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第325章 離心離德

天宮寺中一日之內三絕齊至,觀者大飽眼福,這消息須臾就在東都洛陽城中流傳了開來。於是乎,因錯過當日這一場盛會而急忙前往天宮寺中一睹風采的人絡繹不絕,一時這座洛陽名剎門庭若市香客如雲,老主持不得不令人在吳道子那一面壁畫前拉上繩索,又令弟子朝夕看護,生怕遭了什麼損傷。

這一日午時前後,因天氣炎熱,尚善坊之中的車馬行人並不算多。此時此刻,便有一行十餘人悠然步入天宮寺,一路來到了這面壁畫前。被人簇擁在當中的年輕男子頭戴襆頭,虎背熊腰,看上去健碩挺拔,眼神犀利。佇立在壁畫前的他觀賞了許久,這才面色欣悅地點頭讚道:“早聽得吳道子之畫妙絕一時,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如此國手,怎可令其蹉跎民間?力士,回頭令中書省擬旨,召其入宮供奉。”

“是,大家。”高力士見那壁畫末尾題字龍飛鳳舞氣勢磅礴,當即又湊趣地笑道,“只可惜,如今只餘下壁畫和題字,裴將軍當時劍舞何等絕妙,那就不得而知了。一日之間目睹三絕,那些消息靈通的東都百姓卻是大飽眼福。”

“聖人一國之君,若想觀瞻,他日召入宮中,裴將軍也好,吳道子張旭也好,還不是一樣會竭盡所能?”今日陪同天子出來的姜皎卻有些不以爲然,說完之後又笑道,“只不過,杜十九郎還真是最會湊熱鬧的,如此盛會又少不了他,還有人感慨他緣何不做一首詩以資紀念。”

“劍若電光鼓如雷,想想此等勝景,我亦不免心生神往。只不過裴將軍正值母喪,那一日解孝衣爲劍舞,也是爲了亡母遺願,我再召他入宮,那就有違孝道了。”話雖如此說,李隆基臉上還是不免遺憾,想了想姜皎剛剛說的話,他便突然笑了起來,“不過,姜七說的是,杜十九郎既然湊了這老大一個熱鬧,那就讓他寫一篇妙文呈來給我,也不枉他親眼目睹這番奇景。”

兒子姜度和杜士儀交情不錯,姜皎剛剛也樂得打趣一句,此刻見李隆基顯然心情極好,竟然生出瞭如此念頭,他自然少不得含笑附和。今日微服出宮,天子身邊自然不止他們這些人,其餘或明或暗散在各處的人,早已把天宮寺和尚善坊內各要緊處都看得嚴嚴實實。既然來到了這昔日作爲太宗舊宅的天宮寺,李隆基顯然並不是看看壁畫就完了,等老主持被人“邀”了出來,他便饒有興致地問起了當日那一具秦王戰鼓。

那天拿出如此珍藏已久的好東西,老主持事後就明白決計避不過邀寵的達官顯貴。此刻見李隆基龍行虎步氣勢不凡,他猶豫片刻便恭敬而客氣地說道:“這位檀越既要觀賞,老衲不敢搪塞。敝寺當年乃是太宗陛下親自舍舊宅而立,又欽命主持,並把舊日戰鼓賜予敝寺爲鎮寺之寶,多年來一直只是悄悄供奉,不敢張揚。十數日前裴將軍劍舞時,老衲一時激動令人將此寶起出,事後想想已經是慚愧得無以復加。因知當今聖人仁孝無雙,最是敬仰太宗陛下豐功偉業,因而已令人將那秦王戰鼓封存,不日將敬獻聖人闕下。”

天宮寺藏着太宗之寶卻一直秘而不宣,李隆基本有些慍怒,此刻聽到老主持如此解釋,他那面色便霽和了下來。一旁的姜皎覷了他臉色,見天子微微頷首,他便上前低聲說道:“我乃楚國公姜皎,今日奉陛下微服至此,你還不立時領路?”

