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山村尋訪(下)

斯文的男子名唐才,字易禮,齊村的人都管他叫大才叔。他本非淮北省人,而是在幾年前遷徙到此。

唐才恭敬地請一行人進了他自家的農家小院,小村莊裡常年不來客人,尤其是這麼多官差。據聞其中還有一位王爺兩位將軍,更令村裡人覺得稀奇,近乎全村的人都聚攏在唐才的家門口瞧熱鬧。

“唐兄,不知這南洋甘可是出自齊村?”劉愈進門後坐在破舊的椅子上,問道。

唐纔有些手足無措,摩挲着雙手道:“是,的確是。劉將軍不必如此客氣,叫小人易禮便可,這南洋甘,是幾年前小人與一位跑船的朋友,從南洋偷運回來,那位朋友還因此喪了命。”

劉愈沒想到引進地瓜也會有人命傷亡,在他追問之下,唐才纔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的清楚。

“小人本是福建人,本是讀書人家道中落,十七歲起便隨人往南洋跑船往來經營一些貨物,漸漸積累起一點身家。那時小人認識了一位朋友,名叫甘召,出門在外尤其在番邦之地做生意,同行之人相互照應,小人與甘召引爲莫逆。”

“五年前,小人和甘兄弟販運絲綢往南洋,大賺一筆,便從當地購買了一些香辛料,準備帶回中原販賣。臨行前當地人的一個土酋,想通過我們長期購置絲綢,便邀請我們去府上做客。那土酋用南洋甘招待我們,第一次吃便覺得此物香甜可口齒頰留香。那土酋說這是貢品,即便在南洋也少有人吃到。”

“我們是生意人。見到好東西便想究根問底。那土酋很熱情。帶我們參觀了他的南洋甘種植園,正巧遇上收穫。小人和甘召當時算計了一下,一畝地的南洋甘就可以出產千斤以上……”

說到這裡連齊方等人也驚歎一聲,畢竟現下的良田,一畝小麥能出產三四百斤就已算豐收。

唐才嘆口氣續道:“當時小人和甘兄弟便起了心思,準備帶一些種子回來種植,一打聽才知道這南洋甘不論是果實還是根莖,種在土裡都能成活。當夜我們便偷摸進土酋的種植園。以爲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偷兩個南洋甘出來,沒想到卻被守園的人發現,但甘兄弟還是拼死拔出兩棵,抱着與我一同逃到港口的船上。”

“當時香辛料尚未裝船,我們也顧不上便開船了,土酋帶人到港口,朝船上射箭,甘兄弟胸口中了一箭,之後海上風浪顛簸,他的傷也一直未能好轉。即便拼着一口氣。甘兄弟還是沒能睜眼再看到中原的大地,不過正因他上岸前才死去。屍體才能帶回而不至屍沉大海。”

“也怪小人太貪心,錢財大多數都購買了香辛料還不得帶回,僅有的盤纏小人也用來將甘兄弟的棺槨帶回淮北,他是齊村人,小人來到此地之後便定居下來,想借由南洋甘來爲中土百姓造福。小人便與甘兄弟的兒子,甘茂甘賢侄一同研究栽種。種植第一年,齊村的南洋甘獲得豐收,小人便想去官府請縣尉大人幫忙推廣,誰知道卻碰了釘子,縣尉大人不許我們推廣種植,便是這僅有的南洋甘田,當時縣尉也找人來毀了幾次。”

蘇彥在旁邊聽了半天,本以爲事情經過波折之後會很順利,此時也不禁問道:“這麼好的東西,又好吃又高產,那狗屁縣尉爲何還會刁難?”

