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使者出使清朝筆記

朝鮮使者出使清朝筆記

——漢人的隱痛

來源@搜狐

引子:不易猶見前朝衣冠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一,三十五歲的朝鮮人洪大榮隨着朝鮮賀歲使節,照例盛裝朝拜,表達朝鮮國王對滿清皇帝的祝賀。儀式完畢後步出午門,他察覺到似乎有很多好奇的人注視自己,還有兩個穿披肩品帽戴數珠的官員在目不轉睛地觀看。洪大榮覺得很詫異,便上前詢問:“老爺熟看我們何意?”這兩人笑容可掬的回答:“看貴國人物與衣冠。”洪大榮不由心中一動,便追問道:“我們衣冠比老爺如何?”兩人臉上的笑容似乎凝住似的沒有回答。據洪大容事後的記載,這兩個人是翰林檢討官,一個叫吳湘,一個叫彭冠。

在朝鮮使臣穿着傳統的正式衣冠,其實就是前朝——被清帝國取而代之的明朝——衣冠來到北京的時候,他們成了京城裡一道異樣風景,似乎是奇裝異服的他們,常常被人們好奇的圍觀,不止這兩個翰林檢討,另一個姓李的太常寺少卿也曾經來問,“貴處衣服,是尊何代之制?”而另一個叫周應文的讀書人則好奇地問,“貴處衣冠可是箕子遺制否?”看起來,在清帝國生活的人,已經對這種本來屬於漢族前朝的衣冠不太熟悉了,這使他們不僅陌生,而且驚奇。

倒退回去若干年,經歷過明清之際那一次天崩地裂的人,倒是記得這種舊朝衣冠的。這是被推翻了的明朝衣冠,是漢族的舊時服飾。說起來,對於新政權來說是一種強制民衆承認其合法性的必要手段,可是對於習慣舊王朝的人來說,被迫改易服色可能是一個割斷歷史的痛苦過程。順治六年(1649)也就是明朝剛剛滅亡五六年,儘管南明朝廷還在南方掙扎,朝鮮還在堅持沿用崇禎年號,可漢人已經不得不改易發服,所以當他們看到昔日的東鄰,舊日的東夷,竟然還可以穿着舊時衣冠堂皇過市的時候,常常就有一些自我悲憐,來中國出使的朝鮮人常常記載說,“華人見(我)東方衣冠,無不含淚,其情甚戚,相對慘憐”。

但是,時間會磨滅歷史記憶,到了洪大榮出使北京的乾隆中期,滿清帝國已經建立一百二十年,算起來已經是第四代第五代了,彷彿人們也都已經習慣了滿清服飾,倒把本來就是自己漢族的衣冠看成異鄉制度,一個叫潘庭筠的漢族文人,看見洪大榮“以方冠,着廣袖常衣”,他不知道這本是明代的秀才常服,卻嘖嘖稱讚它“制度古雅”,還得洪大容反過來告訴他,“我們衣服皆是明朝遺制”。

一.舊日衣冠:無意中開啓的記憶

這是“明朝遺制”?如果真是,在清帝國中心,就有些犯了政治忌諱。那麼,在滿清中葉,朝鮮使臣穿着前朝衣冠到清帝國來,究竟是否真的會喚起一些關於戰爭,王朝,族羣的歷史記憶?

