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三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

這麼一個人。當然了,自己確實,什麼都不怕,有己方在,有自己主公呢,自己怕個什麼?顯然自己主公其實也是想要和江東軍和平,畢竟都是盟友,而且如今更是要救援劉備,對付馬超,這是重中之重。而自己主公要是強硬的態度,他就絕對會任命其他人當這個徐州牧了,

而不是自己,畢竟在己方這兒來說,鷹派的人,那還是有不少的,基本上是個武將,都對江東有想法,都不想就這麼和他們和平,這是一定的。也就是自己這樣兒的,或者是文士,還算是差點兒,是,真正都瞭解,那江東軍實際是敵人,不過如今不還沒撕破臉兒嗎,所以

這該有的遮羞布,肯定是不能少了啊。滿寵是早已調兵,人馬已經離開,他知道,沒多久,江東那邊兒自然會知道這個。他們也許暫時是不知道己方調兵何意,但是去哪兒了,他們自然都是清楚的。而最後他們一樣兒都會知道,對此,滿寵可以說其實也是輕鬆了一點兒,畢竟之前雙方其實都是駐兵不少在各自的邊境上,雖然沒說對峙什麼的,可那意思是不言而喻。

誰先動,那麼就得受到對方激烈的反擊,就是這樣兒。而己方在徐州的人馬一下少了兩萬。可以說滿寵也是輕鬆了點兒,至少這個信號就是告訴江東軍。你看看,咱這都調走兩萬人了,你們還緊張個什麼勁兒啊。至少這個對江東軍的一個態度,雖然談不上就是什麼非常友好,

可那意思,確實是沒錯。而江東軍一看己方這樣兒,那麼他們肯定不會更加緊張,反而也是會送了口氣。那麼他們不那麼緊張了,自然也是讓自己能稍微輕鬆點兒了。是,自己是不怕他們什麼,可終究這麼緊張,也不是個事兒。所以如今己方少了兩萬人馬,絕對是利大於

弊的,滿寵就是如此認爲。如果不是荀彧就讓調走兩萬,他可能還想着調走更多的人。說起來他確實真不怕戰事,但是麻煩事兒,當然還是越少越好。這個是肯定的。至少大多數人的想法,應該都是如此吧。也許有人就專門喜歡去做什麼麻煩的事兒,不過那樣兒的。終究只能只會是少數,不是主流。徐州的事兒解決完了,調兵完了,這滿寵的書信也送去了許都,

對他來說,這如今就等着看江東那邊兒有什麼動作了。滿寵畢竟是有些謀略,他知道,己方有動作,那麼江東軍不可能就一點兒動作都沒有。怎麼說呢。之前雙方都陳兵在兩方勢力交界處,這絕對不是要打仗。而只是防範。這戰爭雖然可以說肯定是一觸即發,可卻沒有誰

真就一定能做這麼個先下手的人。而如今兗州軍在徐州的人馬一下就少了兩萬。滿寵肯定要從其他的地方調兵補充郯縣的人,所以這邊界上的人馬,他也得動一動了。那麼他這邊兒動了,給江東軍一個信號,江東軍那邊兒多少也會動一下的。畢竟他們只要動了,不加派人馬,就也算是給兗州軍一個回覆,那意思大家都和平相處,相安無事,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就是這樣兒。結果事實也證明,滿寵的想法還是沒錯的。當留守在江東的孫權他們,得知了徐州調兵之後,他們也真是送了口氣。至少可以想到,兗州軍調兵去了豫州,那顯然和江東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而且從情報來看,從豫州,他們也調撥了兩萬人馬去了南陽,這就不得不說,其中所表露出來的一些事兒了。別看周瑜魯肅都沒在,可江東依舊是有能人,所

以大家集思廣益,稍微這麼一商討,就知道了,估計八成就是江夏曹仁那邊兒缺人了。所以曹操要調兵去江夏,而曹仁那邊兒的情況,他們還真是知道很清楚,畢竟孫策就在那兒,因此,他們可能什麼都不知道、不清楚嗎。知道曹仁在那邊兒已經是缺兵了,所以這曹操調

兵,也是情有可原的。不過孫權他們所想倒是不少,畢竟兗州軍可以說是做了一個表示,當然了,也是他們的一個態度。結果孫權這麼一問,果然,江東軍文士,都認可己方在和兗州軍的邊界,也撤掉一部分人馬。只有武將,他們倒是沒有太大的反應,那意思孫權說什麼,

