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禍起蕭牆(上)

重設左相,是劉愈平衡長安城文官勢力的手段,讓他有更多精力應付長安城以外的勢力。

各藩王佔據了天下近二分之一的領土,雖然每年向朝廷納貢,但納貢的數量在逐年減退,而藩王的府兵卻是年年增加,軍餉開支佔據了藩地賦稅的大半。包括淮王在內,但凡是大一點的藩王都在磨刀霍霍,隨時準備插朝廷一刀。

新皇的勢力僅僅覆蓋到潼關,令部分邊軍撤回長安城的詔書,定國侯劉兆也沒遵守,依然陳兵在邊關,準備對突厥開戰。劉愈知道,現在威脅到朝廷的勢力不在北邊,而在南邊。

以袁博朗爲首的右相一派罷官之事未平,另一波又起。在八月十九晚上,幾匹從關中西南三郡而來的快馬帶來了令劉愈意想不到的消息,在關中大旱嚴重的西南三郡,爆發了流民跟官府的衝突,流民爲了搶粥打死打傷了官差,隨即組織起來成爲義軍,攻破縣城。很快又有很多災民響應,在關南三郡中,一夜間被流民洗劫的縣城在十個以上。

因爲地方團練守備營被徵調大半,再加上糧餉不足,很多地區的防備鬆弛,使得地方官府無力對抗流民的洗劫。這股黑色的潮流正在向北蔓延,隨時威脅到長安城。

禍起蕭牆之內。

本來關中的旱災加上先皇的賓天,已令關中地區很不太平,現在雖然看似只是流民鬧事,但這股潮流一旦爆發起來,很可能是一場聲勢浩蕩的農民起義。到時不用淮王。不用那些虎視眈眈的地方霸主。單就這些不起眼的流民。就能讓長安城易主。沒有長安城作爲憑靠,新皇就是一個笑話。

劉愈當即徵調東水營南下平叛,而另一方面,他也要儘快將長安城局勢穩定下來,先將右相一黨跟新皇的對立情緒壓制下去。

八月二十。先皇大喪最後一天,也是先帝遺體入土的一天。

從長安城到皇陵的官道,都被一股壓抑的情緒所籠罩。百官陪同新皇,扶着先皇的靈柩運到皇陵內。而先帝在位的晚年已爲自己準備了地宮,一切富麗堂皇,等先皇的靈柩進入地宮之內,蘇彥才站在門口,流了幾滴眼淚。劉愈在旁看了看,並未說話。

在先皇下葬的大日子裡,袁博朗竟然告病,而右相一黨大多數都未親臨,這讓劉愈很惱火。現在關南的亂事已起,本來最好的辦法是由他親自去平定禍亂。但現在他根本不能抽身離開長安城,他還沒有做到完全的掌控全局。

“師傅。您在看什麼?”蘇彥見劉愈站在一邊發呆,走過來道,“這皇陵我是第二次來,不過上次我沒能進來看看。師傅,可還記得我在這裡賣給你的一個坑。”

劉愈微笑着點點頭。

蘇彥難得也展開愁容道:“要不師傅今日就在這裡選選,將來我們葬的別太遠,有什麼事我也好請教師傅您。我怕到了那邊,也會有牛頭馬面的跟我爲難。”

生在世上的事情還沒搞定,蘇彥就開始爲自己死後做盤算了。

劉愈看了看周圍的羣山環繞道:“難得關中有這麼片棲息的好地方,可還沒到你我準備選址葬身的時候。關中乃是朝廷的基石,你想好對策如何應對那些造反的流民?”

蘇彥聞言不由臉色重新沉了下去,爲難道:“有師傅在,這些事我就偷偷懶。那些流民的數量也不是很多,師傅……應該沒問題吧?”