漢族人並非就應當是中國天經地義的執政者,但是,一貫以“華夏”自居的漢族人一旦被原來鄙爲“蠻夷”的滿族所統治,在心底深處,卻始終有所不甘。中國文獻對此記載也許並不算多,可在朝鮮資料裡面,卻處處可以看見當時漢族人壓抑已久的恥辱感。康熙三年(1664),朝鮮使者洪命夏到北京時,就說漢人凡見到朝鮮使者,“皆有唏噓嘆息之色,欲語未語……蓋見我衣冠,自不覺其感慨而然也”,這種心情在短期很難平抑。五年以後,遼東一個姓顏的漢人知縣,見到朝鮮使者閔鼎重,儘管言語之中頗有忌諱,但也很坦率地說他自己,雖然在滿清帝國已經官居正七品,也是進士出身,穿了滿清的衣服,但是心底裡仍然羨慕貴國保留了“漢官威儀”。

衣服的話題始終戳着漢族中國人的心理痛處。所以,他們既關心穿什麼衣服,又總避免談到衣服,心裡很尷尬又爲難。一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有一個姓李的朝鮮使者還說,“每與渠輩(指清國人)語,問其衣服之制,則漢人輒赧然有慚色”。爲什麼漢人“有慚色”?因爲朝鮮衣服倒真的是“中華之制”,而中華穿的倒已經是“蠻夷”服飾了。說到這個話題,漢人只好半是自嘲,半是解嘲,他們說,滿清衣冠也有很多好處,“頭髮盡剃,無梳櫛之勞,上下均服,無名分之,制度簡易,執事服役無所相礙”,還有人拿了歷史來說事兒,冠冕堂皇地解釋說,“一代有一代之衣冠”。

漢族人對“易服色”看得如此輕易,這是的一貫把“易服色,改正朔”看得很重的朝鮮使臣,打心眼裡看不起滿清統治下的漢族文人,儘管像1712年初是北京的朝鮮人崔德中也知道漢族人是出於無奈,因爲滿清“或囚或打”,漢人在高壓之下只能如此,但是,他們仍然不能釋然於心,對於清帝國“以中華之禮服,反作市胡弄玩之資”,的現象,他們感到即痛心又蔑視。朝鮮人反覆說,清帝國其實不是中華,而是蠻夷,更何況如今“四海之內,皆是胡服,百年陸沉,中華文物蕩然無餘,先王法服,今盡爲戲子軍玩笑之具,隨意改易,皇明古制日遠而日亡,將不得復見”,這話說得很沉痛。

二.仍舊前朝服色:中華唯有遺民?

滿清入關,依照歷史慣例建立新的年號,又強迫漢人剃頭辮髮,雖然看上去使用滿族習慣強迫漢族接受,實際上恰恰沿襲了漢族“改正朔,易服色”的傳統。不過,堅持漢族傳統的遺民,在“留髮不留頭”的威脅下,也同樣以傳統應對,把不奉正朔,不易服色,不剃髮編辮作爲氣節的象徵,“朝華而冠,夕夷而髡。與喪乃心,寧死乃身”,所謂“保發嚴夷夏,扶明一死生“,在同一傳統中的新朝和遺民,缺持了兩種立場勢如水火。

畢竟大多是普通人,普通人在權勢逼迫之下,只好服從權力改服剃髮。於是,在一片辮髮胡服中,穿這大明衣冠的朝鮮使者每次出現,好像都會引起一種故國離黍之思。就在明清易代六十八年後的康熙五十一年,崔德中初到清國,曾和一個九十一歲的老僧有一段對話:

餘問:甲申之歲,汝年廿一,能記其時乎?答曰:其時出家久矣,豈不明知?問:我等衣冠與明制一樣耶?答雲:一樣爾, 第 063 章 的禮儀朝覲服飾中和漢族女性的日常穿着中不斷出現。在這種看似邊緣的象徵物出現時,深藏的族羣記憶仍然會時時被撩起。

三.戲臺:“演戲之人皆着古衣冠”

先看戲臺上的人物。

乾隆年間,朝鮮人李德懋(1741-1793)出使燕京,一天到東安門拜謁大成廟,殿門一開,很多老百姓看見朝鮮是者穿烏帽團領,行四拜之禮,就指指點點地說,這好像“場戲”一樣,所謂“場戲”就是穿了古代衣服演戲原來,在當時一般人的記憶中,只有“場戲”中的演習人才會穿“古衣冠”,“衣冠”二字上加上一個“古”字,說明這種衣冠連同他所攜帶的歷史已經相當遙遠。

