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計劃變更

請盧植給劉備寫信,自然是要利用盧植老師的這個身份。

同時劉軒也充分考慮到劉備目前的身份似乎並不適合做這麼惹人矚目的行爲——曹操可以發檄文,一是因爲他本身就是當時名士,另外就是他縱使棄官逃出京師,但在很多人眼裡他也曾經是京師中的官員。

何況西園八校尉是先帝設立,名義上直屬於皇帝的親衛禁軍,曹操雖然只是其中一名校尉,但有這個天子近衛的身份,發討賊檄文自然可以讓世人接受。

劉備卻不行,劉備雖然有漢室宗親之名,卻不得天子承認。沒有皇家承認,你這漢室宗親就做不得數,因此就算劉備發出檄文來,也不會有太多從衆。

這種情況自然不會被忽略,劉軒給劉備出了兩個主意:一是以北平太守公孫瓚之名發檄文,另外就是以渤海太守袁紹之名發檄文。

當然,劉備也不會沒有好處,這檄文就是要他撰寫,最後也會署上他的名字,只要檄文一發,劉備之名立刻就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對劉備來說也是天大的好事,自然不會放過。

按照劉軒的意願,自然是請渤海太守袁紹發佈這個檄文最好,不過考慮到劉備與公孫瓚的關係,最後的可能還會是公孫瓚發佈。

但是最後的結果卻讓劉軒大爲吃驚:公孫瓚與袁紹竟然聯名發佈討賊檄文,這一下得到的響應更加熱烈,幾乎關東羣雄盡數起兵,就連身處西北之地的西涼太守馬騰也遙相呼應——指望馬騰真的起什麼作用是不可能的了,在董卓老家後面搖旗吶喊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諸侯聯軍最後號稱討董聯盟,推舉袁紹爲盟主、公孫瓚爲副盟主,聚攏兵馬十數萬,浩浩蕩蕩氣勢驚人直奔雒陽而來。

消息傳到京師雒陽,董卓自然是震怒非常,甚至在朝堂之上就直接怒斥太傅袁隗,甚至一開口就要將袁隗處死。

罪名自然是謀逆之罪。

此時已經是永漢二年——不過新年一過,這幫子老臣又說要改元,這一次劉軒可受不了他們在那胡扯,直接就道:“就定建安好了!”

反正這年號等自己真正掌權之後就要徹底廢除,然後推出一固定曆法,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原本獻帝所用最久的年號給搬了出來,羣臣見皇帝開口,也不好反駁,再加上建安這年號也不差,就按照劉軒之意,將年號改爲建安,是爲建安元年。

劉軒心中卻另有一套曆法,此時應當是公元一九零年,討伐董卓之戰就在今年,不過卻虎頭蛇尾,沒打兩仗就宣告完畢,不過只有這兩仗打完了,董卓纔會因爲忌憚關東羣雄而遷都長安——那時候董卓也就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劉軒也就沒有繼續留下他的必要了。

正因爲大事將近,劉軒越發需要拉攏朝中諸公,因此當董卓暴怒,想要殺袁隗泄憤之時,劉軒開口了:“袁太傅久在朝中,忠心爲國,當不會行那謀逆之事,關東之亂當爲那袁本初自行爲之,不可因此而斷太傅之罪。”

董卓似乎也沒想到,朝中諸公都不敢言聲的時候,這天子竟然敢開口說話,而且這話中意思似乎是要保住袁隗?

作威作福了半年之久的董卓突然覺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哪怕這人是皇帝也是讓他極爲不爽,正欲開口,卻見不遠處李儒正衝自己使勁使眼色,心中雖然憤憤,但依舊擺出臣子姿態,衝劉軒道:“臣失態了,還請陛下責怪。”

劉軒見董卓竟然服軟,略微驚訝的同時也沒有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於是這一場早朝就這麼散去,太傅袁隗本來已經閉目等死,卻不料事情竟然峰迴路轉?登基以來始終中規中矩的皇帝居然開口將自己保了下來?

“這是因爲什麼?莫非天子欲依仗我來制衡董卓?”

百思不得其解下,就想與一些人商量謀劃一番。奈何袁家勢大,在朝堂上也是自成一派,此時竟然尋不到合適之人來共同商議。

正鬱悶着,突然見司徒王允暗中衝自己使眼色,然後與自己並肩交錯而過的時候低聲邀請自己過府一敘。

劉軒雖然沒看到這些,但是他早注意到王允暗中與幾個人眼神交流,估計着這位王司徒見關東諸侯聯盟,大兵壓境下似乎有希望將董卓扳倒,所以不甘寂寞的想要做什麼事情了。

對此他也不好參與,更不好出言阻攔,只是回到寢宮中,將荀彧喚來,與其商量一番,看看這一次會否引發什麼變故出來。

“我族中從子荀公達今日也得王司徒相邀,不若等晚上再喚其過來,請陛下詢問一番?”

