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的第一天上午,主辦方邀請了歷史系閆曉波教授講話,然後學生代表講話。這個就佔用了大概一個小時的時間。接下來是提交論文,組委會會根據論文研究的課題進行分類,再選擇其中特別優秀的論文安排在後面第二天和第三天進行答辯。
由於王凱是受王炳民教授的委託,在這次研討會上,向多方彙報曹操墓初期發掘工作進程,因此他被安排在最後一天,最後一個發言。而姜書涵的論文和王凱的論文在研究課題上基本一致,因此組委會收錄了她的論文,但並沒有安排她答辯。
一上午很快就過去了,組委會安排了聚餐,就在燕京大學的三食堂,一共擺了二十桌。不得不說,燕京大學廚師的水平就是比M大學的要強,菜做的很好吃,而且還有一些燕京本地特有的風味菜,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們都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下午,是博士生和研究生論文答辯會,其中有一個研究生的論文引起了王凱的興趣,他論文的題目是《論南朝人口流失的原因及影響》。在這篇論文中,這位研究生先是講述了自東漢末年到東晉以來人口流失,最主要的三個原因:其一,頻繁的戰爭導致青壯年人口流失,他詳細列舉了期間每一次戰爭死亡的人數;其二,疾病,在這期間一共爆發了四次大規模的瘟疫,大量人口死亡,同時造成土地荒蕪,饑荒也是人口流失的原因之一;其三,南遷人口脫籍,北方戰亂導致大量人口南遷,這一部分南遷的人口卻沒有編入南朝戶籍中,根據他的研究表明,南朝人口總數最高峰是94萬,但南朝實際人口總數卻不止這麼點。人都哪去了呢,自然是像《桃花源記》中自稱是“秦末”就與世隔絕的那些人一樣,實際上就是隱居起來了。所以東晉孝武帝和南朝宋武帝都曾頒佈過法令,獎勵發現流亡人口,流亡人口一旦被發現,就會編入戶籍,要服兵役和徭役。所以到了隋統一的時候,南朝人口總數超過一千萬,這可不都是生出來的。
王凱之所以特別在意這篇論文,是因爲他之前也寫過類似的,有關南北朝人口問題的論文。他和眼前這位研究生的觀點完全一致。
至於還有一些其他優秀的論文,都和王凱研究的方向不沾邊,什麼秦末百越民族分化情況啊,渤海國中高句麗民族成分問題啊,等等。甚至有一位研究生還拋出了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他說,“高句麗自古就是華夏的領土,高句麗民族也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呼籲要收復鴨綠江以南至平壤以北原屬於高句麗的領土。然而這篇論文最終被答辯組的教授們批評的體無完膚。
第一天的研討會結束了,王凱和姜書涵離開了燕京大學,但是其實時間還早,所以姜書涵提議想去北海公園走走。於是兩人打車來到位於故宮背後的北海公園,其實就是散步,但日落黃昏,灑在湖面上,卻給人一種很溫暖,很舒服的感覺。曾有那麼一瞬間,王凱想要牽起姜書涵的手,但他最終還是沒有。
吃完了晚飯,這次是各自回到房間休息了。
第二天的研討會,王凱依然是看客,相比於第一天下午的激烈,今天的課題都比較溫和了。當然,也就沒什麼亮點了。一天的研討會下來,王凱甚至都不記得有那些論文發表了,更不記得他們都是什麼觀點。
研討會結束後,兩人去了一趟大柵欄夜市,這裡很熱鬧,賣什麼的都有,也有街邊的小吃。
“你吃過臭豆腐嗎?聽說老燕京的臭豆腐很臭的,但吃着很香。”姜書涵道。
王凱十分意外地看着姜書涵,“你竟然好這口?”
“這有什麼啊,鯡魚罐頭我都吃過。”
“鯡魚罐頭是啥啊?”
