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樂小說網已更新大結局”衆人聽了之後,紛紛望着李信。
李信掃了衆人一眼,自然知道衆人的意思,李世民這種不正常的表現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李世民要動手了,殺兄逼父,這種事情,大唐準備如何反應?衆人都知道李信對李建成還是很青睞有加的,經常稱呼對方是一個至誠君子,治國的能手。
“派人。”李信遲疑了片刻。
“陛下,臣以爲不可。”蕭瑀出言大聲說道:“陛下,雖然陛下和李建成關係密切,但是此事關係江山社稷,關係我大唐一統天下,關係天下黎民百姓福祉,豈能因爲陛下和李建成的交情而改變,我大唐三軍將士也不會同意的。李建成若是不死,李趙如何能亂的起來?請陛下三思。”
“陛下,蕭大人的話說有道理,就算李世民奪取了皇位,他也是坐不穩江山,李趙人心動亂,正好是我們出手的時機,若是讓李建成知道此事,搶先殺了李世民,李趙或許沒有李世民這樣的帥才,但到底是有將軍的,我們想要快速的統一天下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韋園成也大聲說道。
“陛下,眼下來說,李趙混亂對於我朝是很有幫助的,請陛下三思。”杜如晦終於出言說道。
“陛下的交情雖然很重要,可是陛下是我大唐的陛下,不僅僅是李建成的朋友、妹婿這麼簡單,陛下是要對大唐負責,天子無私事。”李靖也站起身來,拱手說道。
“陛下三思。”衆大臣紛紛站起身來,拱手說道。
“這件事情朕會考慮的。”李信頓時反應過來,心中微微有些不滿,擺了擺手說道:“今天的事情就到這裡吧!你們都退下吧!”說着自己站起身來,就進了後宮。
“這,大將軍。”韋園成頓時有些擔心了,朝李靖望了一眼,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李信是生氣了。羣臣這樣逼迫李信還是頭一次,一直以來,李信都是乾綱獨斷,羣臣不敢反對。但是今日羣臣的所作所爲就有點讓李信下不了臺的感覺,這是十幾年來的第一次。
“不用擔心,陛下胸懷寬廣,就算一時想不開,但是遲早會明白我們的忠心的。”李靖摸着鬍鬚搖搖頭說道:“大家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去。不要留在這裡了,若是陛下真的怪罪下來,想逃也逃不走。你們應該慶幸,陛下對李建成這個仇敵都是如此,對忠於自己的人豈會輕易怪罪?”
衆人一想,頓時點了點頭,李信在這方面還是比較開明的,看看蕭瑀、權萬紀等人,現在不也是活的好好的嗎?蕭瑀又進入武德殿,雖然只是行走而已。但總是身着朱紫,比一般的大臣要好的多。
李信回到後殿之後,心中雖然很是鬱悶,但是臉色卻是恢復了正常,行走之中,不知不覺的來到了坤寧宮,剛剛進入宮殿,就聞到一股藥味,眉宇之間皺的更深了。
“怎麼樣,師伯開的藥能斷根嗎?”李信走入大殿。就見長孫無垢將小碗中的藥喝的乾乾淨淨,忍不住詢問道。
“師伯倒是說可以斷根,最起碼以後很難復發就是了。”長孫無垢笑吟吟的望着李信,說道:“怎麼了。看的出來好像不怎麼開心啊!”
“皇上被大臣們逼着回後殿了。”宋和忍不住說道。
“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出去呆着去。”李信指着外面冷哼了一下,嚇的宋和趕緊退了下去。
“皇上一向是乾綱獨斷,朝臣們不敢反對,今天是怎麼了?”長孫無垢好奇的詢問道。
“哎,都是李世民給鬧的。”李信嘆息了一聲。當下將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事情說了一遍,苦笑道:“當時我就想是不是應該告訴李建成一聲,畢竟李建成與我關係不錯,沒想到那些傢伙都反對。”
長孫無垢聽了之後,面色一愣,想了想,轉身進了後殿,半響之後,卻是穿着一聲盛裝走了出來,拜倒說道:“陛下,臣妾有話要說。”
李信看着一愣,長孫無垢雖然爲皇后,但是除掉羣臣、命婦們朝見的時候,從來就沒有穿過正裝,沒想到這個時候卻是穿了正裝,李信心中一動,點了點頭,說道:“皇后請說。”李信也表現的極爲尊重。
“皇上乃是一國之君,首先是爲自己的臣民、將士負責,李世民殺兄逼父,河北必定大亂在,這個時候,我是大唐北伐的好時機,陛下若是因爲自己和李建成的一點交情,壞了大局,卻是不知道天下何時將會平定,將士們將會因此而留多少鮮血。陛下想做明君,應該感謝這些臣子纔對,只有忠心的臣子,纔會冒着得罪皇上的危險勸諫君主。”長孫無垢正容說道。
“這些傢伙實在是可惡了,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他們給堵住了。”李信有些無奈的說道。
“陛下乃是金口玉言,一旦說出口,那就必須要執行,所以羣臣纔是如此。陛下,有如此臣子,陛下應該感到高興纔對,陛下年紀輕輕就成爲帝王,白手起家,不過十載成就帝業,如此功績曠古爍今,何人能比得上陛下,正因爲如此,陛下就更需要有這樣的臣子,在陛下容易犯錯誤的時候,有一羣忠心的臣子,在一邊勸諫,陛下才不會犯錯誤,這樣的事情也只有明君在位的時候纔會出現。若陛下爲昏君,這些臣子又豈會冒着生命危險來勸諫呢?”長孫無垢認真的說道。
“皇后所言甚是,是朕做錯了。”李信彷彿是醍醐灌頂一樣,上前將長孫無垢攙扶起來,說道:“只要有利於我大唐,朕有什麼不能聽進去的呢?”
“陛下這纔是明君所爲。”長孫無垢激動的說道。
“皇后纔是朕的好皇后。”李信心中一陣感嘆,難怪歷史上都說長孫無垢賢明,今日一見的確是如此,當下對外面的宋和,說道:“傳旨下去,賞今日御書房大臣每人錦緞五十匹,金幣百塊。”
“遵旨。”宋和大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