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孤城血未乾

淮南節度使裴雲,輕取楚州、泗州,親斬南楚淮東主將駱婁真,淮東各鎮,皆聞風而降,唯淮東軍副將蔡臨,收潰兵,守廣陵,雍軍攻而不下,裴雲令何郢部繞道襲取高郵,渡水側擊之,廣陵敗績,援軍久不至,蔡臨知勢不可綰,時,裴雲以箭書招之降,蔡臨遂引軍出城,自絕陣前,廣陵衆將乃降。十月二十九日,雍軍至揚州,揚州守軍不戰而潰。

——《資治通鑑·雍紀三》

楚州名勝,以城中的鎮淮樓、韓侯祠和城郊的漂母祠、韓侯釣魚臺最爲出名,楚州郡守顧元雍本來最是喜愛鎮淮樓,不僅常常在此處召宴城中名士,昨夜更是在此指揮楚州守軍抵抗雍軍的進攻,可是一夜之內,再次來到鎮淮樓,他卻已經是階下之囚,雖然身邊監管的雍軍軍士沒有絲毫失禮,可是他心中的苦澀和恐懼卻是怎麼也擺脫不掉。

昨天黃昏時分,城外來了丟盔卸甲的楚州大營潰軍,自己方得知原來雍軍已經攻陷楚州大營,駱婁真已經戰死,他連忙打開城門讓這些敗軍進城,爲首的那人正是黃參軍,此人經常幫自己在駱婁真面前緩頰,所以他並沒有生出疑心。不料進城的卻是煞星,黃參軍竟然是被雍軍逼着來賺城的,原本尚可勉強一戰的楚州就這樣莫名其妙地陷落了。總算顧元雍尚存了一分戒心,雖然被雍軍進了城,可是他在親兵的保護下退守鎮淮樓,和雍軍開始了巷戰,雍軍戰力強橫,但是楚州守軍畢竟是熟悉地理,兩軍纏戰許久,勝負未分。但是當日夜裡,雍軍的援軍兩萬人涌入楚州城,顧元雍最後的一點希望也破滅了,眼看着楚州城內滿是雍軍的旌旗,剩下的千餘守軍被圍在鎮淮樓下,無奈之下他只能舉城請降。之後他就被迫領着雍軍四城安民,到了天明時分,楚州城就已經切切實實被大雍據有了。

一夜未睡的顧元雍又被雍軍主將裴雲召來鎮淮樓,走上原本自己最熟悉的頂樓,他便看到裴雲站在窗前,負手而立,俯瞰樓下的景緻,在他身後兩側,左右各站着兩人,都是青黑色衣甲白色大氅的白衣營高手。顧元雍雖然不知道這些親衛身份的特殊性,也能夠看得出個個氣度凌厲,不似尋常軍士。他神色苦澀地上前一揖到地道:“南楚降臣顧元雍拜見節度使大人。”

裴雲轉過身來,伸手相攙,待他起身之後,裴雲微微一笑,道:“裴某奉我大雍皇帝陛下之命攻略淮東,於楚州百姓多有冒犯,昨夜血戰,難免傷及許多無辜,大人既然已經棄暗投明,還請大人多多安撫纔是。”

顧元雍諾諾答應,心中卻是生出期望之心,莫非雍軍並不準備將自己處死麼,自己抵抗了雍軍將近大半夜,黑夜之中,攻城的雍軍損傷也是不小,總有千人左右,他原本以爲只要等到楚州平定,自己就會被秋後算帳呢,若非是擔憂楚州城被屠城血洗報復,他也不會投降,不料這位淮南節度使,雍軍主將似乎沒有怪罪自己的意思。

顧元雍從前沒有和雍軍作戰的經驗,自然不知道在雍軍眼中,敵軍若是抵抗纔是正常的,若是不抵抗就請降,倒會讓他們覺得奇怪呢?