劉愈嘆口氣,看來蘇彥還是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蘇彥看來,當了皇帝后整個天下都是他的,區區的幾個郡縣有人造反,朝廷的大軍平定起來肯定是手到擒來。雖然事實也大致如此,如今關南三郡造反的流民數量也只有數千人的規模,且戰鬥力低下,但鎮壓起來也很難,一方面不能太溫和,否則不能達到平定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能太強硬,畢竟那些也是走投無路的饑民,一旦將他們逼急了,不但會將禍事愈演愈烈,還會帶動地方百姓對朝廷的對抗情緒。到時義軍規模擴增,平定起來會難上加難。

平定叛亂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安撫地方妥善救災的過程。

爲了不使兩頭受牽制,劉愈也必須先拿袁博朗一黨開刀。

先皇入土,也意味着長安城的國喪之期已過,國喪期間對於婚慶娛樂活動的限制令也就此解除。長安城在恢復繁華熱鬧的同時,關南叛亂的影響會很快波及過來,到時候長安城也未必興盛的起來。

本來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一就是新皇祭天正式登基的日子。但因爲主持國喪及新皇登基大典的袁博朗的突然告病,新皇也特地下旨將祭天延後兩日,改在八月二十三進行。

從皇陵回到長安城,蘇彥便在劉愈的陪同下去看望那些“生病”的朝臣。皇帝親自過府探病,這可是莫大的恩典。包括右相在內也不得怠慢,即便拖着“病軀”也要恭迎聖駕。

這次的探病跟上次派曲寧來“治病”不同,蘇彥沒帶太醫,只是讓一個不懂醫術的御林軍總統領劉愈在旁護駕,擺明一種姿態是他並未懷疑這些官員裝病。是抱着絕對的信任,出於對朝臣的關懷纔來探望。新皇這樣做看似是服軟了,在向朝臣示好,但只有被探望的大臣才知道其中的苦況。

本來稱病只是罷朝向新皇施壓的託詞,現在倒好,新皇親自來探望,若是沒病裝病豈不是欺君之罪?而也不是人人都有袁博朗那麼高壽,有老人病,一個個昨日還沉迷於酒色,現在面對鑾駕的到來,只能一個個躺在牀上,裝的半死不活的模樣。連劉愈都在旁暗笑,這些大臣的病容病態都是裝的一般無二。

新皇也沒有要揭破他們是裝病的意圖,噓寒問暖也很體現君主對朝臣的關懷。從中午一路走來,新皇親自探病的大臣也不算太多,有十幾位。在看望的同時,蘇彥同時也帶來一個消息,向他們表明了現如今朝廷的困難,話鋒一轉,讓他們在第二日也就是八月二十一往六臺衙門參與議事。希望他們能拖着病軀去參議朝政。

等皇帝離開了,這些大臣才明白過來皇帝的用意。感情探病是假,來傳遞消息是真。爲了區區的朝議,皇帝竟然親臨,他們弄不明白皇帝爲何要這樣做。事實上新皇本人也對此事一頭霧水,他只是按照劉愈的吩咐一家一家有選擇性的探望,有很多裝病心虛的大臣也擔心皇帝會親臨,但事實上皇帝也並非家家都走,也沒有就近探望。甚至鄰門的大臣,皇帝也只是走了一家沒走另一家。

被探望的大臣,自然是躺在病榻上裝病表忠心演了個全套,而沒被探望的在鬆口氣的同時也在揣測新皇的意圖。在鑾駕回宮後,他們也找人去右相那邊探過口風,袁博朗的意思很明確,該稱病的繼續稱病,如果今日還在病榻上明日出現在皇宮那擺明了說他們有鬼。

但在第二日朝議,袁博朗還是親臨。不過右相一黨,也僅僅只有他一人前來。整個六臺衙門的議事廳還是冷冷清清,劉愈和蘇碧都是一副淡然的模樣,似乎也並不以爲怒,像在靜觀事態的發展。而這天的議題便是左相府的人員構成,這讓拖病來參與朝議探新皇口風的袁博朗很不爽。

不過因爲他身後一衆擁躉都告病在家,他也知道勢單力薄說話底氣不足,就一個人在旁生悶氣。朝議基本都是在聽藍和一個人滔滔不絕。

議事畢,蘇彥嘆口氣道:“重設左相之事難得如此順利,朕表欣慰。只是在左相提交的這些官員,有很多無法在朝中安排官職,不知袁相國你有何好的建議?”

