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不知道老三那天晚上究竟找到住的地方沒有,靜秋一直都在擔心老三的死活,生怕突然有一天,秀芳跑來告訴她,說老三凍死了,請你去開追悼會。
她每天都找機會跑到媽媽辦公室去翻翻那些報紙,看有沒有關於K市凍死了一個人的報導。不過她覺得報紙多半不會報導這事,因爲老三是自己凍死的,又不是救人犧牲的,誰來報導他?
她想跑到西村坪去一趟,看看老三還在不在。但她不敢問媽媽要路費,而且又找不到出去一整天的藉口,只好坐在家裡乾着急。
她想起自己認識一個醫生,姓成,在市裡最大的一家醫院工作,她就跑去找成醫生。她問成醫生那家醫院最近幾天有沒有收治凍死凍傷的人,成醫生說沒有。她又問這種天氣呆在室外會不會凍死,成醫生說如果穿得太少恐怕有可能凍死。靜秋想,老三穿着軍大衣,應該不會凍死吧?
成醫生安慰她說,現在一般不會凍死人的,如果外面太冷,可以到候車室候船室去,就算被公安局當盲流收審,也不會在外面凍死。靜秋聽他這樣說,放心了一些。
靜秋認識這位成醫生,是因爲成醫生的岳母跟靜秋的媽媽以前是同事,都在K市八中附小教書,而且兩個人都姓張,江心島上很多家庭一家幾代人都是“張老師”的學生。
成醫生的岳母已經退休了,但他們就住在學校旁邊。成醫生的妻子在K大教書,很會拉手風琴,他們夫妻倆經常在家裡一拉一唱,引得過路人駐足。
靜秋也會拉手風琴,但她完全是自己摸索的,沒人教過。她最先是學彈風琴,因爲她媽媽學校有風琴,她經常去音樂辦公室彈。後來因爲學生經常出去宣傳毛澤東思想,到很多地方去唱歌跳舞,沒人伴奏不行,又不能把那麼重的風琴擡到那些地方去,她就開始學拉手風琴。
學校有個很舊的手風琴,但老師當中沒有一個會拉。靜秋就叫媽媽把學校的手風琴借回來,她學着拉。風琴、手風琴都是鍵盤樂器,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靜秋拉了一段時間,就可以爲同學們伴奏了,只是左手的和絃部分還不太熟悉。
那時會搞樂器的人不多,女的會拉琴的就更少。靜秋經常揹着手風琴,跟學校宣傳隊的人到江心島各個地方去宣傳毛澤東思想,江心島上的人差不多都認識她,不一定知道她名字,但只要說“八中那個拉手風琴伴奏的女孩”,別人都知道是她。
後來她從江老師家路過的時候,經常聽到江老師拉手風琴,佩服得不得了,就叫媽媽帶她去拜江老師爲師。靜秋跟着江老師學琴,很快就跟江老師一家搞熟了。
江老師的愛人成醫生長相特殊,高鼻凹眼,人稱“外國人”,在江心島頗有名氣,走到哪裡都有人跟着看。有的小孩膽子大,常跟在他身後大聲喊“外國人”,他脾氣好,只回頭笑一笑,揮揮手走路。
成醫生的身世是江心島人的熱門話題,有很多版本。有的說他是美蔣特務,有的說他是蘇聯特務;有的說他父親是美軍上將,跟一箇中國女人生下了他,解放前夕,那個美軍上將就丟下他們母子倆,跑回美國去了;還有的人說他母親是共產黨的高官,在蘇聯學習時跟一個蘇聯人好上了,生下了他,怕影響自己的前途,就把他送人了。
成醫生對自己那幅“外國人”面相的解釋是他家有哈薩克血統,但誰也沒見過他的哈薩克父親或者母親,所以大家寧可相信他是特務或者是混血私生子。這幾個版本傳來傳去,傳得有鼻子有眼的,每種說法都令人信服。
靜秋比較喜歡“共產黨高官”這個版本,因爲在她心目中美國人沒有蘇聯人好看,美國人鼻子太尖,是鷹鉤鼻,而鷹鉤鼻是狡猾的象徵。蘇聯人的鼻子沒有那麼尖,所以英俊、勇敢而又誠實。她其實也沒看見過美國人,連電影好像都沒看過,都是外面大字報、宣傳畫上看來的。但她看到過蘇聯人——的插圖,蘇聯男的都愛穿那種套頭的、衣領下開個小口、扣兩三粒釦子的衣服,腰裡繫個皮帶,很風度翩翩。
不知道爲什麼,靜秋總是覺得成醫生跟老三長得很像,雖然老三的鼻子沒有那麼高,眼睛沒有那麼凹,走在外面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跟蹤圍觀當希奇看,但她就覺得象。她不知道自己是因爲喜歡成醫生的外貌纔會對老三一見鍾情的,還是因爲喜歡老三才覺得成醫生英俊的,反正她時常把他們兩人混爲一談。