裴雲對顧元雍撫慰了幾句,言辭溫和,讓顧元雍漸漸安下心來,這時候,杜凌峰怒氣衝衝地走上樓來,對這裴雲施了一禮,道:“將軍,那楚州長史太無禮了,屬下奉命去收繳文書圖章,他竟然不肯交出,還將您大罵了一通,說您使用詐術賺城,是陰險小人。”

顧元雍心中咯噔一下,那楚州長史荊長卿是同泰二年秋闈二甲九名的進士,四年前到楚州上任。此人是嘉興世家子弟,本來按照他的背景才華,應該有更高的官位,至少也可以進翰林院的,可是他卻仕途坎坷,多年來在各地任職參軍、司馬之類的職務,始終不得晉升,與他同科之人都已經金堂玉馬,唯有他年屆不惑才被任命爲楚州長史。他到任之後,顧元雍仔細留心,此人行事有理有節,進退得宜,克盡職守,清正廉潔,的確是良才,他曾問及其仕途坎坷的緣故,這人只是嘆息不語,這其中自然有隱情,可是顧元雍生平不喜歡探查別人的隱私,所以也就只是放在心裡罷了。不料今日此人竟然如此執拗,若是觸犯雍軍,豈不是沒了性命,他妻妾子女都在楚州城內,弄個不好,全家滅門也是可能的,想及此處,他不由心中暗暗焦急。

裴雲神色不動,淡淡道:“凌峰,你如何處置了?”

杜凌峰道:“我一氣之下,已經讓人將他綁到了樓下,請將軍允許屬下將此人斬首示衆,以爲敢和我大雍爲敵者戒。”

想及荊長卿平日的好處,顧元雍連忙上前作揖道:“將軍恕罪,將軍恕罪,荊長史生性剛正,或者有所冒犯,將軍寬容大量,還請饒恕他的性命。”

裴雲笑道:“將他帶來,我要見見這個強項長史。”

杜凌峰大喜,傳令下去,不多時親衛押着一個人上來了,這人四十歲左右年紀,相貌斯文,氣度平和,只是此刻他渾身是土,官帽已經不知掉到哪裡去了,額頭上還有血跡,可見一路上吃了不少的苦頭。

上得樓來,那人立而不跪,只是怒目而視,杜凌峰見他如此,怒道:“見到我家將軍還不跪下請罪。”

那人冷冷道:“荊某是南楚臣子,爲何要拜大雍的將軍?”

裴雲聞言笑道:“顧郡守已經率楚州官員投降我大雍,你如今是降臣,爲何不跪?”

那人怒道:“郡守請降,我長史沒有請降,爾等侵我國土,傷我黎庶,南楚百姓無不恨之入骨,如今雖然迫於局勢暫時屈服,待王軍北上,犁庭掃穴,絕不令爾等逃出淮東。”

杜凌峰大怒,上前就是一記耳光,將那人打翻在地,指着那人罵道:“南楚百姓恨之入骨的不知道是誰呢?誰不知道駱婁真在淮東肆虐,搶掠民女,強徵糧餉,今日我軍貼出告示,提及駱婁真伏法之事,楚州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你既然這樣硬氣,怎麼沒有膽子和駱婁真相抗,我平生最討厭你這等腐儒,既然你不肯歸降,那你就是我軍的囚犯,我也不殺你,將你在郡守府前枷號三日,看你還有沒有力氣大罵。”他這一拳極重,打得那人半邊臉都腫了起來,口角溢血,那人似乎也豁出去了,痛罵不已,雖然口齒不清,但是杜凌峰卻聽得怒火更盛,他拔出佩刀,指着那人道:“好,你既然自己尋死,我就成全你。”

裴雲原本只是淡淡瞧着杜凌峰行事,見他真的要揮刀殺人,才阻止道:“算了,他也是個忠義之輩,殺之不祥,將他關入大牢算了,不要過分難爲他的家人。”

杜凌峰喜道:“屬下遵命。”說罷拖了那人向樓下走去。

顧元雍嚇得冷汗直流,杜凌峰雖然是在毆打責罵那個不恭的長史,可是其餘幾人的眼光明明在自己身上打轉,分明是殺雞儆猴的意思。眼看着得力的下屬官員被那個囂張跋扈的雍軍軍士ling辱,顧元雍心中生出屈辱之感,恨不得也將這些人大罵一通,然後讓裴雲下令將自己拖出去斬首,這也算是爲國盡忠了。他面上神色一陣青,一陣紅,自然被裴雲看在眼裡,但是如今最重要的是威懾楚州官員,讓他們不敢反抗纔是,所以他裝作沒有看見顧元雍的面色,南楚在淮東的高級官員都是南楚世家子弟,就是請降,也是絕對靠不住的,裴雲只等攻下廣陵之後,就要清洗淮東,將之作爲大雍進攻南楚的前線,現在不過是暫時隱忍罷了。

