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許昌

陳宮陳公臺在大漢官場中並不算起眼,而且屬於沒有什麼根基的人。

加上早些年大漢朝廷亂成一團,當時的陳宮甚至想過自己究竟還要不要將那個縣令幹下去。

就在他猶豫這大漢還值不值得自己傾注心血的時候,隨後發生的事情有點太過讓人措手不及了些,天下局勢變幻之快,讓他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

新帝登基不到半年,被奸臣董卓所廢,皇長子劉軒登基爲帝,就在所有人都以爲這天下將成爲董卓手中玩物的時候,關東羣雄組成聯軍浩浩蕩蕩殺奔雒陽而去。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似乎是還天下太平的最後希望了。

可是羣雄被阻擋在虎牢關前不得前行,一月兩月還行,時間一久了,衆人就明白過來這聯軍的戰力,並不如自己等人所期盼的那般強大。

到了這個時候,陳宮又一次思索起了自己未來。

在聯軍組建的時候,他也考慮過要不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所在的中牟恰好就在雒陽東面,到時候聯軍來到他也能做些事情。

可就因爲離的近了,他就近看到了這些聯軍的真正模樣。

什麼替天討賊、清君側、什麼討伐奸臣都是屁話,這些人考慮的僅僅是自己的利益罷了!瞧見這般景象,陳宮也就斷了投奔聯軍中某一位的念頭——他自覺才學不俗,加上也算有些名氣,若前往投效的話當不至於遭受冷遇。

但現在這些所謂的‘英雄豪傑’讓他生不起半點投效的念頭,就這樣,陳宮依舊留在中牟這裡當他的縣令。

而後來發生的事情更加出乎他的意料。

本以爲這大漢就會因爲這一番混亂而分崩離析的陳宮,怎麼也沒想到新登基的天子竟然趁着董卓領兵鎮守虎牢關,與關東羣雄對峙的時候,領着滿朝文武跑到了長安去,並且遷都長安,重整朝堂。

這一下讓陳宮又升起了些許希望:“難道大漢氣數還沒盡?新帝是位賢明有爲之君?”

當然僅僅只是猜測,他是不會對任何人說的。

隨後他所在的河南郡戰亂不斷,中牟也因此受到了許多牽連,陳宮沒有直接撒手走人,而是留下來努力保證縣城的穩定,也因此他得到了中牟百姓的擁戴,必要的時候全城百姓都敢抄起棍棒隨同縣令大人一起對付前來侵犯城縣之敵。

就這樣,陳宮帶領中牟挺過了這最困難的時期。

隨後不久,董卓暴斃,雒陽皇城被焚燬化作焦土,聯軍入雒陽隨後又各自散去的事情他幾乎都親眼見證了。

這個時候,河南郡幾乎是變成了最最混亂的地區,尤其是諸侯散去之後,沒有一家願意留下佔據此地,也就是說,河南郡在那個時候是處於一個混亂的無人治理的狀態當中。

陳宮依舊沒有離開,還是勤勤懇懇的治理着中牟縣,後來朝廷遷孔融爲河南太守,纔算是真正的恢復起這一帶的民生。

在孔融治下,陳宮依舊勤勤懇懇,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冒尖的地方,但也算是治理地方有功,這些功勞都被記載進了吏部的檔案中,因此當後來朝廷收復青州之後,吏部調動的時候直接將陳宮調進了青州陳留郡太守府中任職。

這也算是對陳宮這些年所做的功勞的一番肯定,這個時候陳宮才感覺到——大漢氣數是真的沒盡!

因此陳宮也就不再去思索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專注的爲大漢服務,數年下來,經過幾次暗中考覈,陳宮早就得到了吏部的認可,並且那修煉功法也是一樣得到了傳授。

陳宮初時還不解,後來才明白過來自己究竟得了多大的好處。

而就在這個時候,朝廷的調令也下來了:遷潁川太守!

