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一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六)

bookmark

需要那麼做,他就派人去了,就是如此。那麼程昱這個事兒,他沒了那日,沒意外,馬超也會那樣兒,就是。兗州軍其他人,除非是曹操了,剩下的人,就算是都沒了,基本上馬超也不會有什麼動作。確實,其他人的話,哪怕就是曹昂,對不起,他也沒覺得有什麼看重的。是啊,在馬超那兒來說,荀彧沒了,自己派人過去,代表了自己和涼州軍,那正常。而程昱

沒了,自己基本上也要派人去,那是。最後就只有曹操沒了,他纔會再派人過去,這個一定是。然後兗州軍也就沒誰了,要是劉協沒了,那麼馬超肯定派人過去啊,這個劉協不能說是兗州軍的人啊。哪怕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可劉協依舊是代表了漢室,而不是兗州

軍,這個大家還是分得清楚的,那是。劉協代表不了兗州軍,兗州軍其實也代表不了他。不過怎麼說,都是曹操掌控了朝廷,這個一點兒沒錯。畢竟在他和兗州軍那兒來說,曹操的命令,就是朝廷的命令,這個沒錯。所以說曹操說起來他代表了劉協不少,這個可以這麼說。

而兗州軍說是曹操的兗州軍那不假,可兗州軍中可不光就他一個人。那麼多將領謀士呢,可以說他們沒有一個兵權,可終究是兗州軍的人。還有兗州軍士卒,他們可是最爲基本的,那都沒錯。所以說曹操掌控朝廷不假,劉協是聽他的,可其人終究代表不了大漢,他只是權臣。而劉協也代表不了兗州軍,他只是曹操的傀儡,不過他作爲大漢皇帝來說,其人是代表

了大漢,那沒錯。所以說就是這樣兒,曹操代表了兗州軍,而劉協代表大漢,可以說他們兩人誰沒了,馬超都得派人去,代表自己和涼州軍過去,肯定是啊。別說是他們了,哪怕就是孫策,也都一樣兒,沒什麼說的。對馬超來講,曹操、孫策、劉協,最後再加上個程昱,

誰不在了,他是趕上了,都得派人過去,這個一點兒沒錯,就和之前荀彧沒了,他不一樣兒派人過去了,這個都一樣兒,那沒錯。其實程昱在有些方面,他其實是超過荀彧的,這個一點兒沒錯。別看荀彧確實,那是非常有本事的一個,可程昱也沒說差太多,而且其人有地

方超過荀文若,那是。這個感受最深的,應該說是兗州軍士卒,那沒錯。畢竟他們也是在荀彧和程昱手下做了多年的事兒。前者不用說了,絕對兗州軍不可缺少的那麼一個人才,就程昱,當年的肉脯,那是讓多少人能吃上飯。至於說這個東西實際是什麼,兗州軍士卒也不傻,自然很多都知道。可就和曹操所想也沒大區別,這事兒來那麼一次,其實沒什麼大事兒,

士卒並非就理解不了,那是。至少他們知道,己方缺糧了,而這個時候,就只能整這些肉脯當乾糧,其他的沒了。不過就這麼一回,他們也並非理解不了。畢竟對士卒來說,再不吃,那真就可能餓死,而且那肉脯什麼的,他們也並非就真沒吃過,有的人吃過,不過在兗州軍

中,那確實是第一次吃,也是最後一次了,沒錯。曹操都很清楚,自己來這麼一次,都得是讓寫史書的口誅筆伐,沒有自己什麼好名兒聲,那是。所以說就來那麼一次,曹操覺得是夠了,再也別那樣兒了,沒什麼好處,確實。他確實,一直都很在乎自己的名聲,尤其是之後的名兒啊,讓後人怎麼看?不都得覺得曹孟德這個人……反正大多數都不會有什麼好話就

是了。曹操一直都在乎在意自己沒了之後的名聲,那是。如果說不這樣兒的話,也真不是這樣兒了。不過看到如今這樣兒,顯然其人對之前自己所作所爲,確實是對自己名聲有大影響,可真沒好的。曹操很清楚,他都知道,都記載清楚了,自己是讓士卒屠戮百姓,又給軍中拿肉脯當乾糧。可以說這個絕對是污點,他也知道,那是。可曹操是從來都沒後悔過,再

