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鐵軌節點通向的新的章節,名爲攬星摘月,是一個連環性的主題空間。
整體有三個節點連成軸線,引導人們通向最終主題,也是第二部分的大主題——古榕拜月。
軸線空間是入口處迷夢森林的演變狀態。
讓人感到萬分熟悉。
走路,運動,經歷,最終會自然而然的匯聚成一種虔誠,讓親身走過的人深深的體會到古榕拜月這個主題背後的內涵與信仰。
“現在普遍認爲,城市的人們缺乏信仰。”黃先生已經緩了過來,收拾好保溫杯,繼續開口講解。
“其實到未必只是城市,城市與鄉村本爲一體,不過是一體兩面,城市的人和鄉村的人都是人,都是華國人,從本質看看都是一樣。
城市人有的問題,鄉村人未必就沒有,只是相對比較之下,可能各有所突出的問題罷了。
而信仰缺失,這種普遍性的精神上的問題,不是城市所獨有的,更像是這個時代所獨有的。”
黃先生邊說邊走,保持着一定的步速,幾乎和仇百渡,馬其軒並行而走。
顯得格外的親切禮貌。
“爲什麼說更像是這個時代所獨有的呢?
我個人認爲,一方面,一部分人曲解了馬克思主義,奉行物質爲主,物質至上。
物質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觀爲轉移的,但如果把人等同於物質,自然而然的就會導致精神文化弱化,導致性格的缺陷,生活的單調、疲憊、空虛。
但是當今這個世界,本來就崇拜物質,物質不可缺少,甚至是越多越好,但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適合的量纔是最好的,太多了,也未必很好。
可惜只有一部分人真正的懂得這個道理,而在這一部分人中,又只有一小撮人,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量。
畢竟嘗試也是需要成本的嘛。”黃先生說着說着,語氣感慨起來,大概想起了自己的曾經。
仇百渡也感覺黃先生講的很有道理,彷彿觸碰到了一些自己從來不曾注意過的東西。
回望自己過去的歲月,彷彿永遠在知道自己不行,但是又要努力證明自己不是不行,然後最後最終發現自己還是不行,只不過努力了之後好像又沒有那麼的不行的一個過程輪迴循環之中。
說起來好像很繞口,簡化來說,就比如你做這張卷子,你知道你肯定得不了100分,但你也要努力盡全力考個高分,然後你朝着100分努力,你發現不管你怎麼努力都考不到100分,但最終努力還是有成效的,至少你沒有考二三十分,一般還是能考到60分。
這其中既有落差,又好像有心裡的安慰。
好像自己確實不行,又好像自己沒有那麼差勁。
然後人生的下一個考驗接踵而至,又開始這樣的思想循環。
然後再一次次循環中,仇百渡發現了在什麼時候開始積極振奮,什麼時候開始消極反思,往往自己最能承受的住,最終不至於導致精神崩潰。
其實這又何嘗不是在試探適合自己的量,尋找自己最舒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呢?
