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五章 五人大戰徐公明

bookmark

這就是徐晃爲什麼會在這裡的前因後果,於是自然便有了之前的那一幕。

而董承他也真是死不瞑目,他早知道自己是被曹操給算計了,不過如此又能如何,他如今人都已身死,所以註定這個仇他肯定是報不了就是了。

-----------------------------------------------------

爲楊奉報了大仇之後,徐晃他並不是很得意,而是心裡感到一陣空虛。因爲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何去何從,本來之前是在楊奉的帳下做事,實際應該說是爲朝廷效力。但是如今楊奉都被董承所殺,而且自己手中就剩下這麼些人了,還能幹什麼?徐晃不知道,按理說以自己還可以的武藝,應該去投效一方諸侯沒有問題,但是天下到底誰能當得自己的主公呢?

如果不能得遇明主,那麼自己還不如去做些別的也許來得更好。而徐晃他剛想到此處,就突然發現從四周慢慢涌來了至少是一千多的士卒,當然這個不可能是無聲無息的,所以徐晃他自然是發現了。

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好,被人埋伏了。古人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自己是那螳螂,而董承自然是那蟬,可是還有人要當那黃雀啊!徐晃已經知道今日是不能善了了,中了人家的計啊!他這回也終於是想到了,看來董承他就是個誘餌,是引自己前來的。結果自己卻是中了人家的埋伏。至於是誰,還用問嗎,除了他曹操曹孟德,還有別人嗎?

其實別看楊奉是死在了兗州軍的大營。但是所謂“冤有頭,債有主”,徐晃把楊奉身死完全是都歸咎在了董承一人的身上。因爲董承就是罪魁禍首啊,要是沒有他董承告密。己方可能就不會大敗,而董承更是親手斬殺了楊奉,所以董承是必死的。

而至於曹操和他的兗州軍,徐晃確實是沒覺得如何,雖然他對他們也不感冒,但是卻也不得不說,雙方之前是敵對,各爲其主,不過徐晃對夏侯惇的武藝還是挺推崇的。畢竟不是誰都能有和自己相當的武藝。只是聽說夏侯惇還有個兄弟叫夏侯淵的。武藝也不錯。可惜卻是未能一見啊。不過今日他就能都見到了,不只是夏侯兄弟,還有別人。

四個方向。兗州軍的士卒是逐漸向徐晃一方包圍了過來。而一共是來了五個將領,徐晃雖然不全認識。但是卻也知道幾個。

而爲了能生擒徐晃,曹操他確實是下了本錢了。夏侯兄弟、曹仁、曹洪還有曹純,一共是派了五個人來此擒拿徐晃。而他們根據程昱所說,一共是帶了兩千的騎兵,早就在此埋伏着了。

要不怎麼說程昱這人很厲害呢,他連徐晃要在什麼地方伏兵都知道。當然了這個也不是說特別難,反正在他看來一共就是兩處地方最適合伏兵。第一就是此地,司隸和豫州的交界處,是要山有山,要林有林的,難道這不是個大好的伏兵之地嗎。

至於這第二,那自然就是豫州的陽城山了,當年呂布不就是在那伏兵的嗎。不過程昱卻覺得徐晃是不會在那伏兵的,因爲對他來說,其實在哪伏兵基本都算是萬無一失。但是以徐晃急着爲楊奉報仇的這個心態,所以他就等不到在陽城山去伏擊董承了,結果最後果然是如此啊。

就在夏侯惇他們還沒到多久,徐晃就帶兵來了,不過夏侯惇他們是帶兵埋伏在了樹林的深處,距離徐晃他們是特別的遠,所以徐晃這幾百人卻也都沒發現什麼異常。

不過兗州軍最爲精銳的斥候,卻是把徐晃他們三百多人的動向都給稟報到夏侯惇他們那兒了。而徐晃和董承兩人戰鬥的時候,夏侯惇他們已經是悄然帶兵向他們而來,等徐晃再發現的時候,卻是爲時已晚了。

-----------------------------------------------------

徐晃此時是雙眼微眯,手中緊握大斧,對夏侯惇大喝道:“夏侯元讓,你們真是好算計啊!”

夏侯惇此時是大笑道:“承軍師之計,在此等你徐公明久矣,不知你感覺如何?如今你還有何話說,還不如束手就擒,到時在主公面前我一定爲你美言幾句!”

