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

這裡爲何如此富饒?想要找出答案並不難。在牧豆樹和山芝麻上面,掛滿了沉甸甸的豆莢。乾涸的沼澤地上每年都會長出許多植物,它們的種子多得可以用杯子裝。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豆類植物,如果從中間走過,你的口袋裡就會塞滿從殼裡跳出的豆粒。

在我印象中,有一塊長着野南瓜的幾英畝大小的沼澤地。鹿和浣熊咬碎了冰凍的瓜果,將種子扔在了地上。鵪鶉和旅鴿在這場宴會上空舞動翅膀,就像一些圍繞着熟香蕉的果蠅。

我們不能吃鹿和旅鴿所吃的東西,至少是一點都沒吃。但是它們在這片“流淌着奶和蜜”的野地上享受的顯而易見的快樂,我們共同分享。它們的歡樂感染了我們,我們盡情地享受着大家共同擁有的富饒,感受着對方的幸福。而在已開拓的地區,我實在想不起在哪裡擁有過這種氣氛。

在三角洲露營,並不僅僅意味着吃喝玩樂,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水。湖水中鹽分太高,而周圍的河水太過渾濁,無法下嚥。所以每當更換營地時,我們都會挖井。不過在大多時候,井水是來自加州灣的鹹水。我們四處找尋可以挖掘到甜水的地方。當我們不知道要不要喝新挖出的井水時,就會將獵狗拖到那裡。如果它喝得很開心,那麼就說明我們可以在此紮營,將獨木船拉上岸,生火搭帳篷。然後我們坐下來,似乎與整個世界相融。荷蘭烤鍋裡的鵪鶉滋滋作響,太陽收起光輝,藏到了聖培德羅·馬帝爾山後面。吃過晚餐,收拾好餐具,我們討論着一天的收穫,伴隨着夜晚的聲音進入夢鄉。

我們從來不會制定明天的計劃。因爲經驗告訴我們,每天早餐出現,總會出現新奇的娛樂,讓我們無法抗拒。我們就像河流,在毫無方向地肆意流淌。

在三角洲,想按照計劃旅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每當我們爲了看得更遠而爬上北美白楊,這種感覺就會更加明顯。站在樹上,我們可以看見遙遠的地方,於是打消了延長行程的念頭。特別是西方,我們幾乎不敢看。一條白色斑紋懸浮在馬德雷山山腳下,與海市蜃樓融爲了一體。那是含鹽度極高的大沙漠。1829年,亞歷山大·帕第準備穿越三角洲前往加州,可是因爲飢渴、勞累和蚊蟲叮咬死在了大沙漠中。

有一次,我們決定沿着水路出發,從一個綠湖到達另一個。水鳥在那上面盤旋,我們知道那下面就是湖。如果從密密麻麻的箭木闊苞菊中間穿過去,兩個湖相距三百碼左右;箭木闊苞菊是一種高大的灌木,長得很像長矛,成羣結隊生活在一起。然而在激流面前,這些堅挺的長矛也彎曲了。它們像兇猛的馬其頓步兵方陣,擋住了我們前進的道路。我們只好小心地撤退,不斷說服自己還是原先的湖更好。

箭木闊苞菊如同一個方陣迷宮,如果被困在其中,那纔是真正的危險,然而並沒有人提及這回事。別人曾經警告過的那些危險,我們卻未曾遇到。有人告訴我們,當我們將獨木舟推到岸邊時,可能會遭遇突如其來的死亡危險。他們說,比獨木舟更大更堅固的船,都可能瞬間被潮涌吞沒。潮涌,就是潮水涌上河流形成的一道水牆。我們謹慎地考慮應對潮涌的方案,連做夢都夢到它。在夢裡,我們看到海豚騎在潮涌頂端,海鷗在空中爲潮涌護航。達到河口時,我們將獨木舟掛在了樹上,在那裡等了兩天。潮涌沒有來,我們反而有些失望。