來一次的話,自己肯定還得那麼下令,那麼去做,那沒錯。利大於弊的事兒,在當時,那是沒有什麼理由不做,這個肯定是啊,必須那麼做。曹操自然知道,自己名聲算是毀在這上了,可他也沒什麼好辦法。必須承認,他所得到的好處,覺得是可以彌補這些的,那沒錯,

所以……還是那話,他如果覺得是弊大於利了,那麼其人是怎麼都不會那麼做,那是。可讓己方去屠戮徐州百姓,他是半點兒的後悔都沒有,一直認爲自己做得非常正確。如今這些不好的和那時候自己所得到的來說,他覺得還是比不了的。做肉脯當乾糧,這個不得不說,

當初自己同意那麼做,這個正常。哪怕就是現在,那是出不來那樣兒的事兒了。可確實,再來一次的話,自己一樣兒義無反顧,還得同意程昱,同意他那麼做,那是,曹操無怨無悔,可不是。所以這個事兒其實也沒辦法,自己都如此認爲的,哪怕再來一回,自己也那麼做了,確實。所以說自己在這兩個事兒上,那怎麼都是改變不了了,記載到了史書裡,曹操也不想

去改動什麼,這個也是。畢竟曹操誰說他並非就覺得史書什麼的不能改,可也確實,他不是李世民那樣兒的人,那沒錯。關於自己名聲的問題,他其實從來都是那麼看的,就是絕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以後說起來,自己都做好,而不是去篡改史書什麼的,那非正道啊。

所以說曹操也有他的想法,至於說馬超,他更是了,就不去改什麼史書。哪怕其人也知道,自己算是比較真實的都被記載在裡了,但是那不算什麼。你必須承認,自己這麼多年來,可以說做得就算不錯,那是。當然了,哪怕就是不好,真那樣兒,馬超也不會去改什麼史書,

那真不會。曹操那樣兒、馬超那樣兒、其實到了孫策那兒,他也沒大區別,真是。他們都看重自己名聲不假,可卻不會改史書什麼的,哪怕有那個機會了,三人也都不會那麼做,不會。對幾人來說,名聲是重要不假,可以前的那就是已經改變不了的了,那麼以後就好好做完事兒了,真的。改史書什麼的,三人都不屑爲之,總體來說,可不就是那樣兒。所以說這

也沒錯,三人都不會那麼做了,這個其實也算是挺好,至少對歷史來說,對寫史書的來講,可不就是。史書能呈現出來很真實的歷史,這個其實都是好事兒。總比被上位者給改動很多地方要強多了是吧。就李世民那樣兒的,不否認其人有貢獻,那是不假。可其人一樣兒有他

不怎麼樣兒的地方,比如說改這個史書,真心不是什麼好事兒。要每一個皇帝都那麼做了,這個寫歷史的還有什麼意思了?所以說那真不是什麼好事兒,畢竟史書呈現出來一個真實的歷史,那對後人來說,真心很重要啊,沒錯。可你當皇帝的那麼一改,那麼到底那部分就是假的,或者沒寫上的,那可能就多了,真心沒什麼好事兒。所以說你當皇帝的,有本事別去

改史書,這個你去改了,就是一大污點,可不是。這事兒後人怎麼都能知道,也許不知道你到底改動多少,改哪地方了,可卻絕對是能知道你改動了,那是。所以說你要真爲了自己名聲想,那麼也不一定非要改動這個。當然了,可能你歷史上的污點更大,然後改變一下,至少在當代,那史書是沒記載,你是覺得不錯。當然一直都是你這個朝代,都是你後代子孫,

也不會有人明着說你改史書什麼的,至於說背後的,那很正常,背後說什麼的沒有呢?應該說都有,那是,必然啊。但是當面兒說的,還有誰?或者說誰就真敢那麼做了,所以這個……不過真說起來,李世民這個人,其實更多還是正面形象,怎麼說他還可以的人,那應該是大

多數。確實,不可否認其人的功績,那是。可其人那個性格,其人都什麼樣兒,多少也應該瞭解多點兒,那也是。所以說看其人,也不光是有好的方面,那確實是,都有。都有的有不好的,這個纔是真實的一個人,當然了,要都看對方好的地方,並不是不行,就像有人也

