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〇九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續)

bookmark

這邊兒衆人的話音剛落,又有探馬前來稟報,不過這個卻不是上回的那個探馬了。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畢竟偌大個涼州軍,不可能就那麼一個探馬,開玩笑嗎,所以自然不是上回的那個。

就聽探馬說道,“報大帥和各位將軍,東北方向約二十里處,發現兗州軍蹤跡,約有萬人。帥旗爲呂!”

王伉擺了擺手,讓探馬下去再探,而他對龐柔三人說道,“不知這個呂,是兗州軍中何人?”

要說王伉,別看他在漢中那麼多年,可他對南陽的瞭解,還不一定比楊任多呢。倒是龐柔和王平他們兩人,對南陽可以說是很瞭解。

龐柔聞言一笑,“大帥,聽聞兗州軍負責守禦南陽之地的主將李通帳下,有一員將領,姓呂明建,不知是否是此人?”

其他三人一聽,都是不住點頭,確實,如今來看,這個呂字帥旗是呂建的可能性最大。

-----------------------------------------------------

要說王伉還真就沒聽說過什麼呂建,他倒是想說,這什麼呂建的,“野雞沒名兒,草鞋沒號兒”的。不過這話身爲主帥的他是絕對不能說的,要是如今他還只是個普通的將領的話,那麼說一說沒事兒,可當上了大帥,這個約束自然就多了。哪怕王伉也真是不想忍,但卻是不得不忍啊。

你要真這麼一說,肯定是影響不好,不單單是說你這個主帥無知,而且還……

楊任也是和王伉一樣,都沒聽過呂建的名兒。就只有王平是聽過,但是說實話,呂建還真是沒有什麼名兒,本事更沒多大。至於說李通派其人領兵來此。八成是真沒什麼人可派了。畢竟如今的南陽,他們的頭號大敵是己方。所以李通可絕對不敢輕舉妄動。

他要真是派了不少士卒來房陵,然後再把得力的大將派來,那麼己方要是趁機攻擊棘陽、舞陰等地的話,李通可真是不一定能防範得過來啊。

-----------------------------------------------------

要說別人還可能不是特別清楚。但是自己這個當大兄,當兄長的還不清楚嗎。龐柔可是知道,自己的兄弟,親弟弟龐德,到底是有多大的本事。哪怕他如今是名聲不顯,但卻絕對代表不了什麼。這個其實也和自己兄弟的性格有關,畢竟自己兄弟。確實是個低調的人,這個是沒錯的。

王平此時出言說道,“和明兄所言不錯,我倒是也聽過呂建其人。想來就是此人不錯了。可要真是此人的話,對於我軍來說,卻是件好事兒!”

王伉聞言是眼眉一挑,忙問道,“子均,怎麼說?”

王平忙拱手說道,“回大帥,想來曹孟德特意從南陽調兵,無非就是爲了讓南陽士卒駐守在房陵,不知各位以爲,是否如此?”

王伉直接說道,“子均此言不錯,應該就是如此!只是你所說的好事兒,和這個有關?”

-----------------------------------------------------

王平聞言,是忙點頭,然後說道,“然也!大帥請想,因爲我軍與劉備軍在南陽掣肘,所以兗州軍的李通如今根本就抽不出太多人馬來房陵,而武將,其實更是如此,畢竟他可是要防範我軍與劉備軍的,當然了,主要還是防範我軍!”

其他三人點頭,龐柔則問道,“那麼依子均之意是?”

“三人請仔細想想,既然曹孟德之意是接手徐公明所守禦的房陵,那麼李通他既然是派了一萬人馬來,這個主將派呂建來,也確實是不無不可。畢竟士卒不少,而且以呂建的能力來說,他李通認爲,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事情就到了如今的這一步,不知各位可同意我之所言?”

