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試點

“阿郎,明府君來拜見。”

明府是唐人對縣令別稱,武懷玉回龍橋,三原縣令也是聞訊立馬趕來拜見。

“快請。”

現任三原縣令是熟人,還曾是馬周的伯樂,當年馬周落魄之時,趙仁本卻是慧相識君,特給了他一筆盤纏,助他入京求仕。

“拜見相公。”

“張公別客氣,快坐。”

懷玉上前挽起他手,很親熱的拉他進客廳,

親自給他倒茶,“這也是今年新茶,顧諸紫筍,味道不錯,”

趙仁本是來拜謝懷玉的,他先前在御史臺爲從七品殿中侍御史,武懷玉兼御史臺治書侍御史時,很賞識重用他和張行成兩人,還讓他管殿院,等武懷玉拜相後,還特意舉薦提拔他爲吏部員外郎。

吏部員外郎是從六品,卻也是升五品前最重要的一道關。

五品服緋號爲通貴,踏入五品也就不再爲吏部選官,是宰相任命了。省臺重要官員都是五品,如中書舍人、給事中、諫議大夫、郎中、中丞,也皆因這些五品職都是要職,

所以慣例要升中央五品,必須先任六品清官。

六品清官中,除東宮僚屬外,其實僅有七種,諸司員外郎、侍御史、起居郎、太學博士、國子助教、秘書佐郎和著作郎。

其中起居郎、太學博士、國子助教、秘書郎、秘書佐郎都帶有學術性質,非一般行政人員所能勝任,而且員額不多,唯有員外郎和侍御史屬於一般行政性質。

侍御史只得四員,員外郎則員額最多,六部二十四司,每員一二人,因此,郎官成爲低級別官員向高級別官員上進的一種重要途徑。

武懷玉第一次拜相時,幫了趙仁本一次,讓他成爲吏部員外郎。而他北伐歸來,又幫了他一把,提拔他爲三原縣令。

員外郎從六品,一般也有直接升郎中或侍御史的,但更多也是要在二十四平行調動,或是到邊州、畿縣。

尤其是近年朝廷漸有條不成文新規,不歷州縣不擬臺省,想要走的更遠,地方任官經歷必不可少。

本來趙仁本一屆吏部員外郎幹滿,得停選。

等一年就叫做“停一選”,而停選的時間也是從一年到十二年不等,這還要根據官階的高低以及功勳的大小進行評價。

趙仁本這員外郎還沒幹滿四年,不過考覈很好,正好三原縣令出缺,武懷玉舉薦趙仁本升調三原縣令。

三原縣令是畿縣令,正六品上,員外郎升調三原縣令,既不用停選,還能升遷,有了畿縣地方經歷,那麼下次衝擊五品,都更有機會,不論是升郎中還是中書舍人,都很有機會。

趙仁本三年時間,從殿中侍御史到吏部員外郎,再到如今三原縣令,可以說是彎道超車走捷徑了的,

他是走的武懷玉的路,官場上也是理所當然的把他視爲武懷玉的門生舊部了,這個標籤打上,輕易是換不了的。

趙仁本雖說出是出生天水趙氏名門,但他父親官職不高,僅做到懷州司戶。他是從小官做起的,從武德元年到貞觀元年,也才做到殿中侍御史。光有才能不行,還得有過硬的家世,更得有官場上的靠山。

三原縣令雖只是縣令,可這是畿縣,幹好了還有機會升五品京縣令,或是直接入臺省做中書舍人、給事中、郎官。

“三原縣的情況摸清了嗎?”

“我到任後全縣各鄉都走訪遍了,縣裡情況還不錯。”

武德朝時三原縣一直是分分合合兩個縣,甚至縣城都遷來移去,貞觀時才又合爲一縣,縣衙選在龍橋東北十來裡處,在白鹿塬下。

“我走訪各鄉,發現縣裡塬上和塬下平原,相差還是很大。”

平原也就是白渠兩岸,這是關中最肥沃的良田,又有白渠灌溉,一馬平川,水土肥沃,這幾年風調雨順,糧食年年豐收,兼之三原又是通往北邊的交通要道,如龍橋還在武家帶動下,成了工商大市,無數工匠商賈雲集。

相比之下,塬上就乾旱缺水,貧瘠的多,

三原,南有豐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

其實在三個塬的北邊,還有嵯峨山區,那裡比塬上條件更差。

縣裡平原主要是種麥,塬上主要種粟,山裡也都是種蕎麥高粱等爲主,越高越窮。

“幸好有相公帶來的祥瑞種子,這兩年咱們塬上、山裡都已經到處都在種玉米土豆紅薯這些,百姓們頭回能夠填飽肚子了,”