就只看對方不好的地方,那也有啊。看一個人,應該說是哪個方面都看到,除非你不知道,那沒辦法。但是知道的話,就忽略一方面,這個是不好的。當然了,除非你說要用到對方,而且還算是重用,那麼這個可就有的說了,沒錯。至少對方如何,你要不清楚的話,確實就有……所以說看幾個方面,是應該的。但你能拿捏住其人,能控制住對方,這個可以忽略一

些東西,那是。就比如說,用對方利大於弊,哪怕說對方可能人品不行,但是你能拿捏住對方,讓他給你做事兒的時候,不會在人品上出什麼問題。最後做事兒就只是對你對你一方利大於弊,這個就足夠了。真是可以用其人啊,必須的,那沒錯。作爲一個上位者,他看對

方,顯然不是第一個看對方人品,除非有的事兒,是必須要看人品的,其他的,好像和這個沒太大關係。一個合格的上位者,是可以避開那些不好的,而就只用對方好的那面,那是……這個不是什麼做不到的,反而人家是可以做到,那沒錯,所以說對上位者來講,什麼

最重要呢?這個基本上就是對方帶來的利益,可以說是這個吧。那麼只要用對方能給自己帶來很多很大的利益,怎麼都是利大於弊的,那麼有什麼理由不用對方?說起來好像也沒有一定確定的理由,就百分百不用對方了,那是。所以說該用的時候,也許不用考慮很多,只要能限制住,那麼懷的也能變好,哪怕只是一時的呢,可也值得,比起對方帶來的好處利益,

那可真是。對上位者來說,只要利益足夠,那麼給對方一時變成什麼樣兒,其實都不算大事兒,不觸及到自己的底線就好,真是。可不是,這就是上位者,眼裡更多的絕對是好處、利益,這些,那沒說的。其實別說是他們了,就普通老百姓的話,不也都差不多。可能比起

來,前者他們是更追求這個好處利益罷了。而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尤其是亂世,那自然首要的就是保住自己小命兒。然後再說就是能吃上飯,不敢說吃飽,但別餓着就好,那肯定是。在亂世中能吃飽的,多少都有點兒辦法整來錢糧,普通老百姓不要多想,不餓死其實就好,

真的。當然了,如今這個時期,戰事就算是少了,所以太平地方更多,以至於能吃飽的人也多了,那是。畢竟在馬超、曹操還有孫策他們的努力之下,大漢雖說不是和黃巾之亂以前一樣兒,可也恢復了多少,那沒錯。尤其馬超是不計較錢糧物資的投入,所以他的治下,有地方甚至還超過黃巾之亂前大漢的地盤兒了。這個不得不說,是馬超的功勞,如果說不是他

不去計較這個錢糧物資的投入,那麼也沒有今日那幾個地方如此了,那是。所以說那幾個地方,怎麼都是要感謝馬超啊,那是。不過顯然,其人也不是滿意,不是對那幾個地方不滿意。實在是在馬超想法中,這個自己怎麼都得說把全天下,不說都變成那樣兒,可也得差不

