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節 朕也要去

皇帝同意可以商議。

“臣謝官家。”李沆致仕,依然可以稱臣,他這身份夠高。

劉安站在一旁,看了看李沆,又看了看皇帝,手在袖子裡摸了一下,又縮回去了。

這小動作,皇帝沒注意,李沆卻看到了。

“安哥兒,有事上表?”

“沒。我是閒官,所以從來不上表。”劉安迴避了。

皇帝看了看李沆,伸手一指劉安:“有事就說,這不是朝堂,是朕的書房。”

皇帝開口了,劉安只好拿了出來。

一張紙。

不是普通的紙,純棉花造紙,而且用網柵法加了水印,還埋了兩條銀線,以及使用了銀版、凹版、雙面對印、多色接印、疊印、折光潛影技術。

可以說,大宋最最頂尖的印刷工藝,加上劉安提供的水印技術,以及棉花造紙術,創造了這一張紙。

皇帝接過紙,最上方寫着,大宋御票。

然後是一千貫字樣。接下來,有編號。

劉安說道:“請官家對着燭光看。”

皇帝依言作了,那票上有皇帝的側身頭像,以及一行小字。

小字寫有,一千貫,然後是護軍保路,錢貨無憂。

“這東西,幹什麼用的。”

劉安解釋道:“官家,汴梁城的商人從這裡拉着錢去靈州,在靈州交易了又有許多人拉着錢回來。拉錢,就是給盜匪找樂子,就象是蒼蠅聞到了臭肉。護軍負責大額錢款運輸,商人只需要拿這票去換錢就是了。”

一千貫可不是小錢,折重量就是六噸多重。

放在靠馬車運輸的時代,這重量消耗的人力,物力是巨大的。

李沆補上一句:“官家,護軍的事情,亦要立規。”

皇帝沒聽這些,把劉安這張一千貫的票放下,跑到書架上翻了好一陣子,然後拿了一副畫卷扔給劉安:“朕要這張。”

劉安打開一看,明白了。

皇帝不喜歡水印自己的側畫像,所以親自挑選了一副半身像。

劉安剛纔還有點緊張,這會釋然了,心說:這事皇帝你早說,別說半身像,水印把給你上三個五個像都不是問題。

可這還不夠。

皇帝又親自提筆寫了票樣幾乎全部的字,這還不算,還要賦詩一首。

李沆倒沒意識到,劉安這票有什麼。

大宋的交子第一次出現是在益州,也就是成都,從這個時間點開始算,也在六年後。官方正式承認,並且官辦在二十年後。

劉安這票,放在後世叫匯票。記名,記號的匯票。

劉安還不認爲,自己有能力印鈔票,給工匠們幾年時間不斷的磨礪,相信技術上可以作到,無人能夠僞造。

皇帝寫完之後交給劉安:“這票,若有人敢僞造,誅!”

劉安既然加了水印,搞的這麼複雜,肯定是怕人僞造。

有皇帝親筆,誰敢僞造就是死罪。

劉安的匯票只有三個版本,千貫、百貫、五十貫。沒有再小的。

此時,也不合適有再小的。

劉安再進言:“臣請三衙司派一官負責此事,靈州往來汴梁,來回運錢何止億錢,若有損失,商戶承受不起,國庫更承受不起。”

“這等小事,你既然是兵部侍郎,自己去三衙司找他們,讓他們安排一人,朕可給予都虞候之職。”

“謝官家。”

這小事,李沆沒往心裡去,就是讓士兵幫着護送大筆錢幣,確實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李沆也知道,越往北,盜匪越多。

錢損失了,商戶就是破門之禍,讓護軍來賠,這也賠不起。

億錢,怕是往來能有十億錢不止。

“晚上,李公與安哥兒,回去休息吧。”

李沆施禮準備離開,劉安卻又往前一步:“臣還有一件小事。”

李沆也停下了腳步,皇帝看着劉安,等劉安開口。

劉安說道:“臣有個想法,醉仙居已經就封了,不接待男賓,新建的摘星閣負責接待男賓。醉仙居內荷塘搭一個戲臺,這個,臣安排人排了一齣戲,臣想請大娘娘去觀戲。”

“不讓朕去?”皇帝心說,有趣的事情你不讓朕看?