三角洲地區沒有具體的地名,我們必須一路爲它們命名。我們在一個湖旁發現了珍珠,所以把那裡命名爲瑞力多。我們躺在草地上,沐浴着十一月的陽光,悠閒地看着一隻美洲鷲在天空中翱翔。忽然,在天邊出現了一些白點在旋轉,劃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圈圈,時隱時現。我們隱隱約約聽到了它們的叫聲,知道那是鶴。它們發現了三角洲,並且認爲那是一個不錯的地方。那時,我的鳥類知識都是自學而來的。雖然它們是沙丘鶴,但看到它們是那麼的雪白,我更喜歡把它們當成是美洲鶴。不過,是什麼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正在和最狂野的鳥類分享這片野地。我們在遠離塵世的地方,找到了共同的家,彷彿一同回到了更新世。我們多想發出叫聲,同它們的鳴叫相呼應。時至今日,我依然看到它們在天空中盤旋。

這些事情過去很久了。有人跟我說那些綠瀉湖盛產甜瓜,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這些甜瓜肯定別有一番風味。

人們總是在不經意間摧毀自己喜愛的事物,作爲拓荒者,我們毀掉了自己喜歡的野地。有人說,我們這麼做是迫不得已。但不管怎麼說,我還是慶幸年輕時曾經去過野地。假如地圖上不再有空白,那麼即便有再多的自由,又能怎麼樣呢?

加弗蘭之歌

河流之歌一般是指河水拍打岩石、沖刷樹根、拍擊河灘時發出的曲調。

加弗蘭河就有一首屬於自己的歌。那種聲音生動悅耳,歌唱着跳舞的漣漪,還有那些藏在樹根下面的虹鱒魚。這種音樂也很有用處,淙淙的河水聲在山谷中迴響,掩蓋了人或馬的腳步聲,從山上下來飲水的鹿和火雞什麼都聽不到。當你從轉彎處繞出,如果眼睛尖利些,或許就能射中某隻獵物,而不必辛辛苦苦地爬上高臺。

河流之歌傳遍了大山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隻耳朵都能聽到。但大山中還有其他的音樂,並非每隻耳朵都能聽到了。即便只是要聽到其中的幾個音符,你也得在這裡住很長時間才行,而且還要聽懂大山和河流的語言。在一個寂靜的夜晚,當篝火漸漸熄滅,北斗七星爬上懸崖,你坐在地上,仔細聆聽是否有狼嚎,用心地回想自己見過的事物,並且試着瞭解它們。然後,你就能聽到那種音樂——一種巨大、跳動的生命的聲音。它的樂譜刻在山崖之上,它的音符是山中生命的生或死,它的節奏可能稍瞬即逝,也可能持續幾個世紀。

每一條河流都在唱着自己的生命之歌。但是在大多數的河流裡,那支歌曲因爲太多不和諧音符的出現而毀壞了。過度放牧讓植物慘遭滅頂之災,繼而殃及土壤;來複槍、陷阱和毒藥進入草原、森林,大範圍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幾乎滅絕;錯綜複雜的道路伸進了森林和公園,遊客出現了。公園設立的初衷是想讓人們聽到音樂,然而當大家做好準備聆聽時,卻只能聽到噪音了。

以前的人能夠居住在河邊,與河流和諧相處,不破壞那首生命之歌。加弗蘭河河邊,肯定有成千上萬的人居住過,因爲他們留下的痕跡依然清晰可見。隨便登上一座橫跨山谷的吊橋,你都會發現待在岩石階梯或攔水壩上,每一層頂端與上一層底部相平。每個水壩的後面都有一小塊耕地或菜園,利用雨水進行灌溉。在山脊的頂部,還有一座瞭望塔的根殘留。也許農夫曾經站在那裡,守衛着他那小小的土地。他曾經從河裡取水,而且家中沒有什麼牲畜。他在地裡種植何種作物?這是多久前的事情?也許只有那些生活了幾百年的松樹、橡樹和刺柏會知道一些答案,顯然,在它們在此地生根發芽之前,農夫便已經在這裡定居了。

鹿喜歡躺在這些小階梯上,因爲這裡很平坦,有着舒適的像樹葉鋪墊,還有灌木做屏障。假如敵人出現在水壩,鹿馬上就會聞風而逃。

一陣,一陣風呼呼吹過。趁着風聲,我悄悄地接近一隻在水壩上睡覺的鹿。它躺在一棵大橡樹的陰影中,橡樹根牢牢地嵌入石壩。鹿的旁邊長着龍舌蘭和金黃色垂穗草,在它們的映襯下,鹿格外明顯。整個景色非常有平衡感,如同擺放得當的餐桌飾品那樣舒適。我的箭射偏了。鹿逃掉了,箭卻將古老印第安人放置的岩石擊碎了。鹿跳着逃跑,還揮動着白色的尾巴,彷彿在和我“告別”。我忽然覺得我和它變成了寓言裡的演員。雖然歷經歲月流逝,但這種追逐卻不斷上演,並且還將繼續着!沒有射中它,但我並沒有感到失落。因爲當我現在的菜園中有一棵橡樹生根發芽,逐漸長粗時,我也希望會有一隻鹿在它下面休息。我也希望有獵人悄悄靠近,卻沒有射中它。然後他心中可能會想:菜園中的這道牆,究竟是誰建造的呢?