這也許是高壓下的必然。衣冠不僅是文化認同的標誌,也是政治承認的象徵。在清代官方的正式場合,所有人都必須穿着本屬於“蠻夷”的衣服,否則就會招來殺身之禍。當時的漢族文人說,就連孔孟程朱再世,也不得不服從這一制度。當時,朝鮮人對於清國官員戴數珠之制不以爲然,說這不是“先王之法服”,但漢族文人卻告訴他,你不瞭解清國之制,可當朝鮮使者故意調侃說,數珠是信仰佛教的東西。漢族文人鄭重地說,“非也,雖程朱處今之世,敢不帶耶”。

可是,戲臺上偏偏卻還穿這種古漢族衣冠。

本來,清除官方對戲臺上反覆出現前朝衣冠也有一些警惕,順直抹康熙初曾經發生過這樣一樁事情:刑部捉住沒有提法的一人王玉,樑七子,他們自稱是演戲的人,要男扮女裝,所以不剃髮,但是皇帝卻勃然大怒,下詔說,以前曾下令不剃髮者斬,並沒有允許優伶留髮,至今這些人還違背命令,實在是可惡。所以,現在再次警告,如有僞託優伶不剃髮的,十天之內速剃,十天之後,如有不剃髮,一定重重治罪。但是,禁令歸禁令,也許是人們習慣了舞臺上的漢族衣冠吧,就連滿清宮廷、貴胄私第的演出,仍然是“大明衣冠”,這使得戲曲領域“漏網”獲得了“易服色”的豁免權,在戲臺上很奇特地保留了歷史上漢族的傳統服裝。洪大榮曾經詫異,“嘗見皇上南遊圖,處處宮殿樓觀戲臺,皆極其奢麗,且道戲臺有何好處?”一個漢族朋友潘庭筠就說“戲臺有戲臺妙處,以其有漢官威儀也”。因此,戲臺在某種意義上,卻成了喚回漢族歷史記憶的場所。

這種以爲朝鮮人也早想到了。康熙末年,崔得中在回朝鮮途中經過永平府,正好看見演戲,他注意到這些戲中人物穿的,都是明代甚至宋代的朝服、軍服,他覺得“以中華之禮服,反作市胡弄完之資,痛哉”。不過,稍候另一個出使北京的徐長輔道時發現了這裡面的奧妙,他說,戲臺上所用衣冠,都是歷代中華的衣冠,這就是“禮失求諸野者”。而在這些使這裡面,要數洪大榮對這一奇特的現象特別敏感,但潘庭筠問他“場戲有何好處?”的時候,洪大榮心領神會,就說“不經之戲,然竊有取焉”。他們彼此都明白,所謂“有取”。就是因爲人們可以在戲臺上“復見漢官威儀”。

也許這並不一定是真的友意識保留“漢官威儀”,只是由於清帝國剃髮令的百密一疏。但是,就是指一點殘存的歷史遺蹟,給朝鮮使者帶來了對異域悲情的無限遐想,他們覺得這可能就是漢族人苦心孤詣保留的東西。一直到道光八年(1828),一個叫樸思浩的朝鮮使者到中國來,看到戲臺上演戲,還覺得這種戲臺上的特別衣冠是漢人有意爲之,他在《演戲記》裡便猜測說,“演戲,戲也,亦關中國之沿革。蓋清初有人慮其歷代衣冠之無傳,設爲此戲,塗人耳目雲,言斯言也。豈不成遠慮哉?”換句話說,在他們看來,這些“漢官威儀”之中,真的寄寓漢族故國離黍之思。

