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見過蜀郡這四大家的主人後,居然真的能夠讓崔澹當場表態,杜士儀也沒料到能夠有這麼順利的進展。更讓他意外的是,前頭一撥客人才剛走,後頭卻又有一撥客人求見。來者自稱是蜀州司戶參軍楊玄琰之侄楊銛,爲了從妹的事前來道謝,至於另外一人,則是自稱漁陽鮮于向。

聽到這兩個名字,杜士儀忍不住先定了定神思忖了好一會兒,確定前頭那兩個楊姓名字自己真的沒聽錯,他這才吩咐把人帶來。當這一前一後兩人踏進了二堂時,正值從者剛剛進來把用過的越窯瓷盞都收拾了下去,他冷眼旁觀,就只見那恬淡些的年輕人若有所思地瞧了一眼那些白瓷茶盞,而另一個身材昂藏的則是目不斜視。到了近前行禮相見之後,他少不得含笑擡手吩咐了一聲坐。

“在下楊銛,伯父是蜀州司戶參軍楊玄琰。本該早就前來拜見明公的,卻因爲我前幾日不曾去往伯父家中,直至昨日方纔得知,五妹玉奴竟是險些驚了明公車馬,所幸明公非但不怪罪,反而還令人送了她回去。”楊銛說到這裡,又誠懇地拱手爲禮道,“伯父家中只有四女,因玉奴下頭的八娘還在襁褓,一直對她倍加寵愛,也慣得她實在淘氣。若是那時候有衝撞無禮之處,我代她嚮明公賠禮了!”

見楊銛再次賠禮致歉,杜士儀終於確定,此楊便是彼楊,自己見過的那小女孩玉奴,按照年紀和這小名,恐怕十有八九就是日後將名留青史的那位楊貴妃!即便已經見慣了各種名人,可一想到那便是赫赫有名的四大美人之一,現如今卻還是小蘿莉,他仍舊不禁失神片刻,臉上還不能表露出異色。

等到再聽得楊銛解說伯父楊玄琰和前任成都令鄭法陵是好友,因爲和益州相鄰的蜀州西南接青城山,西南西北有不少蠻夷部落,所以不放心把家眷接到任上,把人都留在了成都縣廨左近,便於照應云云,他便乾咳一聲道:“護犢之心人皆有之,既然知道楊參軍家眷便在縣廨之側,今後我定然也讓人多加調護。至於令妹玉奴,不過幾歲的孩子,些許小事就用不着致歉了。只是……”

楊銛本還覺得杜士儀如此好說話,心中鬆了一口氣想要拐入正題,可不曾想杜士儀話到末了還有轉折,他登時心中一跳,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明公還有什麼吩咐?”

“吩咐自然談不上。”杜士儀見楊銛不過十六七歲光景,形容還有些稚氣,卻偏偏要老氣橫秋和自己周旋,不禁爲之莞爾,遂正色道,“只不過既然是令伯父的掌上明珠,看護還需得更加倍仔細一些。蜀郡縱使繁華富庶,可難免仍有作奸犯科之輩,似那一日她央了婢女幫忙偷跑出去,萬一遇到圖謀不軌的人怎麼辦?我看令妹雖小,卻聰慧異常,卻不要因爲小小疏失使她一生受害。”

“謹遵明公吩咐,此事我回頭便立刻囑託伯父家中婢僕!”楊銛聽到杜士儀竟是吩咐這個,鬆了一口大氣的同時,卻也不免心中感激,起身深深一躬應諾之後,他再次落座之後,見杜士儀在打量自己下首坐着的鮮于仲通,便趕緊解釋說道,“鮮于兄原籍漁陽郡,隨父任官後最初寓居閬州,這兩年常在成都住,故而與我相識。得知我要前來拜見明公致謝,他因慕明公聲名風采,便一同前來拜見。”

“在下鮮于向,字仲通,拜見明公!”

