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遷安聽過張小花的要求,開始急速的眨眼睛。從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小花這丫頭其實沒經歷過殘酷的戰鬥,當土匪一年有餘也只是打打“滿洲國”的一些地方自衛隊,鐵路警護團,其他小股土匪武裝等,這些戰鬥不激烈有時像兒戲一樣,若遇到精銳鬼子發生激戰,不知小花戰場生存能力如何,若出了意外,將來如何面對張富貴夫婦呢?老夫婦會責怪他不知道心疼媳婦吧?況且馬遷安本身是極力反對女人上戰場的。
可是你瞧小花那模樣,鐵了心要去,如果不讓她去,也確實難以解決通過鄂倫春人地盤的問題,也解決不了船的問題。
馬遷安撓着頭問周玉成,“老周,你看這樣成嗎?”
周玉成點了點頭回道:“我看行,小花同志的覺悟還很高呢!小花帶着她的弟兄們剛加入抗聯,我想他們肯定是想憋着勁立一功,莫要打擊了新同志的積極性啊!”
馬遷安再無反對之言,好吧!見機行事吧,等過了江咱就卸磨殺驢讓小花回來。
張小花喜出望外。
後半夜張小花就率領着她的兄弟出發了,除了帶走了他們自己的馬匹,還帶走了6匹馱馬。早出發並帶走馱馬的目的很簡單,他們要事先進入那片林區爲後面的隊伍打開通道,而去見自己鄂倫春族的“朋友”也不能空着手去,這六匹馬要去“順風好”在鐵驪縣境內的一個秘密聯絡點裝東西的。
爲了使事情順利,張小花準備拿出儲備很久的硬通貨茶磚、鹽巴、花椒八角、酒、紅糖,還有一些79步槍子彈。
通過張小花的描述和嚮導記憶中的一些破碎資料,馬遷安大致搞明白了這支生活在小興安嶺南麓的鄂倫春部落。
鄂倫春人屬通古斯人,他們的祖先有很多被女真人虜獲,謂之生女真融入了滿族,沒有被虜獲的鄂倫春人則從貝加爾至庫頁島一帶廣大地區逐漸南遷,散佈在大小興安嶺中。早期的遊獵以馴鹿、弓箭爲交通和射獵工具。後與外界有了聯繫,以馬和槍代替了馴鹿和弓箭。
鄂倫春人驍勇善戰,北洋政府時期,政府將鄂倫春族中身強力壯、精於騎射的青壯年編爲“保衛團”和“山林游擊隊”。他們一面巡山、狩獵,一面抗擊沙俄入侵、保衛邊疆。“民國以來,東北處於日俄的勢力範圍,俄國人覬覦興安嶺中林礦,曾派了最勇敢的哥薩克兵一千人來剿之,不到半年,死八百,俄國人大吃一驚,驚懼鄂倫春人之勇強,再不深入林區。”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對鄂倫春族採取了“不開化其文化,持續其原始生活,不使其歸農,當特殊民族實行隔離;構成其獨立生活道路,排除其依存生活習慣”的政策,還以滿洲國政府名義強迫所有18到45歲的鄂倫春男子編入“山林隊”,負責清剿抗日武裝。
日本人制造民族矛盾,規定這支部落不許和漢人來往。發現有來往的,就嚴加懲處。木蘭縣副縣長佐藤慶一就曾經對他們說:“不要怕漢人,我們給你們作主!”鼓勵他們和漢人
作對。又說:“你們打死一個漢人,比打死一個野獸強得多。野獸一張皮,人兩件衣。
這支名爲呼索的部落還處在原始社會末期,這個部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維繫,由5個“烏力楞”組成(“烏力楞”是鄂倫春語,即“子孫們”的意思,指同一父系所傳的 子孫。一個“烏力楞”就是一個父系家族,)共有男女老幼150多人,最老的族長叫烏那坎,漢語意思是正直的人。這支部落依然保持着古老的習俗即獵物平分,人人“敖布”一份。在深山密林中獵獲野獸,特別是熊、鹿、犴、野豬等大型獵物,馱回駐地後,不論男女老幼,每人平均分得一份,其中要把最鮮嫩、最有營養的犴肝等奉南給深受尊敬的老人和“阿亞莫列根”(狩獵能手、英雄)。
