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宿將
生活中的良朋
老帥羅藝
用深謀遠慮
對待着
犯錯的後輩
期待成熟
期待成長
一個偉岸的身軀
扛起了
重任
這次戰鬥給幽燕九郡的人馬留下了近上萬人的傷亡,不僅張功金那一萬騎兵損失慘重,而且史大奈尉遲南前去救援的五千騎兵也因爲突厥大可汗派出人馬的截殺和“豹騎兵”的強悍衝擊力損失過半,騎兵,在和突厥契丹這樣的軍隊交鋒時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在馬上作戰的騎兵在幽燕九郡來說其訓練期雖然要比中原內地要短,但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騎兵對於契丹突厥等馬背上民族來說就不算什麼了,他們天生就是騎兵,任何的一個牧民都可以在馬上行動自如,而幽燕九郡的漢族人就遠遠不行,需要長期的訓練。而戰馬在戰場上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有了戰馬就是速度的保證,但是一匹戰馬的價值有十幾金非常昂貴,所以即使幽燕九郡的正規部隊也只不過有幾萬騎兵,但這一戰損失的都是騎兵,戰馬也成爲了敵軍的戰利品,這樣的影響十分巨大。還不止這些!
幽燕名將殿軍左護軍屈突蓋的陣亡,現在已經可以確認屈突蓋的陣亡消息,對面敵軍中已經將屈突蓋的首級掛了出來,證實了這一消息的確實性。而張功金大敗而回,要不是史大奈拼命救援連性命都難以保全,這些不利的消息在幽燕九郡中引起了相當大的震動。但是北平王羅藝並沒有對張功金進行嚴厲的身體處罰,如軍棍,如脊杖甚至斬首,連張功金都覺得難逃此劫了,但是羅藝只是親自到他的營盤看望了他,對他的身體處罰隻字不提,這使得幽燕衆將爲張功金慶幸之餘也感到了非常的驚奇,爲什麼羅藝會對張功金此戰造成的巨大損失視而不見呢?
其實北平王羅藝本人對於手下愛將張功金此戰違令而擅自出馬心中非常不滿,但是一向治軍嚴格的羅藝老將軍之所以沒有對張功金進行處罰,是因爲不需要了。因爲他從張功金痛悔的神色上可以看出任何處罰都不需要了,因爲作爲一名大將之所以要受到處罰並不是僅僅是身體上的刑罰,而是要從頭腦上清醒,使今後在戰役中不再違犯,這對他統帥的軍隊是非常有益的。而張功金因爲屈突蓋的死去而清醒了許多,也對自己莽撞的行動痛不欲生,所以已經無需對他進行雪上加霜的懲處。當然羅藝也不是完全對他不加處分,上是不需要了,在職務上羅藝一下子將張功金降到了小兵,讓他到最底層去鍛鍊。對於這種看似嚴厲的懲處,張功金的心裡反而要好受了許多。要知道,如果一點也沒有處罰,不僅羅藝沒有辦法面對幽燕全軍的議論,而張功金本人也只會更加的難受。他對羅藝的用心也很瞭解,作爲大將,如果因爲自己的行動而導致士兵的傷亡說明他的頭腦需要好好清洗了,將不爲兵考慮,在戰場上士兵同樣也不會爲將用命,這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將張功金送到第一線去,也是爲了讓他好好體驗低層士兵的不易,從而在未來的戰鬥中不要因爲自己的莽撞而白白送去了更多士兵無辜的生命。
結束完對於張功金的處置,需要任命一名頂替張功金的大將人選。在幽燕軍中,又要武力值高強又要智謀出色的並不多,因此這很是費了羅藝老將軍的一番精力。何況,屈突蓋也陣亡了,還需要配備一名副將,這同樣需要考慮。但是將身邊的幽燕衆將考慮了一遍,然後又從後往前推了一遍,竟然沒有發現一個合適的人選。羅藝已經知道左營面對的對手已經變了,原來是突厥大都督多爾和,多爾和此人雖然武功高強善於用兵但是還不至於讓羅藝感到頭痛,但是如今多了吐蕃的人馬就不能不讓羅藝犯開了嘀咕。羅藝可和張功金不一樣,他從來都不會犯輕敵的錯誤,多年來和敵人的明爭暗鬥,都使得羅藝懂得了如果輕視自己的對手自己將會對得到多麼冷酷的報復。他的腦海中不斷閃現着兩個名字:松贊干布,祿東贊,這是吐蕃軍隊的首腦,雖然這兩個人帶領的吐蕃軍隊連連敗在了隋楊廣太子的手下以及雁門關秦叔寶的手下,但是這只是他們遇到的對手太過強勁的關係。楊廣太子雖然年輕,但是用兵多謀,雷厲風行,是一個任何用兵高手都不敢輕敵的人物,何況在和楊廣太子作戰時楊廣的人馬是二十萬,吐蕃軍馬十萬,尤其有關鍵的一點:吐蕃王子松贊干布和楊廣太子展開決戰的時候,當時吐蕃大相祿東贊還沒有到達軍中,也就是說要是祿東贊能夠及時趕到的話,說不定真的可以看清楊廣太子的計策從而令楊廣太子依然是無計可施。
而雁門關的秦叔寶——羅藝微微搖了搖頭,對於這個近日風頭甚勁的年輕人,他除了佩服只有更加的佩服。要知道,這個年輕人手下擁有隻五千人馬就敢和擁有明顯優勢兵力的突厥第一大將伏虎大將軍澤澤多展開大戰,並且令澤澤多吃盡了苦頭,這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到的。而秦叔寶和自己兒子結拜的事情他早就聽愛子羅成稟報過,他對愛子此舉說實話非常吃驚。羅成眼高於頂目空一切的性格特點曾經讓羅藝非常頭疼,但是非常罕見的羅成竟然和秦叔寶結拜,雖然同時結拜的還有名震京師的韓擎虎的外甥多臂公子李靖,但很明顯看出羅成對秦叔寶的獨特好感來。當然他也得到了秦叔寶那首令開皇天子都改變猶豫不決的驚世力作《滿江紅》,說實話,他讀得熱血沸騰雙目冒火,在之前從沒有一首這樣的詩或者說文章能夠如此的打動他的情懷。“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讓他自己都找回了當初年輕時的豪氣萬丈,讀之久久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