過了一日,裴雲留下衛平帶着五千人鎮守楚州,自己率着大軍會合何郢部向廣陵而去,與此同時,成功奪取泗州的張文秀部,也向廣陵會合。

廣陵是揚州的最後一道門戶,此地本來屬於揚州管轄,而揚州古稱廣陵,東晉末年,此地設縣天長,後改廣陵爲揚州,改天長爲廣陵,到如今已經有數十年,人們早已習慣了這種叫法。將廣陵當作揚州北面的屏障,奪取廣陵,揚州就可一舉而下,所以南楚在此地設立了廣陵大營。

廣陵大營的副將蔡臨雖然也是尚維鈞一系,可是此人倒是生性正直,他是尚維鈞的外甥,若非是和尚維鈞不合,只怕這淮東主將的位子也不會落到駱婁真身上,所以駱婁真對其敬而遠之,將廣陵大營交到他手上便不聞不問,蔡臨練兵頗有獨到之處,約束士卒,從不擾民,還多有扶危濟困之舉,所以在廣陵一帶聲名極好,楚州大營和泗州大營潰敗之後,都有不少殘軍逃到廣陵,被他收入營中,整頓之後,倒也有三萬多人。他將軍情上報建業之後,便領軍進駐廣陵城,他心裡有數,若想正面對抗雍軍,必然是慘敗之局,所以準備依靠廣陵城抵擋雍軍的攻勢。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戰勝裴雲,只盼着能夠守到南楚援軍到來。

十月九日,裴雲大軍到達廣陵,十萬雍軍陳兵廣陵城下,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雍軍的大營犄角相連,氣度森嚴,只是望去就已令人生出不能取勝之感。蔡臨指着雍軍大營道:“若是廣陵失守,雍軍便可以長驅直入揚州,威脅京口、建業,爾等若不戮力苦戰,淮東軍威名盡喪,本將軍已經呈書建業,向尚相和陸大將軍求援,我們只需守個十天半月,就可等到援軍,諸君可肯效死。”廣陵大營將士都是深受蔡臨恩澤,聞言都是高聲道:“願爲將軍效死。”

嘯聲遠揚,城下雍軍聽得清清楚楚,裴雲一皺眉,對身後的何郢、張文秀道:“看來廣陵城不好攻取啊!”何文秀是一個相貌俊朗的青年將領,他朗聲笑道:“將軍何必掛慮,廣陵縱然難攻,還能擋住我大雍鐵騎麼?”衆將士也都高聲道:“請將軍下令攻城,不克廣陵,誓不爲人。”

裴雲聞言揮鞭指着廣陵城道:“既然如此,何郢,你這次尚未立下戰功,就讓你先上如何?”

何郢大喜,一路上裴雲搶着做了先鋒,反而是他只能帶着大路人馬跟在後面,早已求戰心切,聞言他凜然尊令,策馬向軍前走去,不多時,號角聲鳴,雍軍的第一波攻城開始了。

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攻,就是整整半個月。

蔡臨在廣陵可謂甚得民心,他又不似駱婁真那般無能懈怠,這些年來備戰充分,廣陵城內的糧草輜重十分充足,在他的率領下,廣陵城毫不動搖地撐了半個月,城上城下,皆是一片狼藉,雍軍的投石車、箭樓不知道損壞了多少,南楚軍不知道射出了多少箭矢,潑下了多少沸油金水,滾石檑木更是數不勝數,到了後來,靠近城牆的房屋皆被拆毀,石頭木料都用來守城了。雍軍幾次派出敢死隊攻上城去,都沒有成功。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十月十九日,裴雲派出了所有的白衣營侍衛,整整十六人帶着三百敢死勇士登城,蔡臨帶着親衛親自迎敵,苦戰半日,若非是從廣陵城東的高郵湖上突然來了援軍,只怕廣陵城已經失守,這場惡戰,白衣營死了兩人,三百勇士無一生還,蔡臨身邊的親衛也死傷殆盡。可是落日餘暉下,浴血的廣陵城仍然屹立不倒。