玉米的產量在平原上沒啥優勢,不比麥子強,但在山區卻特別有優勢,尤其是山坡、石頭縫裡都能種,也不需要引水灌溉,靠天下雨就行,除非特別大旱,否則都有收成,比蕎麥糜子還強點。

至於土豆紅薯就更了得了,這玩意是雜糧,可產量很高,不管是拿來搭着主食吃,還是用來養豬什麼的,都非常不錯,要是精細加工成粉條、粉也是不錯的。

塬上、山裡最大的問題就是缺水,靠天吃飯,以前三原縣平原上的人要是條件差點,本地娶不到老婆,那就都是趁着乾旱年,到塬上去說親,實在不行,就去山區裡,那些餓肚子生活艱難的人家,也願意女兒嫁到平原上日子好過些。

武懷玉第一塊地,就是在白鹿塬上的長坳,懷義開始得賜的地也是在另兩個塬上,

後來武懷玉陸續也在三個塬上買了些地,塬上的地便宜。

這兩年塬上的武家莊子,都不再種麥,都是種玉米土豆紅薯高粱這些雜糧粗糧,一邊也養起了豬。武家也沒對周邊百姓藏着掖着,附近村民們看到武家的收穫後,也是再坐不住,都來武家買種子,

跟着種起了這些祥瑞,又跟着養豬等。

趙仁本新官上任,特意全縣都走了一遍,塬上塬下還有山裡,很認真的走訪調查,很是驚訝。

塬上和山裡的三原百姓,現在居然已經勉強溫飽了,一些膽大養豬運氣也還不錯的,甚至已經賺了些錢。

當然,三原縣最讓趙仁本驚歎的還是龍橋。

三原縣之前還是兩縣的時候,遷來移去的有過四個縣城,但這四地,現在都遠不如龍橋興盛,

“相公,龍橋這裡得武家帶動,發展的非常好,人品衆多,工商興旺,又是交通要衝,我想給朝廷上報,申請把縣城搬到龍橋來。”

現在的縣城,處在白鹿塬下,清峪河舊道的南岸。相比起三原最早的舊治清水谷永安城,以及後來遷移到白鹿塬上的永安鎮,再到後來塬下的任城,舊永安城位置險要,最開始是軍城,後來塬上的永安鎮,居高臨下當交通要衝,

任城依塬而守,面對平原。

總的來說,以往主要是突出軍事上的需求,而現在和平時期,趙仁本覺得縣城應當選在交通更便利,經濟更好的龍橋。

“縣城遷到清河鄉龍橋來,我也是支持的,你回頭打個報告。”

縣城遷到龍橋,對武家來說也不是什麼壞事,

趙仁本說龍橋是個好地方,十里相鄰的龍橋武家堡和李家莊,居然出了兩宰相,

趙仁本是很想在三原做出一番政績來的,這樣就更有機會衝擊省臺要職,不管是各司郎中,還是著作郎秘書丞大理正,他都是想試一試的,

到他這年紀,往上的每一步都得努力,要是沒走好,那可能一步調隊再跟不上。

“相公,聽說朝廷準備要推行新法,我三原縣有沒有什麼可以做的?”

“我可以在朝中爲三原縣爭取一個新法試點機會,能不能成這個還不好說,不過我建議你,可以先着手對三原縣先做個全面摸底普查,把戶籍人口、土地田畝、家庭財產,都調查清楚,要準確。”

朝廷之前也是立五等戶,以家庭財產多寡來分等,後來又細分爲九等。

其中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戶統稱上戶,中中、中下、下上三等戶稱爲次戶,下中、下下爲下等戶。

徵收戶稅就是按戶等來徵,甚至衙門裡平時一些地方上的費用攤派、雜徭也是按此來的。

只不過就算開國都第十三年了,可戶籍人口、家庭財產、土地田畝這塊,其實依然很不清楚的,

隱瞞人口,虛報歲數,假報財產,以及田畝混亂這種事情非常普遍。

既有百姓爲逃稅少報,也有官吏爲多徵而多寫。

許多富人地主明明財產很多,卻各種隱瞞少報,不少百姓很窮,卻硬被胥吏寫成上戶。

如果朝廷要推行兩稅法,那麼這些都是必須先搞精確的,畢竟戶稅要按財產來定戶等徵收,地稅也是要按畝來收租。

“想要地方發展,首先還是得讓百姓能安穩,我武家來到龍橋也十五年了,對這裡也算是十分了解,朝廷的租庸調製建立在均田之上,可現在的龍橋,其實許多百姓都沒有地,或只有很少的地,可編在戶籍上,卻依然還得按丁繳納租調服庸,百姓多有怨言,覺得不公,負擔太重。”