三人聽了王平所說之後,都是點頭,仔細想想,王平說的確實是讓人信服。本來的嗎,是有理有據,好像李通就是這麼想的吧。

-----------------------------------------------------

三人此時都盯着王平,看他要再說什麼,果然,王平是沒有讓他們失望,就聽他是繼續說道,“所以呂建此來,卻是對我軍有利,各位這回都明白了吧,畢竟如今的情況,呵呵……”

王平沒再多說,畢竟在座的可都不是傻子,所以還能不明白嗎。有些話呢,點到即止,差不多就行了,多說沒有意義。他知道,自己都說到這兒了,三人也是還不明白的話,那就別帶兵打仗了,回家帶孩子玩去吧。

而其他三人一聽,心說,果然如此啊,一想,還真就是這麼回事兒,可不是嗎。

你說本來李通想得挺好,讓呂建帶了一萬士卒,來接替徐晃駐守在房陵,徐晃就能帶兵回襄陽了。結果呢,如今是己方把房陵團團包圍住,他呂建有辦法進城嗎?除非是長翅膀了,要不可真是沒有人相信他能帶着一萬士卒進房陵,你當己方五萬人馬是吃素的?能讓他們進城,這事兒可能嗎?

-----------------------------------------------------

好吧,你說己方去強攻房陵,己方是沒佔到什麼便宜,反而是在徐晃兗州軍手下吃虧了,這個己方承認,因爲事實就是事實,所以沒有什麼可說的,也沒有什麼不承認的。

可是你要說就在平地上,己方的五萬人馬。要是再擋不住一萬兗州軍士卒,那這個己方肯定是不相信,也不可能,更不會承認的。除非是中了人家算計了。這個也許還可能。要不真就是沒有可能。

王伉、龐柔和楊任三人,聽了王平的話後。眼前都是直冒精光。是啊,他們忍不住如此,想到能破了呂建的一萬人馬,他們心裡高興。王平的話。其實讓他們去想,他們也都能想到,不過就是沒有王平反應那麼快而已。這個確實也不得不說,王平的年紀比他們都小,而且頭腦也比他們三人都強,這個其實也是他們三人明裡暗裡都承認的。

確實,事實就是事實。就算你不承認,也改變不了,幾人都作爲元老,確實很多時候。都算是對王平不錯,也都是很看重其人,畢竟以後涼州軍靠得都是王平這樣兒的年紀輕的人。

-----------------------------------------------------

最後還是王伉這個大帥說話了,“好,子均之意,我們都明白。看來此時,就該是我們去戰呂建的時候了!”

龐柔和王平兩人一聽,眼前都是一亮,至於說楊任,雖然他也很想去,不過也知道,自己屬於押送糧草的,其他的事兒,基本和自己沒有社麼關係啊。所以這事兒他也知道,八成還得落到龐柔和王平的手裡,至於說王伉,因爲是大帥,所以還真是不一定會參加。畢竟大帥所做的是要統攬全局,可不是說就一定是要去帶兵去衝鋒陷陣,這個誰說是必須的呢。

就聽王伉此時說道,“龐柔、王平聽令!”

“末將在!”

“末將在!”

像這種正式的場合,就得這樣兒,其他的不太好。

-----------------------------------------------------

王伉對兩人點了點頭,然後說道,“好!命你等二人帶兵兩萬五千,前去決戰呂建,龐柔爲主,王平爲輔,不得有誤!”

“諾!”“諾!”

兩人上前接過王伉的令箭,便退了下去。

而此時王伉對楊任說道,“楊將軍!”

“在!”

“楊將軍與我共同留守大營,防範徐公明,有勞將軍了!”

楊任一笑,“此乃我分內之事!”