杜士儀見此人生得昂藏英朗,眉宇間與其說是英氣,還不如透着一股傲氣,倒是有些好奇此人來拜見自己的緣由。可是,鮮于仲通在起身行過禮後,坐下之後,卻立時三刻收斂了傲氣,而顯得異常恭敬:“鮮于氏乃是箕子之後,原本世居漁陽郡,但中原幾多變遷,上千年來也漸漸流散各地。我隨父親遷居蜀地之後,只覺得此地氣候適宜田土肥沃,因而這些年也添置了不少田地,雖只是寄籍,將來卻不打算葉落歸根了。”

這便是委婉表示,鮮于氏準備真正在蜀中落籍。對於這樣的陳情,原本只以爲鮮于仲通跟着楊銛前來見自己,是爲了自薦抑或其他原因的杜士儀,立刻不復起初的輕鬆。剛剛那四個老狐狸固然不容易打交道,眼前這個看似倨傲實則細密的年輕人,同樣非同等閒。

因而,儘管他還是剛剛待客那般有些隨意的坐姿,口中問出來的話卻不再像起初那樣漫不經心:“鮮于氏寄籍的應該是閬州?”

“是,閬州四面環山,又有江水繞城而過,要說自然是得天獨厚。可鮮于氏寄居的新政縣,卻並非田土豐廣之地。再加上益州成都之名冠甲蜀中,所以鮮于氏光是在這益州蜀郡一地,這些年就辦下了上萬畝良田。”

儘管如今的租庸調是按照丁口戶等來算,但等閒大戶最忌諱的就是搬出家中底細,鮮于仲通卻這樣高調,別說杜士儀,就連與他見過數面後卻不過情,不得不答應帶他走這一趟的楊銛也不禁爲之側目。

而面對杜士儀那若有所思的目光,他便坦然說道:“鮮于氏雖豪富,然則一直爲成都四大家排斥,就如同四境客戶,和本地人時常有這般那般矛盾,朝廷稍有動靜便流散各方,飄零無居所並無區別。我得知明公和宇文中丞相交甚好,故而今日貿然請見,只希望朝廷既然對客戶多有蠲免,那對籍外田土徵稅時,也請對居人和客戶一視同仁!”

杜士儀這纔算是明白了鮮于仲通今天前來的真正緣由。就如同成都四大家這樣的本土豪強不忿客戶免稅,所以對於境內的那些公共事業建設全無熱心一樣,如鮮于仲通這樣寄籍蜀中的衣冠戶,在此前宇文融主持的擴地行動中,卻不像本地豪強那樣都能及時躲過。客戶的賦役是蠲免不錯,但括田之後上冊田畝的戶稅和地稅卻逃不掉,而其所言那萬多畝良田,恐怕不少已經上了籍冊,已經不得不受徵稅了。於是,他在思量了好一陣子之後,最終又問了一句。

“此前成都一地所括的客戶有一千二百餘戶,所籍外田我如果記得沒錯,應該只有……四五千畝?”

楊銛這時候方纔終於意識到鮮于仲通囉囉嗦嗦說這麼一大堆,竟是爲了說明這些,他一時也立刻提起了精神:“明公,這四五千畝中,多是客戶籍田,可那些本地的豪強大家,隱匿田地何止這些!”

剛剛是本地豪族指摘客戶,現在鮮于仲通和楊銛兩個寄籍的衣冠戶,卻又指摘本地豪族,杜士儀一一細細聽着,卻並沒有立時表態。

等到不痛不癢地說了自己一定會細查後,送了兩人到二堂門口,望着這兩人聯袂離去的身影,他再一次感到,宇文融那看似立竿見影的括田括戶行動背後,實則是朝廷抑或者說天子李隆基急於見效益的熱炭團心思。而如今天下昇平,即便均田制已經日漸瓦解,可要說賦稅進項並沒有少到入不敷出,既然如此還急着要用錢……

他猛地想到了即將開始的封禪泰山,再想到李隆基當初駕臨麗正書院時,頻頻說到武功之外同樣重視文治,如今文治倒是能夠見到進展頗快的大唐六典,可武功卻說不上多出色,而且都是針對叛胡的反擊,只怕沒法滿足想要主動出擊求邊功的李隆基!

