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李豫和李俅

李隆基一直站在左藏庫的大門外,目送李安離開,直到李安完全消失在視線之外,這才重重的吁了口氣。

“李侍郎是朕的孫輩,也是我大唐百年一遇的大才,可朕的嫡親子孫中,卻沒有如此優秀的人才啊!”

高力士上前一步,恭敬道:“大家嫡親孫輩足有百餘,其中必然不乏出衆的人才,只是呆在百孫院太久了,沒有機會表現自己的能力罷了。”

這是安慰的話,畢竟,再多的皇孫也不可能有李安這樣厲害的本事,不過,高力士也是在提醒李隆基,不要把皇子皇孫管的太嚴密了,這樣,雖然能夠避免這些子孫有不敬的舉動,但同時也會扼殺這些子孫的能力,讓他們逐漸變成庸才。

李隆基聞言,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爲了避免子孫篡權,的確做的有些太過分了,當然,這也不能怪他,在大唐立國之初,就生了玄武門之變,作爲父親的李淵被李世民趕下臺,而後,相繼出現了齊王李佑起兵反叛、李承乾造反、武則天篡位等等亂局,朝堂的權力鬥爭極爲慘烈,父子之情、兄弟之情被踐踏的體無完膚,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李隆基,自然對權利非常的看重,不允許任何人威脅他的帝位。

不過,李隆基同時也明白,他活不了太久,皇位早晚是要交到子孫手裡的,若把子孫輩管的太嚴,讓他們沒有展示能力的機會,則日後繼承自己皇位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他心裡很清楚,若他的子孫是庸才,將來會很難駕馭李安這樣的人才,而一旦皇帝駕馭不了羣臣,後果有多嚴重,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太子與諸皇子輩分高於李安,自然不宜向李安請教,皇孫們倒是應該去見見世面了。”

李隆基已經下定決心,要挑選一些最看重的孫輩,讓他們跟着李安歷練,從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至於將來成爲庸才,當然,究竟挑選哪個孫輩,他必須認真的思考,因爲挑中哪個孫輩,就意味着看重這個孫輩的父親,而這也會引起朝廷上的風吹草動,他必須慎之又慎。

在這些大事上,高力士並沒有權利分擔絲毫,一切都必須由李隆基親自思考,這關係到皇權,不能與任何人分享。

從大明宮北門至溫泉宮,足有七八十里的路程,雖然只是長安至洛陽路段的十分之一,但以大唐的國力和物力,在這一段路程上鋪設鐵軌,也算的上是一個大工程了。

李隆基已經將鋪設這條鐵軌的任務交給李安,李安自然要盡心盡力的將其辦好,以鋪設一條安全可靠的鐵軌道路,來回報李隆基的信任和支持。

早上天色剛亮,李安便早早的起身,吃喝過後,便在段秀實等十幾名羽林軍的護衛下,策馬從東北方向的通化門出城,繞過龍渠之後,便直奔大明宮的北門重玄門。

這裡是大明宮的最北端,也是整個長安城的最靠北位置,日後,鐵軌就要從這裡出,一路鋪向溫泉宮,再然後向洛陽城延伸,甚至,鋪向大唐的萬里河山。

也就是說,日後,大明宮北門外,就是大唐帝國都城的車站了,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車輛,都將在此處交匯,以轉運各種物資。

李安難得的早起,本以爲抵達重玄門附近的時候,不會有人在此等候,卻不料還有人起的更早。

工部的十幾名官員和水利、橋樑、測繪等方面的專家,已經在此處等候多時了,見李安抵達,全都恭敬的過來行禮,表示會一切聽從李安的吩咐。

當然,這些人出的時候,全都是準備充足,甚至還準備了二十名揹物資的僕從,以爲這些人提供必要的吃喝和使用物品。

不過,李安現人羣中有一人頗爲年輕,似乎比自己還要年輕幾歲,而這些工部官員,皆對此人頗爲恭敬,但這小子似乎並不太適應自己的身份,顯得有些緊張,這讓李安大感意外,覺得這個年輕的小子很有意思。

“這位年輕的少郎,也是我們工部的?”