多才行吧。如今這個時代,那依舊是亂世,還是有老百姓吃不上飯,雖說不一定餓死,可溫飽的問題,確實還沒更好的解決。

第五八六章 張任趙雲赴南陽第一九二章 見母親心病終醫第八〇一章 涼州軍兵臨安陸第二九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五)第五二二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續)第三八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六)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九八二章 滿寵帳中說孫劉(續)第八六一章 張既點將詢閻圃第七七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八)第七二七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第二一一章 聖旨至繼續駐守第五九三章 馬超帶兵到洮陽第一二四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第八四三章 兗州軍兵進弘農第二八二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六)第三七七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三)第二七〇章 謀士計破燒當(三)第九四六章 兗州軍繼戰臨沅(續)第五〇二章 涼州軍三攻零陽第一八七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續)第一四三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一)第七一四章 作客甄府談合作(續)第三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三)第七七三章 武將來主動請命第五四三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八)第八〇九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一)第三八二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第三九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一)第三三五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完)第六四五章 張任赴荊做太守第九三四章 王伉府中會呂建(完)第二五〇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上)第五一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八)第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一)第二五〇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上)第三八六章 逼迫楊任詐沔陽(續)第八〇七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九)第五六三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續)第一〇八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九)第五五二章 桂陽郴縣三人會第二六七章 漢軍大戰羌兵(完)第三十章 涿縣城馬超診病第九八五章 黃馬帶兵至臨湘第八二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一)第九四〇章 聯軍兵至襄陽城(續)第四五九章 召士卒孟起訓話第四九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九)第九八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完)第五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九)第七四〇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續)第六十七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二)第三〇八章 孫文臺首戰失利第四〇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八)第七八二章 劉備軍攻破江陵(續)第四八九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完)第七七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九)第六三九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第四五七章 得情報李通猜測第七九二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第七九五章 孫伯符接手羅縣第二四七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九)第三七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第一百零三章 黃巾亂京師震動第八八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二)第二一七章 成公英勸說韓遂第十三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二)第六七四章 戰雄關繼續受阻第七三五章 涼州軍繼續血戰(完)第一九四章 孟獲三人戰崔安(續)第二七五章 木鹿大王苦定計第六四〇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續)第九二三章 兗州軍再攻臨沅(續)第二〇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一)第三二三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續)第八三一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八)第二十九章 兗州軍夜襲西陵第九二五章 曹真拜訪魯子敬(完)第三六九章 李傕遣使求赦免第二一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一)第十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八)第二六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一)第四一三章 劉季玉派兵遣將第九三九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完)第五二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三)第二三二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中)第八五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第一三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六)第九八二章 滿寵帳中說孫劉(續)第五一七章 得零陽孟起入城第二二六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九)第六九七章 冀州軍撤退歸還(續)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五六九章 郭嘉請教賈文和第一七二章 馬孟起返還雒陽第五七四章 呂奉先怒斬三將第二五八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三)第一五七章 爲家人再見公孫第三二二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第一六三章 裡應外合涼州勝
第五八六章 張任趙雲赴南陽第一九二章 見母親心病終醫第八〇一章 涼州軍兵臨安陸第二九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五)第五二二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續)第三八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六)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九八二章 滿寵帳中說孫劉(續)第八六一章 張既點將詢閻圃第七七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八)第七二七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第二一一章 聖旨至繼續駐守第五九三章 馬超帶兵到洮陽第一二四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第八四三章 兗州軍兵進弘農第二八二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六)第三七七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三)第二七〇章 謀士計破燒當(三)第九四六章 兗州軍繼戰臨沅(續)第五〇二章 涼州軍三攻零陽第一八七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續)第一四三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一)第七一四章 作客甄府談合作(續)第三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三)第七七三章 武將來主動請命第五四三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八)第八〇九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一)第三八二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第三九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一)第三三五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完)第六四五章 張任赴荊做太守第九三四章 王伉府中會呂建(完)第二五〇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上)第五一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八)第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一)第二五〇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上)第三八六章 逼迫楊任詐沔陽(續)第八〇七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九)第五六三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續)第一〇八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九)第五五二章 桂陽郴縣三人會第二六七章 漢軍大戰羌兵(完)第三十章 涿縣城馬超診病第九八五章 黃馬帶兵至臨湘第八二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一)第九四〇章 聯軍兵至襄陽城(續)第四五九章 召士卒孟起訓話第四九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九)第九八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完)第五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九)第七四〇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續)第六十七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二)第三〇八章 孫文臺首戰失利第四〇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八)第七八二章 劉備軍攻破江陵(續)第四八九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完)第七七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九)第六三九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第四五七章 得情報李通猜測第七九二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第七九五章 孫伯符接手羅縣第二四七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九)第三七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第一百零三章 黃巾亂京師震動第八八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二)第二一七章 成公英勸說韓遂第十三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二)第六七四章 戰雄關繼續受阻第七三五章 涼州軍繼續血戰(完)第一九四章 孟獲三人戰崔安(續)第二七五章 木鹿大王苦定計第六四〇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續)第九二三章 兗州軍再攻臨沅(續)第二〇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一)第三二三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續)第八三一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八)第二十九章 兗州軍夜襲西陵第九二五章 曹真拜訪魯子敬(完)第三六九章 李傕遣使求赦免第二一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一)第十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八)第二六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一)第四一三章 劉季玉派兵遣將第九三九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完)第五二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三)第二三二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中)第八五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第一三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六)第九八二章 滿寵帳中說孫劉(續)第五一七章 得零陽孟起入城第二二六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九)第六九七章 冀州軍撤退歸還(續)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五六九章 郭嘉請教賈文和第一七二章 馬孟起返還雒陽第五七四章 呂奉先怒斬三將第二五八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三)第一五七章 爲家人再見公孫第三二二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第一六三章 裡應外合涼州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