠢欲動的孫翊第二百二十八章 左慈第九百零五章 孫劉大戰之天降神兵 上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滅匈奴 十第四百零七章 魏國插手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色雷斯戰役 五第六百一十九章 北疆血戰 一第八百七十五章 鳳雛之鳴 六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之亂,魏軍開動!第七百四十五章 幷州爭奪戰 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猘兒難與爭鋒也第八百零八章 青州之戰 八第四百六十章 趙雲求援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安分的孫翊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血戰並涼 二十五第六百一十七章 太史慈的處置第七百四十三章 關中之亂 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荊州行 六第一百零六章 破虜將軍府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龍虎鬥 十九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龍策六年,親征之議 上第八百九十一章 孫劉大戰 二第五百零六章 他猶豫了第二十六章 潁川行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血戰並涼 十六第四百五十九章 法正第七百五十二章 關中之亂,時機已到!第一百三十四章 蔡府道歉!!!!!第四百九十九章 事事不順的劉備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大洗牌 三第七十七章 飛魚服,繡春刀!第十五章 傳國玉璽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龍虎鬥 十一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呂蒙的突進 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戲志才的算盤第八百一十八章 歸途 下第九百五十九章 第一次北伐 九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潘鳳的不甘心第九百五十一章 駱同與方石,錦衣榮光!第一百六十四章 孫權的驚駭之言第九百一十五章 桃園之義 一第一百四十章 江東書院第七百四十六章 關中之亂,烈焰焚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一柄心甘情願的刀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一次北伐 七第八百二十五章 錦衣衛的佈置第九十四章 血戰吳縣之等待中的潘鳳第三百八十三章 探望蔡邕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前奏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龍策六年,親征之議 下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奏 中第七百二十章 刑部分工第一百一十八章 孫權和李儒的交鋒第五百二十一章 瑜亮初戰 八第四百八十二章 蹴鞠大賽 一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吾以餘生換他一命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西部會師 中第五百一十七章 瑜亮初戰 四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血戰並涼 四十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第一尊王爵第三百二十九章 甄家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北巡中止 上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