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馬岱不用說了,不管是關係,還是說他算是涼州軍的元老,可都是,當然是比較瞭解自己主公,自己兄長的。至於說甘寧,雖說不像那馬岱那樣兒,和馬超有什麼親戚關係,而且更不是涼州軍元老,加入涼州軍的年頭,那肯定不如馬岱。但是怎麼說呢,他和馬超和
自己主公的交流,那確實也沒少了,所以說他不瞭解馬超?是,很多東西,他肯定是不知道,也不清楚,但是基本的東西,他還是都知道的,也瞭解,就是這樣兒。如果說馬超手下,有幾個真就不知道他的,好像還真是沒有。至少自己主公大體上都是什麼性格,爲人處事的
習慣都怎麼樣兒,他們還是清楚的,不過就是有人是特別瞭解,像是郭嘉那樣兒,有人就不是那麼特別清楚,就是這樣兒了。此時馬岱和甘寧,第一次登城,沒能帶着士卒上去。沒辦法,人家不管是城頭的漢軍,還是荊州軍,自然也都包括了兗州軍,哪個是飯桶?真要說起來,戰力的話,確實是兗州軍要比漢軍強上那麼一點兒,而漢軍也比荊州軍強上那麼點兒。
畢竟兗州軍和漢軍什麼水平,這麼多年都作爲涼州軍的敵對,至少涼州軍是知道的。至於說荊州軍,確實是不如他們,畢竟荊州本來就沒什麼戰事,除了霍峻手下能多訓練點兒之外,其他地方的士卒,不說都是那些沒什麼戰力的士卒,可也都沒比那強多少。這如今還因爲剩
下的跟着劉琦的,那確實是跟着他轉戰多久了,所以經驗什麼的,早都上來了,要不然就以最開始的荊州軍來說,那可比漢軍都差一塊,就更別提是兗州軍了。畢竟怎麼說,那兗州軍其實都要比漢軍強了那麼點兒,當然強是強了,不過也是有限,就是那麼一點兒點兒。
看到給馬岱和甘寧打退,城頭的太史慈他們自然是滿意的,對他們來說,城什麼時候破,誰也不知道,而如今自己等人所能做到的,也必須做到的,那就是守好城。不盡力肯定是不成,自己主公之前都說了,死守樊城!這話他們當然是要當回事兒,而且是必須做到。而且什麼叫死守樊城,幾人雖然都有各自的一點兒想法,不過有一點,基本上是一樣兒的。那便
是,就算是城頭只剩下一個士卒,那也得堅持到最後,這就是他們所認爲的死守!只有這樣兒,那才叫死守,不是嗎?全軍覆沒,他們認爲那就是死守了。確實,都全軍覆沒了,尤其還是守城一方,所以要說這都不是死守,那麼什麼纔是?所以其實這個不應該只是太史慈
他們三人所認爲的,如果真要說起來,其實更多人,都會是如此想法。掉下雲梯的馬岱和甘寧,雖然被人打退,他們心裡不爽,不過更多的是遺憾。並且他們確實,覺得這真是很正常。要說自己一下就上去了,那反而倒是有點兒不太正常,雖然那並不是不可能,更不是沒發生過,可是……此時兩人對視了一眼,是互相給對方加油打氣,然後幾乎同時,再一次登
上了雲梯。對他們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當然,估計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畢竟這雖然如今慢慢確實是轉變爲己方略微佔優,可人家城頭依舊是能防住己方,所以到底什麼時候能破了樊城,誰也不清楚。至於說破不了,那麼還是那話,只要曹操孫策不出手,和己方死磕,那麼基本上滅了劉備,是沒有問題的。而如今曹操的態度明顯,至於說孫策,反正馬岱