原來,精神和物質很類似,也是需要定時維修維護的。
仇百渡注意力逐漸集中,集中精力的聽着黃先生繼續往下講。
“另一方面,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
知識的爆炸,不僅體現在它的深度之上,更體現在它的廣度之上。
百渡啊,你們年輕人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精神和知識的關係?物質是守恆的,那麼精神是守恆的嗎?”黃先生轉頭看向仇百渡,微笑問道。
仇百渡突然被問到,有些愣住。
幾秒之後反應過來,卻一時失聲,不能立刻說出答案。
他停下腳步,沉吟片刻,說:
“我認爲精神在某種程度上應該也是守恆的。
至少一個人的精神應該存在一定的限度,然後在這個限度之內反覆波動,最終擴大極限,發展成長,進化和超越。”
仇百渡說着說着就感覺自己說的有些彆扭,聽起來好像很高深的樣子,但實際上內容卻很虛。
於是他緊接着補充解釋了幾句:
“就像黃老師所說的,如今的時代知識極爲廣泛,並且能夠讓大多數人接觸到。
知識其實就是一種精神力量,人在吸收知識的同時,就相當於在完善自己的精神。
假設人的大腦,人的精神,甚至可以說人的靈魂,是一臺電腦的話,基本的硬件主機應該都是獨特的,獨屬於個人的。
但後面電腦一步步安裝的軟件,卻是後天環境一步步加載的。
知識在“人”這臺電腦上不斷的輸入,電腦的內容開始豐富,開始升級甚至更新換代。
但也會留下很多的贅餘,比如說一些垃圾文件,比如說一些過期的文件。
龐雜的知識文件一旦沒有經過整理,沒有經過內部的消化,沒有一個再輸出的過程,這臺電腦就會因爲承載了太多內容而運行緩慢,甚至導致崩潰黑屏,從此壞掉。
所以,輸入和輸出同樣重要,並且要儘量保持平衡,然後在這種波動的平衡之中逐漸緩慢的擴大極限。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精神確實是守恆的,但也應該是發展的。”仇百渡說着說着,感覺自己思路逐漸打開,逐漸理順,但好像說多了些。
他尷尬地停住嘴,有些不好意思。
黃先生一雙睿智的眼睛裡面滿是讚賞,連說了三個好字。
“沒錯,說一句託大的話,我活了這麼多年頭,在這上面看的,可清楚了,精神啊,跟物質一樣,就是守恆的。”黃先生邊說,先提示大家繼續往下走。
他單手背在身後,一隻手揣着那個保溫杯,很有些高人的風範。
仇百渡肅然起敬。
把這一幕深深記入了腦海,莫名的覺得可能會很有用。
“你說的精神是發展的,沒錯。
個人的精神必然是會發展的,就跟一個人必然會長大一樣,這毫無疑問。
但如果從這個精神的總體上去看,有人精神成長,就有人精神衰弱消亡,有人精神上繁榮向上,積極昌盛,就有人精神上瀕臨崩潰,抑鬱悲觀。
是不是聽起來很唯心主義?
但你別說呀,這世間上的事兒,有些事情就是說不清楚。
有些數據擺出來,就是符合了那個規律。
什麼東西都不可能從無到有,憑空而生,精神也是一樣的。除非有什麼本來不是精神能量,但比精神更高一級的東西,分裂崩潰了,然後其中一部分變成了精神能量,這大約算是無中生有吧。
說不定宇宙大爆炸就是這麼一回事兒。
當然,聽聽就過。都是個人想法,我還是信仰馬克思的啊。”黃先生說着就笑起來,表示自己是個堅定的共產黨人,只是對世界抱有一份敬畏和寬容。
黃先生最後總結說,他未必就是對的,但是永遠不要理所當然的對一個東西做下判斷,是一個基本的人生原則。
因爲理所當然這種東西,本來就是天然的思維束縛,不要認爲什麼東西都理所當然,因爲真理也是有限度的。
“而我們設計的古榕拜月這個主題,包括其中的摘星攬月的篇章,都是一種信仰的重塑,人們在這個過程中不但是在輸入,在吸收,更是在輸出,在整理消化。
當然,這信仰並非指的對月亮的信仰。
實際上,人們最終會產生的是一種概念性的信仰。
這種概念的背後是月亮,是故鄉,是中國文化,是上海這個城市。
讓城市變成信仰,讓文化變成信仰,這邊是我們設計的初衷,也由衷的希望這個目的最終能得到實現。”
黃先生伸出一隻手向着前方一道拱門指過去。
說的多了,不知不覺的,他們三人竟然已經走到了第一個節點——跑酷森林——的入口之處。
正是一道月亮拱門。
形如四分之一滿月,整體晶瑩透亮恍若玻璃,但又比玻璃多了一分銀潤的玉質感。
雕塑感很強,但實際上成本不高。
畢竟一度公司物廉價美,那些低成本的植物往往能夠通過想象力打破原本功能的侷限,最終達到出乎意料的極爲美好的效果。
說起這一點,黃先生對仇百渡又是一頓稱讚鼓勵,十分看好。
…
三大節點分別是跑酷森林,星月臺,以及天梯拱橋。
而作爲頭一個打頭陣的節點,跑酷森林,毫無疑問,是爲信仰的積累打下的伏筆。
實乃重中之重,但負責調動人們精神情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