唐才恭敬道:“回昱王大人,您可能有所不知。這南洋甘雖然好吃又高產,但畢竟不能當田賦稅糧上交,這些年來北方戰亂頻繁,地方苛捐雜稅衆多,縣尉爲了不令自己治下田賦上繳不及,只能嚴令不許種植南洋甘,可那時南洋甘已經推廣到不少的村子,不少的百姓都在種。”

劉愈嘆口氣道:“先行者必要有其不拔的意志和推翻阻力的勇氣,之後唐兄又是如何推廣?哦,本官來的時候見本縣官道之旁,近乎家家種植了南洋甘。”

唐才臉上總算有了點笑容道:“好東西即便是百姓也會分辨吧。縣尉雖然不許種植,第一年還多加刁難,但因爲那一年淮北大旱,田地大多無收,可偏偏南洋甘卻收穫頗豐,令本縣百姓渡過了災荒年。第二年換了如今的林縣尉,林縣尉可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他不但鼓勵我們種植,還想將此物推廣到周圍縣郡。但那些縣郡的官也念着田稅,就是不答應林縣尉的請求,因而南洋甘也只在化縣生根發芽。”

“難得,難得。”劉愈讚歎了兩句。

唐才又將甘召的兒子甘茂介紹一番,甘茂是個二十歲左右的小夥子,人很精神只是偏瘦。見到這麼多官聞訊他,他只顧跪在地上不斷的磕頭。

劉愈當下便將想請唐才和甘茂入關中推廣種植南洋甘的事說了,唐才臉上驚喜異常,自從他帶着南洋甘身無分文地來到化縣,就希望有朝一日南洋甘能引起朝廷的重視。如今朝廷派了王爺和將軍來親自邀請他,這可說是祖上積留下來的福氣。

“回劉將軍的話,小人和甘賢侄研究了這幾年,對南洋甘的生活習性已有了解。若是帶到關中之地,每年適合在夏季播種,到秋末冬出便可收穫。”

關中的旱災已令夏糧和冬糧無收,本來救災要近乎救一年,如今只需要救幾個月便可。劉愈笑道:“那不正解了關中的災情?”

因爲當天已天黑,一行不能回方州郡。劉愈等人便在此暫住一日,唐纔在當地百姓擁戴下不大不小是個里正,緊忙安排家家戶戶給騰地方。

當夜在齊村一戶大院裡,一行人生起篝火,烤地瓜吃。爲了不落下官搶民物的惡名,劉愈從村裡百姓手中以高價買來幾筐地瓜,用木棍穿起。教給衆人烤食的方法。

這還是衆人第一次吃到地瓜。本來很多人還懷疑這髒乎乎的東西到底能不能入口。但見到昱王和劉將軍都吃的開心,他們也就學着試試,一入口便被這地瓜的美味所吸引。

劉愈見衆人吃的狼吞虎嚥,臉上一笑,人也就圖個新鮮,讓他們天天吃地瓜肯定很快就吃膩。但對於關中正在受災的百姓來說,能餬口溫飽,這纔是最關鍵的。

一行人的乾糧中也帶着乾肉。當下也拿來一起烤了就着吃,村裡的孩子在旁邊跑來跑去玩耍,女兵們也用乾肉來招待村裡的孩子。肉食對普通百姓來說一年也吃不上一兩回,孩子們個個都爭搶着吃。劉愈也讓衆人將隨身攜帶的乾肉都拿出來。

村裡的百姓也有很多沒散去,因這些當大官的沒什麼架子,而且其中還有將軍,村裡也有出去當兵的。還有一個是女兒軍的女兵。

“徐大帥,您就是女兒軍的徐大帥?”一個村裡的婦人打量着徐軒築問道。

在百姓流傳中,徐軒築是個跟天神一樣的神奇人物,現在見到活的。也不過看起來是個普通的女人,除了人漂亮一些。看上去跟城裡一般的大家小姐沒區別。

徐軒築笑着點點頭,她還在爲劉愈剝地瓜皮。

“俺們村有個叫妞妞的,兩年前投了女兒軍,本來隔三差五的就往家裡寫信。可自從上兩個月開始便沒了音,徐大帥,您可認得俺們村的妞妞?她的奶奶重病在家,想念她的緊。”