王伉笑着點了點頭,他此時則想到,自己分兵去戰呂建,徐晃他會不會帶兵殺出來呢。

說實話,王伉絕對算是當機立斷了,畢竟這個時候,呂建帶兵一萬,是距離己方大營越來越近,要是等他真來到房陵這邊兒的時候,那麼他再和徐晃來個裡應外合,那麼對己方來說,絕對是被動了。不要看輕徐晃,王伉認爲,要真有這麼個機會的話,徐晃他絕對是會好好把握的。所以既然肯定是免不了和呂建一戰,那麼早晚都是要戰,爲何不是這時候決戰呢。

-----------------------------------------------------

至於說徐晃到底會不會趁機出城來襲營,甚至和己方決戰,這個王伉不知道,而且他也絕對不會怕徐晃什麼。畢竟自己只是分走了一半的人馬,而且自己和楊任還留守在了大營,哪怕徐晃武藝不錯,但是自己就不會好好安排嗎,弓箭手都是吃素的?己方的騎兵都是吃素的不成?所以就算是徐晃帶兵前來,自己也一點兒都不懼,反而還真希望他如此。

畢竟少了城池的兗州軍士卒,看看己方還能讓他們佔到什麼便宜不。之前攻城是他們佔優勢,己方處在劣勢當中。可真要是徐晃來進攻己方大營,那麼自己就有信心,讓雙方的位置是直接調轉,到時候,他兗州軍纔是處於劣勢的一方,而己方纔是要佔據優勢啊。

王伉已經都安排好了之後,便囑咐了龐柔和王平兩人幾句,然後說道,“你們去吧,呂建此時應該距離我軍大營十幾裡了,希望二位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兩人一笑。龐柔說道,“大帥等着我等二人的好消息吧!”

“好!”

-----------------------------------------------------

其實幾人倒是不怕失敗,但卻怕打不出己方的氣勢來。畢竟沒有從來都不會失敗的人,也沒有永遠都勝利之軍。對他們幾人來說。可以敗,但不能輸得窩囊。不能太過丟人,如此就是了。

龐柔和王平,兩人是拿着王伉的令箭便出了大帳,點兵然後就要出發了。至於說王伉和楊任兩人。他們自然也有他們的事兒,王伉主要是再去好好安排一下,如何防範徐晃。雖然之前也算是安排了一些,不過他卻還是嫌不保險,自己再去好好檢查安排一番才行。而楊任呢,他則是去看了己方的糧草,畢竟徐晃要是真帶兵出來的話。己方的糧草肯定是要保護好才行。

避免讓其人搶走,或者是燒燬,所以糧草這麼重要的東西,楊任是不得不去重視。

於是在龐柔和王平出了大帳後。兩人也出了大帳,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兒去了。

就這樣兒,四人應該說是各有分工,都是去忙着自己要去做的,而這一切,都是爲了對付兗州軍。

-----------------------------------------------------

正在帶兵往房陵方向趕的呂建,還真是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他也知道,這不到二十里,就是涼州軍在房陵的大營了,自己到時候帶兵衝擊涼州軍大營,與徐晃徐公明將軍來個裡應外合,如此多好。

不得不說,其實呂建的想法還真是不錯。可惜的是,他這個想法確實有不少需要好好考慮推敲的東西,比如說人家涼州軍就什麼都發現不了,然後讓你去進攻人家大營?這是第一個,哪怕你兗州軍的探馬斥候是挺厲害,可是人家涼州軍的也不是飯桶啊,所以這是個問題,只是呂建沒有想而已。畢竟一個人能力有大小,呂建這種水平的將領,真不能指望他太多。

其二就是,就算是人家探馬真沒有發現你們,可是你絕對涼州軍真就等你到了他們的面前,他們才發現,然後讓你們一萬士卒去進攻人家大營,這個可能嗎。涼州軍要是那麼飯桶的話,也不至於一直都算是獲勝的了,可是呂建卻沒想過那麼多。

-----------------------------------------------------

當距離涼州軍大營是越來越近的時候,兗州軍探馬來報,“報大帥,十里外發現涼州軍蹤跡!大約有超過兩萬人馬!帥旗爲龐,認旗爲王!”