“啊!”老主持一時目瞪口呆,暗想東都重地絕不會有人敢冒充天子,再看看這一行人聲勢雄壯,他連忙深深合十行禮口稱冒犯,繼而便恭恭敬敬在前頭引路,等把衆人引到了一座禪堂前,他側身在臺階上虛手一引,這才低聲說道,“陛下,秦王戰鼓便供奉在居中臺座上,內中一應都是太宗陛下昔日起居用過的舊物。”

“唔,你不用跟了。”李隆基微微點頭,隨即看着左右說道,“力士,你和其他人留在此地,姜七,你跟我進來。”

高力士躬身應是,見隨行衛士都留在外頭,他看着姜皎隨李隆基入內的背影,心中卻着實有些犯嘀咕。相比宰臣,姜皎和王毛仲這一文一武方纔是真正的天子寵臣,但凡酒宴無此兩人,天子便惆然不樂,誰也沒法動搖。然而,王毛仲彷彿是因爲從前受挫的事,如今收斂了許多,反而是姜皎這些時日伴駕日多,天子時常連他也屏退在外,不知道與其說了些什麼機密之語。

禪堂統共五間,並未有任何隔斷,卻是顯得頗爲軒敞。從光線充足的外頭進入此間,昏暗的光線讓李隆基有些不習慣,好一會兒方纔看清了室內陳設。但見一幾一榻,一案一缸,壁上掛弓,牆角設鼓,竟是簡樸到了寒酸的地步。面對此情此景,李隆基不禁微微色變,旋即便對身側的姜皎嘆道:“朕不如太宗陛下遠矣!”

“太宗陛下起自隋末亂戰,天下亂離之時,天下百姓寒苦,因而自當儉樸示人。而今陛下治世天下昇平,倉廩豐足,百姓樂業,倘若陛下尚且居於陋室簡屋,用的是瓦器,臣子也好,百姓也好,誰還敢安然享受?”姜皎振振有詞地勸諫了這兩句,見李隆基果然爲之大悅,他便趁勢頌聖道,“太宗陛下定國安邦,而陛下亦是有前後三次力挽狂瀾之功,雖不及亦不遠矣!兼且陛下春秋鼎盛,日後功業,未必就真的不及太宗陛下!”

“慎言,朕怎敢和太宗陛下相提並論!”

嘴裡這麼說,但臉上的欣然笑意卻泄露出了李隆基的真實心情。他閒庭信步似的在這屋子裡轉了一大圈,最終在書案之後坐了下來,又招手示意姜皎相對而坐。等到這位自己寒微時交下的知心友人正襟危坐看着自己,他方纔用手輕輕叩擊着書案,若有所思地說道:“朕如今富有四海,天下安定,四夷臣服,唯一遺憾的便是,不得文德皇后那般千古賢后相佐。”

對於王皇后的怨言,姜皎此前已經聽李隆基說過不少,但如同現如今這樣赤裸裸的言辭卻還是第一次。他努力平復了一下激盪的心情,這才字斟句酌地說道:“文德皇后之賢,古今少有,然則當今皇后殿下,亦是與陛下伉儷情深,人所共知。”

“若非她曾和朕共患難,朕怎能容她至今!”李隆基遽然色變,繼而便冷冷說道,“她身爲中宮卻膝下無子,如今太子已立,且太子生母麗妃仍在,朕若是要廢黜中宮,豈非名正言順?”

“此陛下家事,本不爲外人道。”姜皎聰明地搬出了當初英國公李勣的話,但卻又添了一句,“然則昔日高宗陛下前事,恐爲羣臣議論。”

隨着這兩年王皇后行事越發急躁,而武惠妃卻一貫柔媚小意,廢后之事在李隆基心中反反覆覆斟酌過許多次,而這一回那詩箋風波更是堅定了他的這個想法。此刻見姜皎以家事回答,他本是滿意地點了點頭,可聽到姜皎隱晦地指出了高宗廢王立武,儘管他身爲武后的嫡親孫子,可一想到諸武之亂,他仍是心有餘悸。這一沉默就是整整一刻鐘,末了他方纔長嘆了一聲。

“即便阿王遠不如文德皇后賢惠,可若她有子,想來也不至於怨望如此!”

洛陽宮襲芳院中,面對自己的妹妹,嗣滕王妃王氏,王皇后淚如雨下說出的第一句話,竟是和李隆基的感慨驚人的相似。李隆基一朝由太子而天子,她的家人也一樣飛黃騰達,儘管長妹因長孫昕之故守寡,如今吃齋唸佛不問世事,但兄長王守一尚了公主,又貴爲國公,妹妹王氏也嫁給了嗣滕王,常常能夠入宮,否則她竟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而看到她潸然淚下,王氏亦忍不住心如刀絞,連忙開口勸慰。好一會兒等到阿姊止了悲聲,她才從袖子中取出了一封信來遞給了王皇后,低聲說道:“阿姊,這是阿兄讓我捎給你的。他知道你如今心下苦,可如今再悲傷也沒用,當務之急是應變!”

