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名合格的先鋒官,史文恭在剛剛接觸到這夥渡江的敵軍時,第一感覺就是這回的對手應該不是甚麼正規軍,甚至連豪強私兵都算不上。
緣何?
要說高麗雖小,立國也有兩百年,卻還不至於讓正規軍穿得破破爛爛活像一羣流民。不少人拿着削尖的硬木充作長矛不說,長刀、佩劍等制式兵器更是難得一見,史文恭後來甚至還從這些人手上發現了鋤頭等農具的影子。
雖說豪強們都喜歡裹挾着勢力範圍內的民壯作戰,倒是和這羣“流民”也有共通之處,但這些人的隊伍也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隊伍的核心卻通常是由凝聚力遠超正規軍的精銳私兵組成。這個核心除了起到保障戰鬥勝利的作用,還能在危急時刻,保障豪強們的人身安全。
可眼前這夥人哪裡有什麼核心?從裡到外完全是一副寒磣景象,這倒是他們唯一一個上下一致的特徵。
“就這樣人,李資謙也敢往王京招?真是狗吃牛屎,只圖個多!”站在高地上查探敵情的蘇定雖說言語中毫不隱瞞心中的鄙意,但是臉上還是樂開了花,倒不是這夥人激起了他縱馬一戰的慾望,而是江中停留的上百隻舟船,讓他大有“老子缺甚麼,你便送甚麼”的欣慰。
“八成是從交州道招來的村留二三品軍!看來這老賊是打定主意要在王京跟我軍死耗了!這樣也好,咱們就來個圍點打援。先把李資謙動員的各地援軍解決掉!”
史文恭眼睛最毒。一開口便猜出這夥人的來歷。村留二三品軍是高麗駐紮在地方州縣上人數最爲龐大的隊伍。不過這些人雖頭頂軍隊之名,卻並不已打仗爲己任,主要從事粗重賤役,這一點和宋朝的廂軍有點類似,只不過地位卻要更低。
“兄長說的甚是,此舉正好暗合‘以我之長,擊敵之短’的兵法要義!說實在的。咱們自擔當大軍先鋒以來,還沒在野地裡遇上過幾次高麗人哩!”
蘇定點頭表示贊同,雖然蕃落軍登陸以來戰績輝煌,可以要憑一己之力,攻下敵方決心死守的都城,無論是蘇定,還是史文恭,再狂再傲,也沒有作這種不切實際的打算。
“只可惜好不容易遇上一夥人。卻只是村留二三品軍之流,勝之不武啊!”
“兄弟,你莫要看他不起,蒼蠅再小也是肉!待會你帶五個營壓上去,注意要速戰速決,主要是搶船。但俘虜也是要的!有沒有問題?”
蘇定見史文恭明擺着要“一鍋端”的架勢。不由“壞”笑起來:“隨便把這廝們趕散就算了,難道一口湯都不留給後來的人喝?”
“這是打仗,哪能兒戲?既然輪到我當先鋒,當着元帥的面我也就是一句話:骨頭啃光,肥肉嚼盡!誰有意見,等他們作了先鋒再說!”
半年的低潮期並沒有改變這個男人深藏在骨子裡的那種驕傲,現在的他,好似一柄出鞘的利劍,誓要在拓邊的舞臺上找回屬於自己的榮光,獨一無二的榮光。
“愚兄爲你掠陣。去罷!”史文恭拍了拍蘇定的肩膀,鼓勵道。
“兄長,對付這夥人,你還留甚麼預備隊?只管把弟兄們都交給小弟,保證不叫它溢出一滴湯水去,還有,半個時辰之內解決戰鬥,怎麼樣?”
話雖是這麼說,其實蘇定最佩服史文恭的地方,就是該囂張的時候絕對囂張,卻永遠不忘留下後手。
“小心駛得萬年船,況且我今天總感覺有些不大對勁!”
說這句話的時候,史文恭的眉頭微皺着。他心中一直有個疑問沒有解開,既然李資謙擺出一副死守王京的架勢,爲何會冒冒失失的派出一支船隊,來接這樣一批完全不靠譜的人?難道就不擔心資敵嗎!他到底是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還是別有圖謀?
“憑我五千精騎,即便放在大宋也不容小視,李資謙這個草頭王還能釣咱的魚不成?再者說了,就是把他手下騎兵全派出來,先不說戰力如何,拼數量都不一定拼得過咱們!”
蘇定自嘲的笑了笑,論戰論到比人數的份上,已經是超級高看李資謙訓練出的那支大仁國京軍了,說完他已經失去再論敵手的興趣了,只是建議道:“兄長,那一千漢軍我是要帶下去的。越往後面,咱們露臉的機會就越少,趁着有機會,讓弟兄們多表現表現!”