陳宮那時候愣了好一陣,不過他很快就明白了朝廷的意思——這些年他雖然沒有闖出什麼莫大名望,但朝堂中對於他的記載肯定不少,其中不乏關於他性格的描述。

都知道陳宮是個剛正不阿,該怎樣就怎樣的人,還將他調到潁川那個敏感的地方當太守——不是故意難爲他,就是要重用了。

陳宮倒是懶得去想究竟爲何,反正他的性格就是如此,所以他也沒爲自己的未來擔憂過,直接走馬上任,哪怕很多人都不看好他這一次升遷。

誰讓潁川那地方那麼敏感?吏部尚書、戶部尚書、侍御史田豐這都是潁川出身,還有兵部的郭嘉等等,真算起來,朝堂中潁川出身的太多了,而且這些人還有一些好友,雖然不是潁川出身,但也相差不大。

歸攏出來,這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勢力,雖然這些人本身不見得有拉幫結派的想法,可外人卻不會管那麼多,這羣人直接被定爲了‘潁川派’,並且說這一派是當今朝堂上掌握了大勢的派系。

不但自身勢力龐大、人數衆多同時還把持了幾個關鍵的位置,加上天子信賴有加,所以但凡有腦子的都不會去想和潁川派中人作對。

偏偏這太守的活一個處理不好就會成爲敵對一方,若是無作爲,怕是朝堂上另外一派也不會讓其好過,總之這潁川太守的位置就是個兩頭不討好的職位,之前的幾任都沒幹多久要麼撤職了要麼降職調往他處。

因此,陳宮這次上任,沒有什麼人看好。加上這人性格剛硬,許多人都覺得陳宮這一去,弄不好就會斷掉自己的前程。

但出人意料的,陳宮上任幾年了,將潁川這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其中荀家也不是沒有鬧出過什麼問題,可陳宮這貨竟然硬頂,絲毫不賣荀家面子。

當時不少人都暗中偷笑,只覺得陳宮這次算是完蛋了,可沒想到的是,一年、兩年、三年……陳宮在太守的位置上穩穩當當,反而是荀家老實了下來,再也不和太守府硬頂了——據說是被朝堂中的那兩位給嚴厲警告了一番。

如今隨着荀彧和荀攸的地位提升,二人在族中的地位也不能和當初相提並論,可以說現在兩人就是荀家的老大,荀家人都得看兩人的意思行事。

當然,這般舉動也引來不少猜測,許多人懷疑陳宮是不是與朝堂中某位大佬有了聯繫,所以兩位尚書纔不敢動他?但實際上陳宮自己知道,他根本就沒有與任何人聯繫。

做了幾年下來,他也明白了!

只要自己按照大漢的律法做事,那麼就算掃了荀家面子,朝堂上那兩位也不會理會,這樣的話他就明白自己該怎麼做了。

兢兢業業好好做事便是!

也因此,潁川在這幾年中恢復的極快,繁華程度更是超過當年最好的時候。

劉軒來到潁川之後,看到的就是這麼一副欣欣向榮的模樣,而且因爲潁川這裡出了許多俊傑,這就導致此地的讀書氛圍極爲濃烈,還有大名鼎鼎的潁川書院,所以是不是還能見到捧着書本苦讀的學子。

要說普及教育還不算什麼的話,那麼這書本的普及可以說掀起了大漢朝一股非常龐大的讀書熱潮。

當初窮苦人家就算想讀書,也沒有那個條件,但如今不一樣了!朝廷不但提供讀書的地方,甚至還直接提供了書冊,這讓很多想讀書卻無書的窮人孩子激動萬分,而且這樣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他們肯定不想放過,所以劉軒看到了許多一邊做着小買賣補貼家用,一邊捧着書本苦讀的學子。

“陛下此舉真乃天下有心向學者之福!”

曹苞一開口就讓劉軒瞪了一眼:“今次出來不要叫我陛下!”

“那怎麼稱呼?”

“喊少爺!”

