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第260章 李幕自刎,韓國獻璽而降

殘陽如血,餘輝灑在荒涼的大地上,將遠方連綿的山巒染成血紅之色。

此時,一隊趙軍人馬無精打采的走了過來。

人數約莫上千。

這些人不是別人,正是從安澤城中逃出的趙國李幕。

在安澤城被魏軍攻破後,李幕在手下的勸說下從城中撤離,帶着殘餘的親兵,計劃趕往還在趙軍手中的其餘城池。

道路兩旁,是荒蕪的田野和破敗的村莊。

此地百姓在得知魏趙兩國交戰後,紛紛攜家眷而逃,已經十室九空。

李幕停馬駐留,望着西方的一輪紅日,心中五味成雜。

算上這一次,他已經是第二次敗在趙弘明的手中。

作爲曾經威震一方的將領,如今卻成了喪家之犬,巨大的落差,讓他一時難以接受。

“將軍,我們該怎麼辦?”一名親兵焦急地問道。

李幕沉默了片刻,緩緩開口:“安澤城一丟,上黨郡剩下的城池裡面,已經沒有哪一座城池能夠阻擋趙弘明和魏軍了。上黨郡守不住了。”

“……”

身邊的衆親兵相繼無言。

他們都知道李幕說的都是事實。

如果有護城大陣的澤安城都無法防守,那麼剩餘的其他城池,沒有護城大陣就更不用說了。

戰局已然十分清晰明瞭。

李幕忽然覺得,這一次趙國發動了二十萬大軍在上黨,結果卻落地這樣的境地,實不明智。

他作爲一軍的將領,面對這樣的結果卻無能爲力,內心感到深深的自責。

如今的境地下,他回到邯鄲城,不用想也能猜出來迎接他的會是什麼。

李幕擡起頭,望向如血般的晚霞,眼中閃過一絲決然。

他拿出腰間的佩劍,喃喃說道:“我李幕一生征戰沙場,在對魏國武王之前,未曾有過敗績。如今是我技不如人,沒什麼好說的。今日之敗,已經讓我無法自證那些流言蜚語,我無顏再苟活於世。”

倉啷!

李幕拔出腰間的佩劍,劍身映出他滄桑而堅定的臉龐,在夕陽下一點點變紅。

“將軍,三思啊!”身旁的親信們見此急忙阻攔,跪在了地上勸說道:“您若留得有用之身,在將來未必不能洗刷今日之恥辱。”

李幕聞言卻搖了搖頭說道:“這次龐奢他們逼我出兵,我拒絕了他們。如果我能贏的話,倒也罷了,可是輸了,便是難以說得清楚,唯有以死明志。”

“將軍!”

“我意已決。”

李幕全身真氣鼓動,武膽境的修爲全身展露了出來。

他周身籠罩着一層淡淡的光芒,真氣在體內奔騰不息,流轉於經脈之中。

每一次呼吸,都伴隨着真氣的涌動,牽動周圍的空氣,將親信們都一一逼退。

“你們將我的頭顱帶回趙國邯鄲,懸於衆人,我李幕從未出賣過趙國!”

噗嗤!

李幕手腕翻轉,真氣涌動,長劍在他的脖子上一晃而過。

隨着劍鋒劃過脖頸,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他的衣襟和身下的土地。

他的身體緩緩倒下,眼中最後一絲光芒也如那夕陽一般,緩緩熄滅。

周圍的親兵們被這一幕深深震撼,他們跪倒在地,捧着李幕的頭顱痛哭失聲。

“將軍……”