兩個月前,正是葵水之戰的發生時間。女兒軍在那一戰中損失慘重,很多屍首事後認不得,被九弟掩埋。那個叫“妞妞”的女兵,很可能已葬身在戰場上。

事理很明朗,但這話卻沒人說的出口。徐軒築一笑道:“妞妞是個好兵,會回來的。”

本來還算輕鬆歡快的氛圍,卻因爲“妞妞”的話題而變得沉重,尤其是隨行的女兵,她們大多數都參加了那場戰爭,是戰場上的倖存者。想到戰場上失去生命的同伴,便要偷着抹幾把眼淚。

篝火一直持續到半夜,各自都回去睡,劉愈便在院子裡的房舍裡躺下。心情起伏,加上農家條件簡陋睡的不習慣,也就多想了一些事情。

一些女兵尤其是愛乾淨的更加睡不着,三五成羣的出來在篝火旁聊天說話,直到困了相互依偎着睡着,院子裡的篝火一夜也都有人加柴,到第二天清晨仍舊未熄滅。

第二天劉愈本想帶着唐才和甘茂叔侄二人一同回方州郡,但二人不會騎馬,鄉野間又尋不到馬車,劉愈只好決定先回去跟楚王等人商議,上奏了皇帝,再派人來接。

雖然楚王不待見劉愈,但這畢竟涉及到救災和立功的問題,能讓未來的儲君對他的印象改觀或許也是一件好事。

當一行人一路顛簸回到方州郡,不少的車隊運着糧食往城裡進,想來方州的糧食已收齊。有了第一批糧食,再加上地瓜的事,這趟差事會很圓滿的完成,皇帝也完全有理由將楚王重用。

但當劉愈隻身進了太守府的後院,卻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

楚王拿着劍,正一袋一袋的去刺破麻袋,像是在檢查,又好像在破壞。

“於太守,這就是你們徵來的糧食?”楚王對身後膽戰心驚的于田壽質問道。

于田壽支支吾吾,顯然知道做錯事不敢應答。而楚王和于田壽之旁,有個舉止很優雅的女子,淡藍長裙寬袖窄領,臉上不着笑卻似笑靨迎人,嬌豔若滴的楚楚面孔,像個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的結合體。很婉約,令劉愈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

想來這便是蘇彥口中於太守的漂亮女兒。

劉愈不敢多想,看她一個深閨的女子出來迎人便知道于田壽有意以女兒來接近楚王。不管這於家小姐是否有心,劉愈都不該去招惹。

再看那些破損的麻袋,流出的米是米混着沙子,有的乾脆是半袋沙子半袋米。

劉愈終於知道方州的士紳爲何會如此配合,原來是想以次充好矇混過關,偏偏因爲這一行的人手少,當地的官差又敷衍了事,楚王雷厲風行卻又缺乏實踐經驗沒走到下面督察,使得收上來的米有近乎一半都是這樣的泥沙混雜。偏偏麻袋又沒標記,不知道哪些米出自何家,查無可查。

“楚王殿下,畢竟是救災之米,百姓有糧吃已是萬幸,至於泥沙,有一些也無妨。”明瑾勸解道。

楚王回身看了明瑾一眼,不置可否。劉愈走上前道:“明員外,你這話說的就不對了,百姓受餓是受餓,難道就可以用沙子攙和着米當救災糧?你這不是罔顧百姓疾苦!他們吃不吃的下去是一回事,吃了這些米,百姓日後何來對朝廷的信任?”

明瑾被劉愈當衆訓斥,臉色不佳,轉而求助地望向楚王。

楚王冷冷問道:“劉將軍這是從何處回來?”

“臣……”

一旁的明瑾終於找到爭臉的由頭,冷笑着搶白道:“莫以爲楚王殿下不知,你劉將軍這是剛出去遊玩回來,還腆着臉說什麼百姓疾苦,上奏皇上定你個玩忽職守之罪也不爲過!”