本來應該喊老爺的,不過劉軒的外貌太過年輕,加上沒有蓄鬚——這個年代蓄鬚也是身份的象徵。

一般要成年後纔會蓄鬚,而當家作主的一家之長肯定會留鬍鬚,可劉軒的思想與這時代的人大不相同,他一直對留鬍子沒有什麼興趣,所以下巴上始終白白淨淨,再加上面嫩,就像是大家族的公子哥一樣。

再看身旁這幾人,曹苞是宦官不談,馬超年齡不大也沒留鬍鬚,趙雲更是出了名的小白臉,雖然後來留過鬍子,不過此時還是白白淨淨的模樣。

他們這一幫人,就像是幾個公子哥帶上女眷結伴出來遊玩一樣,所以喊少爺還是比較合適的。

潁川郡的治所本來是在陽翟,不過自從劉軒重新劃分州郡之後,潁川有一大塊地區都划進了此時的河南郡當中,所以潁川郡的治所也隨之進行了調整,改爲了許縣。

許縣也就是本來會成爲曹操大本營的許都,曹丕代漢定都雒陽後改名許昌。

不過這些事情此時都沒有發生,所以依舊叫許縣,不過劉軒一邊走一邊尋思要不要直接將許昌這個名字拿出來。

馬超和趙雲都跟在後面,一衆女子被兩人護在當中,加上呂玲綺夾在當中,真出了問題絕對可以第一時間保護住這羣娘娘。

加上劉軒走在最前,估計沒誰能夠奈何得了當今天子吧?天子的實力別人不清楚,馬超可是清楚的很,再加上那個從來沒出過手,但實際修爲一點不差的中常侍曹苞……這個陣容,就算讓他們進攻一座城池都綽綽有餘了!

“這裡的學習氣氛還真濃!”

看到一個小販,在那裡就算是與客人討價還價,手上的書本都沒放開過,劉軒想起當年自己讀書的時候,真是羞愧極了。

旁邊幾人可不曉得劉軒想的是什麼,只是看他神色古怪,還道他發現了什麼有趣的東西。

“陛……少爺瞧什麼呢?”

“沒什麼!”

可不能說自己想起當年讀書時候的光景了,何況這話也不好與這些人講,便將話題轉到了另一處:“這許縣被治理成這般模樣,那陳宮的確功勞不小……對了,做了五年的太守,也差不多了,回去後記得提醒吏部整理下陳宮這些年的功績!”

曹苞沒說什麼,只是低頭將此事記在心中,他可明白這陳宮算是走了大運,讓陛下這般滿意,以後仕途上肯定沒有什麼阻礙了。

就看天子這番話就知道,陳宮入朝爲官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沒跑了。

“另外,回去後記得把許縣改名許昌!”

“嗯?”

這給城鎮改名的事情可不是一般事,而且關係頗大,輕易是不會亂改的。不過天子說話這事情就不一樣了,此言一出,許縣改名基本就是確定了下來,而且看這新名字,似乎是在表示天子對許縣如今情況的滿意。

潁川一直以來都是大郡,甚至在很多時候都是除了都城之外最繁華的地區。這和他們的地理位置有關——比鄰雒陽、位處中原、氣候適宜!

等等客觀因素造就了潁川的繁榮,可一場黃巾之亂險些將潁川變爲死地,經過這麼多年的恢復,才漸漸恢復了當年那般繁榮昌盛的景象。

天子將治所許縣改名許昌,莫非有這方面的原因?想要表明潁川依舊昌盛和天子有關?

這些話只在心裡尋思尋思就好了,他是不會問出口的,只要將天子吩咐的話辦好了就是。

在許縣城內轉了一轉,劉軒他們並沒有在城內留宿,而是趕在城門關閉之前離開了城池——雖然他對於潁川這裡頗有興趣,對於陳宮這個‘名人’也有幾分好奇,但這一切都不是他這次出來的主要目的。

他這次出來主要就是散心,而且還不想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就不要去見陳宮了,反正等陳宮入朝了一樣見的到。

至於住處?衆人都不是一般人,不休息也沒什麼,許縣雖然繁榮,但一些生活習慣和雒陽相差不大,有這時間還不如繼續往東南走,儘快體驗一下江南風情以及習俗。

當然,還有當地的特色食物。

“陛下什麼東西沒吃過?難道還惦記着那點魚蝦之物?”