靜秋問了成醫生之後,心想老三大概不會凍死了,但她一直到看見了老三的親筆信才徹底放心。
那天,靜秋的媽媽給她拿來一封信,說是西村坪的人寫來的。她一聽,差點暈了,心想老三大概是凍瘋了,居然把信寫到K市八中附小來了。她跟他見面的第一天就對他說過,叫他不要往這裡寫信,因爲那時學生是沒有什麼信件的,如果有,那肯定是什麼見不得人的秘密。傳達室見到是她家的信,不管收信人是誰,總是給她媽媽的。
媽媽沒拆她的信,叫她自己拆。那可能是她一生當中收到的第一封從郵局寄來的信,她一眼看見了信封上的寄件人是“趙秀芳”,筆跡也象是秀芳的,她就當着媽媽的面拆開看了,信寫得很簡單,只是談談最近的學習情況,說家裡人都好,請她有空去西村坪玩,然後代問靜秋家裡人好,云云。
靜秋看出信是老三的筆跡,不由得在心裡笑罵他:“真會裝神弄鬼,連我媽媽都敢騙。”
她見他沒事了,就把縫在棉衣裡的那封信拿出來燒掉了,免得放那裡鼓鼓囊囊的,她媽媽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那裡藏了東西。不過她把老三的第一封信留下了,因爲那封裡面沒有說“我們”怎麼怎麼樣。
離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靜秋的心情也越來越矛盾。她盼望日子過快點,她就可以快點見到老三。但她又害怕畢業,因爲畢業了她就要下鄉了。下鄉之後,她的戶口就遷到農村去了,她就不是K市人了,也就不能打零工了。到時候,她跟她哥哥兩人都欠隊裡口糧錢,難道叫她十二、三歲的妹妹去打零工?
那時K市的知青已經不再是下到某個生產隊了,而是按家長單位下到集體知青點去。K市文教系統的知青點在Y縣的一個老山裡面,很苦的地方,辦了個林場,根本不指望有收入,知青下到那裡只是爲了在廣闊天地裡煉一顆紅心,都是父母幫他們出口糧錢。說實話,父母也不在乎自己的子女在林場能不能賺到錢,只求他們平平安安在林場熬幾年,然後招工回城就行了。
文教系統每年都是七月份送新知青下鄉,但半年前就在對即將下鄉的知青進行上山下鄉的教育。天天都聽說“一顆紅心,兩種準備”,但靜秋一直搞不懂到底是哪兩種準備,好像就一種:下鄉。教育局組織了幾次大會,請已經下鄉了的,特別是在農村紮了根的知青給那些即將下鄉的人作報告,講他們是怎麼跟當地貧下中農打成一片的。有些榜樣和典型都已經跟當地農民結婚了,說要“紮根農村幹革命”。
靜秋聽他們講他們的光榮事蹟,不知道他們究竟愛不愛他們的農民丈夫或媳婦。但有一點她知道,一旦跟當地農民結婚了,你就不要想招回城裡來了。
範伶比靜秋大幾歲,那時已經下鄉了,兩個人的媽媽都是附小的老師。範伶回來休息的時候,總是對靜秋講農村多麼苦,說幹活累得恨不得倒地死去,生活很無聊,只盼望着哪天招工回城,就熬出頭了。範伶還唱那些知青的歌給她聽:“做了半天工,褲腰帶往下鬆,人家的白米飯煮的個香噴噴,回到我屋裡還是一片漆黑,哎呀我的大哥呀——”
靜秋跟範伶的妹妹範俐一個年級,兩個人約好了,下鄉之後她們倆就住一個屋,兩個人還一起準備下鄉的用品。範俐家經濟條件比較好一些,她爸爸媽媽都是K市八中的老師,雙職工,養活三個小孩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所以她跟靜秋一起準備東西,能成雙成對買的東西並不多,大多數東西都是範俐買得起,但靜秋買不起。
她們兩個唯一相通的東西,就是一個枕套。她們買了一點布,自己在上面寫了“廣闊天地,大有作爲”的字樣,就自己照着繡了這幾個字,準備下鄉用。
正在熱火朝天地準備下鄉的時候,突然有一天,秀芳跑到K市來看靜秋。等到靜秋送她坐車回家的時候,兩個人才有單獨在一起的機會。秀芳拿出一封信給靜秋,說是老三叫她送來的。靜秋等秀芳的車開走了,就坐在車站把那封信打開來看。可能是爲了表示對送信人的禮貌,信沒有封口,但老三旁若無人地訴說他的思念,把靜秋看得臉紅心跳,難道他不怕秀芳拆開看?