應的是什麼變,王皇后當然不會問,而嗣滕王妃王氏也不會說透,姊妹倆都是心照不宣。王皇后低頭取出信箋在手,只掃了一眼便登時爲之色變,連捏着信箋邊緣的手都在微微顫抖。盯着那寥寥幾行字也不知道看了多久,她方纔深深吸了一口氣,最終便看向了自己的妹妹。

“阿兄寫的這封信,你可看過?”見王氏搖頭,王皇后便將信遞了過去,見妹妹匆匆瀏覽之後便大駭地擡頭看着自己,她便低聲說道,“此事險之又險,可是,置於死地而後生!倘若他沒有這意思,那自然是阿兄此舉害了我,可要是他有這意思,那我就要戳了他的心窩子!他什麼都要學太宗陛下,可須知太宗陛下和文德皇后伉儷情深,從來就不曾生過易後之意!更何況,阿兄竟然能連那種逆謀都打探到,我怎能退縮不顧他一片苦心?”

王氏強忍心頭驚駭,隔了好一會兒,這才發狠似的點了點頭:“既是阿兄和阿姊都覺得此爲上策,那我回去之後便說與滕王商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既是他的妻子,他也必然和阿姊一條心!”

天宮寺中一日之內三絕齊至,觀者大飽眼福,這消息須臾就在東都洛陽城中流傳了開來。於是乎,因錯過當日這一場盛會而急忙前往天宮寺中一睹風采的人絡繹不絕,一時這座洛陽名剎門庭若市香客如雲,老主持不得不令人在吳道子那一面壁畫前拉上繩索,又令弟子朝夕看護,生怕遭了什麼損傷。

這一日午時前後,因天氣炎熱,尚善坊之中的車馬行人並不算多。此時此刻,便有一行十餘人悠然步入天宮寺,一路來到了這面壁畫前。被人簇擁在當中的年輕男子頭戴襆頭,虎背熊腰,看上去健碩挺拔,眼神犀利。佇立在壁畫前的他觀賞了許久,這才面色欣悅地點頭讚道:“早聽得吳道子之畫妙絕一時,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如此國手,怎可令其蹉跎民間?力士,回頭令中書省擬旨,召其入宮供奉。”

“是,大家。”高力士見那壁畫末尾題字龍飛鳳舞氣勢磅礴,當即又湊趣地笑道,“只可惜,如今只餘下壁畫和題字,裴將軍當時劍舞何等絕妙,那就不得而知了。一日之間目睹三絕,那些消息靈通的東都百姓卻是大飽眼福。”

“聖人一國之君,若想觀瞻,他日召入宮中,裴將軍也好,吳道子張旭也好,還不是一樣會竭盡所能?”今日陪同天子出來的姜皎卻有些不以爲然,說完之後又笑道,“只不過,杜十九郎還真是最會湊熱鬧的,如此盛會又少不了他,還有人感慨他緣何不做一首詩以資紀念。”

“劍若電光鼓如雷,想想此等勝景,我亦不免心生神往。只不過裴將軍正值母喪,那一日解孝衣爲劍舞,也是爲了亡母遺願,我再召他入宮,那就有違孝道了。”話雖如此說,李隆基臉上還是不免遺憾,想了想姜皎剛剛說的話,他便突然笑了起來,“不過,姜七說的是,杜十九郎既然湊了這老大一個熱鬧,那就讓他寫一篇妙文呈來給我,也不枉他親眼目睹這番奇景。”

兒子姜度和杜士儀交情不錯,姜皎剛剛也樂得打趣一句,此刻見李隆基顯然心情極好,竟然生出瞭如此念頭,他自然少不得含笑附和。今日微服出宮,天子身邊自然不止他們這些人,其餘或明或暗散在各處的人,早已把天宮寺和尚善坊內各要緊處都看得嚴嚴實實。既然來到了這昔日作爲太宗舊宅的天宮寺,李隆基顯然並不是看看壁畫就完了,等老主持被人“邀”了出來,他便饒有興致地問起了當日那一具秦王戰鼓。

那天拿出如此珍藏已久的好東西,老主持事後就明白決計避不過邀寵的達官顯貴。此刻見李隆基龍行虎步氣勢不凡,他猶豫片刻便恭敬而客氣地說道:“這位檀越既要觀賞,老衲不敢搪塞。敝寺當年乃是太宗陛下親自舍舊宅而立,又欽命主持,並把舊日戰鼓賜予敝寺爲鎮寺之寶,多年來一直只是悄悄供奉,不敢張揚。十數日前裴將軍劍舞時,老衲一時激動令人將此寶起出,事後想想已經是慚愧得無以復加。因知當今聖人仁孝無雙,最是敬仰太宗陛下豐功偉業,因而已令人將那秦王戰鼓封存,不日將敬獻聖人闕下。”