劉愈再看楚王,又學着之前的模樣背過身不加理會。

之前讓他好好養傷,現在徵糧出了事又賴他玩忽職守。這楚王的氣量未免也太小。

自負自大自閉,劉愈想不出任何理由來輔佐這樣的君王。

劉愈本來還想將地瓜的事告知於楚王令他立下救災頭功,現在也打消了這念頭。身爲一謀臣,還有選擇謀主的權力,即便楚王將來當皇帝,他也大可辭官不做逍遙快活。

楚王怒氣衝衝地進了內堂,明瑾等人緊隨上去,連劉亭都幸災樂禍地瞧了劉愈一眼跟了上去。

劉愈也是一肚子火氣,手傷還不好還念着救災兩天跑了二百多里路。現在還是想想回去怎麼寫給皇帝的奏本。

劉愈往太守府後門走去,走了幾步,聽到背後有輕微的腳步聲。轉過身,便見到於家小姐在後面跟着他,見他轉過身,於家小姐也停下腳步,面色帶着淡然地好奇打量他。

模樣真是有些動人。劉愈一升而起的年頭趕緊被他打消,心中又告誡自己,這女人不能惹。

“於小姐,你爲何要跟着在下?”劉愈拱手問道。

女子眉頭輕輕一蹙:“於小姐?”

不但人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連聲音劉愈都覺得在哪裡聽過。

“難道小姐不是於太守的千金?”

那女子斜眼白了劉愈一眼道:“劉大將軍真是好記性,當日在雁塔上將小女子數落的當衆下不來臺,現在小女子千里迢迢騎快馬來給你治傷,你卻當是什麼……於小姐?看來是小女子的面容入不得你這個好色君子的法眼。”

這言辭,這牙口,劉愈再笨也知道自己判斷錯了。不是似曾相識,而是本來就認識。

“看來曲醫女你的風熱之症已經好了。沒留下疤痕,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劉愈笑容促狹地打量着曲寧的臉,像是真要從她臉上尋出個疤來。