李安看向身旁的一名工部官員,好奇的問。

“李侍郎,這位是慶王府上的四王子,名俅,是奉命前來跟着李侍郎學習的。”

工部官員小聲的介紹,不過,表情有些不太自然,顯然是在刻意迴避什麼。

“哦,是慶王四子李俅,他是奉誰的命過來的,是慶王?”

李安蹙眉問道,若是慶王派兒子前來,則大有結交自己的意思。

“不不不,是陛下的旨意,還有,四王子並非慶王親生,而是廢太子的兒子。”

工部官員有點憋不住了,低聲在李安耳邊介紹道。

這裡的廢太子便是李隆基的次子李瑛,在開元二十五年的時候,被楊洄誣告謀反,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一同被李隆基處斬,而年幼的李俅和四位兄弟,便被如今的慶王收爲養子,而且,據說李俅是這五個養子之中最爲聰明伶俐的一個。

李安對盛唐這一段歷史,還是頗爲了解的,當然明白廢太子李瑛是被冤枉的,看向李俅的眼神之中,便多了一分同情,同時,也明白工部官員爲何表情有些不自然了。

李隆基將李俅派來跟自己長見識,這是看重李俅的表現,而李俅是慶王的養子,廢太子李瑛的親生兒子,將這麼個身份的皇孫派來跟自己學習,是思念被自己處斬的廢太子李瑛,還是有傳位慶王的打算?

李安猜不出李隆基的想法,這些大臣自然也猜不出來,但李隆基無緣無故讓李俅過來跟自己長見識,肯定是有某種目的的,絕不會只有長見識這麼簡單。

“李俅見過李侍郎,昨晚陛下派人下旨,讓我跟着李侍郎長長見識,父親聽說後,也非常的高興,讓我一定要跟着李侍郎好好學習。”

李俅顯得有些拘謹,也許是因爲童年的經歷太殘忍,他對任何人似乎都客客氣氣的,毫無作爲皇孫的霸氣和威風,不過,這樣也好,顯得更加的平易近人,李安比較喜歡。

“其實也沒有太多的知識,不過,四王子跟着我,的確可以長不少見識,有什麼不懂的,可以隨時問我。”

李安很爽快的答應,畢竟,這是李隆基的意思,他不可能反對。

“李侍郎,不要叫我四王子,聽着不太習慣,就叫我四郎吧!”

李俅提出了一個小要求,其實,他沒有什麼聽不慣的,府上的下人都叫他四王子,但兄弟姐妹和長輩都叫他四郎,他覺得李安不屬於下人,應該屬於後一種。

“好,四郎,你今年幾歲。”

“已經十六了。”

“十六歲,果然比我小兩歲,正是長知識的年紀,呵呵。”

李安說笑着就聽到遠處有一支人馬正在奔來,從馬蹄聲可以看出,這夥人不少,有十幾人,而且,騎馬的度很快,是衝鋒的度。

“怎麼,還有人要來。”

李安詫異的看向一名工部官員。

“侍郎,下官也不太清楚。”

工部官員一臉的疑惑,他們來的時候,就看到李俅一個人牽馬站在重玄門外,問候了幾句,才知道是奉李隆基的命令,過來跟李安長見識的,但他們卻不知道李隆基是否還派了其他的皇孫過來長見識。

十幾匹戰馬奔馳的度非常驚人,眨眼間就到了眼前,並迅勒馬停了下來,馬背上的人也全部跳下馬來。

“李侍郎,這是嫡長孫廣平王。”

“哦,是廣平王李豫。”

李安當然知道廣平王是誰了,大名鼎鼎的唐代宗李豫,在後世歷史上,還是有些名氣的,在大唐歷史上,他帶領羣臣平定了安史之亂,讓大唐的國祚得以繼續延續百餘年,但他有些生不逢時,繼位的時候,大唐已經風雨飄搖,甚至,他屁股還沒坐熱,都城長安就被吐蕃給攻佔了,後來,好不容易纔收回來。

此後,他爲了維持政局的穩定,大肆冊封節度使,進一步加劇了唐朝的藩鎮割據局面,最終埋葬了整個大唐王朝,也埋葬了整個華夏文明最輝煌的時代。

“李侍郎,非常抱歉,小王來晚了。”

李豫氣勢十足,充滿自信,大踏步的走了過來,與拘謹的李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見李俅也在,微微一笑,招呼道:“哦,四郎也在啊!”

