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宮燈搖曳,昏黃的光暈在殿內輕輕晃動,映照着曹叡略顯蒼白的臉龐。
他輕咳兩聲,那聲音在寂靜的夜中顯得格外清晰,彷彿能震碎這沉悶的空氣。
曹叡緩緩擡起眼簾,目光落在坐在一旁的郭太后身上,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情緒。
他輕聲開口,聲音中帶着一絲疲憊,卻又不失威嚴:“太后,那些宮女處置之事,便交由你去做了。夜深了,還請母后去歇息罷!”
郭太后聞言,心頭微微一顫。
她身着華貴的鳳袍,金線繡制的鳳凰在燭光下熠熠生輝,卻掩不住她眉宇間的幾分憂慮。
她深知,皇帝留下羣臣,卻要支開自己,這其中的意味再明顯不過。
自那夜皇帝被宮女刺殺之後,宮中的氣氛便變得異常緊張,而她,作爲後宮之主,也難免被皇帝懷疑是否與此事有牽聯。
然而,此刻她卻不能表現出絲毫的不滿或惶恐,只能強作鎮定,緩步起身。
她輕輕拂了拂衣袖,目光溫柔卻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堅決,輕聲說道:“陛下要珍重身體,國事繁重,切莫因小事而傷了龍體。”
言罷,她緩緩轉身,步伐穩健地走向殿門,背影在燭光下拉長,顯得既孤獨又堅定。
待郭太后離去之後,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更加凝重。
曹叡的目光掃過在場的羣臣,最終落在了陳羣和鄭稱兩人身上。
他的眼神深邃,彷彿能洞察人心,讓人不敢直視。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朕遇刺的消息之後,朝堂上下,全軍上下是如何反應的?”
陳羣與鄭稱相視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陳羣身着官服,鬚髮皆白,顯得老成持重。
他輕咳一聲,斟酌着字句回答道:“陛下,他們許多人或許都不知道此事。朝堂之上,政務繁忙,消息傳遞總有些許滯後。”
曹叡聞言,眉頭微微一皺,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
他沉聲道:“那知道此事的呢?”
鄭稱見狀,忙上前一步,躬身答道:“陛下,那些知曉此事的臣子,皆是惶恐不安。他們擔心陛下的安危,也擔憂朝局的動盪。”
曹叡冷笑一聲,那笑聲在寂靜的殿內顯得格外刺耳。他眼神冷峻,彷彿能穿透一切虛僞和僞裝:“惶恐不安?哼,只怕還有人趁此機會,與漢國勾結,意圖賣國吧?”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一片寂靜。
陳羣和鄭稱皆是一愣,隨即相視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驚愕。
皇帝此言絕非空穴來風,必是有所察覺。
然而,此刻他們卻不敢輕易開口,生怕一不小心便觸怒了龍顏。
沉默片刻之後,曹叡緩緩開口,聲音中帶着一絲決絕和堅定:“朕知道,你們心中或許有所顧慮,但此刻乃是千鈞一髮之際,朕必須查清一切。這是千載難逢的時機,以朕被刺殺病重爲誘餌,引漢軍來攻。我們可一路埋伏,待其深入之後,再給予致命一擊。如此,或許能打開局面,扭轉這困局。”
說到這裡,曹叡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和決絕。
他深知,此計雖險,但卻是目前唯一可能的出路。
他必須賭上一切,爲了大魏的江山社稷,爲了他曹家的基業。
陳羣和鄭稱聞言,皆是心中一凜。
他們深知,皇帝此言非虛,此計若成,大魏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若敗,則一切都將化爲烏有。
他們相視一眼,眼中都閃過一絲堅定和決心。
陳羣深吸一口氣,躬身答道:“陛下英明,臣等願誓死效忠陛下,爲大魏江山社稷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鄭稱也忙附和道:“陛下放心,臣等定當竭盡全力,助陛下平息此亂。”
曹叡聞言,心中稍感安慰。他看着眼前的兩位重臣,眼中閃過一絲感激和信任。
他知道,此刻他只能依靠他們,只能相信他們。他緩緩點頭,沉聲道:“好,有你們在,朕便放心了。即刻起,全軍進入戰備狀態,加強防守,嚴密監視漢軍動向。同時,派出密探,查清宮中是否有內奸與漢國勾結。”
陳羣和鄭稱領命而去,殿內再次恢復了寂靜。
曹叡獨自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深邃地望着遠方。他的心中充滿了憂慮和不安,但他知道,此刻他不能倒下,不能退縮。
他必須堅強起來,爲了大魏的江山社稷,爲了他曹家的基業,他必須挺起脊樑,迎接這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大魏皇帝被宮女刺殺,昏迷不醒的消息,如同一陣狂風,僅僅在三日之內,便席捲了整個洛陽城。