袁博朗正怒火中燒,心說難道我還要給那姓藍的幫忙不成?

現在六部的大臣多數都站在他這邊,雖然很多看似跟他貌合神離,但這也只是一種表象,權力在手他也不怕一個左相會跟他分庭抗禮。

袁博朗黑着一張老臉道:“回皇上,老臣以爲,六部有很多差事,與其賣給那些商賈,不如先將左相提交的那些大臣安置下去,以後再詳議。”

連不知世事的蘇彥,也聽出袁博朗沒安什麼好心眼。要賣給商賈的都是一些閒差事,左相提交的官員名單所列的都是左相之下的重臣,讓他們去當一些芝麻綠豆一樣的閒差,那豈不是說左相毫無勢力可言?

“袁相國此提議甚好,只不過,各家都有各家的難處。”

蘇彥突然也像個深閨怨婦一樣跟朝臣們促膝長談起來。

“近日來不少朝臣都生病在家,朕生怕是長安有疫病,親自過府探過,看到平日裡與朕朝夕相對的臣子們的病容着實令朕心疼。可嘆,可嘆。朝議之後,朕決定讓太醫去府上給他們診治,望他們早日康復。再爲朝廷效力。”

袁博朗聞言不由瞅了劉愈一眼,心中隱隱感覺到不妙,他也能猜出事情一定跟劉愈有關。事實上新皇的很多舉動也是都是劉愈在背後安排的。

“皇上體恤朝臣,乃是朝臣之福。”