但從前年開始,“呼索”部落生活越來越艱難,日本人對獵獲品也實行統治,規定一切皮張山貨,統由日本的“滿畜公司”收買,別人收買就是違法。收買皮張山貨時,低價折成糧食或日用品,拖延償付時間。從40年開始,對呼索部的糧食、日用品也實行配給,呼索部所獵獲的一切皮張、山貨,甚至一部分獸肉,江魚都必須送到“滿畜公司”和一家漢奸開辦的漁業公司去。這樣,呼索部在經濟上被逼得走上絕路,捕獲的貴重的鹿茸、鹿胎、熊膽、毛皮張等到了日本人那裡馬上就不值錢了,連最基本的糧食保障都換不回來。居心叵測的日本人還對20歲以上的青壯年提供鴉片,毒化他們的身體。
呼索部落裡也有一支山林隊,有六十多人,隊長叫烏熱鬆,是個聰明智慧型的漢子,爲了交換物品或領取日本人每季度發的200發子彈,烏熱鬆經常下山去縣城,可謂“見多識廣”,逐漸的他發現日本人對他們不公,經過幾次比較,醒悟過來的烏熱松明白過來,日本人根本就是在掠奪他們,一張上好老虎皮滿畜公司竟然纔給他二十塊錢,比市價低了十倍,這讓他很憤怒,他開始慢慢的秘密接觸一些漢人,以期望比較公平的交換物品。接觸最多的是老營設置在他們領地邊緣的“順風好”漢人匪幫,一來二去熟悉了。既然接觸上了,雙方又都擁有武力,免不了進行炫耀般的比武,經過幾次“較量”,雙方惺惺相惜做上了朋友,烏熱鬆還依照習俗與張富貴結拜爲兄弟。
張小花和張富貴父女對“呼索”部落絲毫沒有惡意和歧視,她每次去“做客”都要帶着大批部落裡急需的物資,以公平的價格換回貴重藥材或貴重毛皮,有時張小花也忍痛分出一些子彈給他們,上個月張小花繳獲頗多,送了烏熱鬆300發79子彈。
深黑的夜色中,馬遷安目送着張小花率領着她的馬隊漸漸遠去,直到手電筒微弱的亮光完全隱入了另一個山腳,馬遷安才心事重重的回到了指揮部兼寢室。他給這支隊伍派了兩個通訊班的戰士,攜帶了一部電臺,約好每天早晚各發一遍電報。
周玉成嘲弄的瞄了他一眼打趣他道:“放心不下?嘖嘖!放心吧,我看小花這姑娘聰明伶俐,機敏善變,絕不會出什麼問題,要知道她已經在這片地盤縱橫一年有餘了吧,你有什麼可擔心的。”
“唉……”馬遷安重重嘆了口氣說道:“看來我有必要深入瞭解一下本地軍民情況了,既然要在這裡站住腳,想當然真的不行。”
周玉成微微一笑,沒有搭言。他只不過比馬遷安早來本地一個多月,從沒出過山,對本地情況瞭解還比不上從山外回來的馬遷安。
“瞭解之後呢?要不要對一些有可能抗日的人士做一些工作?”
“這個……”馬遷安又遲疑了,想了想還是拒絕了,“暫時可以有接觸但不可以挑明抗日字眼,日僞的特務機關遍佈,他們的控制還很強,現在時機根本不成熟,現在拉人有急於求成的傾向,普通民衆看不到希望不會來,能來的大多是一些草頭王,懷着各種目的來的,太複雜了,容易被敵人進行滲透。”
“那什麼時候纔可以鼓動那些身家清白的普通民衆呢?”周玉成知道馬遷安要打造一支精兵,他看不上擁有各種不良嗜好的土匪隊伍,各種滿洲國的地方武裝,除少數外,一般土匪都是“油子”,多半是遊手好閒之人,到處受僱,到處“開小差”,不僅混吃混喝,而且三教九流,魚目混珠,人員成分非常複雜。他認爲這些人與其招來,還不如不招來,這些人惹的禍要比他們所做的貢獻小得多。
最有戰鬥力,意志最堅定的精兵從來都是出身於良家子弟的。遠的不說,就說雲南王龍雲的新滇軍,摒棄了兵油子,所徵士兵俱爲農家子弟,不但沒有人抽吸鴉片,連一般社會惡習也沒有。所以滇軍有了“脫胎換骨”的新面貌,戰鬥力急升,血戰臺兒莊重創日軍,八年抗戰中滇軍參加大小戰役20餘個,傷亡十萬人,沒有一支投敵的。
“不要急,要讓這些優質的兵員主動投奔抗日隊伍,必須要讓他們看到我們這支隊伍是真的有實力,真的打鬼子的,要不然他們幹嗎拋家舍業的提着腦袋過來?”在歷史上,四野的主力也是這些獲得了土地的無不良惡習的農家子弟,土匪流寇、原滿洲國軍或地方武裝等武裝大都投奔了老蔣。
周玉成有些失望,他是憋着一股勁來的,他想盡快做出成績,擴大隊伍鞏固安濱縱隊在這個地區的存在,而要完成這個任務,關鍵是什麼?就是擴大隊伍。
馬遷安接着說道:“大政委,我保證等我們打了幾次大勝仗後,你所要的就會滾滾而來,到時候怕你沒有足夠的武器和糧食呢!我還怕你應承不來,求我不要再接受新兵了呢。”
哈!哈哈!周玉成乾笑了兩聲,並不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