而倘若打仗,那就是要錢!

而宇文融給復五年,也就是蠲免賦役五年的寬限政策,在現有舉大唐上下一下子括出八十萬戶客戶的情況下,極可能五年之後,出現巨大的反彈!也就是說,五年之後,那些需要重新再登記戶籍的客戶,爲了逃避賦役,十有八九便會再次出逃!

“原來是矛盾日烈,怪不得主客紛至沓來,彼此指責不休……”

杜士儀思來想去,便起身去了已經收拾好的書齋,卻是一落座就先叫來了田陌。囑他後頭菜園全都交給他去侍弄之後,他卻又補充了一句:“蜀茶頗爲出名,如今馬上就要天寒地凍,種不了什麼東西了,你不妨去打聽打聽附近那些茶園的情形。”

“是,郎君!”

坐下又翻看了小半個時辰的各色縣廨簿冊,杜士儀不得不承認,相比在萬年尉任上只處理一曹事務,以及在門下省右拾遺任上只要處理下達的制書,作爲一縣之主,要應對的方方面面問題千頭萬緒,果然是不在其位決計不能體會的。一時煩躁,他便索性站起身,到一旁架子上解開皮囊拿出了裡頭那一具保養極好的琵琶,左手攏弦,右手輕輕撫上了下頭的琴絃。

儘管張旭的那一具琵琶他早已借花獻佛獻給了李隆基,但如今這一具紫檀爲背板的同樣音色頗佳,輕攏慢捻之中,一曲《春江花月夜》在手下婉轉流出,直到他最終用一聲長音結束了全曲時,外間方纔傳來了輕輕的叩門,緊跟着就是赤畢的聲音。

“郎君,某回來了。”

杜士儀連忙喚了一聲進來。下一刻,赤畢就推門進屋,又反手掩了門,行過禮後便笑着說道:“剛剛在門外聽郎君難得有興致聽琵琶,就沒有立時打擾。玉曜娘子已經安置好了,她住在東城昌化坊,那裡清淨,王家又有一家琉璃坊在那兒,也有人可供差遣。玉曜娘子讓我告訴郎君,成都四大家之一的李家,正在和一些客戶爭地,所涉超過山地八百畝,恐怕不日就要告上衙門,還請郎君有所準備。”

果然還是王容消息靈通!他親自到成都四境走了一圈,又已經見過了李天絡,都尚未聽到這風聲,她卻已經知道了!

見過蜀郡這四大家的主人後,居然真的能夠讓崔澹當場表態,杜士儀也沒料到能夠有這麼順利的進展。更讓他意外的是,前頭一撥客人才剛走,後頭卻又有一撥客人求見。來者自稱是蜀州司戶參軍楊玄琰之侄楊銛,爲了從妹的事前來道謝,至於另外一人,則是自稱漁陽鮮于向。

聽到這兩個名字,杜士儀忍不住先定了定神思忖了好一會兒,確定前頭那兩個楊姓名字自己真的沒聽錯,他這才吩咐把人帶來。當這一前一後兩人踏進了二堂時,正值從者剛剛進來把用過的越窯瓷盞都收拾了下去,他冷眼旁觀,就只見那恬淡些的年輕人若有所思地瞧了一眼那些白瓷茶盞,而另一個身材昂藏的則是目不斜視。到了近前行禮相見之後,他少不得含笑擡手吩咐了一聲坐。

“在下楊銛,伯父是蜀州司戶參軍楊玄琰。本該早就前來拜見明公的,卻因爲我前幾日不曾去往伯父家中,直至昨日方纔得知,五妹玉奴竟是險些驚了明公車馬,所幸明公非但不怪罪,反而還令人送了她回去。”楊銛說到這裡,又誠懇地拱手爲禮道,“伯父家中只有四女,因玉奴下頭的八娘還在襁褓,一直對她倍加寵愛,也慣得她實在淘氣。若是那時候有衝撞無禮之處,我代她嚮明公賠禮了!”