裴雲的神情有些冰寒,雖然並沒有準備幾日就攻下廣陵,可是現在的情形卻是太不利了,必須要隨時都可以結束此戰才行。杜凌峰神色疲憊地走了過來,他雖然年輕,但是武功在白衣營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兩人又是師叔師侄的關係,所以裴雲對他十分關切,見他渾身是血,裴雲皺眉問道:“怎麼樣,傷重不重?”

杜凌峰道:“我只是捱了兩刀,沒有傷到筋骨,可惜了這些兄弟,蔡臨身邊的親衛武功高明得很,當初駱婁真身邊的親衛要是這樣高明,只怕師叔和我都會葬送在楚州大營。”

裴雲嘆息道:“建業蔡氏在南楚是有名的世家,自然是有些高手護衛的,蔡臨又是蔡氏嫡子,也難怪如此。”

杜凌峰道:“將軍,高郵守軍居然有膽量前來救援廣陵,是不是南楚的援軍已經準備過江了。”

裴雲搖頭道:“司聞曹傳來的消息,現在陸燦正在建業要求接管淮東軍權,尚維鈞仍然推辭不肯。”

杜凌峰愕然道:“尚維鈞難道不知道現在淮東已經是岌岌可危了麼?”

裴雲笑道:“這件事情倒是有些蹊蹺,似乎有人截斷了淮東和建業的消息往來,廣陵的求援書根本就沒有到達建業。”

杜凌峰茫然,但是他很快就將此事置之腦後,道:“師叔,那麼現在怎麼辦,高郵守軍竟然敢出城作戰?”

裴雲正欲答他,一個斥候過來稟報道:“將軍,已經探查清楚那些人不是高郵守軍,而是高郵湖水匪,首領名叫官楓,此人水性過人,在高郵首屈一指,因爲抗拒駱婁真強徵糧餉才被迫入湖爲匪,平素劫富濟貧,深得高郵民心,不過他和廣陵大營蔡臨是生死之交,若非是蔡臨緩頰,只怕駱婁真早就調動水軍來清剿高郵湖了,今日正是他率了部衆救援廣陵。”

裴雲笑道:“此人倒也講義氣,只可惜不過是螳臂當車罷了,何郢,你明日去取高郵,凌峰,去楚州傳我軍令,調一營水軍到高郵待命,到時在水軍護翼下,何郢渡水襲取廣陵東側,促不及防之下,廣陵旦夕可破。”

衆將轟然領命,十月二十日,何郢襲取高郵,十月二十一日,一營水軍到了高郵湖,原本在攻取揚州之前是不準備使用水軍的,所以水軍是在楚州洪澤湖待命的,如今情形有變,只好調一營水軍到高郵湖對付水匪。

十月二十二日,廣陵的決戰開始了,這一次雍軍有備而來,在官楓出城攻擊岸上的雍軍的時候,大雍水軍突然出現,大雍在江淮和南楚對峙多年,水軍精銳不比南楚差多少,和這些烏合之衆的水匪比較當真是天壤之別,一番苦戰之後,水匪全軍覆滅,除了官楓僥倖逃回廣陵之外,無一生還。雍軍本已切斷了廣陵和揚州之間的通道,如今東面的高郵湖也落入雍軍掌握,何郢藉助水軍屢次攻擊東城,這一次,廣陵真的成了孤城。

