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起的變故。
碎葉城血色瀰漫,碎葉河水爲之染紅。
突騎施首領賀羅施啜的首級被高高掛在碎葉城門上,八千突騎施的勇猛騎士,三百餘貴族無一倖免。
黃昏時分。
碎葉城邊的血腥味還未散去,又一支渾身浴血的隊伍到來。
葛邏祿首領匐延郡侯帶着葛邏祿三姓首領貴族們,領着五千騎到來,他們的馬鞍上,掛着一顆又一顆的首級,皆是車鼻施和處木昆部貴族和騎士們的。
安西道右都督裴行儼向太子奏捷。
車鼻施和處木昆兩部,五百餘貴族和六千餘騎精銳,皆被圍殲,斬殺殆盡。
看着那提着首級前來領賞的三姓葛邏祿戰士,太子嘉文面色有些冰冷。
這一刻,他心裡有些後悔,覺得自己一個命令,就奪去了一萬多人的性命。
北庭左都督牛進達上前。
“殿下,首戰告捷,旗開得勝,如今突騎施、車鼻施、處木昆三部之上層已經清洗乾淨,正是羣龍無首,而且他們各部還不知道此事,請太子殿下發令,令天山南北各路兵馬一起進剿三部,徹底將他們抹除消滅!”
太子不忍心道,“牛都督,如今三部首領貴族等皆亡,是否可招安三部?”
“殿下,萬萬不可有婦人之仁啊,都已經做了初一,就不能再留十五了,斬草不留根,後患無窮啊。趁此機會,將三部全部剷除,正好把碎葉川和藥殺水一帶都拿下,北庭則安矣!”
嗣業也勸說太子,這個時候哪裡還有再停手的。
既然動手了,就得乾脆果決。
“好吧,不過孤還是有一個要求,只要三部之民棄械,不再反抗,就不要徒增殺戮。”
“臣明白,只要他們棄械投降,臣等絕對不胡亂屠殺。”
牛進達雖如此說,但也改變不了這三部的命運了。就算棄械投降,等待這三部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俘爲奴隸,運往中原等地區挖礦或種田做工。
羅嗣業代太子召見碎葉城諸貴族,嘉獎衆人,賞賜騎士們,命令他們兵分數路,開始迅速撲向三部,對他們進行秋風掃落葉一般的無情打擊。
這是滅族之戰。
老賀邏施的固執,終究是爲三部帶來了滅頂之災。
牛進達統兵直撲怛羅斯,裴行儼攻攻千泉,羅大奈掃蕩白水。
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突騎施、處木昆、車鼻施這三大部族,曾經西突厥的十箭之三,足五十餘萬衆的強大勢力,北庭道最強的一股勢力,就這樣在數萬秦騎,以及葛邏祿、沙陀、粟特等諸部封侯的圍剿下,灰飛煙滅。
或是頑抗到底被斬盡殺絕,或是最終棄械投降被俘爲奴。
北庭的雪山下,大河邊、草原上,一個接一個的部族被掃滅,一座座原本他們控制的城池,也被秦軍接管。
大秦的北庭道,官軍的實際控制也從伊麗河谷,擴大到了南面的碎葉川以及真珍河谷,還有千泉山區。
大宛盆地(費爾幹納盆地。)
大宛郡,柘折城。
不僅天山南北的漢胡諸漢盡至,就連河中與大夏兩道的諸侯們,也都不遠千里的趕到。
挾滅突騎施等三部五十萬衆之威,如今原突厥、鐵勒諸部,還有昭武粟特諸部,無不懾服。
誰也想不到,上次天子西巡,過來西域也就是滅掉了一個勃律國而已,還是因爲當時勃律王和王族皆被叛軍殺害,因此天子最終滅掉的只是勃律叛軍,算不上是主動滅國。
可這次,不管大秦這邊如何宣傳說突騎施他們暗中結盟謀反,但那些封侯們也不傻,也是清楚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的。
可殺雞儆猴,誰敢做仗馬之鳴呢。
太子越過千泉,進入大宛,正式進入了河中道。
太子沒去怛羅斯城,而是拐到大宛來,明顯也是來者不善。
石國位於後世的塔什干,又名石頭城,因地處山麓沖積扇一帶,有巨大的卵石而得名,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八百年前就有城池,在百年前就開始以商業和手工業著稱,是絲路上的必經之路。
這裡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優勢,在於距離蔥嶺西的大宛盆地僅數百里,而大宛盆地(費爾幹納盆地)是一個封閉的低海拔盆地,東西長達六百里,南北最寬有三百五十里,由東向西傾斜,盆地被羣山環抱,出口非常少,且極爲肥沃。
冬季也氣候溫和,有着大量的綠洲與河流,物產豐富,盛產瓜果、苜蓿、棉花,有極優良的牧場,以汗血寶馬而聞名於世。
可以說,若說伊麗河谷是天山以北最大的糧倉,那麼這塊大宛盆地就是河中地區的糧倉。
大宛郡柘折城雖不在盆地內,但他就在那羣山之下,在山谷盆地之外,守着重要的通道。
這裡就如同是盆地的門戶,控制住這裡,既連結南北絲路,又看守住了大宛盆地這個巨大的寶地。
朝廷只要能控制大宛和大宛盆地,那麼就能依託這個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把整個河中地區牢牢掌握在手中。
當着西域四道上千封侯和萬餘騎士的面,羅嗣業站在太子面前,歷數石國與突騎施暗中眉來眼去,相互勾搭陰謀做亂的種種不法之事。
“臣請太子殿下下令擒殺大宛侯!”
大宛侯,便是原石國國王,不過這位大宛侯卻不姓石,也不是昭武粟特人,皆因在隋朝時,原石國國王被西突厥所滅,後西突厥可汗便令王室子弟匐職特勤爲石國王。
當年的昭武九國,其實除了康國外,多數粟特國都已經被突厥改換王族,由突厥貴族取代了原先的昭武粟特王室。
現任的石國王也就是大宛郡侯,本身是西突厥阿史那王室,是匐職的子孫,且與突騎施的關係確實極好,當代大宛侯的王妃還是突騎施首領賀邏施的女兒呢。
太子率大軍前來石國,直接要擒殺大宛侯瞰土屯攝,其實也並不出人意料。
這是斬草除根。
大宛侯就算想反抗,可也沒有餘力了。
太子南來,有如泰山壓頂之勢。
“斬!”
隨着一聲令下,片刻後,又一位西域突厥族的封侯被砍掉首級。
太子隨後下令,以大宛郡爲朝廷正郡,並設爲河中道的三使司衙門所在,而大宛盆地,也同樣設爲朝廷正郡,賜名寧遠郡。
不過對於大宛以及大宛盆地內的部族,倒沒有如對突騎施那般清剿。太子主動提出了一個更顯溫和的方案,就是把原石國和大宛盆地內的突厥人和粟特人,全都遷往中原,分散安置到雲南、西山、黔中、湖南、江西一帶,這二三十萬人口一分散到數道中,一個縣內也就幾百上千人,再折分安置到那些鄉村去,不讓他們單獨聚居,那麼就再不用擔憂他們會做亂。
同時呢,也能幫助朝廷開拓南方地區,改善如今那邊蠻夷不服王化,朝廷又無人可移的局面,更減少了不必要的殺戮。
經過一番商議後,最終嗣業和牛進達等勉強同意了太子的提議。
對於這些人給他們保留入籍歸化自由良家移民身份,不貶做奴隸,但是同時,對他們現有的一切,都全都要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