這消息如同一道驚雷,炸響在洛陽的上空,讓這座古老而繁華的都城瞬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盪之中。
洛陽此刻被一層沉重的陰霾所籠罩。
街道上,往日的喧囂與繁華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與惶恐。
士族官吏們紛紛身着華服,卻面色凝重,步履匆匆,他們或低頭沉思,或交頭接耳,議論着這突如其來的變故。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不安與憂慮,彷彿能預見到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即將席捲而來。
在官署之內,將領們聚集一堂,他們身着鎧甲,腰佩長劍,本應是威風凜凜,但此刻卻個個面色鐵青,沉默不語。
他們的心中充滿了震驚與憤怒,皇帝被刺殺,這對於大魏來說,無疑是天大的恥辱。
他們緊握着拳頭,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卻感覺不到絲毫的疼痛,因爲心中的痛楚早已淹沒了一切。
市井之中,小民們更是議論紛紛,他們或站在街角,或圍在茶攤旁,低聲交談着。
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驚恐與不安,眼神中閃爍着對未知的恐懼。
一位年邁的老者拄着柺杖,顫巍巍地說道:“這世道真是變了,皇帝都能被刺殺,咱們老百姓的日子還怎麼過啊?”
旁邊的一位年輕後生聞言,苦笑了一聲,搖頭道:“誰知道呢,說不定哪天漢軍就打進來了,咱們都得成亡國奴。”
販夫走卒們也不例外,他們挑着擔子,推着車子,在街道上匆匆穿行。
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警惕與戒備,彷彿隨時都準備應對突發的危險。
一位賣菜的婦人一邊吆喝着,一邊不時地四處張望,她的心中充滿了不安,擔心這動盪的時局會影響到自己的生計。
在這股恐慌的浪潮中,不少人更是萌生起了將洛陽賣給漢國之意。
他們或是出於對自身安危的考慮,或是看到了大魏日漸衰落的趨勢,認爲投靠漢國或許能爲自己謀得一條生路。
在洛陽城的一處豪宅中,一位身着華麗錦袍的士族子弟正坐在廳堂之中,他的面容俊朗,但此刻卻滿臉愁容。他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眼神中閃爍着猶豫與掙扎。
他的心中充滿了矛盾,一方面,他作爲大魏的子民,對皇帝被刺殺感到痛心疾首;另一方面,他又擔心大魏的滅亡會波及到自己和家族的安危。
“大哥,你說我們該怎麼辦?”一位年輕的族弟匆匆走進廳堂,他的臉上寫滿了焦急與不安。
士族子弟聞言,嘆了口氣,緩緩說道:“如今這局勢,實在是太難預料了。皇帝被刺殺,朝中大亂,我們士族也難免受到波及。我聽說漢國勢力日盛,或許……或許我們該考慮另尋出路。”
年輕的族弟聞言,瞪大了眼睛,驚呼道:“大哥,你莫不是想投靠漢國?這可使不得啊!我們是大魏的子民,怎能背叛自己的國家?”
士族子弟苦笑了一聲,搖頭道:“我又何嘗不知這個道理?但如今這局勢,我們又能如何?難道要等到大魏滅亡,我們一同陪葬嗎?”
在洛陽城的另一處,一位身着粗布衣裳的老者正坐在茶館中,他的面容蒼老,但眼神卻異常銳利。
他聽着周圍人的議論,心中暗自思量着。
此刻,他聽着人們談論着投靠漢國的言論,心中充滿了憤慨。
“哼!這些貪生怕死之輩,怎配爲大魏子民?”老者冷哼一聲,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
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充滿了威嚴與力量。
周圍的人紛紛側目,只見老者環視四周,朗聲說道:“大魏雖遭此劫難,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共度難關。投靠漢國?那是懦夫的行爲!我輩當誓死保衛大魏,絕不讓漢國踏足洛陽半步!”
老者的言辭激昂,讓周圍的人紛紛爲之動容。
他們看着老者那堅定的眼神和挺拔的身姿,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敬意。
然而,在這動盪的時局中,人們的想法各不相同。
有人選擇堅守信念,有人選擇另尋出路。
而洛陽城,就像是一艘在驚濤駭浪中漂泊的巨輪,隨時都有可能被捲入更深的漩渦之中。
當日,天邊剛泛起一抹魚肚白,武德縣的漢軍前軍指揮之地便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
軍旗獵獵作響,士兵們穿梭往來,傳遞着最新的戰報和指令。
就在這時,一匹快馬如離弦之箭般衝進了營地,馬背上的信使滿身塵土,臉上寫滿了疲憊與急切。
他一下馬,便跌跌撞撞地衝進了主營帳,口中高呼:“緊急軍情!緊急軍情!”