袁博朗只能順着皇帝的意思恭維了一句。不過說完了他就後悔了,蘇彥臉上已經有了一股帶着幾分陰損的笑容,那笑容讓他馬上就想到了劉愈的笑。真是一般無二。

中套了。袁博朗心說。

第497章 爬不出的坑第374章 正朔之爭(二)第389章 機會總留給膽兒肥的人第214章 夜泊秦淮第361章 樓蘭古國第588章 計劃有變第178章 人月兩團圓第108章 小琪兒的成人禮第663章 和親並非女人事第129章 蘇彥的憂慮第290章 化解嫌隙第141章 禁愛第439章 天羅地網(上)第307章 沒證據,有栽贓第669章 有野心的和尚(上)第469章 無米之炊第72章 染血的佛(上)第183章 禍起蕭牆(上)第58章 地主婆與守財女(上)第379章 新的遠途(下)第81章 祭祀大典(上)第582章 順朝大案第324章 不戰自亂第370章 如魚得水第375章 正朔之爭(三)第526章 明修棧道(下)第31章 射覆贏芳身第291章 作弊的倒黴鬼第621章 狠人有狠招第406章 長安一日遊(中)第444章 第三回合(下)第105章 “小舅子”的惡果第105章 “小舅子”的惡果第652章 無功而返第127章 大智若愚吳老頭第1章 棋樂人生第650章 沒有懸念的攻城戰第151章 宮闕之亂(3)第654章 人貴清閒第409章 功臣不容社稷(上)第324章 不戰自亂第229章 困守孤城(上)第310章 霍小將軍的野望(上)第357章 自古華山一條路第185章 禍起蕭牆(下)第72章 染血的佛(上)第659章 滅佛滅道第471章 生財有道(下)第369章 城下之盟第461章 神行百變柳麗娘(上)第643章 飯桌會議第607章 羣體性事件第547章 婚嫁制第498章 美妙的旅程第146章 太子之爭及謀朝篡位二三事(下)第509章 未判先定罪(上)第324章 不戰自亂第235章 今夜無戰事第223章 從地平線消失的男人(中)第185章 禍起蕭牆(下)第512章 國賊,奸賊,淫賊(二)第296章 獵手與獵物(中)第267章 迅雷之勢第223章 從地平線消失的男人(中)第54章 前世鴛鴦今生散第594章 婚姻的責任第330章 將軍今何在第194章 少年第134章 朝堂徵調第230章 困守孤城(下)第93章 沒心沒肺的小琪兒第281章 雲淡風輕柳媚兒(上)第317章 前倨後恭的小人第104章 構陷第438章 黃蜂尾後針第234章 遙遙無期的明天(下)第382章 私鬥第423章 臘月初十第489章 小事不求人第497章 爬不出的坑第610章 一巫降一巫(下)第218章 以棋會友第65章 花魁傾城絕豔(上)第333章 不識好人心第309章 邊關的消息第614章 貪婪的西洋人(上)第482章 任人唯親(下)第353章 本使心有所好第195章 攻城演練第652章 無功而返第10章 閉門一家親第342章 挑事的遇上找事的(下)第134章 朝堂徵調第246章 決戰江右(上)第249章 兩重天第341章 挑事的遇上找事的(上)第405章 長安一日遊(上)第540章 山野的“刺客”第158章 亂中之局(下)第349章 敵我不明
第497章 爬不出的坑第374章 正朔之爭(二)第389章 機會總留給膽兒肥的人第214章 夜泊秦淮第361章 樓蘭古國第588章 計劃有變第178章 人月兩團圓第108章 小琪兒的成人禮第663章 和親並非女人事第129章 蘇彥的憂慮第290章 化解嫌隙第141章 禁愛第439章 天羅地網(上)第307章 沒證據,有栽贓第669章 有野心的和尚(上)第469章 無米之炊第72章 染血的佛(上)第183章 禍起蕭牆(上)第58章 地主婆與守財女(上)第379章 新的遠途(下)第81章 祭祀大典(上)第582章 順朝大案第324章 不戰自亂第370章 如魚得水第375章 正朔之爭(三)第526章 明修棧道(下)第31章 射覆贏芳身第291章 作弊的倒黴鬼第621章 狠人有狠招第406章 長安一日遊(中)第444章 第三回合(下)第105章 “小舅子”的惡果第105章 “小舅子”的惡果第652章 無功而返第127章 大智若愚吳老頭第1章 棋樂人生第650章 沒有懸念的攻城戰第151章 宮闕之亂(3)第654章 人貴清閒第409章 功臣不容社稷(上)第324章 不戰自亂第229章 困守孤城(上)第310章 霍小將軍的野望(上)第357章 自古華山一條路第185章 禍起蕭牆(下)第72章 染血的佛(上)第659章 滅佛滅道第471章 生財有道(下)第369章 城下之盟第461章 神行百變柳麗娘(上)第643章 飯桌會議第607章 羣體性事件第547章 婚嫁制第498章 美妙的旅程第146章 太子之爭及謀朝篡位二三事(下)第509章 未判先定罪(上)第324章 不戰自亂第235章 今夜無戰事第223章 從地平線消失的男人(中)第185章 禍起蕭牆(下)第512章 國賊,奸賊,淫賊(二)第296章 獵手與獵物(中)第267章 迅雷之勢第223章 從地平線消失的男人(中)第54章 前世鴛鴦今生散第594章 婚姻的責任第330章 將軍今何在第194章 少年第134章 朝堂徵調第230章 困守孤城(下)第93章 沒心沒肺的小琪兒第281章 雲淡風輕柳媚兒(上)第317章 前倨後恭的小人第104章 構陷第438章 黃蜂尾後針第234章 遙遙無期的明天(下)第382章 私鬥第423章 臘月初十第489章 小事不求人第497章 爬不出的坑第610章 一巫降一巫(下)第218章 以棋會友第65章 花魁傾城絕豔(上)第333章 不識好人心第309章 邊關的消息第614章 貪婪的西洋人(上)第482章 任人唯親(下)第353章 本使心有所好第195章 攻城演練第652章 無功而返第10章 閉門一家親第342章 挑事的遇上找事的(下)第134章 朝堂徵調第246章 決戰江右(上)第249章 兩重天第341章 挑事的遇上找事的(上)第405章 長安一日遊(上)第540章 山野的“刺客”第158章 亂中之局(下)第349章 敵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