劉安趕緊解釋:“官家你是知道的,醉仙居自從到了臣的手上,沒有陪酒,沒有歌舞,只有茶點與詩詞,臣就安排了幾齣戲,還特別從江南又請了一些樂手,醉仙居,也打掃的很乾淨。”

“朕要看。”

“那臣來安排,明天午時開場。”

“好。”

劉安想的複雜了,宋代在扒灰子成賢之前,還是很開明的,雖然不比唐,但和現代比,只是規矩多了那麼一點點。

出了宮門,劉安從袖子裡抽出一張票,印刷精美的硬紙票。

“李公,明日有空,來看看。”

“老夫謝過。”

李沆接過票,衝着劉安點了點頭,準備離開的時間又說了一句:“商戶那邊你派人傳個話,若他們的章程立的敷衍、或是太過簡單,老夫會上書請求暫時封關。若真有心,縱然有想錯的地方,改之便可。”

“是,晚輩謹記。”

劉安施禮,一直到李沆上了馬車,這才直起身來。

鐵頭趕緊過來扶。

劉安對鐵頭說道:“三件事,第一件事,明天荷塘那裡官家觀戲。讓他們用點心,若有差錯別怪我會生氣。第二件事,去送票。第三件事,李相公剛纔說的話你聽到了。”

“聽到了。”

“去吧。”

“是,主君。”