總有一天,我的鹿將會被獵人擊中,光滑的肋部被子彈射穿。一隻蠢笨的小公牛會佔用它在橡樹下的舒適的睡牀,並且貪戀地咀嚼附近的垂穗草,直到那些金黃被雜草代替。然後,洪水會肆虐,摧毀古老的水壩,將碎石塊衝到下游的路邊。卡車將從古老的小路上揚長而去,留下滾滾煙塵,而昨天我還在那條小路上看到狼的足跡。

在那些目光短淺的人看來,加弗蘭河地區是一塊堅硬而且石塊衆多的地區,到處都是貧瘠的懸崖峭壁。這裡的樹木長着太多的樹瘤,作爲木材的利用價值不大。這裡的山脊很陡,不適合放牧。但是那些古老的拓荒者眼光銳利,看出這是一塊“流淌着奶與蜜”的神奇土地。這些橡樹和刺柏雖然長得歪歪斜斜,可是每年都掛滿了豐碩的果實,讓野生動物們飽餐。鹿、火雞、野豬,還有上文提到的那隻小公牛,吃下果實,長出了肥美的肉。金黃色的草隨風輕擺,露出了底部的球莖和球根,還有一些野馬鈴薯。割開一隻胖嘟嘟的小雞的嗉囊,你會覺得彷彿在參觀一個地下食物的標本室。這些食物,都來自那個你眼中的貧瘠之地。

在所有地區,都有一種豐富的人類食物,象徵當地物產的豐盛。在加弗蘭河地區,這種象徵就是殺一頭吃果實長肥的公鹿,而且時間要在十一月與一月之間。鹿被殺死後,掛在樹上,經過七個夜晚的霜凍和七天太陽的曝曬,從鹿腰部的油脂團裡切下半凍結的肉塊,將肉塊切成肉片,在上面抹上油鹽等調料,將肉片放入荷蘭烤鍋。烤鍋下面的櫟木炭燃燒着,鍋中的油熱得冒白煙。當肉片變成棕色,將它們取出。之後,將一些麪粉放入油中,倒進一些牛奶和冰水。最後,將肉片放在熱氣騰騰的發酵麪包上,在上面澆上濃濃的湯汁。

這種做法極具象徵意義。公鹿躺在生它養它的山上,金黃色的濃汁就是照耀在它生命中的燦爛陽光。

食物是連接加弗蘭河之歌的音符。在這裡,我所說的不僅是動物的食物,也指橡樹的食物。橡樹成爲了公鹿的食物,公鹿成爲了美洲獅的食物,美洲獅死在了橡樹下,化作了肥料被橡樹吸收,回到了橡樹果實中。這個循環僅僅是那些從橡樹開始,最終迴歸橡樹的循環中的一個。橡樹也爲鴉提供了食物,鴉成爲了蒼鷹的食物;橡樹也餵養了熊,熊給你提供了肥美的肉汁;橡樹也餵養了鵪鶉,它教會你許多植物學知識;橡樹也餵養了許多火雞,它們曾幾次從你槍下逃脫。而這些循環想要做的,就是幫助加弗蘭河在廣闊的馬德雷山中造就一些好土壤,長出另一棵橡樹。

有一些人的任務就是研究植物、動物和土壤的結構,這三者就像一個巨大的樂器,而研究它的人被稱爲教授。諸多教授各自挑選了一樣樂器,窮一生之力拆分它、研究它。這個拆分的過程就叫研究,進行研究的地方叫做大學。每一個教授都會撥動自己的樂器,但絕不會撥動別人的樂器。即便他在傾聽音樂,也絕不會承認這件事情。教授都被一種僵化的體制侷限住了,體制認爲,研究樂器構造是屬於科學的範疇,而探索和聲則是詩人的專長。

