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老狐狸教小狐狸

浙江巡撫絕對算是大明朝最顯赫的封疆大吏之一。?無它,這裡每年的稅賦佔盡了天下的一成以上。

這裡的大明朝最重要的錢糧基地,若是加上蘇鬆地區,那麼其稅賦的總量將達到天下稅賦的三成,之所以如此,無外乎是許多地區因爲在明初時曾劇烈的反抗過朱元璋,太祖皇帝一怒之下,定下鐵律,強加了重稅。

而浙江的重要,其實並不只是在賦稅上,還有學政,天下的秀才,以江西和浙江、蘇鬆三個地區冠絕天下,這裡是考霸的搖籃,尤其到了明朝中後期,朝中大員,多出於這裡,後世黨爭之中,有東林,有齊黨、楚黨,又有浙黨,而浙黨也曾顯赫一時,憑的,自然也是浙江地位的特殊性。

東林黨,也是不少蘇鬆、浙江生員們的聚會之地,說來也是諷刺,當年太祖皇帝遷怒蘇浙人,而大明卻最終也亡於蘇浙地區出現的東林書院。

不管如何,這裡的學政很是發達,學政就意味着人才,但凡鄉試,巡撫不免要出面點選舉人,這就意味着,在你主政的這段時間之內,這些人都是你的門生,將來位列朝班,運作幾年,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自然不敢去說,可是憑藉着地域和師生的關係,這些,都成了一個人的資本。

浙江巡撫,就是一塊敲門磚,運作的不好,或許你只能碌碌無爲,可是一旦運作的好,便是你成功登頂的基石。

謝遷看了徐謙一眼,笑道:“怎麼,你心裡不情願?”

徐謙搖頭,道:“學生畢竟年幼……”

謝遷卻是搖頭笑了:“這天下人,現在誰還會在乎你的年紀?”

這是大實在話。憑着平倭的功勞,年齡都是次要的問題了,再加上侍讀學士的資歷擺在那裡,狀元和六首的出身,這三者合在一起,這樣的年齡拜爲巡撫,非但不會讓人詬病,反而會成爲美談。

大明朝最年輕的巡撫,其實也沒什麼不好。

至於徐謙是浙江人。按規矩,地方官不得在本地爲官。不過巡撫並不在這個規矩之列。地方官包括了布政使,包括了提刑和學政,自然也包括了知府、知縣甚至於縣丞、主簿,唯獨不包括巡撫和兵備道。因爲巡撫雖然主政一方。偏偏又不屬於地方官,人家掛着的,乃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職銜,隸屬於都察院,是京官。因此異地爲官的規矩,也不會有人去理會。

徐謙看了謝遷一眼,道:“恩師呢。恩師以爲假若真有聖命來,對學生是好是壞?”

謝遷看了他一眼,道:“聖命若是來了,好壞於你何干。你要做的,就是接了旨意,主政一方,好好的做出一點實績。這纔是最關鍵的,事情做好。聖命對你就是好,若是你不能主持大局,反而壞了事,這聖命就是壞事。至於朝廷,你就算入京,現在京中沸騰,南北學爭又勢同水火,你不如在這裡,待機而動,積蓄了力量之後,再回京收拾殘局,世上的事,無論好壞,而在乎於人,好壞在你心裡,在你身上,在你的一念之間。”

徐謙頓時明白了,就任浙江巡撫,一方面可以暫時躲避朝中紛爭,靜下心來,先做出一點實績,另一方面,江南地區,現在已有反對當下內閣的苗頭,自己在這裡經營,恰好可以對這股新興的勢力進行整合,假以時日,自己回京之時,就是分庭抗禮之時。

浙江爲江南之首,只要在這裡做的好,自己就成了整個江南政治勢力的代理人,從此之後,自己再不是一個天子的寵臣,因爲天子寵臣固然了不起,可是根基不穩,單憑天子信重,是不能成事的,官場,就得按官場的規矩來,這是人海的鬥爭,絕不是權利之爭,所謂人海,即所謂誰的門生故吏更多,誰得到官紳、生員的支持更多的爭鬥。

一旦到了那個地步,只要跺跺腳,便有無數人前仆後繼,爲你撰寫文章,爲你撰寫奏書充作先鋒,爲你鼓譟滋事。

徐謙點點頭,倒是對即將而來的浙江巡撫,頗有幾分期待。這是自己的基石,侍讀學士固然尊貴,可畢竟只是清流,清流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嬉笑怒罵,可以自詡清高。可是清流也有清流的侷限,若是不主政一方,好好磨礪一下自己,便是再清貴又能如何?

