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去之後,發現林炎在一個涼亭裡面發呆,我跑過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說:“我又想到辦法了。”
“什麼辦法?”他很失落的回答
“喂,我幫你想辦法你就這麼回答我啊。”
“呢你想怎麼樣?”
“興奮一點回答。”
“哦,太好啦,是什麼辦法啊?”
“打鐵花。”
“打鐵花?”
“對呀,今天晚上的時候你把方靜約到海邊看星星,然後我在山上打鐵花,然後就好了。”
“什麼事打鐵花?”
“額..你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
“我讀書少嘛。”
"確山鐵花"又叫打鐵花,是流傳於確山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的漢族民間傳統煙火,起源於北宋,鼎盛於明清,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
2006年5月20日,河南省確山縣申報打鐵花 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88 )。
歲末年初,工匠們湊在一起,扮玩取樂。鑄鍋匠們別出心裁,把剩餘的鐵汁,對空敲擊,鐵花四濺,有很強的娛樂性和觀賞性。爾後這種娛樂形式在山西世代相傳,成爲民間傳統節目,並隨着時間的推移,技高一籌,日臻完善。每年元宵節期間,夜幕降臨,便選擇河灘臨水平坦地段,扎一鬆門,砌好熔爐,將碎鐵熔鍊成1500度以上的鐵汁,表演者手托特制木板,用鋸末在板上圍成圓圈,站在爐旁,用坩鍋勺舀入煉好的鐵汁,面向河心水面方向,將鐵汁拋起,待落下時,以木板用力擊向空中,夜幕下便會出現一幕動人的景象。 數以萬計的人聚集於孝婦河畔,六龍橋邊,爭看打鐵花。隨着"啪啪啪''的敲擊聲響,朵朵鐵花飛向天空。近看如潑金撒銀,天女散花;遠看似金蛇狂舞,閃電裂空。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打鐵花需要選擇一處開闊場地,設置一個簡陋的風箱爐火,熔鐵所用鑄鐵必須是白生鐵,民間稱墒子鐵,尤以報廢的鐵犁鏵最佳,可以產生特有的效果。境內羣衆把鐵花叫作鐵驪花,正是取“鐵犁鏵”的諧音。熔化鑄鐵有一定限度,以稀而不散,稠而不沾爲好。打一場鐵花要耗費很多鑄鐵,少則數十斤,多則上百斤。玩者人數不限,或十數人或數十人,一般都是生龍活虎的年輕人。玩時,全都光上身,戴草帽,雙手執木板。專人持火鉗從爐中來取熔好的紅鐵團遞放到木板上。玩者必須膽大心細,眼明手快。先將紅鐵團輕輕一簸,遂迅即猛力往上空打去。灼熱的紅鐵團於半空迸散,萬珠鐵屑,由於氧化作用,頓時形成五彩斑斕的火花,絢麗多彩,變幻莫測,奪目耀眼,蟾宮失色。伴隨着嘭嘭啪啪的打擊聲,一簇簇銀花凌空綻開,此起彼落,構成一幅幅奇異的煙火圖景。
打鐵花是一項古老的文化活動技藝。所謂打鐵花,即將生鐵熔化成鐵汁,然後將鐵汁拋起,以擊打技法,撒向空中,如天女散花一般,形狀千變萬化,形如今天我們觀賞的禮花,甚是美麗壯觀。
打花始源於新泰翟鎮,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相傳明洪武年間,在翟鎮翟南村一王姓人家,靠鍊鐵鑄造犁鏵維持家計,當地一有錢的富戶,急需犁鏵翻地,王家人只好挑燈夜作,時至深秋,當家人將煉好的鐵汁倒入製作模具,由於模具的外沿是用穀糠作襯。頓時,爆出一片火花,加之深夜,花甚是好看壯觀,然後心靈手巧的王家人便琢磨起打鐵花供節日自娛自樂。
打鐵花有兩種打法:
第一是碰打,所謂碰打,是那些初學者,找一靠近樹的地方,即用一種自制勺狀木板盛上鐵汁後,用木棒朝樹上猛擊,鐵汁打到樹葉上後即形成花團。
第二是散打,適於體壯的中年人,同樣是用一種自制木託板,靠人的自身力量將鐵汁用力拋向空中,使鐵汁在空中形成直徑10餘米的花球。其技巧就是鐵耍煉到火候無雜質,灑鐵耍求均勻。
打花的過程
需三道程序,一是鍊鐵。事先要將上等的焦碳生鐵選好洗淨,涼幹,無絲毫雜質,然後用風箱,現用鼓風機生火冶煉。並把握火候,使鐵汁達到800度以上。二是送汁場面大的,要選用20—25歲的年輕男子,要反應快、跑的快。在幾秒鐘之內,必須準確送到打花人的工具上。三是撒花,撒花人要求健壯、敏捷,要保持固定的位置,通常情況下一個送汁的跟一個撒花的,兩者要密切配合,不能馬虎。否則時間長了鐵汁會冷卻,形成鐵球,拋出去傷及觀衆。
ps:今天學校裡面出事了,關於我的...
說以今天就一更,大家湊合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