見楊銛再次賠禮致歉,杜士儀終於確定,此楊便是彼楊,自己見過的那小女孩玉奴,按照年紀和這小名,恐怕十有八九就是日後將名留青史的那位楊貴妃!即便已經見慣了各種名人,可一想到那便是赫赫有名的四大美人之一,現如今卻還是小蘿莉,他仍舊不禁失神片刻,臉上還不能表露出異色。

等到再聽得楊銛解說伯父楊玄琰和前任成都令鄭法陵是好友,因爲和益州相鄰的蜀州西南接青城山,西南西北有不少蠻夷部落,所以不放心把家眷接到任上,把人都留在了成都縣廨左近,便於照應云云,他便乾咳一聲道:“護犢之心人皆有之,既然知道楊參軍家眷便在縣廨之側,今後我定然也讓人多加調護。至於令妹玉奴,不過幾歲的孩子,些許小事就用不着致歉了。只是……”

楊銛本還覺得杜士儀如此好說話,心中鬆了一口氣想要拐入正題,可不曾想杜士儀話到末了還有轉折,他登時心中一跳,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明公還有什麼吩咐?”

“吩咐自然談不上。”杜士儀見楊銛不過十六七歲光景,形容還有些稚氣,卻偏偏要老氣橫秋和自己周旋,不禁爲之莞爾,遂正色道,“只不過既然是令伯父的掌上明珠,看護還需得更加倍仔細一些。蜀郡縱使繁華富庶,可難免仍有作奸犯科之輩,似那一日她央了婢女幫忙偷跑出去,萬一遇到圖謀不軌的人怎麼辦?我看令妹雖小,卻聰慧異常,卻不要因爲小小疏失使她一生受害。”

“謹遵明公吩咐,此事我回頭便立刻囑託伯父家中婢僕!”楊銛聽到杜士儀竟是吩咐這個,鬆了一口大氣的同時,卻也不免心中感激,起身深深一躬應諾之後,他再次落座之後,見杜士儀在打量自己下首坐着的鮮于仲通,便趕緊解釋說道,“鮮于兄原籍漁陽郡,隨父任官後最初寓居閬州,這兩年常在成都住,故而與我相識。得知我要前來拜見明公致謝,他因慕明公聲名風采,便一同前來拜見。”

“在下鮮于向,字仲通,拜見明公!”

杜士儀見此人生得昂藏英朗,眉宇間與其說是英氣,還不如透着一股傲氣,倒是有些好奇此人來拜見自己的緣由。可是,鮮于仲通在起身行過禮後,坐下之後,卻立時三刻收斂了傲氣,而顯得異常恭敬:“鮮于氏乃是箕子之後,原本世居漁陽郡,但中原幾多變遷,上千年來也漸漸流散各地。我隨父親遷居蜀地之後,只覺得此地氣候適宜田土肥沃,因而這些年也添置了不少田地,雖只是寄籍,將來卻不打算葉落歸根了。”

這便是委婉表示,鮮于氏準備真正在蜀中落籍。對於這樣的陳情,原本只以爲鮮于仲通跟着楊銛前來見自己,是爲了自薦抑或其他原因的杜士儀,立刻不復起初的輕鬆。剛剛那四個老狐狸固然不容易打交道,眼前這個看似倨傲實則細密的年輕人,同樣非同等閒。

因而,儘管他還是剛剛待客那般有些隨意的坐姿,口中問出來的話卻不再像起初那樣漫不經心:“鮮于氏寄籍的應該是閬州?”

