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節,就是農曆的三月初三。
從先秦時代開始,這節日便是漢人用來祓禊、修禊的日子。
祓禊,即是人們到水邊舉行祭,洗腳洗身,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黴運,迎接好運。關於祓禊,《論語》中便有“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記載。
修禊,便是百姓都到水邊嬉遊,後來漸漸演變成文人雅聚。《周禮》中也有對修禊的相關記載:“漂泊天隅佳節,追隨花下羣賢。只欠山陰修禊帖,卻比蘭亭有管絃。喚起杜陵飢客恨,人在長安曲水邊。”
漢代之後,民風漸漸趨於保守,上巳節到河邊沐浴洗身的習俗漸漸從一些地方消失,可上巳節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風俗卻一直保留至今。
上巳節這天早上,沈映月一家便開始準備春遊踏青的物品什。
有鋪在地上坐地席子,水邊宴飲的餐點、酒水。
有叫花雞、椒鹽排骨、泡菜炒牛肉、炒糯米飯,還有豬血糕、糖米糕,放在沈映月用竹簍子、棉花。棉布做的保溫的籃子裡。
另外他們還帶了一壺沈映月自己釀的梅花酒。
這天剛好是縣學五天一休的日子,縣學裡的生員們也會組織踏青,像樑景這樣的小童生,就可以回家來了,昨天傍晚樑寒初已經去縣學接他,今兒小傢伙就同他們一塊兒了。
把東西放上牛車,一家人就擠在牛車裡往河邊趕去。
樑景在書院裡呆了一段時間,回來後身上多了一絲書卷氣息,斯斯文文的,比同齡人都要沉靜淡然。可這時候他又顯露出小孩子的心性來。
“娘,我還是第一次踏青,第一次郊遊呢,這裡面都是好吃的是嗎?一會兒咱就坐在河邊吃是不是?”
“是,你要不要先嚐嘗?”
“不要,娘,咱到河邊再吃,我要坐在席子上吃。”樑景見沈映月要把籃子蓋給打開,就過去合起來。
沈映月笑笑,扶緊了籃子。
三月初的天氣已經沒有二月那般冷,爲了沿路看風景,他們沒有把牛車的車簾放下。
哞哞拉着他們往前方趕去,帶着陣陣青草香的春風吹進來。外頭的冰雪還沒完全融化,田壟間、山坡上依舊有着一片一片白白地積雪,芋冬天不同的是,純白的顏色中冒出了不少嫩綠的顏色。
草兒開始發芽了。沉寂了一個冬天的小草破土而出,穿過還未融化的積雪冒出頭來,爲覆蓋着白雪的大地增添了節分生機盎然的顏色。
路邊、山上光禿禿的枝條也長出了新芽,嫩綠嫩綠的,還有不少植物長出了花骨朵。
沈映月還看到從南邊飛回來的一羣一羣的大雁,樑景見了直拍手,很是歡快。
四處都是一片草長鶯飛,春意盎然的景象。
除了他們一家,還有不少人家也出來踏青,村道兒上有不少牛車、馬車。
而今天他們的目的地並不是在村子的周圍,而是一片距離村子有些距離,比較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