隨着李幕的逃離,澤安城周圍的殘留的趙軍都被魏軍一一擊潰。

至此,上黨郡等七座被魏軍攻下的城池已經連成了一片,魏軍也不用擔心後勤的變故,佔據了地理上的主動。

狼藉的戰場上,三萬趙軍剩餘士兵成爲了待宰的羔羊,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

面對這些俘虜,趙弘明並未有留情的意思,下令盡數坑殺。

魏國攻打韓國,所耗頗巨,收攏這些趙國的俘虜無疑會造成巨大的負擔,坑殺掉這些俘虜,反而對他們來說,是最簡單,負擔最小的方式。

正好也可以藉此彰顯魏軍的威嚴。

隨着一道道寒光閃過,趙軍士兵的生命被無情地收割,推入挖掘好的深坑之中。

他們的慘叫聲和求饒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曲淒厲的悲歌。

然而,斬殺他們的魏軍一個個都是無動於衷,他的目光冷漠而堅定,彷彿這一切在他們眼中都已經司空見慣。

更有甚者,乘着這個功夫,凝練殺氣,提升修爲。

在隨後的一兩個月的時間裡,魏軍在趙弘明的率領之下,一路攻下上黨郡其他五座城池。

每攻下一城,他都將城中的趙軍盡數斬殺,不留一個活口。

這種殘忍的手段讓其他城池的守軍膽寒不已,紛紛棄城而逃。

最終,耗費了差不多半年的光景,趙弘明成功打通了魏國進入韓國都城的通道。

趙弘明站在一座山頭,眺望着遠方的韓國都城陽翟。

遠處,王宮巍峨聳立,屋頂金光閃閃,城牆高大而堅固,顯得堅不可摧。

城內的街道寬闊整潔,縱橫交錯,人們則在街道上穿梭往來,一切都顯得那麼和諧而美好,沒有絲毫戰爭來臨前的氣氛。

趙弘明臉上露出一絲淡然的笑容,揮鞭而下。

在其身後,魏軍正如烏壓壓的潮水一般,朝着陽翟涌去。

……

夜色深沉,邯鄲城的王宮大殿內燈火通明。

李幕的心腹一身風塵,帶着一個沉重的包裹,緩步走進了大殿。

他的臉上寫滿了悲痛和決絕,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無法言說的沉重。

“臣,拜見陛下。”他跪倒在趙王面前,雙手將包裹高舉過頭。

成襄帝端坐在龍椅上,瞥了一眼那個包裹,心中隱約猜到了什麼,臉色微微一變。

“這是什麼?”他沉聲問道。

“這是李幕將軍的頭顱。”李幕心腹聲音顫抖着回答:“他在安澤城戰敗,自知無顏面對陛下與諸臣,選擇了自刎。”

成襄帝聞言,身形一震,眼中閃過一絲震驚。

李幕心腹擡頭,紅着眼說道:“我家將軍,絕對沒有背叛趙國,望陛下明察秋毫。”

成襄帝並非是傻子,知道當日乃是冤枉了李幕,可事已至此,他手中也並無多少的權利,能爲其做什麼。

片刻後,成襄帝發出長長的嘆息,聲音中透露出無盡的哀傷:“李幕將軍一生爲趙國盡忠職守。傳令下去,厚葬李幕將軍吧。”

面對失去上黨城池的慘重損失,在龐奢黨羽的有意控制下,朝堂上下並未引起太大的波瀾。

在衆人眼中上黨不過是韓國獻上的城池,就算失去也沒什麼好可惜的。

況且現在還有五座城池在他們趙國的手中,此次二十萬趙軍也並非是全軍覆沒,總的來看,並未損失多少。 許多大臣認爲,雖然魏國暫時佔據了上風,但趙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仍然有足夠的實力與之抗衡。

龐相府中。

聽說李幕已經自殺的龐奢,不由的放聲大笑。

現在李幕一死,站在其背後的浩然宗主也是隕落,也就是說,以後整個趙國都將是他一家獨大了。

再也沒有任何人,任何勢力能夠挑戰他的地位,加上成襄帝也已經被他捏在了手裡。

可以說他就是趙國的無冕之王。

憑藉這一國之資源,他大可做出很多事情,就算長生之道說不定也可以探知一二。

同時龐奢也看出來,現如今魏國在魏王趙弘明的手中,有漸漸做大的趨勢,確是個隱患。

如今趙國朝堂被他收入手中,那麼接下來就要針對魏國,專心對付趙弘明這個獨一無二的武夫了。

剷除這些隱患。

武膽境的修爲,也並不是天下無敵。

正好魏國的左莊主來毛遂自薦,是個機會。

龐奢不由的冷笑了兩聲:“來人備駕。”

五日後,韓國的都城陽翟外。

一路奔襲的魏軍如同黑色的鐵壁般,陳兵在城外,將韓國都城圍個水泄不通。

城牆上,韓國士兵們緊張地注視着城外密密麻麻的魏軍,他們的臉上寫滿了驚恐和不安。

而在陽翟城的王宮大殿內,氣氛同樣緊張到了極點。

韓國的大臣們聚集一堂,七嘴八舌的討論着。

大殿宛如一個吵鬧的菜市場。

韓國宣惠帝韓威面露苦澀,焦急的問道:“如今魏國大軍壓境,我們該如何應對?”