“是,閬州四面環山,又有江水繞城而過,要說自然是得天獨厚。可鮮于氏寄居的新政縣,卻並非田土豐廣之地。再加上益州成都之名冠甲蜀中,所以鮮于氏光是在這益州蜀郡一地,這些年就辦下了上萬畝良田。”

儘管如今的租庸調是按照丁口戶等來算,但等閒大戶最忌諱的就是搬出家中底細,鮮于仲通卻這樣高調,別說杜士儀,就連與他見過數面後卻不過情,不得不答應帶他走這一趟的楊銛也不禁爲之側目。

而面對杜士儀那若有所思的目光,他便坦然說道:“鮮于氏雖豪富,然則一直爲成都四大家排斥,就如同四境客戶,和本地人時常有這般那般矛盾,朝廷稍有動靜便流散各方,飄零無居所並無區別。我得知明公和宇文中丞相交甚好,故而今日貿然請見,只希望朝廷既然對客戶多有蠲免,那對籍外田土徵稅時,也請對居人和客戶一視同仁!”

杜士儀這纔算是明白了鮮于仲通今天前來的真正緣由。就如同成都四大家這樣的本土豪強不忿客戶免稅,所以對於境內的那些公共事業建設全無熱心一樣,如鮮于仲通這樣寄籍蜀中的衣冠戶,在此前宇文融主持的擴地行動中,卻不像本地豪強那樣都能及時躲過。客戶的賦役是蠲免不錯,但括田之後上冊田畝的戶稅和地稅卻逃不掉,而其所言那萬多畝良田,恐怕不少已經上了籍冊,已經不得不受徵稅了。於是,他在思量了好一陣子之後,最終又問了一句。

“此前成都一地所括的客戶有一千二百餘戶,所籍外田我如果記得沒錯,應該只有……四五千畝?”

楊銛這時候方纔終於意識到鮮于仲通囉囉嗦嗦說這麼一大堆,竟是爲了說明這些,他一時也立刻提起了精神:“明公,這四五千畝中,多是客戶籍田,可那些本地的豪強大家,隱匿田地何止這些!”

剛剛是本地豪族指摘客戶,現在鮮于仲通和楊銛兩個寄籍的衣冠戶,卻又指摘本地豪族,杜士儀一一細細聽着,卻並沒有立時表態。

等到不痛不癢地說了自己一定會細查後,送了兩人到二堂門口,望着這兩人聯袂離去的身影,他再一次感到,宇文融那看似立竿見影的括田括戶行動背後,實則是朝廷抑或者說天子李隆基急於見效益的熱炭團心思。而如今天下昇平,即便均田制已經日漸瓦解,可要說賦稅進項並沒有少到入不敷出,既然如此還急着要用錢……

他猛地想到了即將開始的封禪泰山,再想到李隆基當初駕臨麗正書院時,頻頻說到武功之外同樣重視文治,如今文治倒是能夠見到進展頗快的大唐六典,可武功卻說不上多出色,而且都是針對叛胡的反擊,只怕沒法滿足想要主動出擊求邊功的李隆基!

而倘若打仗,那就是要錢!

而宇文融給復五年,也就是蠲免賦役五年的寬限政策,在現有舉大唐上下一下子括出八十萬戶客戶的情況下,極可能五年之後,出現巨大的反彈!也就是說,五年之後,那些需要重新再登記戶籍的客戶,爲了逃避賦役,十有八九便會再次出逃!

“原來是矛盾日烈,怪不得主客紛至沓來,彼此指責不休……”

杜士儀思來想去,便起身去了已經收拾好的書齋,卻是一落座就先叫來了田陌。囑他後頭菜園全都交給他去侍弄之後,他卻又補充了一句:“蜀茶頗爲出名,如今馬上就要天寒地凍,種不了什麼東西了,你不妨去打聽打聽附近那些茶園的情形。”

“是,郎君!”