呂建一聽,心說這是被人家給發現了,他也不好好想想,就他們這一萬人,動靜還不小,要是這都不被涼州軍發現的話,那涼州軍得有多飯桶啊。

呂建說道對衆人說道,“哼!看來涼州軍這是要阻截我軍了,不過我軍還怕他不成!各位,與我一戰!”

說着,拿起了自己的大刀,此時呂建是高舉大刀,喊道,“各位,到時隨我殺敵建功!”

“殺!殺!殺!”

要說呂建這人也不是說就是一無是處,至少這麼幾句,確實是調動了兗州軍士卒的士氣。不過說實話,他這絕對不能說是“藝高人膽大”,只能說是“無知者無畏”罷了。

-----------------------------------------------------

爲什麼要這麼形容呂建呢,他可是從來都沒有和涼州軍打過什麼交道,所以他所瞭解的涼州軍,基本上都是道聽途說而來的。所以他真是不認爲涼州軍真有傳言的那麼厲害?戰力是天下第一強悍?

他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不過也聽人說過,三人成虎啊,所以他就記住了,這事兒經過天下人口中所傳,慢慢就變了。是,他也不是不承認涼州軍強,只是他沒覺得涼州軍有傳言傳得那樣兒,什麼天下第一,因爲身在兗州軍,他自身優越性,他認爲己方兗州軍纔是天下第一,而己方都沒說是天下第一,一個從偏遠地方出來的涼州軍,就敢說自己是天下第一了?

所以他一聽人家說涼州軍,一聽別人誇獎涼州軍,他雖然嘴上不一定會說什麼,但是心裡卻一定是不屑的。因爲他就認爲涼州軍比不上己方,不如兗州軍,所以他想來都是鄙視傳言的人,更是不屑涼州軍。