天宮寺藏着太宗之寶卻一直秘而不宣,李隆基本有些慍怒,此刻聽到老主持如此解釋,他那面色便霽和了下來。一旁的姜皎覷了他臉色,見天子微微頷首,他便上前低聲說道:“我乃楚國公姜皎,今日奉陛下微服至此,你還不立時領路?”

“啊!”老主持一時目瞪口呆,暗想東都重地絕不會有人敢冒充天子,再看看這一行人聲勢雄壯,他連忙深深合十行禮口稱冒犯,繼而便恭恭敬敬在前頭引路,等把衆人引到了一座禪堂前,他側身在臺階上虛手一引,這才低聲說道,“陛下,秦王戰鼓便供奉在居中臺座上,內中一應都是太宗陛下昔日起居用過的舊物。”

“唔,你不用跟了。”李隆基微微點頭,隨即看着左右說道,“力士,你和其他人留在此地,姜七,你跟我進來。”

高力士躬身應是,見隨行衛士都留在外頭,他看着姜皎隨李隆基入內的背影,心中卻着實有些犯嘀咕。相比宰臣,姜皎和王毛仲這一文一武方纔是真正的天子寵臣,但凡酒宴無此兩人,天子便惆然不樂,誰也沒法動搖。然而,王毛仲彷彿是因爲從前受挫的事,如今收斂了許多,反而是姜皎這些時日伴駕日多,天子時常連他也屏退在外,不知道與其說了些什麼機密之語。

禪堂統共五間,並未有任何隔斷,卻是顯得頗爲軒敞。從光線充足的外頭進入此間,昏暗的光線讓李隆基有些不習慣,好一會兒方纔看清了室內陳設。但見一幾一榻,一案一缸,壁上掛弓,牆角設鼓,竟是簡樸到了寒酸的地步。面對此情此景,李隆基不禁微微色變,旋即便對身側的姜皎嘆道:“朕不如太宗陛下遠矣!”

“太宗陛下起自隋末亂戰,天下亂離之時,天下百姓寒苦,因而自當儉樸示人。而今陛下治世天下昇平,倉廩豐足,百姓樂業,倘若陛下尚且居於陋室簡屋,用的是瓦器,臣子也好,百姓也好,誰還敢安然享受?”姜皎振振有詞地勸諫了這兩句,見李隆基果然爲之大悅,他便趁勢頌聖道,“太宗陛下定國安邦,而陛下亦是有前後三次力挽狂瀾之功,雖不及亦不遠矣!兼且陛下春秋鼎盛,日後功業,未必就真的不及太宗陛下!”

“慎言,朕怎敢和太宗陛下相提並論!”

嘴裡這麼說,但臉上的欣然笑意卻泄露出了李隆基的真實心情。他閒庭信步似的在這屋子裡轉了一大圈,最終在書案之後坐了下來,又招手示意姜皎相對而坐。等到這位自己寒微時交下的知心友人正襟危坐看着自己,他方纔用手輕輕叩擊着書案,若有所思地說道:“朕如今富有四海,天下安定,四夷臣服,唯一遺憾的便是,不得文德皇后那般千古賢后相佐。”

對於王皇后的怨言,姜皎此前已經聽李隆基說過不少,但如同現如今這樣赤裸裸的言辭卻還是第一次。他努力平復了一下激盪的心情,這才字斟句酌地說道:“文德皇后之賢,古今少有,然則當今皇后殿下,亦是與陛下伉儷情深,人所共知。”

“若非她曾和朕共患難,朕怎能容她至今!”李隆基遽然色變,繼而便冷冷說道,“她身爲中宮卻膝下無子,如今太子已立,且太子生母麗妃仍在,朕若是要廢黜中宮,豈非名正言順?”