“四郎見過廣平王。”

李俅不敢僭越,連忙行禮,顯得小心翼翼。

他們二人,一個是現太子的兒子,一個是廢太子的兒子,雖然都曾是太子的兒子,但如今的地位卻大爲不同,作爲嫡長孫,李豫出行,必須有大量的將士保護,就像李安一樣,而李俅出行則沒有硬性的要求,即便是一個人獨自出門,也不會有問題。

“廣平王也是奉了陛下的聖旨,過來長見識的?”

李安輕鬆的問道,雖然廣平王就是日後的唐代宗,但時間還早呢?此刻,李安完全沒有必要在李豫面前表現的太拘謹,當然,這也不是李安的性格。

“是的,昨晚陛下派人傳旨,讓我今日一早到重玄門外,跟李侍郎一起視察道路,增長見識,不過,我一時大意睡過頭了,耽誤李侍郎了。”

李豫很自信,但並不驕狂,待人態度彬彬有禮,讓李安看了很舒心。

李隆基送過來的兩個皇孫真的都不錯,都很年輕,而且懂得禮貌,會尊重人,可見平時教育的還是很好的,這也足以體現大唐皇家教育的認真負責。

“廣平王多慮了,我剛到不久,只比廣平王提前一小會兒,並沒有耽誤任何的事情?”

李安解釋了一句,隨即問道:“對了,除了你們二人之外,陛下還派了何人過來?”

李俅看了李安一眼,表示自己並不清楚,李豫也搖頭,表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李安見狀,頓時犯難了,李隆基讓兩個皇孫過來跟自己長見識,但卻沒有事先通知自己,也沒有告訴這兩個皇孫,天知道是不是還派了別人。

“李侍郎,宮門打開了,有人正策馬奔來。”

段秀實第一時間現了打開的重玄門,並看到有人正策馬趕來。

‘大明宮的重玄門居然打開了,難道還會有更重量級的人物要來。’

李安心裡疑惑不已,嫡長孫李豫和李俅都是從通化門出城的,而這一夥人,居然從宮門直接奔出,自然有些不正常,不過,比嫡長孫還重要的人物,也就只有太子和幾位皇子了。

“李侍郎,是宮裡的宦官。”

段秀實看向策馬奔來的太監,提醒道。

見正在奔來的是太監,李安頓時明白,是皇帝派人來通知自己,讓自己照顧他的兩個孫兒的。

“李侍郎,陛下口諭,讓兩位皇孫跟隨李侍郎學習,特讓奴婢婢過來說一聲。”

小太監並沒有太多廢話,見兩位皇孫都在場,直接言簡意賅的將事情說了一遍。

只有兩個皇孫,那就是說,不會再有人過來了,李安略微準備了一下,帶領隊伍沿着官道,向溫泉宮方向緩緩行進。

這支隊伍,算上護衛和僕從,共計有八十多人,規模算的上非常龐大了,不過,李安覺得太擁擠,於是,讓兩支護衛人馬,一前一後,與主體人員保持一百步的距離,僕從人馬更是要靠後,以免干擾他們探查道路。