坐下又翻看了小半個時辰的各色縣廨簿冊,杜士儀不得不承認,相比在萬年尉任上只處理一曹事務,以及在門下省右拾遺任上只要處理下達的制書,作爲一縣之主,要應對的方方面面問題千頭萬緒,果然是不在其位決計不能體會的。一時煩躁,他便索性站起身,到一旁架子上解開皮囊拿出了裡頭那一具保養極好的琵琶,左手攏弦,右手輕輕撫上了下頭的琴絃。

儘管張旭的那一具琵琶他早已借花獻佛獻給了李隆基,但如今這一具紫檀爲背板的同樣音色頗佳,輕攏慢捻之中,一曲《春江花月夜》在手下婉轉流出,直到他最終用一聲長音結束了全曲時,外間方纔傳來了輕輕的叩門,緊跟着就是赤畢的聲音。

“郎君,某回來了。”

杜士儀連忙喚了一聲進來。下一刻,赤畢就推門進屋,又反手掩了門,行過禮後便笑着說道:“剛剛在門外聽郎君難得有興致聽琵琶,就沒有立時打擾。玉曜娘子已經安置好了,她住在東城昌化坊,那裡清淨,王家又有一家琉璃坊在那兒,也有人可供差遣。玉曜娘子讓我告訴郎君,成都四大家之一的李家,正在和一些客戶爭地,所涉超過山地八百畝,恐怕不日就要告上衙門,還請郎君有所準備。”

果然還是王容消息靈通!他親自到成都四境走了一圈,又已經見過了李天絡,都尚未聽到這風聲,她卻已經知道了!