“此陛下家事,本不爲外人道。”姜皎聰明地搬出了當初英國公李勣的話,但卻又添了一句,“然則昔日高宗陛下前事,恐爲羣臣議論。”

隨着這兩年王皇后行事越發急躁,而武惠妃卻一貫柔媚小意,廢后之事在李隆基心中反反覆覆斟酌過許多次,而這一回那詩箋風波更是堅定了他的這個想法。此刻見姜皎以家事回答,他本是滿意地點了點頭,可聽到姜皎隱晦地指出了高宗廢王立武,儘管他身爲武后的嫡親孫子,可一想到諸武之亂,他仍是心有餘悸。這一沉默就是整整一刻鐘,末了他方纔長嘆了一聲。

“即便阿王遠不如文德皇后賢惠,可若她有子,想來也不至於怨望如此!”

洛陽宮襲芳院中,面對自己的妹妹,嗣滕王妃王氏,王皇后淚如雨下說出的第一句話,竟是和李隆基的感慨驚人的相似。李隆基一朝由太子而天子,她的家人也一樣飛黃騰達,儘管長妹因長孫昕之故守寡,如今吃齋唸佛不問世事,但兄長王守一尚了公主,又貴爲國公,妹妹王氏也嫁給了嗣滕王,常常能夠入宮,否則她竟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而看到她潸然淚下,王氏亦忍不住心如刀絞,連忙開口勸慰。好一會兒等到阿姊止了悲聲,她才從袖子中取出了一封信來遞給了王皇后,低聲說道:“阿姊,這是阿兄讓我捎給你的。他知道你如今心下苦,可如今再悲傷也沒用,當務之急是應變!”

應的是什麼變,王皇后當然不會問,而嗣滕王妃王氏也不會說透,姊妹倆都是心照不宣。王皇后低頭取出信箋在手,只掃了一眼便登時爲之色變,連捏着信箋邊緣的手都在微微顫抖。盯着那寥寥幾行字也不知道看了多久,她方纔深深吸了一口氣,最終便看向了自己的妹妹。

“阿兄寫的這封信,你可看過?”見王氏搖頭,王皇后便將信遞了過去,見妹妹匆匆瀏覽之後便大駭地擡頭看着自己,她便低聲說道,“此事險之又險,可是,置於死地而後生!倘若他沒有這意思,那自然是阿兄此舉害了我,可要是他有這意思,那我就要戳了他的心窩子!他什麼都要學太宗陛下,可須知太宗陛下和文德皇后伉儷情深,從來就不曾生過易後之意!更何況,阿兄竟然能連那種逆謀都打探到,我怎能退縮不顧他一片苦心?”

王氏強忍心頭驚駭,隔了好一會兒,這才發狠似的點了點頭:“既是阿兄和阿姊都覺得此爲上策,那我回去之後便說與滕王商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既是他的妻子,他也必然和阿姊一條心!”