十月二十三日,在雍軍連續的猛攻下,廣陵城終於失去了抵抗的能力,雖然雍軍將士都強烈要求裴雲一舉攻下廣陵,最好是屠城泄憤,但是卻被裴雲阻止,令人向城中射去箭書招降。

旬月之間已經是老了十餘歲的蔡臨望着手上的箭書,他的神情是異樣的淡漠,看看身前衆將,都已經是疲憊不堪,更是幾乎人人帶傷,如今廣陵城內只有萬餘殘軍,整整兩萬軍士死在城頭之上,廣陵軍民死傷疊籍,真是再也打不下去了。反而是城外的雍軍,靠着充足的攻城器械和強悍的戰力,雖然是攻城一方,卻只是損失了一萬五千多人,主力依然無損。爲什麼援軍還沒有來?蔡臨可以從麾下將士的眼中看到這樣的疑問,城防殘破,外無援軍,士卒疲敝,就是名將之姿也難以繼續守城,更何況蔡臨自認只是平庸之才,微微苦笑,他黯然道:“明日出城請降。”

看到衆將如釋重負的神情,蔡臨知道他們並非是因爲可以保住性命而歡喜,誰也不知道雍軍會否因爲損失慘重而報復,可是隻要能夠從無休無止的攻城戰中解脫出來,這已經足夠了。無必救之兵者,則無必守之城,廣陵軍民心志已經崩潰,當真是沒有守住的可能了。

衆將離去之後,站在屋角的一個古銅色膚色的青年走過來道:“蔡大哥,你當真要投降麼?”

蔡臨看了他一眼,道:“官賢弟,你對蔡某已經是仁至義盡,趁着今夜,你從高郵湖逃走吧。”

那青年憤然道:“蔡大哥,昔日若不是你援手,我爹孃早就被官府所殺,二老臨終之時尚命我捨命相報恩情,我豈能獨自脫身,你若身死,我還有什麼臉面去見爹孃之面。”

蔡臨黯然道:“我當日不過是舉手之勞,你何必放在心上,況且我是託你去求見陸大將軍,請他早日在京口準備迎敵,我明日不過是請降,以裴雲的聲名爲人,是不會爲難我的,此事十分緊要,更勝我的性命,你拿着我的信物去吧。”

官楓猶豫再三,道:“既然蔡大哥如此說,我便去見陸大將軍,大哥放心,等我見了陸大將軍便回淮東,想法子救你出來。”

蔡臨笑道:“好,我會等你來救我,你晚上就走吧,我很累了,準備好好休息一下,這些日子難得有一天晚上不用擔心雍軍襲城,我也該好好休息一夜了。”

官楓見他神色憔悴,便告辭道:“大哥珍重,那麼晚上我就不來辭行了,你放心,最多五六日我就能回來,到時候一定會來尋你,在江淮,我一人可以來去自如,絕不會被雍軍發現的。”

蔡臨點點頭,轉身回內室去了。當夜官楓趁着夜色離開了廣陵,大雍水軍只有一營,防範得並不嚴密,所以官楓順利地潛入高郵湖,遊了一夜,登岸向南而去。

十月二十四日,蔡臨酣睡了一晚之後,修面整飭之後,沐浴更衣,換上了一身青衣,他本是出身名門,也曾有過功名,雖然改了武職,卻仍是不脫文人氣度,穿上青衫,不似是浴血守城的武將,倒像是遊學的文士一般,混不似前幾日的狼狽模樣,望望銅鏡裡面消瘦但是精神奕奕的容貌,他微微一笑。用過早飯,衆將和廣陵官員已經在外等候,他望了衆人一眼,笑道:“諸位不必擔憂,率衆頑抗者,是蔡某一人,雍軍若要問罪,自有蔡某當之。”衆人都是面面相覷,見蔡臨如此神情坦蕩,衆人也都放心許多。

巳時初,蔡臨令人開了北城門,自己率衆將和廣陵官員步行至雍營請降,此時,裴雲早已得到稟報,對於這個抵抗大軍半月之久的南楚將軍,他心中頗爲敬佩,爲了表示敬意,他也帶了衆將列陣出迎,雙方相距二十丈才停下腳步。雍軍衆將望着蔡臨,都是暗暗稱奇,這人看上去倒像是一個白面書生,想不到竟然能夠在雍軍猛攻之下苦守孤城半月。

