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薛舉、劉武周、竇建德和王世充等強大割據勢力的覆滅,所剩下的也就只有蕭銑、樑師都和李子通幾個較小的割據勢力。實際上,他們對大唐已經構不成多大威脅,然而立志於肅清八方一統天下的李淵不想放過他們,而是要乘勝一舉剷除這幾個僅存的割據勢力。因此,喜慶過後,他就開始着手下一步軍事行動計劃了。
首先要解決的,自然是江南的蕭銑。他心裡清楚蕭銑雄踞江南已有四五載,手下有精兵近四十萬,算得上是現階段自己最強勁的對手了。正因如此,李淵多次召集羣臣商議攻取樑國之事。衆臣以爲趙郡王李孝恭和行軍總管李靖已佔據夔州,並造好了足夠多的戰船,訓練好了一批精銳的水軍,該到了向蕭銑發起總攻的時候了。李淵早有此意,聽衆臣這麼一說,當即就下定了平定蕭銑的決心。
很快,李淵詔令調巴、蜀部隊集結於夔州,同時下旨任命李孝恭爲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兼行軍長史,統轄十二總管自夔州順流東進;又任命廬江王李瑗爲荊郢道行軍元帥,出襄州道,爲北路軍;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爲南路軍;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道,爲東路軍。四路大軍分頭並進,一齊殺向江陵。李孝恭接到聖旨,馬上奉命行事,他一邊調集軍隊部署戰船,一邊日夜與將領們商討作戰策略。
此時正值秋季,陰沉沉的天空中不停地下着大雨,一連下了十餘天。於是,長江水勢暴漲,流經三峽的濤濤洪水咆哮着狂奔而下,響聲震撼峽谷,那些停泊在江岸的戰船也激烈地搖動着,船上的士兵們也嚇得魂不附體,紛紛下船着陸。正因如此,當聽說要馬上乘船順江而下作戰時,他們都心生懼意,一個個向行軍總管李孝恭請求等洪水退後再進兵。李孝恭見秋雨連綿,江水洶涌,又見將士大多不肯出戰,也就有延遲出兵之意。於是,他默然沉思了半晌,然後擡眼掃了圈坐在面前的衆將領,用略帶沙啞的聲音緩緩說道:
“諸位所說也不無道理,今雖雨勢有所減弱,但江水仍舊湍急,的確不利於水軍進發。好,既然各位都想等洪水過後再出兵,那就等幾天吧!”
衆將聽罷,滿心歡喜,高呼趙王英明。座中只有李靖面無表情,他沉思了會兒,然後起身向李孝恭一拱手,聲音洪亮地進諫道:
“趙王,在下以爲不可延遲出兵時間。兵法雲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我軍剛剛集結,蕭銑尚未知曉。且今江水暴漲,難以行軍,蕭銑必會以爲我軍懼難而不敢東下,從而休養兵馬,不加防備。若此時我軍乘水漲之勢,快速進兵,必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拿下荊門、宜都,抵達夷陵,直取江陵。待蕭銑知曉,倉促徵兵,爲時已晚。如此,我軍便可生擒蕭銑,平定江南了。”
“李將軍言之有理!”沉吟半晌,李孝恭瞅着李靖遲疑着說,“只是……今江水暴漲,甚是湍急,將士望而生畏,不敢出戰哪!”
“身爲大唐將士,當不懼於死,何畏一江洪水呢!”李靖目光威嚴地逐一掃視眼前的將領,厲聲說道,“你等皆爲朝廷大將,深受皇上信任與恩寵,自當爲皇上效忠,爲朝廷出力。而今正是你等捨身忘死報效皇上之際,卻因洶涌之水而不敢率軍作戰,這是何道理?日後,又有何面目見皇上!”
聽了李靖這番斥責之詞,衆將領不由得面紅耳赤,滿心羞愧,一個個耷拉着腦袋不敢吭聲。過了會兒,先鋒將徐凌拱手回答道:
“將軍所言振聾發聵,令我等羞愧難當。今正是我等爲皇上盡忠爲朝廷效命之際,豈能爲一江之水所阻?在下願聽從將軍差遣,引兵出擊!”
將領們聽徐凌這麼一說,也都紛紛向李靖表示願意即時出兵。只有將軍魏玄依然有些遲疑不決,默然會兒,他對李靖說句:
“將軍,並非我等不肯出兵,是士卒們因畏懼洪水而再三請求推遲出戰時日。今我等將領肯爲朝廷捨命一戰,然士卒不願意前往,該如何是好?”
“今日之戰,事關重大,任何人都不得懈怠!”李靖聲色俱厲地答道,“若有軍士不肯聽令,斬之!”