-----------------------------------------------------

就此,呂建就算是能提高了兗州軍士卒的士氣,卻依舊是改變不了對其人“無知者無畏”的形容。

第七十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一)第五六一章 涼州軍兵退西陽第七五四章 徐庶算計江陵城第三八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七)第五章 拜師偶遇文士第四十七章 北上路聯軍夜戰第三十六章 大軍起三方齊動第九章 欲遊學故人來投第八七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一)第九二四章 曹真拜訪魯子敬(續)第五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五)第六八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八)第九三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八)第八十章 授印信敦煌太守第三二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九)第九五六章 夏侯深夜訪漢將(完)第四八九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完)第六五四章 郭嘉出言勸敵將第九九三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一)第一三三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十二)第四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三)第五八三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續)第三〇二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六)第五十三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八)第七六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第八七三章 泉陵城武將來投第三四八章 歸隴縣大才來投第七十四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續)第一五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三)第八十六章 陸伯言助陣安陸第三三〇章 議遷都李儒諫言(續)第十六章 馬良到達蘄春城第六十一章 兗州軍樊城撤兵第九五四章 郭嘉出言驚四座第四七五章 江陵城二將對話第七八二章 孫伯符帳中問詢(續)第九七五章 孫劉帳中議軍事(續)第一九五章 南蠻軍再次敗退第八十六章 公孫屍身送襄平第五〇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一)第五九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二)第五十二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一)第六一〇章 張文遠歸附江東第八四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二)第三八〇章 馬超兵至陽平關第九九六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續)第四二八章 彭羕跟隨涼州軍第四五〇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完)第七五二章 魯肅帳中訪周瑜第五四一章 司馬懿遊說曹操第七二〇章 張飛燕投靠馬超第五五五章 李恢赴雒見曹操第八〇八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三)第六〇〇章 三方聯合同進兵第七三一章 虎豹先登三交鋒第三八九章 馬超帶兵入沔陽第二一七章 成公英勸說韓遂第九三一章 龐王退兵返房陵第二二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四)第七一九章 說張燕使者出招第九四三章 戰蘄春聯軍突破(完)第四五九章 召士卒孟起訓話第三七四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完)第一九六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二)第五三一章 馬超五人回長安(三)第九九四章 江夏郡馬超議事第五十二章 糜府內重大發現第七五一章 聯軍夜戰臨湘城(完)第三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四)第八九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三)第四五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二)第六二八章 涼州軍進攻陰館(續)第一二四章 馬孟起奉旨馳援第八二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二)第五五五章 李恢赴雒見曹操第五二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六)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一六四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七)第七九七章 臨湘破幾方反應第二九五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九)第八九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三)第五十五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第八二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一)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七)第六十二章 被孝所感救人於危第九十四章 過扶風入河南雒陽第六七〇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三)第三四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九)第六三九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第九五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第三〇六章 馬孟起曹操擺宴(續)第二一八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五)第九三二章 王伉府中會呂建第八七三章 泉陵城武將來投第四三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一)第二三八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完)第三三一章 張濟叔侄至汜水第七三三章 劉景升欲賺劉備第一六三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六)第二六八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三)
第七十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一)第五六一章 涼州軍兵退西陽第七五四章 徐庶算計江陵城第三八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七)第五章 拜師偶遇文士第四十七章 北上路聯軍夜戰第三十六章 大軍起三方齊動第九章 欲遊學故人來投第八七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一)第九二四章 曹真拜訪魯子敬(續)第五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五)第六八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八)第九三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八)第八十章 授印信敦煌太守第三二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九)第九五六章 夏侯深夜訪漢將(完)第四八九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完)第六五四章 郭嘉出言勸敵將第九九三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一)第一三三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十二)第四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三)第五八三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續)第三〇二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六)第五十三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八)第七六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第八七三章 泉陵城武將來投第三四八章 歸隴縣大才來投第七十四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續)第一五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三)第八十六章 陸伯言助陣安陸第三三〇章 議遷都李儒諫言(續)第十六章 馬良到達蘄春城第六十一章 兗州軍樊城撤兵第九五四章 郭嘉出言驚四座第四七五章 江陵城二將對話第七八二章 孫伯符帳中問詢(續)第九七五章 孫劉帳中議軍事(續)第一九五章 南蠻軍再次敗退第八十六章 公孫屍身送襄平第五〇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一)第五九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二)第五十二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一)第六一〇章 張文遠歸附江東第八四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二)第三八〇章 馬超兵至陽平關第九九六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續)第四二八章 彭羕跟隨涼州軍第四五〇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完)第七五二章 魯肅帳中訪周瑜第五四一章 司馬懿遊說曹操第七二〇章 張飛燕投靠馬超第五五五章 李恢赴雒見曹操第八〇八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三)第六〇〇章 三方聯合同進兵第七三一章 虎豹先登三交鋒第三八九章 馬超帶兵入沔陽第二一七章 成公英勸說韓遂第九三一章 龐王退兵返房陵第二二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四)第七一九章 說張燕使者出招第九四三章 戰蘄春聯軍突破(完)第四五九章 召士卒孟起訓話第三七四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完)第一九六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二)第五三一章 馬超五人回長安(三)第九九四章 江夏郡馬超議事第五十二章 糜府內重大發現第七五一章 聯軍夜戰臨湘城(完)第三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四)第八九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三)第四五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二)第六二八章 涼州軍進攻陰館(續)第一二四章 馬孟起奉旨馳援第八二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二)第五五五章 李恢赴雒見曹操第五二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六)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一六四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七)第七九七章 臨湘破幾方反應第二九五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九)第八九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三)第五十五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第八二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一)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七)第六十二章 被孝所感救人於危第九十四章 過扶風入河南雒陽第六七〇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三)第三四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九)第六三九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第九五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第三〇六章 馬孟起曹操擺宴(續)第二一八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五)第九三二章 王伉府中會呂建第八七三章 泉陵城武將來投第四三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一)第二三八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完)第三三一章 張濟叔侄至汜水第七三三章 劉景升欲賺劉備第一六三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六)第二六八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