漢軍前軍的主帥,大漢皇太子劉嗣,正端坐在案前,仔細研究着地圖,謀劃着下一步的進軍路線。
聞聽喊聲,他猛地擡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信使跪倒在地,雙手呈上一封密信,顫聲說道:“太子殿下,曹叡被刺殺的消息……已經送到了!”
劉嗣聞言,心中一震,雙手微微顫抖地接過密信。
他迅速展開信紙,掃了一眼上面的內容,臉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曹叡被刺殺,對於大漢來說,既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也可能是一個隱藏着無盡危機的陷阱。
沉吟片刻,劉嗣當即決定召集漢丞相諸葛亮前來商議此事。
他站起身,大步走出主營帳,對着外面的傳令兵喊道:“速去請丞相諸葛亮前來議事!”
不多時,諸葛亮便匆匆趕到。
他身穿一襲素袍,手持羽扇,步履穩健,神態從容。
走進主營帳,他見劉嗣面色凝重,心中已猜到了幾分。
劉嗣將密信遞給諸葛亮,沉聲說道:“丞相,你看看這個。”
諸葛亮接過密信,仔細閱讀起來。
他的眉頭漸漸皺起,眼神中閃過一絲憂慮。
看完密信,他緩緩擡起頭,看着劉嗣說道:“此事事關重大,曹叡被刺殺,魏國必亂。我等一面要密切關注洛陽的情況,看看魏國會有何種反應;一面要將此消息儘快告知陛下,讓陛下聖裁。”
劉嗣聞言,當即點頭表示贊同。
諸葛亮智謀過人,此時聽取他的意見,無疑是最爲明智的選擇。
他看着諸葛亮,語氣堅定地說道:“丞相所言極是,就依丞相之計行事。你即刻安排人手,將消息送往鄴城,呈報父皇。”
諸葛亮領命而去,劉嗣則繼續坐在案前,沉思着接下來的戰略部署。他知道,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軍力的考驗,更是對智謀和決心的考驗。
五日後,鄴城,天色已近黃昏,夕陽的餘暉灑在古老的城牆上,顯得格外蒼涼。
八百里加急的快馬如同一道閃電,穿城而過,直奔大漢天子劉禪所在的臨時行宮。
行宮內,劉禪正坐在龍椅之上,批閱着奏章。他身穿龍袍,頭戴皇冠,面容略顯疲憊,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這時,一名宦官匆匆走進大殿,跪倒在地,高聲稟報:“陛下,有八百里加急軍情!”
劉禪聞言,心中一緊,他放下手中的筆,擡頭看向宦官,示意他呈上軍情。
宦官雙手奉上密信,劉禪接過信,迅速展開閱讀。
當他的目光掃過“魏國皇帝曹叡被宮女刺殺”的字樣時,臉上頓時露出了詫異之色。
他皺了皺眉頭,心中暗自思量:這消息可否屬實?會不會是魏國的陰謀?
想當初,魏國也曾多次使用詐降之計,企圖誘使漢軍上當。
如今,曹叡被刺殺的消息來得如此突然,怎能不讓人生疑?
劉禪沉思片刻,決定召見丞相和衆位大臣商議此事。
他站起身,對着大殿外的宦官喊道:“傳朕旨意,召丞相及衆位大臣即刻進宮議事!”
不多時,衆位大臣便匆匆趕到。
他們走進大殿,見劉禪面色凝重,心中已知有大事發生。
劉禪將密信遞給費禕,沉聲說道:“諸位愛卿,你們看看這個。”
丞相接過密信,仔細閱讀起來。
衆位大臣也紛紛圍攏過來,一同查看。
看完密信,費禕擡起頭,看着劉禪說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若曹叡真的被刺殺,魏國必亂。但我等也要謹防這是魏國的陰謀,不可輕舉妄動。”
劉禪聞言,點了點頭。他深知,此時的決策關乎大漢的興衰存亡。
他看着衆位大臣,語氣堅定地說道:“文偉所言極是。我等一面要密切關注魏國的動向,看看他們會有何種反應;一面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防魏國突然發難。只要漢軍不動,這勝勢便掌握在我們手上。萬一貿動,中了魏國的計,讓形勢扭轉,那就不妙了。”
魏國如今在絕境之中,可不要絕境生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