1179.第1179章 勢如破竹556.第556章 囚徒困境,商道命脈950.第950章 漠北烽煙852.第852章 成敗論英雄1182.第1182章 衆叛親離264.第264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71.第71章 龍飛鳳舞書酒籌954.第954章 天無二日110.第110章 雷厲風行殺心動1014.第1014章 聯手鬥林甫773.第773章 趁火打劫1133.第1133章 將才難展,忠義難全247.第247章 舉杯銷愁愁更愁495.第495章 吳郡第一家756.第756章 親迎入城843.第843章 用人須不疑550.第550章 託君以軍權923.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響857.第857章 吃得苦中苦515.第515章 賜婚36.第36章 事了拂衣去485.第485章 仁至義盡604.第604章 口蜜腹劍1115.第1115章 漠北新聯盟1049.第1049章 含沙射影692.第692章 蛇之七寸719.第719章 圖謀後事718.第718章 斬盡殺絕806.第806章 真言動人心1192.第1192章 誰之天下545.第545章 白登山919.第919章 人心向背定成敗92.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519.第519章 薦友得儐相611.第611章 親疏之別740.第740章 隴右軍威35.第35章 功成以何報993.第993章 四方雲涌,副大都護575.第575章 大敵當前1188.第1188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771.第771章 談崩了?118.第118章 行卷793.第793章 虎狼爲從,大城爲妝208.第208章 贈君琉璃,願君榮歸386.第386章 大膽十三娘928.第928章 陳屍當場,依依話別135.第135章 晴天霹靂,弱女決意532.第532章 鐵骨柔情1251.第1251章 立東宮960.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534.第534章 天助我也292.第292章 碩鼠碩鼠,牀頭打架819.第819章 虛情假意297.第297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241.第241章 烽煙不絕,誰人良配?848.第848章 請纓上陣1125.第1125章 漁陽鐵騎,幽州戰鼓210.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691.第691章 交鋒244.第244章 一入都門天子召689.第689章 大考之爭1096.第1096章 全我君臣忠義1181.第1181章 兵臨城下,金蟬脫殼76.第76章 蒙塵和氏璧524.第524章 師徒575.第575章 大敵當前1049.第1049章 含沙射影789.第789章 天下寒士盡歡顏893.第893章 國之柱石,一方父母290.第290章 殺雞儆猴389.第389章 勝敗之間80.第80章 墨窯制墨105.第105章 志同道合453.第453章 敗者黜,勝者升707.第707章 十銓之始,請託薦人99.第99章 何謂大丈夫832.第832章 父罪不及子560.第560章 明修棧道179.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1065.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1132.第1132章 大軍入雲州782.第782章 許君刺史1154.第1154章 孤家寡人956.第956章 梨園見天子497.第497章 栽贓974.第974章 勾魂奪魄,香消玉殞450.第450章 擠走上司的前奏966.第966章 節度北庭404.第404章 強項令106.第106章 分道揚鑣520.第520章 終成正果963.第963章 定子媳45.第45章 針鋒相對1183.第1183章 激爾勇向前901.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1004.第1004章 雄城奠基838.第838章 備戰防胡1200.第1200章 定風波還是避風波204.第204章 千里之行爲殺人175.第175章 各展神通
1179.第1179章 勢如破竹556.第556章 囚徒困境,商道命脈950.第950章 漠北烽煙852.第852章 成敗論英雄1182.第1182章 衆叛親離264.第264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71.第71章 龍飛鳳舞書酒籌954.第954章 天無二日110.第110章 雷厲風行殺心動1014.第1014章 聯手鬥林甫773.第773章 趁火打劫1133.第1133章 將才難展,忠義難全247.第247章 舉杯銷愁愁更愁495.第495章 吳郡第一家756.第756章 親迎入城843.第843章 用人須不疑550.第550章 託君以軍權923.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響857.第857章 吃得苦中苦515.第515章 賜婚36.第36章 事了拂衣去485.第485章 仁至義盡604.第604章 口蜜腹劍1115.第1115章 漠北新聯盟1049.第1049章 含沙射影692.第692章 蛇之七寸719.第719章 圖謀後事718.第718章 斬盡殺絕806.第806章 真言動人心1192.第1192章 誰之天下545.第545章 白登山919.第919章 人心向背定成敗92.第92章 羣貴雲集,張顛吳狂519.第519章 薦友得儐相611.第611章 親疏之別740.第740章 隴右軍威35.第35章 功成以何報993.第993章 四方雲涌,副大都護575.第575章 大敵當前1188.第1188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771.第771章 談崩了?118.第118章 行卷793.第793章 虎狼爲從,大城爲妝208.第208章 贈君琉璃,願君榮歸386.第386章 大膽十三娘928.第928章 陳屍當場,依依話別135.第135章 晴天霹靂,弱女決意532.第532章 鐵骨柔情1251.第1251章 立東宮960.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534.第534章 天助我也292.第292章 碩鼠碩鼠,牀頭打架819.第819章 虛情假意297.第297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241.第241章 烽煙不絕,誰人良配?848.第848章 請纓上陣1125.第1125章 漁陽鐵騎,幽州戰鼓210.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691.第691章 交鋒244.第244章 一入都門天子召689.第689章 大考之爭1096.第1096章 全我君臣忠義1181.第1181章 兵臨城下,金蟬脫殼76.第76章 蒙塵和氏璧524.第524章 師徒575.第575章 大敵當前1049.第1049章 含沙射影789.第789章 天下寒士盡歡顏893.第893章 國之柱石,一方父母290.第290章 殺雞儆猴389.第389章 勝敗之間80.第80章 墨窯制墨105.第105章 志同道合453.第453章 敗者黜,勝者升707.第707章 十銓之始,請託薦人99.第99章 何謂大丈夫832.第832章 父罪不及子560.第560章 明修棧道179.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1065.第1065章 誰比誰更狠1132.第1132章 大軍入雲州782.第782章 許君刺史1154.第1154章 孤家寡人956.第956章 梨園見天子497.第497章 栽贓974.第974章 勾魂奪魄,香消玉殞450.第450章 擠走上司的前奏966.第966章 節度北庭404.第404章 強項令106.第106章 分道揚鑣520.第520章 終成正果963.第963章 定子媳45.第45章 針鋒相對1183.第1183章 激爾勇向前901.第901章 御前真言,東宮定1004.第1004章 雄城奠基838.第838章 備戰防胡1200.第1200章 定風波還是避風波204.第204章 千里之行爲殺人175.第175章 各展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