和甘寧他們可不認爲其人能帶着江東軍全據了江夏之後,還能趕上己方和劉備漢軍的大戰。如果真要是那樣兒的話,那麼就是他劉備命不該絕啊,己方除了退兵,估計也沒有其他辦法了。但是要說滅不了他劉備?這個馬岱和甘寧都是不相信的,以己方的軟硬實力,滅他
劉玄德,雖然不是說什麼輕飄飄,可也確實,絕對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兒。是,要是曹操或者孫策真就是帶着他們兗州軍或者江東軍和己方死磕,那麼倒是能保住劉備。可曹操不會那麼做,而孫策呢,這次他是,能做,可之後?反正馬岱甘寧他們不認爲孫策永遠都有那個心
思,好像他還沒那麼偉大。畢竟有幾個不爲了自己利益着想的?更何況他孫伯符還是江東之主,所以就更不用說了。就算如今他能幫劉備這個那個,可歸根結底,是他認爲劉備不被滅,對他們江東軍好處更多,就是這樣兒。如果說劉備漢軍被滅,對他們江東軍好處更多的話,顯然他孫伯符絕對會作壁上觀,是絕對沒有太多想法的。但是如今這情況,卻是前者,
他孫伯符就認定了救援劉備對他們江東軍好處更多,不希望劉備漢軍被滅,所以就是馬岱甘寧他們都清楚,孫策和曹仁帶兵在江夏,是加緊進攻着,顯然他孫伯符是有要北上的打算。說起來己方是一點兒都不怕他們,這個是半點兒都不錯。可如果孫策要真是直接插手,真在
己方還沒滅了劉備的時候蹦出來的話,己方可真就滅不了劉備了。而且還有一點,那就是曹操的兗州軍,沒有人能忽略。如果說就以曹操如今的態度來說,你不去想他們,那就不想了,可如果孫策江東軍真插手的話,那麼最後曹操肯定也是要來一腿,絕對的,畢竟其人見
風使舵的本事,那還小了?是,這麼說,是有點兒貶低曹操的意思,不過那個意思,退一萬步說,就算曹操真沒什麼意思,可他手下人呢,不說武將,就單說那兩大謀士,他們可能沒有想法嗎?如果說最開始的時候,自己主公是有想法,不過之後卻是接受了現實。那麼等孫策來的時候,這情況卻又有了變化,所以他們要是不提議出兵,那纔是奇了怪了。那樣兒
的話,絕對不是天下頂級謀士所要做的。所以說有了機會,那是肯定要抓住的。哪怕曹操沒意動,但是他手下謀士是不可能不去勸他。並且曹操要說沒有想法,那事兒可能嗎?所以真到了那個時候,涼州軍不退兵,基本上也是不太可能了。畢竟他如今在樊城的兵力,確實
還不足以對上漢軍、江東軍和兗州軍三方。哪怕他們人馬也不是比涼州軍多那麼多,但是多了就是多了,而且不是涼州軍所能對抗得了的,那麼除了退兵,還有其他的辦法嗎?這可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事實。看看如今在樊城的涼州軍多少,而漢軍荊州軍和兗州軍在樊城有多少,再看看如果孫策曹仁他們帶兵來這兒,最後的人馬又會是多少。反正
確實,是比涼州軍多了,這個一點兒都沒錯。如果要是還沒有涼州軍多的話,那麼涼州軍是絕對不會有什麼動作的,畢竟真那樣兒的話,最後鹿死誰手,還真是,尚難評說了。畢竟如果說聯軍加上漢軍荊州軍他們,要真是還沒有涼州軍多的話,那麼結果確實是不好預料。你說聯軍能贏,那自然是有很大的機率,畢竟他們在樊城的將領可比涼州軍要多,不過說
涼州軍能勝,也不是沒可能,畢竟戰力在那兒擺着呢,所以……此時甘寧是第一個上去了,別看防範他的文丑本事不小,但是甘寧畢竟比馬岱武藝高,而且這登城的本事他也不小。畢竟之前甘寧當水賊的時候,號稱是錦帆賊,那可是絕對縱橫長江水道的大賊頭,登上船帆什