“李將軍說的是!軍中若在不服從者,你等可就地處斬,以整軍紀!”李孝恭見將領們向自己主動請纓,也就下定了出戰的決心。默然片刻,他神色威嚴地向衆將下令道,“衆將聽令,今日午時出兵!”
軍令一出,衆將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隨即他們一個接一個轉身步出了趙郡王的營署,翻身上馬,朝各自的軍營飛奔而去。
轉眼午時就到了,這時候天空中的烏雲也逐漸散去,一縷淡淡的陽光從雲層之間漏了出來,照射在滾滾東流的江面上。唐軍將士見雨腳暫停,太陽出來,心情一下子好轉了許多。他們一邊扛着各種軍用物資,一邊說說笑笑地朝江邊走過去。不多時,他們便來到了停靠在岸邊的戰船上。
這時,李孝恭和李靖已經站在了主船上,他們看見將士們秩序井然地上了各自的戰船,心裡十分滿意和高興。待全體將士上了船,李孝恭便以主帥的身份下令出發。於是,江面上頓時千帆競發,一艘艘戰船衝破驚濤駭浪,飛也似的順流東下。
三峽兩岸皆是峭壁懸崖,十分險峻,令人心驚膽戰。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波濤洶涌的長江,但見江面上濁浪排空,急湍如飛,濤聲震天動地,像要把天震翻一般。在激流狂浪中,兩三千艘戰船劇烈地搖晃着,眼看就要翻入江中,卻又鬼使神差般從渾濁的巨浪中衝了出來,繼續急速前行。船中的唐軍將士一個個心驚膽戰,嚇得面如土色,在心裡不停地祈禱着平安渡過險惡的鬼門關。此時,李靖倒很鎮定,不管船身如何晃動,他依然神色平靜地與李孝恭談笑風生,不時發出一陣愉快的笑聲。滿船的將士們像被他感染似的,緊張的心情也隨之慢慢地輕鬆下來,臉上不再有驚惶之色了。
正如李靖所預料的那樣,樑軍根本就沒有想到這時候唐軍竟然敢渡三峽,因此不做絲毫防備。直到唐軍抵達荊門,他們還沒醒悟過來,以爲探馬所報有誤。當李孝恭、李靖率軍登陸,兵臨城下時,鎮守荊門的樑將才如夢方醒,嚇得魂不附體,慌忙引軍出戰。李靖見守城將士倉皇應戰,便命部下強攻城池。兩軍激烈交戰了近兩個時辰,最終樑軍支撐不住,只好開門出降了。
取得荊門,李孝恭體恤將士,欲留在荊門城內休整三日。李靖以爲此事不妥,當乘機直取宜都、兵進夷陵。李孝恭此人不太精通軍旅之事,但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李靖,他更是言聽計從。聽了李靖一番頭頭是道的說辭,李孝恭當即改變了自己的想法,連夜率軍趕往宜都。
次日下午,唐軍到達了宜都城下。城內守將看見唐軍前來,以爲是兵從天降,個個惶恐萬狀,倉皇應戰。他們人馬不多,又無準備,因此稍作抵抗就開城納降了。不費吹灰之力,唐軍就攻下了宜都和荊門兩地,士氣大振,氣貫長虹,他們顧不上多作休整,紛紛上戰船順流直下夷陵。
不一日,唐軍戰船抵達夷陵城下。此時,樑將文士弘率數萬精兵駐守在清江。文士弘乃樑國大將,有勇有謀,膽識過人。他得知李孝恭率軍攻取荊門、宜都,就命部下水軍全部出動,迎擊唐軍。清江口,兩三千條戰船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面面旌旗在風中獵獵飄揚,白色的風帆鼓脹起來,隨時準備出擊唐軍。文士弘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戰鬥準備,就等着唐軍前來挑戰,打他們個落花流水。
可惜的是,直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唐軍的戰船也沒有出現在清江口。這讓文士弘心裡有點兒急,同時也困惑不已,以他對李孝恭的瞭解,李孝恭當會乘勝出擊。怎麼會遲遲不來攻打自己呢?文士弘沉思默想了好半天,最後還是決定派人前去刺探軍情。於是,他當即命手下大鄧行德引數條戰船溯江而上,前往夷陵。這時江水已趨平緩,船隻行於水上既平又快,因此鄧行德的小分隊不出兩個時辰就來到了宜昌岸邊。
這時候天色已暗,唐軍戰船上已掌起來了燈。於是,風平浪靜的江面上便閃爍着無數燈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煞是好看。周遭很平靜,看不出有絲毫襲擊的跡象。可李靖卻顯得格外謹慎,再三叮囑水軍將士加強戒備,時刻密切注視着江面上的動靜。將士們得令,也不敢有半點麻痹大意,他們立在船艙上,一邊傾聽着嘩嘩的流水聲,一邊眺望着黑乎乎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