教授服務於科學,而科學而服務於進步。科學爲進步作了巨大貢獻,於是急着拓展到所有落後的地區,在這個過程中,許多複雜的樂器被破壞了,再也無法演奏優美的樂曲。但對於教授來說,只要能在樂器毀滅之前爲它們分類,別的他們纔不管呢。

科學除了爲這個世界帶來物質財富,也帶來了道德財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倡科學觀點。這意味着,事實之外的所有事物都應當受到懷疑,被砍除,任憑砍掉的碎片凋落。一番劈砍之後,人們得到了這樣的事實:每一天河流都需要更多的人去開發,所有的人都需要更多的科學發明;美好的生活來源於這個邏輯的無限制擴展。但是科學忽略了一個事實:無論在哪條河流上,想要獲得幸福生活,也需要演奏和保存河流音樂。

在科學還沒有發現加弗蘭河之前,水獺依然可以在水塘中自由自在地玩耍,與藏在河岸中的虹鱒“嬉戲”,在水面上蕩起層層漣漪。但它肯定不會知道,將來的某一天,大水將會把河岸帶入太平洋;它也不會想到,將來的某一天,釣魚的人將會和它爭奪美味的虹鱒。如同科學家一樣,它們從未懷疑自己對於美好生活的計劃。在它們看來,加弗蘭河會永遠爲它們而歌唱。

第14章 十月 (1)第2章 Part 1沙郡年記——一月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38章 雁的音樂第23章 伊利諾州和愛荷華州第22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3)第18章 十二月 (1)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34章 大自然的歷史第1章 序 言第13章 九月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17章 十一月 (2)第19章 十二月 (2)第25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2)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16章 十一月 (1)第38章 雁的音樂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7章 四月 (2)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13章 九月第9章 六月第9章 六月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14章 十月 (1)第13章 九月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32章 環河 (1)第12章 八月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7章 四月 (2)第32章 環河 (1)第10章 七月 (1)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17章 十一月 (2)第32章 環河 (1)第14章 十月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10章 七月 (1)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3章 二月 (1)第5章 三月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5章 三月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35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1)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第9章 六月第38章 雁的音樂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17章 十一月 (2)第30章 Part 3鄉野的秘密——鄉野第1章 序 言第3章 二月 (1)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第23章 伊利諾州和愛荷華州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32章 環河 (1)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38章 雁的音樂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18章 十二月 (1)第33章 環河 (2)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25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2)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22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3)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7章 四月 (2)第30章 Part 3鄉野的秘密——鄉野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7章 四月 (2)第12章 八月第5章 三月第16章 十一月 (1)第15章 十月 (2)第30章 Part 3鄉野的秘密——鄉野第5章 三月第12章 八月第25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2)
第14章 十月 (1)第2章 Part 1沙郡年記——一月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38章 雁的音樂第23章 伊利諾州和愛荷華州第22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3)第18章 十二月 (1)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34章 大自然的歷史第1章 序 言第13章 九月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17章 十一月 (2)第19章 十二月 (2)第25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2)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16章 十一月 (1)第38章 雁的音樂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7章 四月 (2)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13章 九月第9章 六月第9章 六月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14章 十月 (1)第13章 九月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32章 環河 (1)第12章 八月第42章 野地與文明 (2)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7章 四月 (2)第32章 環河 (1)第10章 七月 (1)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17章 十一月 (2)第32章 環河 (1)第14章 十月 (1)第19章 十二月 (2)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10章 七月 (1)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3章 二月 (1)第5章 三月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5章 三月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35章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物 (1)第21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2)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第9章 六月第38章 雁的音樂第29章 曼尼托巴省第17章 十一月 (2)第30章 Part 3鄉野的秘密——鄉野第1章 序 言第3章 二月 (1)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27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2)第23章 伊利諾州和愛荷華州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32章 環河 (1)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26章 奇瓦瓦和索諾拉 (1)第38章 雁的音樂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18章 十二月 (1)第33章 環河 (2)第39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1)第28章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第25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2)第24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1)第22章 Part 2地景特質——威斯康星州 (3)第43章 環保美學 (1)第31章 人類的閒暇第7章 四月 (2)第30章 Part 3鄉野的秘密——鄉野第40章 Part 4惆悵的結論——土地倫理 (2)第7章 四月 (2)第12章 八月第5章 三月第16章 十一月 (1)第15章 十月 (2)第30章 Part 3鄉野的秘密——鄉野第5章 三月第12章 八月第25章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