“是一種魚罐頭,非常臭,據說有一條狗聞了以後,當時就吐了。”
“啊,那麼臭你都能吃啊!”王凱覺得自己還真是不瞭解姜書涵,難不成之前的淑女形象是裝出來的。相處幾天,熟悉了以後,他覺得姜書涵柔弱的外表只是騙人的,其實骨子裡是一個女漢子。
“我就是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但說實話,我吃了以後也吐了,哈哈!”姜書涵笑道。
兩個人愉快地逛完了夜市,姜書涵還買了一條白色的紗裙。王凱其實已經隱約猜出姜書涵的身份了,所以對於她在夜市花50塊錢買一條裙子,還覺得自己淘到寶貝了的那種興奮,有些意外。以她的出身,不該都是一身名牌的嗎?可是王凱還真的從來沒見姜書涵穿什麼名牌。這也是相處久了以後,讓王凱對姜書涵很有好感的原因之一。
說實在的,現在的王凱是真不缺錢的,他想要買啥,兜裡或者卡里就會出現正好的錢,但是他還是不會去亂買東西,也從來不會想着怎麼捯飭一下自己,讓自己看起來高大上一點。因爲在他的心裡,男人,當然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了,穿的再好,那也是金玉其外,搞不好還敗絮其中呢。
姜書涵喜歡王凱,王凱對姜書涵也有好感,其實說白了,他們其實都是一類人,有着差不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看待問題的方式和角度都是一樣的,所以有的時候,他們會很默契,姜書涵想到的,王凱馬上就能想到,這種默契也促使他們慢慢地喜歡上了對方。
研討會的最後一天,終於輪到王凱了,他走上講臺,然後向坐在**臺上的老師,以及講臺下的同學們鞠了一躬,“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我叫王凱,來自M大學歷史系,今天很榮幸能夠站在這裡,跟大家做一些學術交流。那麼,我的論文題目是《從曹操墓的發掘來看東漢至兩晉時期的墓葬》。”
“咦?”很快就有同學發出了疑問,“這次研討會的主要課題不是人口嗎,怎麼一篇關於墓葬的論文,也能夠拿到會上發表呢?”
“哎,你沒聽說嗎,社科院已經發表聲明,河中省高橋村的高陵即是曹操墓,推翻了之前關於曹操墓在河北鄴縣的說法。”這位同學朝着王凱一努嘴,“這位王凱同學,就是最早發現曹操墓的。”
“哦!”之前那位同學恍然大悟,“牛逼,一個本科生,竟然有膽挑戰社科院權威,服氣,以後王凱兄就是我輩楷模。”
跟他們一樣在下面小聲討論的不在少數,最後組委會不得不發出警告,“安靜,安靜!”
王凱也發現了大家交頭接耳的情況,他沒有出聲,一直等下面都安靜了,才繼續說道:“當然,我也是受燕京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王炳民教授的委託,向大家介紹一些關於曹操墓發掘的進程,以及目前出土的文物。”
說罷,王凱將手裡的一個小優盤交給了組委會,裡面有一個PPT,“請大家來看,這個石枕,上面刻着‘魏武王常用慰項石’,還有這件……”王凱將自己這幾天在曹操墓得到的第一手資料,分享給在座的所有老師和同學,“目前已發掘的大墓,總體面積有700多平方米,出土的文物有283件,但完整的只有12件,其中包括我之前介紹的,刻有文字的8件。另外還有一座石碑,由於年代久遠,文字已經模糊了,但還是可以看到上面的文字,我們拓印下來了,這張照片就是我們拓下來的石碑文字。”說着,王凱有點擊鼠標,切換圖片。
“另外,這次古墓的發掘,還有……”王凱滔滔不絕的介紹,整個會場鴉雀無聲,直到王凱說完後,等着提問,卻半天都沒有人舉手。
所有人都被震撼了,曹操墓的發掘,絕對是2007年曆史學,考古學的重大發現,王凱公佈的資料,目前只不過是一部分而已,等到曹操墓徹底發掘完畢,還會有更多的文物,文獻資料出來,所以直到這一刻,人們爭論上千年的曹操墓,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露出了它的本來面貌。
閆曉波教授帶頭鼓起了掌,“王凱同學,我要代表本次研討會的組委會,答辯組向你表示真摯的感謝,正是你敢於研究,敢於挑戰權威的行爲,才讓我們看到了現在的曹操墓,你是歷史的大功臣。”這個話說的就很有分量了。
其實很多人都已經看明白了,王凱根本就不是來做論文答辯的,而是藉機向歷史學界,考古學界宣告曹操墓成功發掘的,他以大墓最早發掘人的身份,參與到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中,必將會被歷史留名。接下來說不定還會得到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獎學金頒發的榮譽獎章以及獎學金,王凱,這個名字恐怕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爲整個歷史學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存在,而他,才只有2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