荀彧因爲在宮中隨侍天子,許多事情都不便叫他參與,荀攸卻因爲職務原因經常出入皇宮,與諸多朝臣也是頗爲熟悉,更何況又是潁川荀氏之人。

今荀氏在朝中最得重視者,當是司空荀爽,今次也一樣被王允邀請到自己府中,劉軒如今已經決定拉攏荀彧,那麼對潁川荀氏也多了幾分看重,這才注意到自己朝中的司空也是荀家人——他以前只盯着那幾個人,荀爽又是被半強迫徵辟入朝,所以在朝中極爲低調,平日上朝也不怎麼說話,鬧的劉軒始終沒注意過他。

既然那‘聚會’有荀家人‘混’了進去,劉軒也就不在意了,反而與荀彧討論起討董聯盟來。

“關東諸侯起兵討董,卻不知道其中有幾人是真心爲了剷除奸邪的。”

荀彧不答,反而道:“今天下羣雄並起,各擁兵馬無數,少則數千,多則幾萬。如那渤海太守袁紹,僅只一太守,卻擁兵數萬,怕是所圖甚大!”

這一次諸侯起兵,聲勢極爲驚人,但同時也將關東羣雄的一些見不得人的東西給暴露了出來——明明都是漢室江山,這些一地郡守卻坐擁那許多兵馬,隨意調動,還可以跨州擊賊,可見這關東諸郡,早不在朝廷掌控之中了。

縱使有討賊檄文爲名,但依舊逃不掉那擁兵自重之實。

“今日衆人將自家兵馬暴露了出來,只怕這董卓一倒,他們立刻就會相互攻伐。那時候關東陷入混亂,卻是我盡復關西之地的絕佳良機。”

荀彧卻道:“可若董卓被聯軍打敗,陛下又如何處理這許多路諸侯?”

想來想去,只能各自封賞,然後讓他們迴歸各自領地上。但諸侯中不乏野心巨大之人,這些人要是不滿意這些封賞,執意要領兵進駐雒陽,那又怎麼辦?

難不成以兵馬拒之?那就徹底與天下諸侯撕破臉,恐怕諸侯第一時間就會聯合起來先把朝廷給滅掉。

劉軒卻笑道:“董卓只要稍顯敗象,便直接遷都長安,將這雒陽留給他與那羣雄爭奪。”

這算是劉軒安排的後備計劃。

那就是如果事情有變,沒有按照自己計劃中的所前進,那麼他就先董卓一步把這都城丟棄——到時候雖然會對他天子威嚴有損,但這也正是他想要的。

若不如此,關東羣雄哪能徹底將天子撇到一旁?所以這時候劉軒要做的就是敗壞自己名聲,然後低調的去關西發展。

他記得討董聯軍與董卓打到最激烈時,董卓曾有過親自引軍與聯軍交戰的記錄,那時候也就是他們離開雒陽之時。

若這般做的話會有許多麻煩之處,更要提防董卓引兵追殺而至,那時候他能指望的似乎就只有曹操的羽林軍。

另外還得計算好時間,同時要讓董卓大軍被關東羣雄牽制住,分身乏術,這才能真正成功。

“陛下是想以潼關天險攔住董卓,然後坐看董卓與羣雄廝殺,並取西北之地?”

荀彧與劉軒談了片刻,立刻就明白了劉軒的打算,心中想了一下,突然道:“此計比前計更好,陛下何不先用此策?”

劉軒一愣,一時間被問住了。

“是啊!既然一樣可以達到效果,那我幹嘛非得死守着原本的套路呢?”

他原本覺得既然按照原本的進程來發展就可以達到目的,那麼自己就在一旁看着就好了。此時纔想起來,若是主動出擊,自己甚至可以更早兩年的定鼎天下。

若是以前,早兩年晚兩年無所謂,那時候他一閉關出來也不只兩年,甚至二十年都不只。但眼下正是要發展之時,差了這兩年可差了許多事情,不說旁的,就這兩年時間,完全可以將那羽林軍練成一支強軍,甚至將曹操一直惦念着的虎豹騎組建起來。

“只是虎牢距離雒陽不過五十里,陛下稍有異動,恐立刻便叫董卓知曉。”

劉軒想了想:“此事不難,董卓即便引軍離京,定然也會留人監視朕與朝中百官,就在那監視之人身上做些文章便是。”

荀彧想了想,立刻恍然:“陛下欲招攬都亭侯?”可隨即眉頭皺起老高:“都亭侯拜了董卓爲義父,怕不是那麼容易招攬。”

“天下人所圖無非名利二字,今但凡都亭侯所求朕都能給,如何招攬不得?就算都亭侯不動心,他帳下將校不動心?”