“我們絕對不能向魏國投降!”有大臣情緒激動地喊道:“陽翟城堅固無比,並有大陣的存在,只要我們堅守不出,魏軍就無法攻破我們的城池。只要我們能夠堅持住,等待時機,必定能夠扭轉戰局!”

另一位大臣則冷靜地分析道:“我們的軍隊根本無法與魏軍抗衡,死守只能拖延,並不能改變結局。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求和。”

“你這無恥匹夫,是想要賣國嗎?”

有大臣聽到這樣求和的提議,不禁破口大罵起來。

“難道你有什麼高明的退敵之策嗎?不如說出來,也好讓我等無恥匹夫見識一下。我聽說魏軍一路屠城下來,殺戮甚重,一旦讓魏軍攻進來,你覺得在座各位還有活命的機會嗎?”

“懦夫!羞於與你爲伍。”

兩派大臣各執己見,爭論不休。

韓國宣惠帝韓威看向了申文淵,問道:“申公覺得朕該如何?”

一直閉目養神的申文淵聽到宣惠帝韓威的詢問,睜開了雙眼。

此時,他的臉色沉浸如水,看不出來喜悲。

在他看來,強大的趙國都不是魏軍的對手,這般的不堪一擊,他們韓國國力遠不如趙國,到了這個程度,韓國想要再堅持下去也不可能了。

申文淵揚了揚頭,盯着大殿上的匾額,長長嘆出一口氣說道:“陛下,投降吧。”

在他說完這一番話後,大殿徹底沉寂了下來,變得落針可聞。

衆所周知,申文淵在朝堂上的地位很高,他的這一番話,等於就是一錘定音了。

宣惠帝韓威最後低着頭,萎靡道:“明日朕將傳位給太子安,投降魏軍的事宜,就交給諸位吧。”

聽到韓威的決定,大殿內一片譁然。

主張死守的大臣們憤然離去,而主張投降的大臣們則鬆了一口氣。

儘管許多人心中不滿和不甘,但他們知道也明白這是當前唯一的出路。

見此,宣惠帝韓威心中苦笑。

這些大臣們不知道的是,早在魏軍圍城之前,掌教吳代天已經暗中帶着門中弟子,就已經逃亡去了燕國。

眼下的韓國連一絲反抗的手段都沒有,除了投降別無他路了。

在陽翟城的城門外大魏營中,趙弘明高坐在大椅上,神態威嚴。

他接過韓國使者遞過來的請降書,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

“告訴你們的大王,只要你們安分守己,魏國自然不會虧待你們。”趙弘明高興地說道。

韓國使者聽後,臉色蒼白地低下頭去。

他們知道,從此刻起,韓國已經失去了獨立的地位和尊嚴,成爲了魏國的附庸國。

等到合適的時機,將徹底變成魏國的一部分。

這已經是心照不宣的事實。

次日,陽翟城外。

一場莊重而肅穆的受降儀式正在進行。

趙弘明端坐在高高的龍駒背上,神態威嚴。

在他的身後,則是如今抵達韓都的三十五萬魏軍。

大軍如同剛從血海中歸來,肅穆中透露出濃烈的血腥之氣,給他強大的觀感。

旌旗漫漫,迎風招展。

碩大的“魏”字和“武”字,分列在趙弘明的左右。

此時,他的面前,新登基的韓王安,率領着韓國的皇室和大臣們肅而立,身穿素衣,靜默無言。

仔細看的話,還能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一絲屈辱和無奈的神色。

年歲不過十二三歲的韓王安手中託着韓國的傳國玉璽,在趙弘明的注視下,緩步走向了魏軍一側。

他的步伐沉重而緩慢,每走一步,都好似經過了無數的掙扎一般,甚至額頭都隱約滲出了細細的汗珠。

當他走到魏王面前時,他深深地低下頭去,將手中的傳國玉璽高舉過頭,高聲道:“罪臣今日特向貴國獻上韓室之傳國璽,願我國歸順於您的治下,永享太平。”

趙弘明心神一動。

胯下龍駒應聲走到了韓王安的面前。

在韓國衆臣的注視之下,趙弘明接過韓國的傳國玉璽,放在手中打量。

這枚玉璽採用上等玉石雕刻而成,晶瑩剔透,溫潤如玉。

形狀爲方形,四邊平直,頂部雕刻着精美的龍形圖案,栩栩如生。

而在玉璽的正面,則雕刻着“於國太平”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氣勢磅礴。

趙弘明高高舉起玉璽,向魏軍展示着這個戰利品。

頓時,天地之間響起了魏國士兵的歡呼聲,他們的聲音震耳欲聾。

一股無上的氣勢從魏軍身上爆發出來,氣勢如虹,天上的白雲瞬間崩散。

站在大軍面前的諸多韓國臣子、王室無不臉色煞白。(本章完)