做皇帝就這點好,想吃什麼基本都吃的到。加上黃月英又鼓搗出了冷藏設備,即便是海物也可以順利的送到雒陽供皇帝食用。

“那不一樣,自己親手抓的和直接做好了送到面前的,感覺就有很多差別!”

衆女才明白天子竟然是想要自己抓魚,這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衆女倒是見怪不怪了——這位天子沒事就喜歡做些稀奇古怪的事情,釣魚什麼的根本就不算什麼。

說說笑笑,很快就來到了停放懸浮車的所在,正想取了車直接走人,可卻發現一羣人圍在那裡,好像還有當地的郡國兵。

“好像發生了什麼事情?”

衆人看了看,那羣人圍着的地方剛好就是自己等人停放車子的所在。

“難道出事了?”

衆人快走了幾步,不多時就來到了人羣的外圍,劉軒高大,不需要往前擠就看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一瞧明白狀況,只覺得一陣哭笑不得。

這一大羣人明顯是湊熱鬧的,將自己等人乘坐的那輛懸浮車圍在了當中。

而更當中還有一圈士兵,都握着長刀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一小步一小步的往前蹭。

最中間的就是自己那輛車,車子後面的車門敞開着,然後一個圓滾滾、毛茸茸的小傢伙就蹲在門口,時不時的舔舔爪子、抓抓自己的臉、然後打個打哈欠將那兩顆小虎牙展示一番。

“哪裡跑來的老虎?”

“好像是從那車裡跑出來的!”

“那是誰家的車子?莫非是抓了老虎沒關緊?”

“我說,這麼丁點大的虎崽子至於這麼小心謹慎嗎?不是說咱們大漢的軍馬強悍無匹,怎麼連個小虎崽都對付不了?”

“你剛過來的吧?”

“是啊!”

“你沒看到地上那斷掉的刀劍嗎?都是被那老虎給撓斷的……也不知道這是什麼老虎,怎麼這麼厲害!不過好在沒主動傷人!”

“……”

一邊看着場中的情況,一邊哭笑不得的聽着旁邊人的議論,衆人這時候也將大致情況弄了個清楚。

“小傢伙倒是聰明,沒傷人就好!”

只要不傷人,這事情就好解決,可要傷了人命那就麻煩了!不過倒是很意外,這小東西居然這麼兇悍?

地上那些刀劍可不是粗製濫造的東西,雖然這羣士兵是郡國兵,可武器裝備上和大漢禁軍並沒有差別,刀劍之類的更是統一制式的裝備。

“看來月英的那些試驗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剛想到這一點,就聽旁邊一聲喊:“禁軍來啦,大家快閃開一條路!”

回過頭,只見五十名禁軍士兵在一名中年人的帶領下往這裡跑來,幾乎眨眼的功夫就來到了近前,隨即那中年人抓住一名郡國兵問了起來,等了解了情況後竟然沒有直接讓士兵動手,反而詫異的問了句:“這是誰的車子?”

劉軒沒有開口,反而對身旁一個人問了句:“這領兵之人莫非就是潁川太守陳宮陳府君?”

此時一般尊稱太守爲府君,而稱州長官如刺史、州牧爲使君,比如演義裡劉備認祖歸宗得封領豫州牧後世人皆稱劉使君,陳登任廣陵太守的時候被人稱爲府君,算是一種尊稱。

而那被問之人則轉頭瞧了一眼,見劉軒如此高大,加上衣衫也不一般,便客氣的道:“此人乃陳羣陳長文,在郡守府中做事,並不是陳府君!”