最後就是什麼吧。說起來這演義當中,孫權江東這邊兒,面對曹操的勸降,基本上文官絕大多數,都是選擇讓自己主公投降,哪怕就是張昭,也是一樣兒。而魯肅他對孫權所說的不錯,“衆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如肅等降操,當以肅還鄉黨,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

面稱孤哉!衆人之意,各自爲己,不可聽也”。所以說江東真就是這樣兒,文官很多都不怎麼樣兒,是,本事還不錯,是有,可這人不怎麼樣兒。不過這也不能說就是他們的不對,實在是當初的孫策,也讓江東多少世家大族是恨的牙癢癢,孫權倒是還算好點兒,但是依舊

還是有不怎麼服他的,所以說主張投降,那也很正常了。別看張昭不屬於江東的世家大族的人,可以他爲首的投降派,確實是不怎麼樣兒。而此時此刻,孫權看文官是這麼個態度,而武將又不說什麼,主要是有力度的幾個都沒在這兒。他們還真是說不過文士什麼,因此……

最後的結果,孫權還真是從邊界調兵了。不過他也沒讓多少人馬離開,就那麼一點兒點兒而已。對他來說。不管兗州軍如何,都是不得不防。所以不管文官武將都是什麼態度,自己都已經堅定了,態度可以給兗州軍一個,但是人馬,絕對是不能撤掉太多,這就是他的態度,也算是一個底線吧。其他的,好像也都沒什麼了。不過孫權所作所爲,倒是讓江東軍的文士

滿意了,至於說武將,還是,中立的態度。對此,孫權也真是,他也不準備指望什麼了。他都清楚,這自己大兄,帶走了兩大謀士。而且在其他地方駐守的,也都是己方的重要將領,真正給自己留在江東的這些個。怎麼說呢,本事還是有的,至少兗州軍來了,他們都能擋得

住,可真要是說到強硬手段什麼的,他們都沒法去和那些個相比。至少不管是江東的老將,黃蓋、程普、韓當、祖茂他們,還是說後起之秀,孫翊、賀齊等人。也包括周瑜、魯肅、朱治這些人,可沒有一個是性格軟糯的。真的。就算是魯肅那樣兒,看着好像是個老實人。可

真正瞭解其人的都清楚,那纔是個狠人呢。不過就對朋友,友人感覺是如沐春風,可要是對

待敵人,那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了。所以說這性格強硬的人,不是跟着自己大兄走了,就是在各地駐守,真正還在如今自己這兒的,可真是沒幾個,反正不是主流,他們沒辦法去抗衡那麼多人啊。畢竟以張昭爲首的文士集團,他張子布那個性格,雖然不至於說就怎麼軟糯,可確實,也真是比較軟了。基本上在自己的眼裡看來,他張子布很少有比較強硬的時候,這

真是沒辦法啊。至於說其他文士,有人倒是還可以,不過終究是不敵張昭他們那些人。張紘倒是不錯,不過他在江東這兒,這不管是身份還是地位,可都是不如張昭。別看他們關係都不錯,還號稱“江東二張”,不過該有的競爭什麼的,那可是都有的,這個孫權都知道。

可哪怕張紘倒是屬於比較鷹派的人物,但是終究是沒有張昭在江東有那麼多人支持他。畢竟張昭本事在那兒擺着呢,你說讓他在軍中做事兒,他出謀劃策是不行了,不過做個後勤保障,那都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而在政事方面,更是沒什麼問題。如果說荀彧是曹操的蕭何,

那麼他張子布也算是孫策這江東軍的蕭何了,這確實是沒錯。可雖然張昭處理政事的本事不錯,可其人那個性格,那些個想法,確實是不太讓孫策孫權他們喜歡。可誰讓人有本事,這還得重用他,這確實是沒有辦法。可以說在整個江東,就沒有第二個了,能在處理政事上超過他的。可以說江東這麼大地方,包括揚州交州,還有孫策剛佔據的荊州幾個郡,每個郡

都是什麼情況,真都是在張昭的腦子裡。如今己方在那兒有多少主力,多少郡國兵,還有多少錢糧,每日開支多少,月收入多少等等,張昭確實,他都清清楚楚。是,他再厲害也不可能什麼事兒都知道,不過大體上的東西,他東都清楚,甚至那地方的守將,都不一定比他