232.第232章 血洗正一門222.第222章 建安皇帝的清算,趙弘明提前洞85.第85章 順利回宮184.第184章 渡河之戰,吳起危險(爲盟主暖124.第124章 提前洞察,王家洶涌而來的惡意169.第169章 戲耍167.第167章 大敗趙軍226.第226章 區區邪魔外道!誅殺!97.第97章 三國退兵,突破先天三品117.第117章 鹿陵王家和上仙門255.第255章 斬殺浩然宗主258.第258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56.第156章 戈盾裡面出皇權140.第140章 進入湖底,殷國最後一位帝王第292章 朕要這裡血流成河206.第206章 突破武膽六品127.第127章 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45.第45章 怒山技253.第253章 上黨降趙,晉升武膽七品(六千211.第211章 四皇子掌控皇宮,此逐君側之惡114.第114章 吳起獻策172.第172章 天道崩塌的歷史140.第140章 進入湖底,殷國最後一位帝王129.第129章 吳起練兵,魏武卒誕生133.第133章 一擊必殺,武王的獠牙236.第236章 落幕56.第56章 分賞217.第217章 我們就幫他體面,武王封太子!136.第136章 謹慎行事,支援陳家莊第275章 螢火之光也敢與皓月爭輝?262.第262章 阮家傳承,返回大梁130.第130章 兩個月,武膽二品81.第81章 回宮倒計時(求首訂)第5章 得洗髓丹一枚193.第193章 必死之局221.第221章 武始經突破,恐怖的霍家老祖271.第271章 楚國求和,誕生子嗣84.第84章 刀來!(第四更)133.第133章 一擊必殺,武王的獠牙52.第52章 危機萬分,出手!154.第154章 浩然宗弟子暴斃了165.第165章 我吳起揚名,將從今日始!62.第62章 正一門77.第77章 練刀一萬遍,突破!144.第144章 修煉雷霆破滅法身,美人入府134.第134章 魏武卒初試鋒芒,完勝!第8章 磨刀不誤砍柴工240.第240章 趙弘禮的謀略,辭官准允第32章 一刀斬斷,大小姐成殘疾了177.第177章 你寸功未立,本王也很難辦130.第130章 兩個月,武膽二品172.第172章 天道崩塌的歷史107.第107章 老道運氣真好,可以見到道尊了195.第195章 難以置信,浩然宗主敗離143.第143章 大魏有這樣的皇子,實乃大魏之135.第135章 化天大陣啓,老道對陣殷國之帝第24章 陳家人的推測第295章 功成身退,破界之舟第26章 長生真意的霸道之處43.第43章 讓太子和諸位皇子轉移260.第260章 李幕自刎,韓國獻璽而降43.第43章 讓太子和諸位皇子轉移74.第74章 你哪一點能配得上五殿下?第10章 建安皇帝的安排92.第92章 公子明座下第一武夫,魏無忌!166.第166章 祭旗,開戰!242.第242章 四方雲動,釣起第二條龍脈138.第138章 王家武庫,雷霆破滅法身172.第172章 天道崩塌的歷史241.第241章 韓國的危機感,密謀第297章 趙國獻璽,突破造化二品第20章 先殺個皇子震懾一下108.第108章 到達穎郡第33章 韓國刺客竟敢如此囂張153.第153章 緊迫感,魏武卒擴軍三萬51.第51章 禁衛頭領的謹慎166.第166章 祭旗,開戰!132.第132章 王家覆滅,郡守被迫提前動手256.第256章 一個不留232.第232章 血洗正一門第281章 犯我強魏者,雖遠必誅212.第212章 七皇子薨,武王回大梁清君側(124.第124章 提前洞察,王家洶涌而來的惡意213.第213章 重回大梁,擋我者死(6200字)65.第65章 開個單章,求追讀125.第125章 這就是王家的麒麟兒?第21章 韓國刺客,弦號爲柒第10章 建安皇帝的安排257.第257章 李幕求援被拒,修補大陣死守236.第236章 落幕81.第81章 回宮倒計時(求首訂)第273章 突破造化境,異象凝練第11章 突然有種緊迫感124.第124章 提前洞察,王家洶涌而來的惡意88.第88章 你真當魏王是吃素?第285章 武學天才趙胤徹,趙國的孤注一擲116.第116章 第一個目標,鐵虎幫167.第167章 大敗趙軍第272章 先天武胎,醞釀造化異象