蘇定要照顧一下漢軍兩營,史文恭自然是沒什麼想法的,不過對蘇定之前的分析很是上心。
根據從降兵處得來的情報綜合來看,王京城中的新兵裡,倒是有萬把來人的騎兵,乃是李資謙把各地馬場的戰馬全部攥在手上,才從無到有搞出這支馬軍來。
這支新兵人數遠超蕃落騎兵,不過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吃軍餉不過半年時間。是以即便是他們全夥出動,史文恭也有擊潰這夥人的把握。
此時蘇定話雖說得滿了些,但史文恭也不願挫他銳氣,默想一陣,還是點點頭,囑咐了這個兄弟幾句,便見蘇定大喜去了。
要說由前大宋禁軍和前高麗京軍組成的兩千五百騎混編騎兵,猛撲四千餘大仁國不入流的雜役部隊,根本不可能存在懸念。
哪知,原本應該水到渠成的一幕,因爲後者的異常反應,突然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原來,當震耳欲聾的馬蹄聲響徹在天地之間時,任何獵物都會做出正常的應急反應。可偏偏這夥工役部隊絲毫沒有表現出該有的警惕性,除了按部就班的派出斥候進行接洽外,其他人反而淡定的該幹嘛幹嘛,一點沒有遇襲的覺悟。甚至連前來接應他們的水軍都表現出足夠的驚慌失措,反而就他們若無其事。
高地上觀戰的史文恭見此一幕,驚訝地張開了嘴巴,敵軍這種異常的反應,真叫他有種摸不清對手路數的感覺。
遇險不驚,必有所仗!難道,這夥人還真就是“餌”,用來勾引他史文恭上鉤的?
不對,不對!
做餌也是要有演技的!不然在掀桌子之前,起碼應有的敷衍總該有些。在周圍沒有任何異動時,對方還如此淡定,反倒讓人感覺反常!莫不是……把自己當成友軍了?
史文恭的猜測又一次被印證了。
這夥雜兵中的雜兵,果然是名副其實。直到數百丈開外斥候伏誅之後,這支隊伍突然迅速的由外而內,開始炸營了。四千人馬不分地位尊卑,全部一窩蜂的往江邊涌去。
開玩笑,就算是從沒上過戰場的民壯,也知道在平地上兩條腿是無論如何也跑不過四條腿,唯有眼前這條漢江,才能保全他們的性命。
剛剛還勸他們淡定的人都不淡定了,負責接應援軍的水軍就更慌了。此時見狀不妙,立馬就要開溜。可是越來越多的友軍不要命的往船上撲來,頃刻之間,就有四五隻小船因爲承受不住太多人的求生慾望,而沉沒在冰冷的江水之中。
水軍原本還指望儘可能的多帶友軍過江,畢竟大家同屬一個陣營,見死不救這種事還是不大做得出來的。哪知眼下友軍瘋狂的舉動已經嚴重威脅到他們的安危,此時幾乎所有船伕心中都只剩一個念頭,那就是逃命。
唯一的救命稻草要逃,被拋下的友軍豈能願意?原本親密無間的兩支隊伍因爲“你活命、還是我活命”的死亡命題開始變得微妙起來,不是水軍和步軍是誰先抽刀向對方下手,一場局部性自相殘殺的鬧劇居然就在大敵當前之時,隆重上演了。
也是,同仇敵愾、共度時艱的基因永遠只銘刻在經受得住千年磨難的民族血脈中,而作爲各個時代不同老大的不變寵兒,顯然高麗國沒這種傳統。
“高麗營搶船!漢軍跟我上!”
蘇定的高呼聲幾乎伴隨着這場戰鬥全始全終,儘管作爲一位統制官,他有許多種選擇將軍令傳遞下去,但他還是選擇了這種原始的方式,表達着自己的亢奮。
他沒有吹牛,即便蕃落軍只動用了一半軍力,他還是成功在半個時辰內搞定了眼前的局面,雖然最終仍有二三十隻船舶成功逃到了漢江北岸,但蘇定此番繳獲的船隻,已經勉強能夠搭起一條浮橋。
這就足夠了!此役關鍵不在殲敵多少,也不在俘敵多少,而是在於能不能使大軍快速通過漢江,所以蘇定手上六成兵力,用於奪船。他只帶着一千漢軍騎士,壓着這支四千人的高麗軍窮追猛打。
戰後,蘇定頗爲興奮的往遠處的高地上揮動手臂,雖然他根本看不到史文恭不喜反憂的面龐。
是的,此時史文恭臉上並沒有一絲笑容,反而心上像被拴了塊石頭似地直沉下去。
這夥人的結局雖然證明了他們不是在做戲,可從他們初見己方的那種熟視無睹的反應,讓史文恭敏銳的發現一個讓人如鯁在喉的隱患,難道……在這漢江南岸,真的隱藏着一支沒有被己方斥候發現的騎兵?
這,真是高麗人作的一個局嗎?(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