張昭還清楚。所以這麼樣兒的一個人才,哪怕他是有着不太讓孫策喜歡的地方,可即便如此,張昭還能不受重用嗎?別說是在江東孫策這兒,就算是放到曹操、馬超,乃至是劉備那兒,他張子布都會受到重用,不過就是每個人對他的細節,可能是要有不太一樣兒的。畢竟

不管是曹操,還是說馬超、劉備他們,三人可都不一樣兒,所以對待屬下,是有相同的一面,可更多的,還是不同的。而孫策對張昭,還是他在演義中的那話,足以說明問題,“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就他臨終前對孫權說的這麼句話,就已經說明很多東西了。是啊,孫策怎麼沒讓自己兄弟去問別人的,要說忠誠什麼的,比他張昭還忠心的人,那有的是,可

在內事上,整個江東,就真沒有第二個能比得上其人的,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演義中曹操曹軍的荀彧,江東孫權手下的張昭和西蜀劉備帳下的諸葛亮,這就是三國中三大政事的高手,沒有第四個能比得上的,仔細一想,還有嗎?確實,是還有人才,可真要是和這三個相比,

那其實還真是比不了,要不然的話,也不至於說就三大高手了。所以張昭就算是再有缺點什麼的,可人家有本事,那麼自然是會受到重用。而且至少張昭其人,還算是忠心,反正江東沒大勢已去之前,他張子布是不會一下就投靠其他諸侯的,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畢竟張昭

很清楚,別人他也不知道,可自己,自己很瞭解。可以說不管是曹操還是馬超,他們都需要自己這樣兒的人才。張昭雖然沒有什麼自吹自擂,可要說真就能比得上自己的,好像也真是沒有幾個。要不然的話,那真有那麼多,向市集上賣的菜似的,那可真是都不值錢了。可張昭清楚,自己這樣兒的人才,是各路諸侯都需要的,所以哪怕自己不在江東效力,走到哪

兒,不說都是座上賓,可真是,不管曹操還是馬超,他們誰不都禮遇自己呢。所以張昭擔心什麼,他纔不擔心什麼。他只要靠着江東軍大旗不倒,那麼就在江東做事兒,實在要是不行了,再另謀出路,都不晚。別看張昭對於軍事謀略,他是沒多少,可對於自己的後路,他