趙仁本點頭,也早在下鄉訪察時發現這些了。

“我跟聖人進諫,對於無田地的百姓,列爲客戶,不論有幾丁,也不再徵收一丁兩石粟的正租,僅按其家庭財產定戶等收戶稅錢,如果是下兩等戶,也免徵戶錢。

家庭有壯丁的,僅需每年服二十天正役,中男的,服州縣的一些雜傜。”

“咱們三原縣可以申請先試點。”

趙仁本驚歎,“如果真的能行此政,那就不會有那麼多逃戶了。”

“嗯,貴族豪強地主家的佃戶,也當登記爲客戶,不能當黑戶。”以前百姓逃避賦稅勞役,棄籍逃戶,隱匿於豪強地主家,這對朝廷很不利,甚至讓豪強地主們掌握了依附於他們的這些人的人生自由,形成很強的依附關係。

現在把這些佃戶清出來授爲客戶身份,客戶和主戶在法律上統一授給良人身份,那地主豪強對這些人的控制力就大大減弱,

“相公,如果無地者登記爲客戶,不需繳納租調,只怕會有很多隻有很少地的百姓,會賣地、棄地,主動成爲客戶的。”趙仁本道,畢竟租庸調製下,是按丁徵稅服役,一丁一年兩石粟、絹二丈、綿三兩,一年還服二十天免費的正役,服不夠數還要折絹代庸。

管你有一百畝地還是一畝地,一個人丁就算一份。

“如果我們三原縣能夠試點新政,那可以在普查清楚戶籍人口田畝這些後,給予那些有地者劃等。

比如說有十畝地是十等,二十畝地是九等,一百畝地一等,有多少畝地就劃多少等,把原來的一丁每年兩石粟、絹二丈、絹三兩也劃爲十等,

如果僅有十畝地,那一丁就只需交兩鬥粟、兩尺絹、三錢絹。

“那如果一戶內有多丁呢?”

“那就一戶內的土地先除丁數再劃等,比如一戶六口人,家有二成丁,僅有三十畝地,那麼可以一個劃十等丁,一個劃九等丁······”

說到底,這套試行辦法,其實還是基於按財產來收稅,而不是按人丁來收稅,而財產最主要的一項,就是佔有田地數量。

當然具體執行的時候,田肯定也還是要按肥瘦分等。

而農民外的工匠商人,也肯定有不同政策。

有田地產業者爲主戶,無田地產業者爲客戶,

客戶不需納租調,主戶納租調,但要是田不滿百畝,也是可以打折減免的。

試點的時候,對百畝以上地的家庭,也仍是按租庸調製來徵,並不會馬上就按畝徵收,

趙仁本嘆道,“如果我們三原縣真的能夠爭取到試行這新法,那麼大量百姓將獲得稅賦的減免,負擔大爲減輕,甚至許多逃戶也願意重新入籍成爲客戶的,”

客戶也是良民,逃戶黑戶卻不是良民,良民身份其實還是有很大權力的,起碼點選府兵、科舉當官,甚至做吏,那也起碼得是良民出身。

“好處是百姓負擔降低,但也有個問題,就是稅收會立馬減少許多。”畢竟現在只給授田不足的百姓減免租調,但卻並沒有立馬給擁有許多田地的大地主們,也按田畝徵稅賦。

“相公,我覺得這倒問題不大,咱們三原縣現在工商興盛,工商稅賦這塊能夠填補,”

三原縣做爲關中白菜心,京畿之地,土地兼併問題是十分嚴重的,長安的皇親國戚、勳戚大臣那都是緊盯着,有點機會就要兼併。失地的百姓越來越多,或者說普通百姓也早就沒機會再能分授到田。

沒有地,租庸調照樣少不了,於是乎百姓就只能棄籍逃戶,跑去依附地主豪強做部曲或是佃戶。

趙仁本做爲縣令,職責不僅有收繳稅賦,勸桑課農,人口增長也是重要任務,治下百姓都棄籍逃戶,他這個縣令可是有很大責任的。

 