除去李安和李豫的護衛人馬,隊伍只剩下不足二十人,規模小了,更方便李安與衆人商量鐵軌的走向。

鐵軌對道路的要求,肯定要比普通的道路要高許多,比如,普通的道路可以爲了方便,鋪設成彎曲的形狀,但鐵軌必須是直線,就算彎曲也不能彎曲的太厲害,稍微彎一點倒是可以理解,彎太多,則就會導致鐵軌無法鋪設,所以鐵軌道路並不能完全沿着官道鋪設,要根據鐵軌的特點,重新設計一條道路,而這需要事先進行全面的考察,任何考察的疏忽,都會導致錯過最佳的施工路線,從而增加施工的難度和成本。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第四十七章 大兄不要芽兒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爭寵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第九百七十八章 事業艱難第二百五十八章 禮尚往來第九百三十六章 蓬萊池畔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第八百九十四章 冷水澡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石炭第四百二十七章 石國使臣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第五十四章 雄偉的長安城第七百七十九章 射殺三百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亞丁灣第八百五十章 僱傭勇士第九百零九章 買買買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第二百八十六章 造鐵軌不難第一千五百一十章第三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二十八章 唐兒寶寶第九百三十九章 說風情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神箭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雕第五百七十一章 衝浪板第一千六百五十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閃擊吐蕃第六百九十四章 煙燻第六十三章 神禾原打獵遇刺客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第八百四十二章 親自動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第一百零三章 全殲吐蕃刺客第六百二十四章 塔納爾第六百四十七章 投籃第一百五十八章 京城買房第三百七十章 和親兩蕃第四十六章 要關我到什麼時候第三百三十四章 鐵路開始運營第九十一章 元日大朝會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第六百三十五章 編寫教材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這叫實戰訓練第一千二百零五章第九百五十九章 素顏美第八百五十六章 沒有財寶第六百八十五章 磚窯廠第一百六十章 募兵三千第五百四十七章 說服狼一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無線電第八百二十三章 買糧食第六百五十五章 安獅郡第八百六十一章 裝睡第三百八十五章 索要產業第三百三十六章 紫紅專列第四百五十二章 給衆使臣洗腦第七百二十九章 爭寵第一百八十九章 五路出擊第三百零五章 安西的無奈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第六百三十五章 編寫教材第二百六十一章 玩牌打屁股第五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逍遙第五百五十六章 寧有種乎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第七十六章 死活不承認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又是頭條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力研製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同地位有不同的考慮第一千五百八十章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無線電第四百九十章 量產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第一千五百零二章第五章 顏真卿第四百零九章 吐蕃挑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混凝土大橋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高稅收不能忍第三百九十八章 削弱邊鎮權利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再巡洛陽城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第九百九十章 出發第九百零五章 分配武器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第四十七章 大兄不要芽兒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爭寵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第九百七十八章 事業艱難第二百五十八章 禮尚往來第九百三十六章 蓬萊池畔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第八百九十四章 冷水澡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石炭第四百二十七章 石國使臣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第五十四章 雄偉的長安城第七百七十九章 射殺三百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亞丁灣第八百五十章 僱傭勇士第九百零九章 買買買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第二百八十六章 造鐵軌不難第一千五百一十章第三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二十八章 唐兒寶寶第九百三十九章 說風情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神箭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雕第五百七十一章 衝浪板第一千六百五十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閃擊吐蕃第六百九十四章 煙燻第六十三章 神禾原打獵遇刺客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第八百四十二章 親自動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第一百零三章 全殲吐蕃刺客第六百二十四章 塔納爾第六百四十七章 投籃第一百五十八章 京城買房第三百七十章 和親兩蕃第四十六章 要關我到什麼時候第三百三十四章 鐵路開始運營第九十一章 元日大朝會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第六百三十五章 編寫教材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這叫實戰訓練第一千二百零五章第九百五十九章 素顏美第八百五十六章 沒有財寶第六百八十五章 磚窯廠第一百六十章 募兵三千第五百四十七章 說服狼一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無線電第八百二十三章 買糧食第六百五十五章 安獅郡第八百六十一章 裝睡第三百八十五章 索要產業第三百三十六章 紫紅專列第四百五十二章 給衆使臣洗腦第七百二十九章 爭寵第一百八十九章 五路出擊第三百零五章 安西的無奈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第六百三十五章 編寫教材第二百六十一章 玩牌打屁股第五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逍遙第五百五十六章 寧有種乎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第七十六章 死活不承認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又是頭條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力研製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同地位有不同的考慮第一千五百八十章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無線電第四百九十章 量產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第一千五百零二章第五章 顏真卿第四百零九章 吐蕃挑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混凝土大橋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第五百一十八章 高稅收不能忍第三百九十八章 削弱邊鎮權利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再巡洛陽城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第九百九十章 出發第九百零五章 分配武器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