可是清楚得很。畢竟謀己,其實也算是一個謀士比較基本的東西了,你說要是連你自己都保護不了,那麼你還謀什麼去啊,是不是。

第四八二章 孟起帶兵返涼州(續)第五八三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續)第九四九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四)第四〇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七)第六六六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六)第五二八章 孟起帶兵至酉陽第七六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第六五八章 涼州軍夜戰晉陽(續)第六十四章 入山林老虎遭難第三四四章 聯軍兵入汜水關(續)第四八〇章 魏文長到達辰陽第三十五章 西陵城孟德議事(續)第七一七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九)第七〇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五)第九三六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完)第二二〇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三)第六章 吃麪初識大漢第七三九章 孟起兵臨甘陵城第三五五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二)第四八〇章 尋得說客說張任(續)第五九九章 三方聯合再欲戰第五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一)第五六八章 再攻城依舊不力第三三九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第九九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二)第六一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三)第一四九章 樸克親見公孫康第一九五章 千里救師返涼州第四三六章 崔福達力斬敵將第七〇七章 江陵城敗後再戰(續)第七五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二)第六三九章 裡應外合破堅城第五一九章 曹操佔據雒陽城第二二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四)第五二九章 涼州軍一攻酉陽第五三二章 馬超轉道向河內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九)第二一二章 見孟優與之相談第四六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一)第六八〇章 戰函谷關臨湘城第五二六章 吳班再攻安邑城第五八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五)第四十章 遇大賢管寧要避世第六八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八)第二十三章 知消息馬曹反應第九二七章 兗州援軍到樊城第七十五章 兗州軍攻高句驪第三八四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完)第四〇〇章 謀南鄭再出一計第一五四章 廣宗城內有故第五三〇章 劉協聚衆議遷都第三九九章 沔陽城鄧賢妥協第七〇八章 攻關戰雄關激烈第六〇六章 顏良罵陣鬥徐晃第一五六章 馬超趁夜入廣宗第六二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八)第八一四章 二將再戰臨沅城第一〇四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五)第九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一)第四四九章 攻城器械今顯威第五〇三章 濃煙起知援軍至第八九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三)第三八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一)第三四八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五)第二八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五)第五〇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七)第一百章 馬騰到雒陽城第二五六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二)第二二七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下)第二七五章 謀士計破燒當(八)第八七〇章 司隸兗州軍退兵第八一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二)第五四〇章 關羽投效暫歸曹第十六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二)第七九八章 馬孟起帳中議戰第九四四章 中軍大帳談大勢第二十九章 孟起出手阻聯軍第五二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二)第二二八章 到達三江城待兵第九四六章 兗州軍繼戰臨沅(續)第三〇七章 汜水關諸侯會盟(下)第七四九章 聯軍夜戰臨湘城第六十三章 闖城門逃出生天第八二三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九)第五一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七)第八七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第四三二章 涪縣郭嘉說高沛(續)第五六二章 漢室宗親終正名第八〇八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第三九九章 沔陽城鄧賢妥協第八三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二)第一二九章 下戰書擇日決戰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七三八章 涼州營伯瞻致謝第四六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五)第五〇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五)第三一六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續)第五一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五)第九五七章 蔡孫劉相商合作第三七六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二)
第四八二章 孟起帶兵返涼州(續)第五八三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續)第九四九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四)第四〇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七)第六六六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六)第五二八章 孟起帶兵至酉陽第七六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第六五八章 涼州軍夜戰晉陽(續)第六十四章 入山林老虎遭難第三四四章 聯軍兵入汜水關(續)第四八〇章 魏文長到達辰陽第三十五章 西陵城孟德議事(續)第七一七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九)第七〇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五)第九三六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完)第二二〇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三)第六章 吃麪初識大漢第七三九章 孟起兵臨甘陵城第三五五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二)第四八〇章 尋得說客說張任(續)第五九九章 三方聯合再欲戰第五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一)第五六八章 再攻城依舊不力第三三九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第九九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二)第六一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三)第一四九章 樸克親見公孫康第一九五章 千里救師返涼州第四三六章 崔福達力斬敵將第七〇七章 江陵城敗後再戰(續)第七五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二)第六三九章 裡應外合破堅城第五一九章 曹操佔據雒陽城第二二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四)第五二九章 涼州軍一攻酉陽第五三二章 馬超轉道向河內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九)第二一二章 見孟優與之相談第四六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一)第六八〇章 戰函谷關臨湘城第五二六章 吳班再攻安邑城第五八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五)第四十章 遇大賢管寧要避世第六八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八)第二十三章 知消息馬曹反應第九二七章 兗州援軍到樊城第七十五章 兗州軍攻高句驪第三八四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完)第四〇〇章 謀南鄭再出一計第一五四章 廣宗城內有故第五三〇章 劉協聚衆議遷都第三九九章 沔陽城鄧賢妥協第七〇八章 攻關戰雄關激烈第六〇六章 顏良罵陣鬥徐晃第一五六章 馬超趁夜入廣宗第六二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八)第八一四章 二將再戰臨沅城第一〇四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五)第九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一)第四四九章 攻城器械今顯威第五〇三章 濃煙起知援軍至第八九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三)第三八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一)第三四八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五)第二八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五)第五〇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七)第一百章 馬騰到雒陽城第二五六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二)第二二七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下)第二七五章 謀士計破燒當(八)第八七〇章 司隸兗州軍退兵第八一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二)第五四〇章 關羽投效暫歸曹第十六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二)第七九八章 馬孟起帳中議戰第九四四章 中軍大帳談大勢第二十九章 孟起出手阻聯軍第五二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二)第二二八章 到達三江城待兵第九四六章 兗州軍繼戰臨沅(續)第三〇七章 汜水關諸侯會盟(下)第七四九章 聯軍夜戰臨湘城第六十三章 闖城門逃出生天第八二三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九)第五一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七)第八七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第四三二章 涪縣郭嘉說高沛(續)第五六二章 漢室宗親終正名第八〇八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第三九九章 沔陽城鄧賢妥協第八三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二)第一二九章 下戰書擇日決戰第四九三章 陶謙被迫讓徐州(續)第七三八章 涼州營伯瞻致謝第四六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五)第五〇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五)第三一六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續)第五一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五)第九五七章 蔡孫劉相商合作第三七六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