:扔下董肥和羣雄死磕,劉軒準備跑路嘍~

第164章 陷阱第45章 照辦就是第47章 人口掠奪第16章 華雄第114章 平北都督第28章 力量第10章 擂鼓甕金錘第45章 神之國度第56章 龍鳳之力第78章 醫聖第96章 都收拾掉第35章 司馬懿第118章 古怪的兵馬第90章 三年五載第73章 些許變化第3章 目光要廣闊長遠第55章 大漢的將軍第170章 論功行賞第155章 爭功第16章 華雄第2章 遭遇第32章 王司徒第119章 張飛的麻煩第3章 機會第11章 突破的契機?第39章 蔡貴人第132章 提拔升遷和新皇宮的名字。第45章 神之國度第101章 平北將軍第21章 凝氣成蛋第117章 黎陽第14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27章 果然好大機緣第93章 劃分雍涼第131章 無雙貂蟬第55章 誓將山寨事業發揚光大第7章 邪馬臺使者第7章 好處第73章 怒火中燒的呂布第90章 馬騰的心思第67章 魔鬼的爪牙第3章 機會第17章 以我爲本第9章 礙事的女人第107章 將領選擇第163章 誘餌!第24章 門第23章 選妃立後第55章 再次親征第82章 龐統出巡第25章 許昌第13章 戰爭不等於單挑第42章 目的達成第116章 這不是官渡第94章 妖刀碎片第162章 雜魚?第62章 又是一冬第76章 見識見識第88章 長安學院第39章 西北糧倉第65章 封賞第155章 爭功第157章 馬中赤兔第59章 井底之蛙第59章 如何封賞?第6章 畫了一個圈第18章 微服私訪?第81章 漸漸踏上正軌第71章 遠征軍第66章 新鎧甲第66章 亡靈先鋒呂第31章 西北第87章 西北第61章 大勢第51章 舉薦第37章 驚變第46章 李肅的安排第4章 人情第88章 出兵西域第40章 不必急於一時第162章 雜魚?第24章 潁川太守第55章 大漢的將軍第5章 艦船難題第42章 目的達成第3章 爲了情報第90章 馬騰的心思第38章 搶奪第12章 兵權第25章 零零碎碎第22章 目標秦皇陵第56章 神明的怒火第72章 殘兵敗將第60章 邁向宇宙時代的重要一步第98章 誅文丑第42章 想做事,要有糧!第31章 西北第91章 所剩無幾第31章 各取所需第23章 入口
第164章 陷阱第45章 照辦就是第47章 人口掠奪第16章 華雄第114章 平北都督第28章 力量第10章 擂鼓甕金錘第45章 神之國度第56章 龍鳳之力第78章 醫聖第96章 都收拾掉第35章 司馬懿第118章 古怪的兵馬第90章 三年五載第73章 些許變化第3章 目光要廣闊長遠第55章 大漢的將軍第170章 論功行賞第155章 爭功第16章 華雄第2章 遭遇第32章 王司徒第119章 張飛的麻煩第3章 機會第11章 突破的契機?第39章 蔡貴人第132章 提拔升遷和新皇宮的名字。第45章 神之國度第101章 平北將軍第21章 凝氣成蛋第117章 黎陽第14章 帝非帝,王非王!第27章 果然好大機緣第93章 劃分雍涼第131章 無雙貂蟬第55章 誓將山寨事業發揚光大第7章 邪馬臺使者第7章 好處第73章 怒火中燒的呂布第90章 馬騰的心思第67章 魔鬼的爪牙第3章 機會第17章 以我爲本第9章 礙事的女人第107章 將領選擇第163章 誘餌!第24章 門第23章 選妃立後第55章 再次親征第82章 龐統出巡第25章 許昌第13章 戰爭不等於單挑第42章 目的達成第116章 這不是官渡第94章 妖刀碎片第162章 雜魚?第62章 又是一冬第76章 見識見識第88章 長安學院第39章 西北糧倉第65章 封賞第155章 爭功第157章 馬中赤兔第59章 井底之蛙第59章 如何封賞?第6章 畫了一個圈第18章 微服私訪?第81章 漸漸踏上正軌第71章 遠征軍第66章 新鎧甲第66章 亡靈先鋒呂第31章 西北第87章 西北第61章 大勢第51章 舉薦第37章 驚變第46章 李肅的安排第4章 人情第88章 出兵西域第40章 不必急於一時第162章 雜魚?第24章 潁川太守第55章 大漢的將軍第5章 艦船難題第42章 目的達成第3章 爲了情報第90章 馬騰的心思第38章 搶奪第12章 兵權第25章 零零碎碎第22章 目標秦皇陵第56章 神明的怒火第72章 殘兵敗將第60章 邁向宇宙時代的重要一步第98章 誅文丑第42章 想做事,要有糧!第31章 西北第91章 所剩無幾第31章 各取所需第23章 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