夏侯惇明知道徐晃是不可能如此,但是他爲何還要如此一說呢。其實無非就是爲了增加己方的信心,而打擊徐晃軍一方的士氣而已。這話的意思可不只是說給徐晃他聽的,更是說給徐晃一方所有人聽的。那意思很簡單啊,你看你們都被我軍給重重包圍了,是插翅難逃,所以只能是投降這一條路。

但是夏侯惇明顯還是小看了徐晃軍這些士卒,這些士卒可是死忠楊奉的,所以夏侯惇的這話,不只是沒什麼效果,反而是適得其反了。

只聽徐晃是大笑,“哈哈哈!夏侯惇,我徐公明怕得誰來,要戰便戰,休得多言!”

說着,就準備舉斧來戰,而這時候曹仁看到了徐晃軍的士卒的表情,他就是一皺眉,於是他趕緊說道:“徐公明且慢,知道你不會束手就縛。但是你也爲你手下的士卒着想一下,如果你不想他們和董承一方的士卒一樣的話,就單獨與我們一戰,咱們手上見真章!”

徐晃聞言,停下了手中動作,問道:“你是何人?”

曹仁一笑,“曹仁曹子孝是也!”

徐晃一聽,點了點頭,他自然是聽說過曹仁其人的,知道此人的本事不錯,是個人才,他不敢小看。

於是說道:“好,就依你曹子孝之言!你們劃下道來。我徐晃都接着便是!!”

不得不說,曹仁可比夏侯惇厲害多了,他直接就是抓住了徐晃的軟肋啊。而此時,說實話。徐晃一點兒都不怕死,在這麼多人還有五個將領的手下,徐晃也不可能託大,以爲自己能逃得性命。但是說實話。他害怕的就是自己手下的這些士卒。因爲是自己當初把他們帶來的,結果董承死了,爲楊奉報了仇,要是今日讓他們就此都身死的話,徐晃覺得還是挺對不起他們的。

畢竟當初可是自己喊了一嗓子,然後這些士卒就義無反顧地跟着自己走了。而在徐晃看來,他們更多的不是自己的屬下,而是志同道合之人。畢竟大家都是爲了給楊奉報仇,所以這才都走到了一起。但是如今卻因爲自己的原因。中了兗州軍之計。所以自己怎麼也不能讓他們身死。

而這就是徐晃內心最爲真實的想法。所謂是“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在徐晃看來,哪怕是自己身死。也不能讓這些士卒傷亡。所以他一下就同意了曹仁的提議,而且曹仁他也確實是對徐晃心理把握得很好。知道他如今是最在意得是什麼。結果徐晃是不得不就範啊,所以兩方都各退一步,你也別逼降人家,而人家徐晃也不可能如此,所以就手底下見真章吧。

不過徐晃軍的士卒一聽,自己將軍居然爲了自己這些人,對敵軍妥協了,此時他們中有人是大喊道:“將軍,不可!咱們弟兄拼了命不要,也要保將軍突出重圍!弟兄們說,是不是?”

“是!是!”別看就幾百人,但是喊聲卻不小,不像是幾百人啊。

雖然夏侯惇對這些人喊得很不屑,心說就憑你們也能突出重圍?就算拼了命又能如何?

要說這次曹操爲了能生擒徐晃,是把兗州軍中最爲精銳的三千人馬中的兩千人給派遣過來了。所以你就能看出來曹操對此次生擒徐晃必得的這個心裡,要是這樣的話,還擒不住徐晃,那麼曹操會是什麼表情,那可想而知啊。

而曹仁之前的提議,其實也有不想讓己方士卒傷亡的意思在裡。畢竟如此精銳中的精銳,哪怕是傷亡了一個,他都得心疼得不行。而曹仁和夏侯惇他們還不一樣,他對士卒可以說確實是相當愛惜了,能不傷亡,儘量是不傷亡得好。當然也不是說夏侯惇他們就不懂這個,只不過是性格使然吧,畢竟“龍生九子,秉性各異”,人和人都不一樣的,哪怕都是兄弟。

徐晃看着這些士卒,他的心裡確實是有一些感動。徐晃他知道自己並不是個容易被感動的人,但是這時候心裡卻也是起了些波瀾。在軍中自己也待了多年了,但是還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看到這些士卒如此言語,如此表情,是更加堅定了他要保住他們的心思。

徐晃他一直都記得那幾句話,“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報之!君以草芥待我,我當以仇寇報之!而君以國士待我,我定以國士報之!”其實想想就是如此,徐晃覺得自己就算今日身死於此地,也是無憾了。因爲自己有這麼多的袍澤弟兄,能爲了自己和敵軍拼命,還有什麼奢求呢,夠了,真的,爲他們去做些什麼,自己值得,我徐公明死而無憾!