四、外國使節的冠服:化外的豁免

讓人聯想的漢族衣冠,除了出現在戲臺上,還出現在外國使節身上。

明清之際中國變色,按照朝鮮人的說法,已是滿目腥羶遍地蠻夷。“禮失求諸野”這句話,不僅常常被漢族文人想起來,也被暗中自得的朝鮮使臣放在嘴邊。外國使者團到北京來,清廷倒是對他們的服飾聽之任之,因此朝鮮、琉球和安南,便照舊穿了前明的衣服,一樣招搖過市。

在各種《皇清職供圖》中都有朝鮮、安南與琉球人物的圖像,可以引證朝鮮使者在《燕行錄》中的一些記載。乾隆後期出使中國的徐浩修記載,安南使者的服飾,到與朝鮮大體相同,“束髮垂後,戴烏紗帽,被闊袖紅袍,拖金玳瑁帶,穿黑皮靴”,這樣的服飾正是“大明衣冠”的制度。大體同事的金正中也記載,和他們一起到北京朝覲的琉球使者,朝袍廣闊,仍然是古人制度,用了黃帛爲帶,緊緊束腰,頭上以黃色綾裁作頭帕,和朝鮮的襆頭差不多,“人物古雅,言語淳淳,稍無俗野之氣”。而安南人則高髻網巾,朝袍角帶,與朝鮮更接近,而且把他們的帽子叫做“文公冠”。

不過,比起琉球和安南來,朝鮮人更有一種中華文化繼承者的心態,雖然同樣都是“事大”與“朝覲”,朝鮮人仍然覺得,只有自己堅持了中華正宗,只要琉球和安南使者的衣冠打扮稍稍偏向滿清,就打心眼裡看不起。徐浩修,對安南使團的君臣在朝覲時候穿了滿清服裝異常不滿,就明知故問的諷刺,“貴國冠服本欲滿洲同乎?”安南人回答說,以內皇上表彰我們國王親自來朝覲,所以,特別送給車服,我們奉命在北京朝拜的時候使用,歸國反途中在穿回本來的衣服,這種衣服不過是一時權宜而已。本來這是當時安南人小心翼翼的策略,但是,在徐浩修“政\治正確”式的故意追問下,據說安南人也面有愧色。對於雖然穿着大明衣冠的琉球人、緬甸人等等,儘管穿着並無可挑剔,但朝鮮的使者覺得他們的文化不是那麼正宗,金正中就很鄙夷地批評琉球人,說他們輕薄狡詐,不夠謹厚。而緬甸人則是三國孟獲的遺種,他們穿蟒布衣服,但頭不戴冠帽,梳了兩髻,極可笑。

說起來,朝鮮人在穿衣戴帽上面,好像顯得相當苛刻和自負,他們面對琉球和安南有一種居高臨下,甚至面對清國人也一樣從心底裡透出不屑,當有漢族文人詢問,“(朝鮮)使臣不加帽而所以戴貂皮者,何制也?”金正中就很驕傲地回答,這是中華就職,你沒有聽說過吧?當中國士大夫稱讚他們是衣冠之國,他們又故意反問中國衣冠究竟來自何代。像樸思浩就是這樣,和漢族文人一起聊天,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故意挑釁地說,你們清國的帽子、狹袖,竟然用於朝賀宴享祭祀征戰燕居,那麼這是中華之制嗎?高的滿座面面相覷,只好尷尬地回答:這不是唐宋明遺制,是清國之制。這時,朝鮮使者心理得到極大的自我滿足,漢族中國人的心裡卻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五、漢族婦女服飾:邊緣的模糊