蔡臨望望前面氣度森嚴的雍軍軍陣,淡淡一笑,他本是世家子弟,書香門第,從來都是崇文輕武,只有他讀書不成改學劍,更是違背父命進了軍旅,只可惜自己才能平平,以至於兵敗至此,還有何顏面請降苟活。他一舉手,止住南楚衆將步伐,獨自上前,距離雍軍軍陣數丈,他方站住,望向雍軍主將裴雲,朗聲道:“裴將軍,蔡臨癡心妄想,率衆抵抗貴軍,半月之間,血濺孤城,將軍如有怪罪之意,蔡臨一身擔之,尚請寬宥廣陵軍民。”

裴雲也高聲道:“兩國征戰,理應如此,裴某不才,也不會因此事報復廣陵軍民。”

蔡臨朗聲一笑,拔劍出鞘,副將黃城只道他要獻上劍印,表示投誠之意,便捧了將印過來,孰料蔡臨引劍就頸道:“蔡某乃是南楚之臣,沒有請降的道理,今日以死謝罪,身後之事,便由黃副將作主。”說罷,在裴雲“不可!”聲中引劍自絕。鮮血滴落,蔡臨身軀仆倒於地。

南楚中人都是驚愕萬分,黃副將更是大叫一聲,撲到蔡臨屍身前痛哭流涕。雍軍衆將縱然原本心存恨意,此刻也是怨盡恨消,望着蔡臨屍首唏噓不已。

良久,那副將淚盡而起,取了蔡臨血劍和劍印上前拜倒道:“末將南楚淮東軍廣陵大營副將黃城,謹代廣陵軍民,向淮南節度使裴將軍請降,唯請將軍寬恕士卒百姓,末將等皆任憑將軍處置。”

裴雲下馬上前,接過劍印道:“大雍淮南節度使、平威將軍裴雲,謹代吾皇接受廣陵軍民歸降,將軍且寬心,裴某不會妄殺廣陵軍民泄憤。”

那副將叩首道:“末將叩謝將軍寬宥。”在他身後,廣陵衆將和官員都拜倒謝罪。至此,淮東之戰最血腥的一幕終於過去。

裴雲寬慰廣陵投降衆將官員之後,返回大營,正準備安排進軍揚州,這時候有楚州信使送來衛平的書信,裴雲打開一看,眉頭緊皺,將信件交給衆將傳閱。

杜凌峰隨侍在側,也看了書信,他性子最急,驚叫道:“怎麼可能,荊長卿明明已經下在大牢,尚有家眷牽累,居然一家人都消失無蹤,這怎麼可能呢?”

張文秀、何郢和其他將領也是面面相覷,裴雲淡淡道:“一個荊長卿倒是不算什麼,不過此事說明我軍過於急促了,傳我將令,何郢隨我先取揚州,文秀負責將淮東各鎮都清洗一遍,凡是和南楚關係緊密的人都要盤查清楚,不可再留下後患,不妨留下一些空隙,讓那些忠心南楚的官員百姓南逃,這樣淮東也清靜些,皇上的意思,是要穩守淮泗口,即使不能順利渡江,也不能再失去淮東。”衆將轟然應諾。