老三在信裡告訴她,說現在上面下了一個文件,職工退休的時候,可以由他們的一名子女頂替他們的職位,叫“頂職”。據說這個文件不公開傳達,由有關部門自己掌握。老三叫她讓她媽媽去學校或者教育局打聽一下,看她能不能頂她媽媽的職,這樣她就不用下農村了。老三說你很適合教書,如果你頂你媽媽的職,一定會成爲一個出色的老師。
靜秋看了幾遍,不相信真有這樣的事。她倒不想頂職,但她非常希望她哥哥能夠頂職回城,因爲哥哥太可憐了,他初中畢業那會,正是父母捱整的時候,就沒能上高中,一畢業就下農村去了,在那裡一呆這麼多年,到那個隊插隊的知青去了幾撥又走了幾撥了,她哥哥還沒招回來。
哥哥在鄉下的時候,愛民有時會到靜秋家來拿信,因爲哥哥不敢把信寫到愛民家去,就寫到自己家裡。每次來,愛民都會跟靜秋講她和靜新的故事,講他們以前在一個班讀書的事,講靜新怎麼樣請人去她家把她叫出來,講班上還有一個很漂亮的女孩也喜歡靜新,但是靜新只喜歡她一個人。
但講得最多的,就是怎麼樣才能讓靜新招回城裡來,只要他招回來了,她父母就不會橫加阻攔了。靜秋每天都在希望哥哥快點招回來,怕他老呆在鄉下會毀了他和愛民的愛情。
現在她看到這個頂職的消息,欣喜萬分,連忙跑回家去告訴了媽媽。她沒敢說是從老三那裡聽來的,她只說聽同學講的。
媽媽聽說是同學講的,就不太相信,但媽媽覺得去問問也不是什麼壞事,不做這個指望就行了。媽媽找學校的丁書記打聽了,丁書記說他還沒聽說這事呢,不過他下次去教育局開會的時候,會打聽一下。丁書記的女兒丁玲已經高中畢業了,但賴在城裡沒下去,搞得羣衆很有意見。現在丁書記聽說了頂職的事,也很感興趣,很快就把消息打聽到了。
大概是爲了感謝媽媽告訴了他這個消息,丁書記從教育局一回來就來告訴媽媽,說的確是有這樣一個文件,但具體怎麼執行要由各個單位自行掌握,比如文教單位,怎麼個頂職法?你不能說父母能當老師的,他們的小孩也就能當老師吧?
丁書記說:“張老師呀,感謝你告訴我這個好消息,我現在還不到退休年齡,不過我愛人快到退休年齡了,她身體不大好,可以辦病退,我想讓她病退了,讓我丁玲頂職。我看你也辦個病退,讓你家靜秋留城裡吧。女孩子下鄉去,總讓人不大放心。”
媽媽沒想到自己平時只敢仰視的丁書記居然也擔心女兒下農村的事,可憐天下父母心。聽丁書記的口氣,如果媽媽申請病退,學校是會同意讓靜秋頂職的,媽媽感激萬分,千恩萬謝了一番才告辭。
媽媽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靜秋,說媽媽這些年擔着的心,今天總算可以放下一半了。我這就去申請病退,讓你頂職,你就不用下農村了。等到你頂職的事辦成了,我的另一半心就放下了。
靜秋說:“應該讓哥哥來頂職,他下去這麼多年了,受了太多的苦,而且愛民家裡也是因爲哥哥在農村才反對他們倆的事的。如果能讓哥哥回城裡來,那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靜秋把這事告訴了愛民,愛民高興死了,說這下好了,我跟你哥終於可以在一起了,我家裡也不會再阻攔我們了。愛民連忙給哥哥寫了一封信,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但哥哥不同意,說他已經下去這麼久了,就乾脆等着招工吧,下鄉這麼多年,又佔掉頂職的名額,太不合算了,不如把這個機會給靜秋,這樣靜秋就不用下鄉了。
靜秋的媽媽是堅決不讓靜秋下鄉的,她媽媽經常做惡夢,總是夢見靜秋出了事,媽媽到鄉下去看她,只見她躺在一堆稻草裡,頭髮蓬亂,眼神呆滯。
媽媽問她:“你怎麼啦?靜秋,你告訴媽媽,到底是怎麼啦?”
她不說話,只是嚶嚶地哭,媽媽什麼都明白了。
媽媽把這個夢講給靜秋聽,靜秋雖然不知道夢中的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她猜得出一定是象那些女知青一樣,被人“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