徐謙作揖,道:“學生受教。”

謝遷端起茶盞來,吃了一口,咂咂嘴,道:“其實你不糊塗,老夫呢,也沒什麼可點破你的,只是你既要主政,就需記得四樣,其一,是賦,其二,是學,其三,是工,其四,是兵。”

“賦稅,乃是國家根本,浙江賦稅一向不輕,一方面,你要讓朝廷滿意,一方面,又不能苛刻百姓,這裡頭就有一個度,許多主政蘇鬆、浙江的人大多數人都折在這裡,有的人呢,爲了政績,死命的盤剝,儘量的增加賦稅,結果朝廷滿意,地方上卻是罵聲一片。也有人呢,固然是撫卹地方,可是朝廷一向依賴浙江賦稅,錢糧少了,少不了要遷怒下來,最後雖然得到了地方的交口稱讚,卻又爲朝廷不喜。兩頭難做人,你要有一番作爲,一方面要堵住戶部,讓戶部無可挑剔,這另一方面,卻又不能給地方上一個苛刻的印象,政績是政績,可是浙江不同其他地方,這裡士紳如毛,生員滿地,朝中的官員,浙江人亦是不少,若是逼得狠了,少不了要彈劾你。”

徐謙聽罷,也是感嘆,天下人都曉得浙江巡撫是肥差,可是現在看來,浙江巡撫簡直就是坑爹貨,難怪內閣六部裡頭,幾乎沒有浙江巡撫升任,而大多數不是滾蛋,就是隨便找了個地方安排,仔細琢磨一下原因,怕就是在賦上頭,你要是爲了政績拼命收糧,朝廷是認爲你好了,吏部的功考也給你一個優異,可是地方上卻要沸騰,須知浙江這地方有功名的人實在太多,抗稅的事也曾出自這裡,大家一鬧,又有浙江本鄉的官員彈劾你一下,就算你的功考再優異,怕也前途無望。

可你要討好鄉紳、生員,少徵來了糧稅,朝廷每年的歲入很大部分都指望這裡,結果把你派去浙江,惹得國庫的收支不平,那麼少不得,就有人怪你辦事不利,自然是讓你從哪裡來,滾到哪裡去。

謝遷拿這個提醒自己,首要的就是講到了度的問題,確實也讓徐謙受益良多,這個度看不見摸不着,誰也不知度在哪裡,畢竟這世上從來沒有兩邊討好的好事,這也將是徐謙當政之後,第一個最重大的難題。

謝遷見徐謙一副泄氣的樣子,不由呵呵一笑,道:“其二,就是學。浙江富庶,生員衆多,學正不可荒廢,讀書人多,就難免要照顧,而讀書人的脾氣卻也是古怪的,你要讓他們滿意,卻也不容易,學政即是官政,你既要管理約束,可是呢,又要有張有弛,給予他們優渥,使他們得到實質的尊重,其實,這也是個度,拿捏住了這個度,他們纔會既愛你又畏你,纔會有人爲你四處奔走,有人給你擡轎子,宣揚你的仁政。”

徐謙苦笑,方纔是度,現在又是度,怎麼做巡撫,和走鋼絲一樣,不能偏左,又不能偏右,四平八穩的,稍稍有點失去重心,就要摔跟頭。

看來這做清流和做事,還真不一樣,做清流好啊,動動嘴皮子就是了,畢竟動嘴皮子是最省心的,隨便花團錦簇幾個詞句出來,都能討得所有人的喜歡,可是做事不同,想要四平八穩做成一個事,那就更難了,因爲所有人的利益訴求不同,你做了事,討好了一批人,就要得罪一批人,所以這歷朝歷代,永遠都是耍嘴皮子的偉大光明且永遠正確,而做事的人最是苦逼,也難怪這麼多官員寧願蹲在翰林院、都察院,死都不肯出來外任一方。

謝遷又道:“至於工,自是修築河堤、縣學了,你是讀書人出身,老夫也就不贅言了,想來你也知道這裡頭的干係,要修這個又要修那個,固然能得來政績,可是要修築就少不得攤派,少不得士紳的支持,修的多了,固然能得來政績,可是攤派的太狠,士紳們定然不滿,其實這也是個度。至於這個兵,就是江南新軍的問題,新軍無用,此次倭患鬧得這麼大,也正因爲如此,因而,眼下朝廷一面倒的抨擊新軍,朝中你並無根基,支持你在這裡擔任巡撫的,眼下唯有天子,這新軍乃是天子的新政,萬萬不能荒廢,因此,江南新軍必須好好整肅,如此,不但可以讓地方上安心,對天子,也是一個交代。你就任這巡撫,要辦的就是這四件事,四件事辦的好了,則必定譽滿天下,一飛沖天,辦的不好,到時免不了成爲過街老鼠,入閣是不要指望了,說不準下次,調任四川、雲貴等地,亦或者是去宣府,這輩子,管管軍務、馬政也就到了頭。”