232.第232章 血洗正一門222.第222章 建安皇帝的清算,趙弘明提前洞85.第85章 順利回宮184.第184章 渡河之戰,吳起危險(爲盟主暖124.第124章 提前洞察,王家洶涌而來的惡意169.第169章 戲耍167.第167章 大敗趙軍226.第226章 區區邪魔外道!誅殺!97.第97章 三國退兵,突破先天三品117.第117章 鹿陵王家和上仙門255.第255章 斬殺浩然宗主258.第258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56.第156章 戈盾裡面出皇權140.第140章 進入湖底,殷國最後一位帝王第292章 朕要這裡血流成河206.第206章 突破武膽六品127.第127章 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45.第45章 怒山技253.第253章 上黨降趙,晉升武膽七品(六千211.第211章 四皇子掌控皇宮,此逐君側之惡114.第114章 吳起獻策172.第172章 天道崩塌的歷史140.第140章 進入湖底,殷國最後一位帝王129.第129章 吳起練兵,魏武卒誕生133.第133章 一擊必殺,武王的獠牙236.第236章 落幕56.第56章 分賞217.第217章 我們就幫他體面,武王封太子!136.第136章 謹慎行事,支援陳家莊第275章 螢火之光也敢與皓月爭輝?262.第262章 阮家傳承,返回大梁130.第130章 兩個月,武膽二品81.第81章 回宮倒計時(求首訂)第5章 得洗髓丹一枚193.第193章 必死之局221.第221章 武始經突破,恐怖的霍家老祖271.第271章 楚國求和,誕生子嗣84.第84章 刀來!(第四更)133.第133章 一擊必殺,武王的獠牙52.第52章 危機萬分,出手!154.第154章 浩然宗弟子暴斃了165.第165章 我吳起揚名,將從今日始!62.第62章 正一門77.第77章 練刀一萬遍,突破!144.第144章 修煉雷霆破滅法身,美人入府134.第134章 魏武卒初試鋒芒,完勝!第8章 磨刀不誤砍柴工240.第240章 趙弘禮的謀略,辭官准允第32章 一刀斬斷,大小姐成殘疾了177.第177章 你寸功未立,本王也很難辦130.第130章 兩個月,武膽二品172.第172章 天道崩塌的歷史107.第107章 老道運氣真好,可以見到道尊了195.第195章 難以置信,浩然宗主敗離143.第143章 大魏有這樣的皇子,實乃大魏之135.第135章 化天大陣啓,老道對陣殷國之帝第24章 陳家人的推測第295章 功成身退,破界之舟第26章 長生真意的霸道之處43.第43章 讓太子和諸位皇子轉移260.第260章 李幕自刎,韓國獻璽而降43.第43章 讓太子和諸位皇子轉移74.第74章 你哪一點能配得上五殿下?第10章 建安皇帝的安排92.第92章 公子明座下第一武夫,魏無忌!166.第166章 祭旗,開戰!242.第242章 四方雲動,釣起第二條龍脈138.第138章 王家武庫,雷霆破滅法身172.第172章 天道崩塌的歷史241.第241章 韓國的危機感,密謀第297章 趙國獻璽,突破造化二品第20章 先殺個皇子震懾一下108.第108章 到達穎郡第33章 韓國刺客竟敢如此囂張153.第153章 緊迫感,魏武卒擴軍三萬51.第51章 禁衛頭領的謹慎166.第166章 祭旗,開戰!132.第132章 王家覆滅,郡守被迫提前動手256.第256章 一個不留232.第232章 血洗正一門第281章 犯我強魏者,雖遠必誅212.第212章 七皇子薨,武王回大梁清君側(124.第124章 提前洞察,王家洶涌而來的惡意213.第213章 重回大梁,擋我者死(6200字)65.第65章 開個單章,求追讀125.第125章 這就是王家的麒麟兒?第21章 韓國刺客,弦號爲柒第10章 建安皇帝的安排257.第257章 李幕求援被拒,修補大陣死守236.第236章 落幕81.第81章 回宮倒計時(求首訂)第273章 突破造化境,異象凝練第11章 突然有種緊迫感124.第124章 提前洞察,王家洶涌而來的惡意88.第88章 你真當魏王是吃素?第285章 武學天才趙胤徹,趙國的孤注一擲116.第116章 第一個目標,鐵虎幫167.第167章 大敗趙軍第272章 先天武胎,醞釀造化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