徐晃對夏侯惇大喝了一聲,“來吧!你們是一個一個上,還是一起上!!”

夏侯惇則說道,“就依子孝所言,徐公明,敢來否?其他人原地不動,徐公明,請!!”

說着,四面包圍的兗州軍士卒刷一下就讓開了一條道出來,夏侯惇等五個人是帶馬從包圍圈中出去了,而徐晃他也是一點兒都無所畏懼,也準備帶馬出去。

不過他一方的士卒卻喊道:“將軍……”

徐晃則對他們笑道:“不必多言,爾等就在原地休息,等我回來。這是軍令,不得有誤!”

士卒這時候都快哭了,但是還依舊是喊道:“諾!”

然後便看到徐晃也帶馬從兗州軍士卒的包圍圈中出了去,結果他這一出去,馬上便被夏侯惇幾人給圍上了,而兗州軍的包圍圈是再次閉合,把徐晃軍的士卒再次包圍了起來。而夏侯惇幾人圍上徐晃,是怕他趁機逃跑。不過在曹仁的眼裡看來,徐晃他絕對是不會輕易逃跑就是了,因爲他必須得保證裡面被圍的士卒安全。所以自己幾人倒是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如果徐晃能知道曹仁他此時所想,那麼他一定能把曹仁引爲知己,因爲他如今可不就是這個想法嗎。不過他當然是不可能說什麼的,看到夏侯惇幾人圍了上來,他冷笑道:“不用廢話,你們一起上吧!”

夏侯惇一咬牙,心說也不是爲了確保萬無一失,生擒你徐公明,自己怎麼也不可能五個人來戰你啊。不過這麼沒有面子的事兒,夏侯惇也知道,幹都幹了,還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只聽他說道:“上!”

於是他、夏侯淵、曹仁、曹洪還有曹純,五個人的兵器是都奔着徐晃而來。其實何止是夏侯惇一個人啊,其他四個人是都覺得丟人啊。但是卻沒辦法,自己主公下了令了,必須得生擒這個徐晃,所以只能如此,要不其人說不定就逃跑了。

六人六件兵器是相互交錯,進行着這一場大戰。而什麼人能讓夏侯惇他們五個一起對付啊,反正徐晃他絕對是第一個了,但是卻也絕對不是最後一個就是了。

而徐晃呢,他今日是以一挑五,而且幾人的武藝還都不錯,尤其是夏侯兄弟。在剛開始的幾個回合,徐晃他還算不錯,但是往後,他就已經是落入到了下風了。畢竟這五個人都什麼水平的武將啊,他徐晃要是不落入下風纔怪了。