第7章 好處第50章 戰報第107章 將領選擇第81章 天文課第101章 平北將軍第86章 女子學館?第99章 斬顏良第63章 進京?第68章 馬超首戰第30章 討賊檄文第156章 襄陽城下第11章 遼州第104章 醫院第76章 外籍軍團的安排第49章 先發制人第62章 又是一冬第15章 攔路第11章 當殺人立威第37章 好處多多第56章 神明的怒火第55章 誓將山寨事業發揚光大第158章 攻陷襄陽第149章 新野第8章 內臣第152章 合適人選第100章 趙雲第53章 變通?第74章 虎衛第80章 想學功法得先立功第29章 把文若留住!第57章 八十萬禁軍第20章 小傢伙第16章 左慈與曹操第88章 出兵西域第10章 樑王?第7章 好處第116章 這不是官渡第65章 將對將第70章 雪洗北魏都城第113章 助力第25章 零零碎碎第82章 龐統出巡第68章 新的法門第82章 曹性第90章 馬騰的心思第84章 禰衡第7章 舊部第107章 將領選擇第39章 孫權第42章 想做事,要有糧!第42章 目的達成第6章 破而後立第11章 天師道反第44章 調兵遣將第95章 三公六部九卿第108章 阿醜第125章 河北的文武第157章 馬中赤兔第76章 調動和升遷第78章 燃燒第46章 平西第79章 全民修真第127章 再遷都?第40章 心柔第53章 變通?第65章 將對將第46章 平西第80章 無盡星空第6章 羽林騎的變化第87章 加快腳步第30章 討賊檄文第36章 吳國第70章 先鋒軍第39章 蔡貴人第94章 妖刀碎片第81章 夏侯惇第84章 大漢準備行動起來第34章 混入孫家?第76章 見識見識第149章 新野第27章 精銳騎兵第91章 涼州都督第50章 戰報第3章 爲了情報第91章 荊州黃氏第88章 出兵西域第61章 大勢第70章 先鋒軍第83章 曹植第69章 荀彧的能力第2章 何皇后第34章 煉器司第42章 好日子第106章 幾年下來的成果第138章 天仙地仙和散仙第12章 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第10章 擂鼓甕金錘第76章 外籍軍團的安排第171章 漢室江山第29章 出欄?
第7章 好處第50章 戰報第107章 將領選擇第81章 天文課第101章 平北將軍第86章 女子學館?第99章 斬顏良第63章 進京?第68章 馬超首戰第30章 討賊檄文第156章 襄陽城下第11章 遼州第104章 醫院第76章 外籍軍團的安排第49章 先發制人第62章 又是一冬第15章 攔路第11章 當殺人立威第37章 好處多多第56章 神明的怒火第55章 誓將山寨事業發揚光大第158章 攻陷襄陽第149章 新野第8章 內臣第152章 合適人選第100章 趙雲第53章 變通?第74章 虎衛第80章 想學功法得先立功第29章 把文若留住!第57章 八十萬禁軍第20章 小傢伙第16章 左慈與曹操第88章 出兵西域第10章 樑王?第7章 好處第116章 這不是官渡第65章 將對將第70章 雪洗北魏都城第113章 助力第25章 零零碎碎第82章 龐統出巡第68章 新的法門第82章 曹性第90章 馬騰的心思第84章 禰衡第7章 舊部第107章 將領選擇第39章 孫權第42章 想做事,要有糧!第42章 目的達成第6章 破而後立第11章 天師道反第44章 調兵遣將第95章 三公六部九卿第108章 阿醜第125章 河北的文武第157章 馬中赤兔第76章 調動和升遷第78章 燃燒第46章 平西第79章 全民修真第127章 再遷都?第40章 心柔第53章 變通?第65章 將對將第46章 平西第80章 無盡星空第6章 羽林騎的變化第87章 加快腳步第30章 討賊檄文第36章 吳國第70章 先鋒軍第39章 蔡貴人第94章 妖刀碎片第81章 夏侯惇第84章 大漢準備行動起來第34章 混入孫家?第76章 見識見識第149章 新野第27章 精銳騎兵第91章 涼州都督第50章 戰報第3章 爲了情報第91章 荊州黃氏第88章 出兵西域第61章 大勢第70章 先鋒軍第83章 曹植第69章 荀彧的能力第2章 何皇后第34章 煉器司第42章 好日子第106章 幾年下來的成果第138章 天仙地仙和散仙第12章 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第10章 擂鼓甕金錘第76章 外籍軍團的安排第171章 漢室江山第29章 出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