麼的,都輕鬆無比,所以就別說是登個城什麼的了,那真是小意思。不過就是城頭有人防守,而那帆船上都是自己人,沒人阻攔,就是這樣兒。所以其實拋開這個來說,上船帆上,肯定比登城費勁,所以甘寧自然是此道高手,比馬岱可厲害。馬岱他是勝在經驗豐富,就是
這樣兒,而甘寧是本事比馬岱高,要不然的話,確實,馬超也不至於讓他和馬岱一起帶兵攻城了。是啊,涼州軍比馬岱本事大的,有,可不如他的,那人更多。所以馬超是用一個本事超過他的將領,還是說不如他的將領,這都不言而喻了。傻子才用一個本事不如馬岱的,那樣兒的話,能有什麼作用?所以此時甘寧是第一次上去的,比馬岱快,是很正常了。畢竟
都在正常發揮的情況下,肯定是甘寧更出彩,畢竟他那本事在那兒擺着呢。而甘寧一上去,文丑馬上就迎了上去,對他來說,那個馬岱都沒上來,倒是甘寧第一個上來了,這是自己的恥辱。話說自己不如太史慈嗎,笑話,自己不管是武藝,還是說帶兵的能力,都要比其人強,
要說自己不如其人的地方,無非就是這頭腦,確確實實,是不如對方。這點文丑是承認的,畢竟自己的短板在什麼地方,他當然很清楚了。可拋開這個,其他方面,自己還有不如他的地方?文丑確實是沒發現,自己武藝就不用說了,而帶兵作戰的能力,是比其人只高不低,
做可絕對不是自己吹牛,而是事實。真正瞭解的人,可都知道這個。當然文丑也確實,不是那種狂吹的人,不過他確實也認爲自己很多地方是比太史慈強,而這個也確實是事實,至少劉備清楚,諸葛亮他們也都清楚。也許在太史慈那兒,他嘴上不會承認這個,可心裡也都清楚,文丑是比自己要強那麼點兒,這個他是在心裡承認的。而這個時候,文丑對上了甘寧,
可以說是甘寧倒黴的開始。他武藝不如人家,再加上城頭漢軍、荊州軍和兗州軍的一起圍攻,他如果能支持久了纔怪。別看涼州軍上來的人馬也是越來越多,但是再多,也沒有人家城頭的守城士卒多,所以他不下去誰下去。好在他不會受傷,畢竟武藝在那兒擺着,而且還
有那麼多涼州軍士卒不畏死給他擋着,所以甘寧能受傷嗎。而當他被文丑大一刀逼退的時候,馬岱此時已經是上來了。這個和文丑就沒有什麼關係了,他是太史慈要對付的,兩人分工很明確,對,還有個魏延,他就只能是帶着城頭士卒和涼州軍廝殺,上來的不管馬岱甘寧,
和他都沒什麼關係。真要說有關係,那就只有城頭上來的涼州軍士卒,才和他魏文長有關係。此時魏延已經是開始考慮後路了,或者說他早就開始如此想了。尤其是夏侯淵深夜來訪之後,他更是明白了,自己到底該如何選擇。他覺得自己投靠兗州軍,確實是一條好的出路,反正不是兗州軍就是涼州軍,涼州軍那邊兒沒什麼動靜,當然他也清楚,這個時候樊城內外
都守禦那麼嚴,涼州軍就算是想聯繫自己,也聯繫不到,或者說太費勁了,而且還容易暴露什麼的。因此,他也不把希望放到涼州軍那兒。對魏延來說,也許自己要在最後一刻,漢軍窮途末路的時候,再做決定,那個時候,如果涼州軍向自己示好,自己也許能投靠他們。
不過就從如今來看,這個可能性不太大了,那麼自己轉投兗州軍,也未嘗不是一條好出路啊。反正不管是哪一方,自己肯定會給自己找到一條比漢軍這兒更好的出路,這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