邊緣有邊緣的模糊,不被重視也免了被監管。

和外國使者的衣冠一樣,滿清婦女的服飾有時也會成爲激活漢族歷史記憶的資源。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曾用焦秉貞繪、朱圭刻《耕織圖》與清初《燕寢怡情圖》爲例,說明清代婦女服裝仍然沿襲晚明,如高髻、花釵、對襟外衣或水田衣、長裙、或加雲肩,從萬曆到康熙、雍正。甚至故宮博物院藏《雍正十二妃子圖》裡面的滿清皇妃,都穿了漢族的衣服。這倒是實的,有時候,審美習慣並不跟隨政治規訓,康熙年間出使北京的崔德中就注意到,漢族的女人又得穿着摺裳,上身穿明代衣服,頭上裝飾着彩花珍珠,出門的時候臉上罩着黑紗,有的騎驢而行。於是大爲感慨說,“女子則猶帶明衣制矣,可愛。”

明衣冠可愛而清冠服醜陋,這當然是朝鮮人的固執見解,不過,對滿清習慣的鄙夷,伴隨的只是對漢族衣冠的偏愛。朝鮮人從很早期就堅持穿着漢族衣冠,還把它看成是“文明”的象徵,《三國史記》卷首金富軾序文裡,就歷數新羅到高麗的服飾變遷,他說,到金春秋得到唐太宗皇帝所賞賜衣帶,回到朝鮮推廣,便以華變夷,而在後來文武王時,又改革婦女的服裝,自此以後,衣冠才完全同於中國,而朝鮮也從此進入“文明”。值得注意的是,本來這種服裝的偏好只是對另一個文明的嚮往,但是在中國的明清易代以後,他卻具有了確立朝鮮文明正統性的意義。依然穿大明衣冠,使得他們可以自豪地宣稱自己是“小中華”而中國卻已是“夷狄之邦”。而漢族女子的服飾,在滿清夷狄時代仍舊沿襲晚明,便給他們帶來一個印象,似乎真是“男降女不降”似的,漢族女子身上寄託了漢族的歷史記憶。

啓示。最初滿清王朝還是想統一服飾的,康熙還沒有親政的時候(1664),朝廷曾經有過一個動議,想禁止漢族女子穿漢族衣服。滿足官員覺得“清國即得天下,天下服色不可異同”,可是,據說“此輪一出之後,漢人氣色,莫不失心,大概去其衣冠,解其足裹,有若剃頭者然”,大概是碰到激烈反彈的,連官員都知道這是“招怨之舉,深可慮也”,所以,建議送上朝廷,隔了好久也沒有真的動作。

說起來,滿清王朝的漢族婦女穿着明代衣冠,一方面固然是因爲滿清實行的是“男降女不降”政策,但另一方面卻是順應傳統審美觀念強大的慣性。儘管滿清入主中華,但漢族衣冠或者古衣冠在人的心目中,還是有一種有文化和有歷史的高雅象徵,那個時代並不像追逐時髦和新潮的時代,在人們的心目中,古典即典雅,而時尚卻只是流俗。在小說、戲曲以及書畫中,要表現一種想象的和高尚的“美”,仍然需要這種古典的,而不用時尚的衣冠。這種審美觀念的慣性延續,看上去無關緊要,卻帶來了一個深遠影響的後果,就是古代衣冠始終一方面成爲美的象徵引起誇耀和自豪,一方面卻成爲恥辱的標識時時觸動漢民族的族羣意識,正像一個朝鮮使者所說的,儘管在當時,“無論胡漢,一皆胡帽胡服。而見畫本,雖畫近來人物,冠帽皆悉依漢儀,於此可見,雖不得已從時制,而心實謙然也”。

尾聲:“遵時”的一般民衆

話須說回來,儘管戲臺人物、外國使節和漢族婦女的服飾辮髮,可能不斷刺激着漢族人的族羣記憶,但是,來自政治權利的現實力量,畢竟要遠遠大於來自歷史記憶的心理屈辱,一般民衆甚至是深諳歷史的讀書人,在現實世界中生活,仍然不得不接受這種屈辱,剃去漢族傳統的頭髮,穿上滿清的衣裝。朝鮮使者李宜顯在初始北京的路上,遇見一個叫馬倬的讀書人,於他談論衣冠之事,他“顯有愧屈之色。即書示曰:我們未嘗不羨,但我們尊時耳”。