第七三二章 霍仲邈再問徐庶(續)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二三五章 帶來重回三江城第二〇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第八七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二)第八九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第二五七章 抽籤決定去留第九五三章 攻樊城涼州得利(續)第八九一章 兗州軍人馬入城(續)第六六五章 鏖戰江陵函谷關第四七一章 吳班夜歸成都城第三二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九)第六一三章 子義出箭驚雲長第九十四章 孟起說解南蠻事第七〇一章 江陵城劉備擺宴第六十一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六)第三五七章 馬超欲謀漢中地第七〇六章 江陵城敗後再戰第七八八章 死士趁夜奪城門第九〇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八)第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六)第四二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八)第二四二章 漢軍大破叛賊(完)第一九〇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三)第三三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第五四二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七)第五五二章 馬孟起戰關雲長第七七〇章 孫周龐回返臨湘(續)第六二八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二)第五二八章 曹孟德提議遷都第七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六〇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二)第一四〇章 辭別離伯符東歸第一〇一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四)第八八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九)第六六五章 鏖戰江陵函谷關第二八二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七)第七二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六)第一五四章 廣宗城內有故第八一〇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五)第七四七章 得消息各方反應(續)第五二四章 曹操帶兵迎劉協第二五八章 孟達雷銅擒敵將第一百零八章 馬超夜襲敵營第九五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八)第四八二章 曹孟德派兵荊州第八五一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七)第三九二章 孟子敬罵陣引敵(完)第九一二章 涼州軍各有算計第一二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七)第三八八章 馬孟起聚衆再議第六五六章 騎兵出賺取堅城第四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六)第四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四)第九〇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六)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四七四章 漢軍信使返武陵第四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一)第二六三章 馬孟起帳中見俘(續)第五九一章 涼州軍進攻零陵第二二一章 捲土重來兵進司隸第八五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九)第四五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四)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四六九章 誤中計失手被擒第五七〇章 江東軍撤出西陵(二)第七七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七)第六七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五)第五章 拜師偶遇文士停更一天 對不住大家第八八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一)第四〇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六)第三三一章 蠻王見烏戈國主第四八一章 孟起帶兵返涼州第六七九章 降將獻城入井陘第七一一章 戰臨湘聯軍再攻第六六一章 聯軍鏖戰臨湘城第五四五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第八七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二)第五九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八)第二一四章 爲兵器求見鄭渾第二四〇章 馬超再欲戰三江第四四〇章 戰綿竹連日敗退第九四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八)第九二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五)第四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三)第八一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四)第一九二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五)第九五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四)第三一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六)第三六四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第三七二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第一〇〇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三)第八九五章 涼州軍三攻樊城(續)第九四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七)第五六三章 劉備夤夜會伏完第八五九章 涼州軍伏兵燒糧第三三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二)第四六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九)
第七三二章 霍仲邈再問徐庶(續)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二三五章 帶來重回三江城第二〇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第八七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二)第八九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第二五七章 抽籤決定去留第九五三章 攻樊城涼州得利(續)第八九一章 兗州軍人馬入城(續)第六六五章 鏖戰江陵函谷關第四七一章 吳班夜歸成都城第三二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九)第六一三章 子義出箭驚雲長第九十四章 孟起說解南蠻事第七〇一章 江陵城劉備擺宴第六十一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六)第三五七章 馬超欲謀漢中地第七〇六章 江陵城敗後再戰第七八八章 死士趁夜奪城門第九〇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八)第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六)第四二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八)第二四二章 漢軍大破叛賊(完)第一九〇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三)第三三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第五四二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七)第五五二章 馬孟起戰關雲長第七七〇章 孫周龐回返臨湘(續)第六二八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二)第五二八章 曹孟德提議遷都第七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六〇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二)第一四〇章 辭別離伯符東歸第一〇一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四)第八八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九)第六六五章 鏖戰江陵函谷關第二八二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七)第七二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六)第一五四章 廣宗城內有故第八一〇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五)第七四七章 得消息各方反應(續)第五二四章 曹操帶兵迎劉協第二五八章 孟達雷銅擒敵將第一百零八章 馬超夜襲敵營第九五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八)第四八二章 曹孟德派兵荊州第八五一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七)第三九二章 孟子敬罵陣引敵(完)第九一二章 涼州軍各有算計第一二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七)第三八八章 馬孟起聚衆再議第六五六章 騎兵出賺取堅城第四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六)第四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四)第九〇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六)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四七四章 漢軍信使返武陵第四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一)第二六三章 馬孟起帳中見俘(續)第五九一章 涼州軍進攻零陵第二二一章 捲土重來兵進司隸第八五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九)第四五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四)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四六九章 誤中計失手被擒第五七〇章 江東軍撤出西陵(二)第七七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七)第六七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五)第五章 拜師偶遇文士停更一天 對不住大家第八八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一)第四〇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六)第三三一章 蠻王見烏戈國主第四八一章 孟起帶兵返涼州第六七九章 降將獻城入井陘第七一一章 戰臨湘聯軍再攻第六六一章 聯軍鏖戰臨湘城第五四五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第八七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二)第五九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八)第二一四章 爲兵器求見鄭渾第二四〇章 馬超再欲戰三江第四四〇章 戰綿竹連日敗退第九四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八)第九二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五)第四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三)第八一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四)第一九二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五)第九五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四)第三一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六)第三六四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第三七二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第一〇〇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三)第八九五章 涼州軍三攻樊城(續)第九四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七)第五六三章 劉備夤夜會伏完第八五九章 涼州軍伏兵燒糧第三三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二)第四六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