第344章 長江後浪第74章 亡羊補牢 未爲晚也第217章 太后不好惹第284章 完了……第475章 變天第547章 財源廣進第13章 居然也有**的一天第393章 去死第107章 御書第227章 全家出動第49章 上山打老虎第234章 愛卿所言甚是第718章 打的就是你第435章 臭味相投第739章 大行第705章 中興之主第123章 名利知多少第587章 崇文殿對決第285章 運籌帷幄第427章 殺第275章 宮裡宮外擦屁股第612章 要動手了第469章 侍讀學士徐謙第226章 宮中過問第172章 中了第236章 內閣之爭第428章 水落石出第196章 聖旨是可以倒賣的第154章 天子棋高一着第418章 動搖國本第415章 抄家滅族第136章 一封奏疏第351章 秋後算賬的時候到了第173章 第一名解元第490章 窮寇第203章 內閣待詔第223章 文安伯第674章 各懷鬼胎第615章 委派欽差第571章 徐撫臺的幸福生活第142章 建功立業只在今日第406章 公主殿下第520章 恩賞第653章 破門而入第702章 權傾天下第335章 小子,想升官嗎?第676章 致命一擊第46章 年少輕狂第596章 學爭擴大第292章 老子不服第753章 勸進第344章 長江後浪第180章 三個人第756章 誰是有德之人第510章 我說什麼 就是什麼第351章 秋後算賬的時候到了第737章 我的天下第314章 賢婿第577章 暖閣爭議第139章 浙江七府巡查倭寇事大使第179章 榮華富貴第376章 毛紀是豬第51章 連中小二元第357章 坑師賣隊友第295章 過關第56章 拜師第426章 你狠我更狠第563章 聞名不如見面第663章 居心第694章 人艱不拆第27章 志向高遠第646章 我們做朋友吧第648章 新官上任第219章 你拿捏得住嗎?第563章 聞名不如見面第260章 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37章 我的天下第129章 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第437章 北鎮府司爭鋒第255章 栽培第598章 祭孔第705章 中興之主第715章 藉機發難第661章 最最關鍵的問題第728章 魚死網破第311章 打人是可以不犯法的第581章 糧食就是根本第411章 強龍過江第725章 重賞第161章 欽差被坑第396章 功在千秋第322章 誰的底氣足?第649章 咬牙拼了第527章 新政如生意第192章 帝心難測第497章 厚道人第133章 人證物證第35章 學海無涯苦作舟第569章 大夫人和二夫人第595章 飲鴆止渴
第344章 長江後浪第74章 亡羊補牢 未爲晚也第217章 太后不好惹第284章 完了……第475章 變天第547章 財源廣進第13章 居然也有**的一天第393章 去死第107章 御書第227章 全家出動第49章 上山打老虎第234章 愛卿所言甚是第718章 打的就是你第435章 臭味相投第739章 大行第705章 中興之主第123章 名利知多少第587章 崇文殿對決第285章 運籌帷幄第427章 殺第275章 宮裡宮外擦屁股第612章 要動手了第469章 侍讀學士徐謙第226章 宮中過問第172章 中了第236章 內閣之爭第428章 水落石出第196章 聖旨是可以倒賣的第154章 天子棋高一着第418章 動搖國本第415章 抄家滅族第136章 一封奏疏第351章 秋後算賬的時候到了第173章 第一名解元第490章 窮寇第203章 內閣待詔第223章 文安伯第674章 各懷鬼胎第615章 委派欽差第571章 徐撫臺的幸福生活第142章 建功立業只在今日第406章 公主殿下第520章 恩賞第653章 破門而入第702章 權傾天下第335章 小子,想升官嗎?第676章 致命一擊第46章 年少輕狂第596章 學爭擴大第292章 老子不服第753章 勸進第344章 長江後浪第180章 三個人第756章 誰是有德之人第510章 我說什麼 就是什麼第351章 秋後算賬的時候到了第737章 我的天下第314章 賢婿第577章 暖閣爭議第139章 浙江七府巡查倭寇事大使第179章 榮華富貴第376章 毛紀是豬第51章 連中小二元第357章 坑師賣隊友第295章 過關第56章 拜師第426章 你狠我更狠第563章 聞名不如見面第663章 居心第694章 人艱不拆第27章 志向高遠第646章 我們做朋友吧第648章 新官上任第219章 你拿捏得住嗎?第563章 聞名不如見面第260章 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37章 我的天下第129章 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第437章 北鎮府司爭鋒第255章 栽培第598章 祭孔第705章 中興之主第715章 藉機發難第661章 最最關鍵的問題第728章 魚死網破第311章 打人是可以不犯法的第581章 糧食就是根本第411章 強龍過江第725章 重賞第161章 欽差被坑第396章 功在千秋第322章 誰的底氣足?第649章 咬牙拼了第527章 新政如生意第192章 帝心難測第497章 厚道人第133章 人證物證第35章 學海無涯苦作舟第569章 大夫人和二夫人第595章 飲鴆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