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野的討董詔書發到各地,引起極大的反響,沒想到做爲益州州牧的劉璋沒有出兵,反倒是南蠻首先響應起了討董的義旗。
當即就有扶風人孟佗、張鬆投奔而來,而且一些個巴蜀的遊俠也組團來投,希望能夠跟隨張野前往陳留,替討董出一份力。
對於孟佗,張野沒有什麼好感,這廝曾經賄賂張讓,然後坐到涼州刺史,後來董卓佔據涼州,這廝灰溜溜的跑到成都找自己的同鄉法衍,希望能夠得到法衍的推薦。
哪知道自法真死了之後,法衍並不受劉焉待見,二人就這麼投效無門,孟佗十分有功利心,不過能耐倒是有一點的。
初接觸孟佗,給張野的感覺就是十分的會說話,曾經聽法衍提起過,說他有些功利心,張野也不明白這廝看重了他什麼。
之前信件招他前來的時候,他都不爲所動,這一次竟然主動來投,倒也頗爲奇怪,不過現在張野正是缺人的時候,這廝當過一方大員,對於管理方面倒也有一些經驗。
主要的是這廝帶着自己的兒子孟達,孟達這個傢伙歷史上的評價不高,說他反來反去,天生的反骨仔。
但是其實他的能力還是不錯的,之所以會不救關羽,個人的感覺是忍受不了關羽的性格,當時的他如果救關羽必定丟了上庸,不救關羽會被蜀漢的大臣們噴死。
當時的他可以說已經陷入死局,怎麼選都不對,關羽乃是劉備的義弟,身份特殊,所以孟達只能自認倒黴,如果換另外一個人的話,孟達如果不救保住上庸,想必就是另一番情況了。
另一個,他跟張鬆、法正三人乃是好友,三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性格比較孤傲,這三人在巴蜀的人緣都不算好,這也許是三人報團的原因吧。
張鬆早在劉璋時期就被殺,法正死的早,早早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孟達可以說是孤立無援了,無人替他說話,他只能投奔曹魏。
把孟佗交給喬老,然後張野安排孟達去南蠻書院學習,這個傢伙的性格有些叛逆,實乃受到家中原因的影響,張野希望他能夠跟在蔡邕身邊先學習一段時間再說。
把孟佗交給喬老也是有他自己的打算,孟佗和法衍算是同鄉,如果交給法衍,恐怕會不得行,交給喬老這樣的老人,想必能夠讓孟佗表現的不錯。
張野這裡是靠自己的雙手賺功勞的,如果孟佗真的有能力,那麼張野就給他想要的又有何不可?
相比於孟佗,張鬆的到來就令張野興奮不已了。
張鬆的家族雖然是巴蜀的大族,但是由於張鬆個頭矮小,相貌醜陋,所以自小就不被家裡待見,與其說他是大族出來的人,不如說他連寒門子弟都不如。
唯一好一點的可能就是家族還是允許他讀書的,張鬆倒也爭氣,他的能力在整個家族都是出類拔萃的,不過只是缺少施展的舞臺而已。
歷史上的張鬆死的太早了,這讓他早早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其實他的能力不錯,只是爲人有些放蕩不羈。
在張野看來這是一個自卑的表現,不過生活在南蠻的話,完全不用考慮這些,在南蠻比張鬆醜的人大有人在,但是依舊得到張野的重用。
縮頭、猛牛那傢伙長的能夠嚇死個人,但是現在依舊是張野的左膀右臂。
何況連祝融這樣的半人半蛇的怪物都能夠在張野的府中,當然整個南蠻都知道這件事,他還有什麼不能夠接受的。
也許正是知道了這個原因,張鬆才跑來張野這裡的吧。
張鬆跟孟達的到來可以說最高興的就是法正了,三人在成都的時候,因爲都不得志,所以關係就不錯。
整日的在成都城內漂,就差拜把子了,張鬆和孟達都比法正大,法正都還未成年,最終法衍可能覺得法正繼續這麼下去就把自己給毀了,所以才把家遷到南蠻,來讓法正求學。
正是這個陰差陽錯之間,纔有了現在的法衍父子,現在張鬆和孟達二人也來南蠻了,法正自然高興,兄弟三人再次聚首。
把張鬆交給法衍,正好出徵這段時間,六個軍事要塞的建設就成爲了重中之重,這也是一個張野鍛鍊他們的機會。
想要從張野這裡得到相應的權利,那麼孟佗和張鬆二人就必須要展示出他們應有的能力。
遊俠們的到來張野也挺高興的,雖然只有二十三人,但是說明張野的大義得到了一部人真正的爲國爲民之人的欣賞。
直接把這些人納入到情報部門,張野繼續命這些人尋找金礦還有甘寧,然後他就等着張任的到來了。
殊不知張野手下的幾大軍團長現在都快吵翻天了,張野已經吩咐過了,這一次只能帶三千人,那麼究竟帶哪些人去?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掠奪者中的獅騎和狼騎那是必須去的,這些不用疑問,可是他們加一起也就一百人,那些普通的獅子和普通的狼張野只能留下,一路上只是喂他們食物就夠麻煩的了,所以只能帶那些轉過職的真正的掠奪者,還有一些火獅跟天狼才行。
所以,正好百人的配額。
還剩下兩千九百名,這些士卒從哪一個軍團中出,現在是吵的不可開交,最終還是他們通過投票決定,藤甲兵出一千人,這是能夠代表南蠻軍事特點的兵種。
然後是各個軍團中的精銳,湊出一千九百人,這些人各個都是精銳士卒,然後趁着這段時間,猛牛再繼續訓練,完成他們之間的磨合。
這一次出戰,張野決定帶着猛牛和縮頭,其他的人他還沒有想好,帶這二人有張野的考究的,猛牛的戰法比較威猛,縮頭有特殊的治療技能,到時候都能夠幫上忙。
再加上他,就夠了,不能一下子把自己的實力都給展現出來。
現在一切就緒,就差張任的到來,然後張野就能夠出發了。
首先派人拿着劉璋給的牌子,張野先確定一路上的路線暢通,先到巴郡一趟,然後準備船隻。
三千人的部隊船確實是個問題,好在劉璋事先已經說好了,一路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