第1126章 殺伐第951章 來來去去第499章 武懷玉的兵行險招第1075章 勝天半子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39章 東市現寶藏第525章 長城殘破起武城第435章 桃園之盟第634章 臣斗膽第275章 女刺客第59章 天王補心第1092章 武相的福利第179章 秘密會盟第326章 段婉第833章 賜世襲刺史第317章 恕不奉陪第93章 不敗神話第217章 千金第106章 太平之主第724章 風往南吹第1050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172章 閉門羹第445章 背主求榮攀新枝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333章 金殿拜相封國公第340章 暴食熊羆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718章 嫡庶之爭第600章 香得嘞第127章 上殿覲見第59章 天王補心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第273章 邀約第1054章 皇后大行第22章 遲遲鐘鼓夜長安第924章 剝皮第856章 武琉兒第966章 誰又招惹武懷玉了第922章 納貢第634章 臣斗膽第796章 三王一相第168章 咱被盯上了第1042章 無力迴天第626章 磧口第92章 首勝大賺第138章 鬥米千錢第137章 千騎營使第720章 步步緊逼第526章 清夷初戰摧拓羯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42章 連升四級第916章 先下手爲強第243章 貞觀大吉第225章 不主動不拒絕第781章 設無太子第353章 程家的菩薩蠻第135章 軍器少監第1067章 武懷玉又回來了第771章 願賭服輸十三郎第332章 隔岸觀火斬樑皇第158章 燒燒冷竈第231章 家族未來 武二孃第1075章 勝天半子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384章 撲朔迷離真亦假第438章 柴氏舊奴馬三寶第481章 武懷玉從不坑朋友第440章 失蹤的萬兩黃金第213章 崔寡婦第905章 白旗第703章 擒虎第493章 客戶第194章 誥命 彈劾第927章 老鄉第674章 魏徵的新法第67章 東宮報道第391章 公主的天價彩禮第765章 高明的獵人第781章 設無太子第427章 金榜題名爭捉婿第221章 逼債第612章 大雪出兵第179章 秘密會盟第1112章 八千里雲和月第43章 長街刺殺第848章 欲拔貧詣徐聞第481章 武懷玉從不坑朋友第543章 車輪鏖戰絞肉場第146章 決戰渭橋第397章 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第1131章 皇帝第1057章 姬夫人第503章 老狐狸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1007章 日落東沙第823章 武氏真是人丁興旺
第1126章 殺伐第951章 來來去去第499章 武懷玉的兵行險招第1075章 勝天半子第261章 高尚的武侯第39章 東市現寶藏第525章 長城殘破起武城第435章 桃園之盟第634章 臣斗膽第275章 女刺客第59章 天王補心第1092章 武相的福利第179章 秘密會盟第326章 段婉第833章 賜世襲刺史第317章 恕不奉陪第93章 不敗神話第217章 千金第106章 太平之主第724章 風往南吹第1050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172章 閉門羹第445章 背主求榮攀新枝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333章 金殿拜相封國公第340章 暴食熊羆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718章 嫡庶之爭第600章 香得嘞第127章 上殿覲見第59章 天王補心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第273章 邀約第1054章 皇后大行第22章 遲遲鐘鼓夜長安第924章 剝皮第856章 武琉兒第966章 誰又招惹武懷玉了第922章 納貢第634章 臣斗膽第796章 三王一相第168章 咱被盯上了第1042章 無力迴天第626章 磧口第92章 首勝大賺第138章 鬥米千錢第137章 千騎營使第720章 步步緊逼第526章 清夷初戰摧拓羯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42章 連升四級第916章 先下手爲強第243章 貞觀大吉第225章 不主動不拒絕第781章 設無太子第353章 程家的菩薩蠻第135章 軍器少監第1067章 武懷玉又回來了第771章 願賭服輸十三郎第332章 隔岸觀火斬樑皇第158章 燒燒冷竈第231章 家族未來 武二孃第1075章 勝天半子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384章 撲朔迷離真亦假第438章 柴氏舊奴馬三寶第481章 武懷玉從不坑朋友第440章 失蹤的萬兩黃金第213章 崔寡婦第905章 白旗第703章 擒虎第493章 客戶第194章 誥命 彈劾第927章 老鄉第674章 魏徵的新法第67章 東宮報道第391章 公主的天價彩禮第765章 高明的獵人第781章 設無太子第427章 金榜題名爭捉婿第221章 逼債第612章 大雪出兵第179章 秘密會盟第1112章 八千里雲和月第43章 長街刺殺第848章 欲拔貧詣徐聞第481章 武懷玉從不坑朋友第543章 車輪鏖戰絞肉場第146章 決戰渭橋第397章 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第1131章 皇帝第1057章 姬夫人第503章 老狐狸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594章 激進的太子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1007章 日落東沙第823章 武氏真是人丁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