1051.第1051章 西域新主500.第500章 失心瘋183.第183章 羣情激憤,東窗事發1267.第1267章 趕緊去死!31.第31章 手足連心353.第353章 損人不利己311.第311章 吳生求墨,不屈之音645.第645章 倖臣末路980.第980章 阿史那氏的末日837.第837章 同工同酬194.第194章 梅花風骨世無雙266.第2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39.第39章 訪少林393.第393章 請君同行,遷授縣令1086.第1086章 人走茶涼,結盟約對敵1026.第1026章 倒行逆施,分量不夠88.第88章 萬里奔波,啓殯路祭1201.第1201章 李隆基的噩夢11.第11章 印書725.第725章 團拜辭諸相649.第649章 震怒!95.第95章 驚鴻一曲震天地之上74.第74章 禮書經算技,閨門需五藝178.第17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1243.第1243章 苦肉計砸了156.第156章 最是護犢京兆公1174.第1174章 薛嵩請降568.第568章 天子之賞1071.第1071章 名將之心胸616.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924.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1008.第1008章 故人已老110.第110章 雷厲風行殺心動583.第583章 突厥牙帳,雲州特使1199.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36.第36章 事了拂衣去152.第152章 鷸蚌相爭,漁翁誰人331.第331章 貶官反爲榮796.第796章 名將喜相逢999.第999章 決然100.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332.第332章 風光提親事823.第823章 寄君以厚望?698.第698章 二王相邀287.第287章 狼狽而退828.第828章 誰是郭子儀?258.第258章 聚散有時,贈君部曲256.第256章 知合孫吳,可以運籌帷幄876.第876章 送女回長安,熱腸李光弼1259.第1259章 喪子之痛68.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1164.第1164章 義子將前鋒,兒統飛龍騎1156.第1156章 偷襲和反偷襲1146.第1146章 人心渙散的逃命之路117.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27.第27章 婉言辭御史1250.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747.第747章 恩威並濟466.第466章 弟子美人,清福無邊817.第817章 事後算總賬1013.第1013章 上元夜遊911.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1116.第1116章 全軍備戰86965.第65章 玉真公主170.第170章 藏鋒之劍1087.第1087章 翻臉之戰410.第410章 組合拳,忙示好629.第629章 巧言令色,雷厲風行1198.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69.第69章 纖纖決意509.第509章 宗主再斷姻緣719.第719章 圖謀後事69.第69章 纖纖決意1134.第1134章 自綁手腳403.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554.第554章 賜名霽雲28.第28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27.第27章 婉言辭御史103.第103章 美酒贈狂客,潑墨大揮毫569.第569章 論功行賞475.第475章 恩威並濟320.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235.第235章 戮力同心!56.第56章 胡騰舞后胡騰詩1116.第1116章 全軍備戰124.第124章 聲若碎雲金童舞第1278章 終章 二變天904.第904章 使臣,各懷雄心390.第390章 親友最知音831.第831章 羣情激憤209.第209章 變生肘腋478.第478章 天倫之樂1101.第1101章 打死你這混蛋!964.第964章 巧舌如簧477.第477章 出蜀揚帆天下349.第349章 就是趕你走!1167.第1167章 王忠嗣賜鴆事件
1051.第1051章 西域新主500.第500章 失心瘋183.第183章 羣情激憤,東窗事發1267.第1267章 趕緊去死!31.第31章 手足連心353.第353章 損人不利己311.第311章 吳生求墨,不屈之音645.第645章 倖臣末路980.第980章 阿史那氏的末日837.第837章 同工同酬194.第194章 梅花風骨世無雙266.第26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39.第39章 訪少林393.第393章 請君同行,遷授縣令1086.第1086章 人走茶涼,結盟約對敵1026.第1026章 倒行逆施,分量不夠88.第88章 萬里奔波,啓殯路祭1201.第1201章 李隆基的噩夢11.第11章 印書725.第725章 團拜辭諸相649.第649章 震怒!95.第95章 驚鴻一曲震天地之上74.第74章 禮書經算技,閨門需五藝178.第17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1243.第1243章 苦肉計砸了156.第156章 最是護犢京兆公1174.第1174章 薛嵩請降568.第568章 天子之賞1071.第1071章 名將之心胸616.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924.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1008.第1008章 故人已老110.第110章 雷厲風行殺心動583.第583章 突厥牙帳,雲州特使1199.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36.第36章 事了拂衣去152.第152章 鷸蚌相爭,漁翁誰人331.第331章 貶官反爲榮796.第796章 名將喜相逢999.第999章 決然100.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332.第332章 風光提親事823.第823章 寄君以厚望?698.第698章 二王相邀287.第287章 狼狽而退828.第828章 誰是郭子儀?258.第258章 聚散有時,贈君部曲256.第256章 知合孫吳,可以運籌帷幄876.第876章 送女回長安,熱腸李光弼1259.第1259章 喪子之痛68.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1164.第1164章 義子將前鋒,兒統飛龍騎1156.第1156章 偷襲和反偷襲1146.第1146章 人心渙散的逃命之路117.第11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27.第27章 婉言辭御史1250.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747.第747章 恩威並濟466.第466章 弟子美人,清福無邊817.第817章 事後算總賬1013.第1013章 上元夜遊911.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1116.第1116章 全軍備戰86965.第65章 玉真公主170.第170章 藏鋒之劍1087.第1087章 翻臉之戰410.第410章 組合拳,忙示好629.第629章 巧言令色,雷厲風行1198.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69.第69章 纖纖決意509.第509章 宗主再斷姻緣719.第719章 圖謀後事69.第69章 纖纖決意1134.第1134章 自綁手腳403.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554.第554章 賜名霽雲28.第28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27.第27章 婉言辭御史103.第103章 美酒贈狂客,潑墨大揮毫569.第569章 論功行賞475.第475章 恩威並濟320.第320章 有朋在側解千愁235.第235章 戮力同心!56.第56章 胡騰舞后胡騰詩1116.第1116章 全軍備戰124.第124章 聲若碎雲金童舞第1278章 終章 二變天904.第904章 使臣,各懷雄心390.第390章 親友最知音831.第831章 羣情激憤209.第209章 變生肘腋478.第478章 天倫之樂1101.第1101章 打死你這混蛋!964.第964章 巧舌如簧477.第477章 出蜀揚帆天下349.第349章 就是趕你走!1167.第1167章 王忠嗣賜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