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既死之櫬
後金軍火焚城中囤積糧料,濃煙蔽島,火光沖天。旋即轉攻東山,萬騎馳衝;巳時,並攻西山,一路涌殺。後金軍的馳突攻殺,受到明守島官兵的拼死抵抗:“且島中諸將,金冠先死,而姚與賢等皆力戰而死。視前此奔潰逃竄之夫,尚有生氣。金冠之子,會武舉金士麒,以迎父喪出關。聞警赴島,遣其弟奉木主以西,而率義男三百餘人力戰,三百人無生者。其忠孝全矣!”
覺華島爭戰的結局是明軍覆沒而後金軍全勝。此戰,明軍損失慘重。經略高第塘報:覺華島“四營盡潰,都司王錫斧、季士登、吳國勳、姚與賢,艟總王朝臣、張士奇、吳惟進及前、左、後營艟百總俱已陣亡”。總督王之臣查報:“覺華兵將俱死以殉。(百度搜索給力文學網更新最快最穩定)糧料八萬二千餘及營房、民舍俱被焚。”同知程維楧報:“虜騎既至,逢人立碎,可憐七八千之將卒,七八千之商民,無一不顛越糜爛者。王鰲,新到之將,骨碎身分;金冠,既死之櫬,俱經剖割。囤積糧料,實已盡焚。”
《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載:“我軍奪濠口入,擊之,遂敗其兵,盡斬之。又有二營兵,立島中山巔。我軍衝入,敗其兵,亦盡殲之。焚其船二千餘;並所積糧芻,高與屋等者千餘所。”總之,覺華島上明軍7000餘名和商民7000餘丁口都被後金軍殺戮;糧料8萬餘石和船2000餘艘都被後金軍焚燒;主島作爲明朝關外的後勤基地也被後金軍摧毀。同時,後金軍也付出代價,明統計其死亡官兵爲269名。袁崇煥作了《祭覺華島陣亡兵將》,曰:
慨自戰守乖方,屢失疆土。
天子赫然震怒,調南北水陸舟師。謂爾乘船如馬,遂調之來,爲進取也。據爾等間關遠至,豈不欲滅此朝食,一帆而金、復歸,再帆而黃龍掃哉!奈未盡其用而敵即來。冱寒之月,冰結舟膠。窘爾之所長,烏得不及於難。說者謂謀之不臧,不臧固不臧矣,然排山倒海之勢,以十八萬而臨數千之水卒,即臧可奈何?而爾等計無復之,憤然以死,略無芥蒂。視當年之棄曳倒奔者加一等也。人之罪,至死而免;人之,至死而定。今將略爾罪而嘉乃忠。請命於天子,諒爲之恤,所以不沒汝等者,良有在也。
吁嗟!巨浪茫茫,空山寂寂,皆汝等忠靈之所灑蕩也。望故鄉以何日,即轉劫而無期,苒苒遊魂,何不相結爲厲,殲仇泄憤?在生之志,藉死以伸,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爾其勉之!不腆之奠,涕與俱之。尚饗!
寧遠之戰,明朝之所以大捷,後金之所以大敗,其原因諸多方面而又錯綜複雜。
在政治方面,後金進攻寧遠的戰爭,已由統一女真各部、反抗民族壓迫的正義戰爭,變成爲掠奪土地人民、爭奪統治權力的不義戰爭,因而遭到遼東漢民的強烈反對。尤其是努爾哈赤對遼瀋地區漢民的錯誤政策,引起後金與明朝兩方面轄區漢民的不滿和恐懼,從而促使寧遠軍民拚死抵禦後金軍的進犯。西洋大炮是袁崇煥獲勝與努爾哈赤失敗的一個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