“遵時”是什麼?就是向現實妥協,因爲在滿清直接控制範圍之外,所以,朝鮮人不太能過體會漢族人的苦衷,倒是懷着一種逆轉的自負和鄙夷。康熙三十九年(1700),一個叫姜銑的朝鮮使者在青果協了兩首詩,先是說“使者遙尋秦地界,夷人驚怪漢衣冠”,接着說“楚士幾輕秦吏卒,蠻兒渾怪漢衣冠。這很有趣,在漢人眼中本是東夷的朝鮮人到了中國,卻奇怪這裡找不到真正的中華,本來是中華的漢人,卻在朝鮮人的眼中成了“夷人”、“蠻兒”,他們卻對原本祖先穿過的大明衣冠感到陌生和詫異。難怪乾隆年間的洪大榮要嘲笑漢族中國人說,“中國衣冠之變,已百餘年矣。今天下唯吾東方略存舊制,而其入中國也,無識之輩莫不笑之。嗚呼,其忘本也。見帽帶則謂之類場戲,見頭髮則謂之類婦人,見大袖衣則謂之類和尚”。

也許,指責太苛刻,批評太輕率,嘲笑也未免不夠忠厚,因爲漢族讀書人已經說的很明白,這是不得已,就連程、朱在世,在這個時代也不得不剃髮編辮,穿上滿清服裝。“遵時”的代價是被壓抑的歷史記憶,而這種歷史記憶的被壓抑,是因爲漢人經歷過很慘烈、很漫長,而當時朝鮮人並沒有經歷過的血腥歲月。

===分割線===

看完以上文字,優子莫名其妙就有種淚流滿面的感覺呢!天涯何處是神州?