雍軍在廣陵修整三日之後,裴雲率軍赴揚州,十月二十九日,雍軍兵鋒到了揚州郊外,揚州郡守棄城而逃,雍軍兵不血刃攻取揚州,至此,淮東全境陷落。

第21章 一夜魚龍舞第1章 少年不知愁第17章 各有心思第12章 毒計連環第13章 安澤敗戰第4章 品畫明冤第8章 古墓秘舵第34章 欠東風第6章 生死無恨第8章 南閩越氏第6章 東海來客第13章 出賣愛子第8章 宗師蒞臨第43章 所恨不相識第28章 含香驚魂第2章 無敵之罪第6章 雍使齊王第17章 各有心思第7章 陰雲密佈第1章 烈焰紅妝第14章 心腹之患第22章 內憂外患第42章 悔已遲第9章 花燭慘變第3章 翰林學士第24章 萬事具備第27章 指點江山第23章 孰不可忍第27章 賞雪賦詩第24章 佈局天下第28章 安排香餌第6章 驚鴻照影第3章 風雨前奏第30章 搬兵勤王第21章 兵出壺關第2章 淫威肆虐第30章 風虎雲龍第17章 幕後風波第22章 南楚使節第33章 滄海兩茫茫第17章 平楚策第25章 卻泛扁舟第6章 金牌間諜第41章 行路難第23章 歸爲臣虜第24章 戰事如棋第2章 淫威肆虐第47章 離鸞別鳳第38章 此恨綿綿第21章 江邊血戰第12章 有子足矣第27章 一見如故第14章 心腹之患第11章 靜海之會第7章 何處是青山第41章 春夢無痕第9章 失德驚天第28章 姻緣成雙第35章 情深似海第5章 儲君之爭第20章 驚聞密辛第31章 三千里地山河第28章 步步爲營第19章 將計就計第25章 卻泛扁舟第31章 齊王手段第8章 古墓秘舵第27章 血濺行宮第37章 以血贖愆第27章 賞雪賦詩第36章 忠貞見疑(上)第3章 龍飛在天第13章 安澤敗戰第20章 驚聞密辛第15章 敗亦可喜第33章 代州煙雲第10章 帳下猶歌舞第1章 少年不知愁第25章 頓失先機第22章 南楚使節第20章 惡孽重重第24章 金蟬脫殼第22章 風儀之謀第2章 閒話秘史第21章 局勢突變第12章 毒計連環第23章 魂歸故里第35章 情深似海第8章 古墓秘舵第20章 驚聞密辛第15章 籌建秘營第14章 玉碎珠沉第31章 三千里地山河第3章 翰林學士第29章 壯士斷腕第5章 同舟共渡第19章 蒼鷹折翼(中)第16章 自投羅網第29章 吳鉤霜雪明
第21章 一夜魚龍舞第1章 少年不知愁第17章 各有心思第12章 毒計連環第13章 安澤敗戰第4章 品畫明冤第8章 古墓秘舵第34章 欠東風第6章 生死無恨第8章 南閩越氏第6章 東海來客第13章 出賣愛子第8章 宗師蒞臨第43章 所恨不相識第28章 含香驚魂第2章 無敵之罪第6章 雍使齊王第17章 各有心思第7章 陰雲密佈第1章 烈焰紅妝第14章 心腹之患第22章 內憂外患第42章 悔已遲第9章 花燭慘變第3章 翰林學士第24章 萬事具備第27章 指點江山第23章 孰不可忍第27章 賞雪賦詩第24章 佈局天下第28章 安排香餌第6章 驚鴻照影第3章 風雨前奏第30章 搬兵勤王第21章 兵出壺關第2章 淫威肆虐第30章 風虎雲龍第17章 幕後風波第22章 南楚使節第33章 滄海兩茫茫第17章 平楚策第25章 卻泛扁舟第6章 金牌間諜第41章 行路難第23章 歸爲臣虜第24章 戰事如棋第2章 淫威肆虐第47章 離鸞別鳳第38章 此恨綿綿第21章 江邊血戰第12章 有子足矣第27章 一見如故第14章 心腹之患第11章 靜海之會第7章 何處是青山第41章 春夢無痕第9章 失德驚天第28章 姻緣成雙第35章 情深似海第5章 儲君之爭第20章 驚聞密辛第31章 三千里地山河第28章 步步爲營第19章 將計就計第25章 卻泛扁舟第31章 齊王手段第8章 古墓秘舵第27章 血濺行宮第37章 以血贖愆第27章 賞雪賦詩第36章 忠貞見疑(上)第3章 龍飛在天第13章 安澤敗戰第20章 驚聞密辛第15章 敗亦可喜第33章 代州煙雲第10章 帳下猶歌舞第1章 少年不知愁第25章 頓失先機第22章 南楚使節第20章 惡孽重重第24章 金蟬脫殼第22章 風儀之謀第2章 閒話秘史第21章 局勢突變第12章 毒計連環第23章 魂歸故里第35章 情深似海第8章 古墓秘舵第20章 驚聞密辛第15章 籌建秘營第14章 玉碎珠沉第31章 三千里地山河第3章 翰林學士第29章 壯士斷腕第5章 同舟共渡第19章 蒼鷹折翼(中)第16章 自投羅網第29章 吳鉤霜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