第194章 少年第465章 情報交換模式(二)第178章 人月兩團圓第135章 造反狂熱分子第315章 變態人總有變態事(中)第240章 劫富濟貧第553章 沒有退路的選擇(中)第410章 功臣不容社稷(下)第664章 用人之道第283章 長安亂,亂長安第418章 第二回合(四)第80章 夫妻同心第367章 中原無好人第11章 偶爾深沉的男人第151章 宮闕之亂(3)第390章 風雪長安城(上)第603章 新宗教的外衣第393章 後劉愈時代的變革第289章 牆不透風就戳個洞第342章 挑事的遇上找事的(下)第227章 討逆大元帥的制敵絕招(中)第71章 徐菜花打虎記第261章 霍小將軍的煩心事第624章 後院的三角關係第490章 陰溝裡翻船第267章 迅雷之勢第495章 天子南巡(下)第463章 暗中查訪第15章 原來不識君第593章 溫柔鄉是英雄冢(下)第249章 兩重天第269章 女眷的擔憂第357章 自古華山一條路第267章 迅雷之勢第269章 女眷的擔憂第81章 祭祀大典(上)第140章 交換條件第661章 善名我當,惡事假手於人第125章 空手套白狼第567章 陣營危機(上)第144章 司令駕到第643章 飯桌會議第386章 芝麻綠豆的逆襲(中)第26章 長安悶騷男第100章 長安古惑仔第46章 夫駕婦隨第538章 被迫遷徙第377章 正朔之爭(五)第278章 趕早不如趕巧第490章 陰溝裡翻船第232章 艱苦卓絕的守城戰第537章 北越族(下)第380章 一出一進自己人第78章 蘇彥的掛牽第664章 用人之道第187章 不宣而戰第151章 宮闕之亂(3)第527章 南下第308章 權力和原則的關係第420章 第二回合(六)第501章 極品貪官(下)第117章 山村尋訪(下)第672章 血濺宮闈(二)第596章 丈母孃之怒第461章 神行百變柳麗娘(上)第363章 賓至如歸第193章 夜駐維城第284章 案情重組第120章 內奸問題很嚴重第388章 突厥王庭第587章 戰前假象與迷局第380章 一出一進自己人第8章 架不住的風情第525章 明修棧道(上)第10章 閉門一家親第658章 攻心爲上第332章 殺人越貨第125章 空手套白狼第239章 土匪進城(下)第131章 大朝會(中)第303章 有婚無禮(上)第593章 溫柔鄉是英雄冢(下)第196章 升帳第270章 論功請賞與論罪言罰(上)第250章 平靜的江水(上)第235章 今夜無戰事第24章 縱使相逢也不識第346章 王后的風情第648章 順風不順水(下)第283章 長安亂,亂長安第567章 陣營危機(下)第620章 驟起的殺機第594章 婚姻的責任第266章 戀物情節第556章 蘆笙節大陰謀(一)第274章 幾家歡喜幾家憂第564章 人不玩賴枉少年(下)第146章 太子之爭及謀朝篡位二三事(下)第65章 花魁傾城絕豔(上)
第194章 少年第465章 情報交換模式(二)第178章 人月兩團圓第135章 造反狂熱分子第315章 變態人總有變態事(中)第240章 劫富濟貧第553章 沒有退路的選擇(中)第410章 功臣不容社稷(下)第664章 用人之道第283章 長安亂,亂長安第418章 第二回合(四)第80章 夫妻同心第367章 中原無好人第11章 偶爾深沉的男人第151章 宮闕之亂(3)第390章 風雪長安城(上)第603章 新宗教的外衣第393章 後劉愈時代的變革第289章 牆不透風就戳個洞第342章 挑事的遇上找事的(下)第227章 討逆大元帥的制敵絕招(中)第71章 徐菜花打虎記第261章 霍小將軍的煩心事第624章 後院的三角關係第490章 陰溝裡翻船第267章 迅雷之勢第495章 天子南巡(下)第463章 暗中查訪第15章 原來不識君第593章 溫柔鄉是英雄冢(下)第249章 兩重天第269章 女眷的擔憂第357章 自古華山一條路第267章 迅雷之勢第269章 女眷的擔憂第81章 祭祀大典(上)第140章 交換條件第661章 善名我當,惡事假手於人第125章 空手套白狼第567章 陣營危機(上)第144章 司令駕到第643章 飯桌會議第386章 芝麻綠豆的逆襲(中)第26章 長安悶騷男第100章 長安古惑仔第46章 夫駕婦隨第538章 被迫遷徙第377章 正朔之爭(五)第278章 趕早不如趕巧第490章 陰溝裡翻船第232章 艱苦卓絕的守城戰第537章 北越族(下)第380章 一出一進自己人第78章 蘇彥的掛牽第664章 用人之道第187章 不宣而戰第151章 宮闕之亂(3)第527章 南下第308章 權力和原則的關係第420章 第二回合(六)第501章 極品貪官(下)第117章 山村尋訪(下)第672章 血濺宮闈(二)第596章 丈母孃之怒第461章 神行百變柳麗娘(上)第363章 賓至如歸第193章 夜駐維城第284章 案情重組第120章 內奸問題很嚴重第388章 突厥王庭第587章 戰前假象與迷局第380章 一出一進自己人第8章 架不住的風情第525章 明修棧道(上)第10章 閉門一家親第658章 攻心爲上第332章 殺人越貨第125章 空手套白狼第239章 土匪進城(下)第131章 大朝會(中)第303章 有婚無禮(上)第593章 溫柔鄉是英雄冢(下)第196章 升帳第270章 論功請賞與論罪言罰(上)第250章 平靜的江水(上)第235章 今夜無戰事第24章 縱使相逢也不識第346章 王后的風情第648章 順風不順水(下)第283章 長安亂,亂長安第567章 陣營危機(下)第620章 驟起的殺機第594章 婚姻的責任第266章 戀物情節第556章 蘆笙節大陰謀(一)第274章 幾家歡喜幾家憂第564章 人不玩賴枉少年(下)第146章 太子之爭及謀朝篡位二三事(下)第65章 花魁傾城絕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