話說,5月13號嘛,.1998年的今日,印\度\尼西\亞那邊開\始發生針對華\人的暴\力犯\罪,被稱爲“黑\色五\月暴\動”。

另外,聲優間島淳司(這貨是僵屍嗎的相川步、緋彈亞莉亞的遠山金次)是今天生日。

「進擊的巨人」與秋山好古矛盾最大化便當隨便發夏季番a.d.2013日本從蠻夷到中國的心路歷程由不可視境界線而想到的若干事「狼孩雨與雪」票房42億円的成功背景從魯路修到王冠到革命機漫畫休載的那些事22 匹目失落的貓9 匹目datewithca人類的未來是百合二次元御宅族的自我修養comiket雲從魯路修到王冠到革命機魔法少女小圓的過度解讀以宅之名爲宅正名中某心理分析報告7 匹目熱鬧得有點過分的早晨風之影一段用閱讀行走的旅程9 匹目datewithca爪姬的惡意軟件文盲的悲哀從存在主義看魔法少女小圓2 匹目天河家的末裔仰望半月的夜空作者或許將隱退人類的未來是百合19 匹目逆襲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呢肉貓之一還是給諸君通報一下吧夏季番a.d.2013被蘿莉控佔領的11區母上大人的姊姊大人來了母上大人的姊姊大人來了爪姬的惡意軟件信息量蠻大的邏輯題洋大人不喜歡的11區動畫十大設定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呢23 匹目打工的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呢金庸小說裡的10大公司肉貓之三友少原作者平阪讀談論真人版一位清初文士的心路歷程梅雨季的邂逅漫畫休載的那些事令狐沖是風清揚和甯中則的兒子關於cosplay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呢仰望半月的夜空作者或許將隱退友少原作者平阪讀談論真人版21 匹目續·熱鬧的早晨富野的高達哲學不被審覈通過的封面君15 匹目beachandca矛盾最大化便當隨便發人類的未來是百合毒舌一下又不會死的由不可視境界線而想到的若干事肉貓之一一位清初文士的心路歷程不合時宜的紀念某心理分析報告不被審覈通過的封面君23 匹目打工的貓22 匹目失落的貓伏見司談「俺妹」結局7 匹目熱鬧得有點過分的早晨漫展隨記所謂區別毒舌一下又不會死的友少原作者平阪讀談論真人版14 匹目lovewithca聖鬥士沒有想像中簡單關於cosplay當你回來時我已不在這裡梅雨季的邂逅comiket雲風之影一段用閱讀行走的旅程漫展隨記肉貓之二從魯路修到王冠到革命機22 匹目失落的貓不被審覈通過的封面君由不可視境界線而想到的若干事『咬』有風險「狼孩雨與雪」票房42億円的成功背景3 匹目toyota微笑就好被蘿莉控佔領的11區論h文的正確寫作方法僞指導5 匹目貓青梅竹馬修羅場評論纔是亮點哦19 匹目逆襲母上大人的姊姊大人來了梅雨季的邂逅14 匹目lovewithca李雲迪我只在乎自己的音樂感覺「進擊的巨人」與秋山好古4 匹目貓青梅竹馬修羅場
「進擊的巨人」與秋山好古矛盾最大化便當隨便發夏季番a.d.2013日本從蠻夷到中國的心路歷程由不可視境界線而想到的若干事「狼孩雨與雪」票房42億円的成功背景從魯路修到王冠到革命機漫畫休載的那些事22 匹目失落的貓9 匹目datewithca人類的未來是百合二次元御宅族的自我修養comiket雲從魯路修到王冠到革命機魔法少女小圓的過度解讀以宅之名爲宅正名中某心理分析報告7 匹目熱鬧得有點過分的早晨風之影一段用閱讀行走的旅程9 匹目datewithca爪姬的惡意軟件文盲的悲哀從存在主義看魔法少女小圓2 匹目天河家的末裔仰望半月的夜空作者或許將隱退人類的未來是百合19 匹目逆襲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呢肉貓之一還是給諸君通報一下吧夏季番a.d.2013被蘿莉控佔領的11區母上大人的姊姊大人來了母上大人的姊姊大人來了爪姬的惡意軟件信息量蠻大的邏輯題洋大人不喜歡的11區動畫十大設定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呢23 匹目打工的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呢金庸小說裡的10大公司肉貓之三友少原作者平阪讀談論真人版一位清初文士的心路歷程梅雨季的邂逅漫畫休載的那些事令狐沖是風清揚和甯中則的兒子關於cosplay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呢仰望半月的夜空作者或許將隱退友少原作者平阪讀談論真人版21 匹目續·熱鬧的早晨富野的高達哲學不被審覈通過的封面君15 匹目beachandca矛盾最大化便當隨便發人類的未來是百合毒舌一下又不會死的由不可視境界線而想到的若干事肉貓之一一位清初文士的心路歷程不合時宜的紀念某心理分析報告不被審覈通過的封面君23 匹目打工的貓22 匹目失落的貓伏見司談「俺妹」結局7 匹目熱鬧得有點過分的早晨漫展隨記所謂區別毒舌一下又不會死的友少原作者平阪讀談論真人版14 匹目lovewithca聖鬥士沒有想像中簡單關於cosplay當你回來時我已不在這裡梅雨季的邂逅comiket雲風之影一段用閱讀行走的旅程漫展隨記肉貓之二從魯路修到王冠到革命機22 匹目失落的貓不被審覈通過的封面君由不可視境界線而想到的若干事『咬』有風險「狼孩雨與雪」票房42億円的成功背景3 匹目toyota微笑就好被蘿莉控佔領的11區論h文的正確寫作方法僞指導5 匹目貓青梅竹馬修羅場評論纔是亮點哦19 匹目逆襲母上大人的姊姊大人來了梅雨季的邂逅14 匹目lovewithca李雲迪我只在乎自己的音樂感覺「進擊的巨人」與秋山好古4 匹目貓青梅竹馬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