送票,普通人的票鐵頭可以去送,有大身份的還要劉安親自去送,比如三相。

入夜。

劉安府裡來了十一位客人。

晚上請客,還請了在職的要員,這樣的事情諫臺可以把劉安彈劾到哭。

可劉安是閒職,而且這事又是皇帝允許的。

十一位客人,分別是三衙的殿前、馬軍、步軍三衙的正副都指揮使和都虞候,以及管上四軍的兩名四廂都指揮使。

十一位客人到了劉府,不用人招呼,自己去酒窩搬酒,自己去廚房拿肉。

大宋立國才幾十年,三衙司還沒有被分裂,再過幾十年,大宋會形成以樞密院制衡三衙司,以文制武。而後分裂三衙,讓三衙相互制約的形態。

第一一六節 丈人回來了第三八九節 皇帝發檄文討瞿越第四三四節 劉安出海第一一七節 好大一口黑鍋第四二四節 寇準抄的章程第一六四節 廣市舶司新規矩第五十九節 村裡的姑娘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一四五節 宴會上的奇菜第三十節 皇帝赴宴第八十七節 武官那條線第三二一節 好馬好甲第四五八節 脫繮的宋軍第四九八節 寇準自己把船搞壞第七十二節 探花郎升官第一三零節 二百多年前的事第一三八節 來自劉安的蜜糖第四十三節 一夜的奔波第四四一節 乙室雄在進攻第八十七節 武官那條線第一三零節 二百多年前的事第十六節 披甲上陣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三四七節 回鄉的人 上第一三八節 來自劉安的蜜糖第一二七節 皇帝的新境界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四零四節 咬碎牙,也得還第十六節 披甲上陣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第四六零節 買炮艦的人越來越多第四四九節 爲佔大義第一六四節 廣市舶司新規矩第九十五節 天譴?第一七二節 劉安的鹹平工坊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六十八節 破木料第四零零節 不道德之事第七十七節 護莊軍票第五零三節 大變第一六七節 後園的葡萄架晃了一下第八十四節 出大事了第四五六節 有件難事第四三八節 燒掉彈劾第一二五節 生死鬥 上第一一四節 又找人充場面第四三八節 燒掉彈劾第一八三節 多處開戰第三五二節 誅心之問第二五九節 議成第一零九節 虛名如浮動第一四二節 玩笑一般的挑釁第二七二節 皇帝睡不着第一零一節 佈局的開始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四六一節 皇帝要掙錢第一三三節 劉安你好壞第三三四節 趙佑有骨氣第一三二節 三班倒打上三天三夜第四零一節 能不能改史第五零三節 大變第三一八節 寇準的妙言第一八二節 整兵待戰第三三八節 爲了收門票第四五一節 勸降反對者第六十八節 破木料第四二二節 瞿越皇宮的木料第七十二節 探花郎升官第四二一節 趙佑定親第四三五節 莫輕敵第五零六節 天下是誰家的第四三八節 燒掉彈劾第一二四節 大虎符在何處?第一九五節 應敵而變第二零二節 拿下朔州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八十八節 楊延昭被貶第二十一節 婚前恐懼症第一八二節 整兵待戰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三五七節 不被彈劾也叫官第一七八節 關於錢的小事第四五七節 挺壞的招第三六一節 朝辯第五十二節 買回靈州第二十一節 婚前恐懼症第四一八節 好建議第四四七節 絕對是人才第四四七節 絕對是人才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四零五節 買兩艘第一五六節 擡價第一四一節 迎賓馬會第三一八節 寇準的妙言第二八七節 十萬畝桑林計劃第一九六節 獻策第八十二節 找人甩鍋第三二三節 去私兵化第三三六節 劉安的錢
第一一六節 丈人回來了第三八九節 皇帝發檄文討瞿越第四三四節 劉安出海第一一七節 好大一口黑鍋第四二四節 寇準抄的章程第一六四節 廣市舶司新規矩第五十九節 村裡的姑娘第三十二節 醉仙居第一零五節 幷州派官的博弈第一四五節 宴會上的奇菜第三十節 皇帝赴宴第八十七節 武官那條線第三二一節 好馬好甲第四五八節 脫繮的宋軍第四九八節 寇準自己把船搞壞第七十二節 探花郎升官第一三零節 二百多年前的事第一三八節 來自劉安的蜜糖第四十三節 一夜的奔波第四四一節 乙室雄在進攻第八十七節 武官那條線第一三零節 二百多年前的事第十六節 披甲上陣第六節 代一千年的溝第三四七節 回鄉的人 上第一三八節 來自劉安的蜜糖第一二七節 皇帝的新境界第四二九節 屯糧等待出征第四零四節 咬碎牙,也得還第十六節 披甲上陣第七十五節 臣有一策第四六零節 買炮艦的人越來越多第四四九節 爲佔大義第一六四節 廣市舶司新規矩第九十五節 天譴?第一七二節 劉安的鹹平工坊第三十九節 寇準發力第六十八節 破木料第四零零節 不道德之事第七十七節 護莊軍票第五零三節 大變第一六七節 後園的葡萄架晃了一下第八十四節 出大事了第四五六節 有件難事第四三八節 燒掉彈劾第一二五節 生死鬥 上第一一四節 又找人充場面第四三八節 燒掉彈劾第一八三節 多處開戰第三五二節 誅心之問第二五九節 議成第一零九節 虛名如浮動第一四二節 玩笑一般的挑釁第二七二節 皇帝睡不着第一零一節 佈局的開始第三四八節 回鄉的人 下第四六一節 皇帝要掙錢第一三三節 劉安你好壞第三三四節 趙佑有骨氣第一三二節 三班倒打上三天三夜第四零一節 能不能改史第五零三節 大變第三一八節 寇準的妙言第一八二節 整兵待戰第三三八節 爲了收門票第四五一節 勸降反對者第六十八節 破木料第四二二節 瞿越皇宮的木料第七十二節 探花郎升官第四二一節 趙佑定親第四三五節 莫輕敵第五零六節 天下是誰家的第四三八節 燒掉彈劾第一二四節 大虎符在何處?第一九五節 應敵而變第二零二節 拿下朔州第五十三節 踏着堅實的腳步第八十八節 楊延昭被貶第二十一節 婚前恐懼症第一八二節 整兵待戰第三四四節 背井離鄉的人第三五七節 不被彈劾也叫官第一七八節 關於錢的小事第四五七節 挺壞的招第三六一節 朝辯第五十二節 買回靈州第二十一節 婚前恐懼症第四一八節 好建議第四四七節 絕對是人才第四四七節 絕對是人才第四六七節 試航只跑了二里第四零五節 買兩艘第一五六節 擡價第一四一節 迎賓馬會第三一八節 寇準的妙言第二八七節 十萬畝桑林計劃第一九六節 獻策第八十二節 找人甩鍋第三二三節 去私兵化第三三六節 劉安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