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準確估計價值

投資若想取得切實成功,對內在價值的準確估計是根本出發點。沒有它,投資者任何取得持續投資成功的希望都僅僅是希望。

最古老也最簡單的投資原則是“低買,高賣”。看起來再明顯不過了:誰不願意這樣做呢?但這一原則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同樣顯而易見—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它表示你應該以低價買進並以高價賣出某種東西。但是,反過來又意味着什麼呢?什麼是高,什麼是低?

從表面意思來講,你可以認爲它表示以低於賣價的價格買進某種東西的目標。但是由於賣出行爲發生在買進行爲之後,因此這樣的解釋對於解決今天該以什麼樣的價格買進才合適的問題沒有太大幫助。必須有一些“高”和“低”的客觀標準,其中最有用的就是資產的內在價值。至此這句話的含義明晰起來: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進,以更高的價格賣出。當然,在此之前,你最好對內在價值是什麼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對我來說,對價值的準確估計是根本出發點。

爲簡化(或高度簡化)起見,所有投資公司證券的方法均可被劃分爲兩種基本類型:基於公司特性即“基本面”分析的,以及基於證券自身價格行爲研究的。換言之,投資者有兩種基本選擇:判斷證券的內在價值並在價格偏離內在價值時買進或賣出證券,或者將決策完全建立在對未來價格走勢預期的基礎之上。

首先我要談一談後者,因爲我並不相信這種方法,並且應該能夠迅速拋開它。技術分析,即對過去股票價格行爲的研究,自我加入這一行業之時(並且遠在之前)起已經沿用至今,但已日漸沒落。如今,對歷史價格走勢的觀察可能會被用做對基本面分析的補充,而現在,實際將決策建立在價格走勢基礎上的人遠比過去少很多。

技術分析衰落的部分原因是隨機漫步假說的出現—20世紀60年代早期以尤金·法瑪教授爲代表所提出的芝加哥理論的組成部分。隨機漫步假說認爲,既往股價走勢對於預測未來股價沒有任何幫助。換言之,價格變動是一個隨機過程,與擲硬幣相仿。衆所周知,在擲硬幣的時候,即使已經連續10次擲出正面朝上,下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仍然是50%。以此類推,隨機漫步假說認爲,過去10天內股價的連續上漲並不能告訴你明天的股價會怎樣。

另一種依靠股價走勢進行決策的形式被稱爲動量投資,它的存在同樣違背了隨機漫步假說。我對它也沒有好感,不過,正如我所看到的,採用這一方法的投資者是在假定他們可以預知曾經連續上漲的股價將會在何時繼續上漲的基礎上進行操作的。

動量投資可能會讓你在持續上漲的牛市中分一杯羹,但我看到它存在許多缺陷,其中之一基於經濟學家赫伯特·斯坦那句苦澀的名言:“無法永久持續的東西必將終結。”那麼動量投資者的情況將會如何呢?動量投資法如何幫助他們及時賣出避免下跌?投資者在持續下跌的市場中如何採取行動?

看起來動量投資顯然不是一種理智的投資方法。最好的例子出現在1998~1999年日間交易者興起的時候。日間交易者大多是來自其他行業受科技—傳媒—電信股票熱潮的吸引,希望大發橫財的非專業投資者。他們很少持倉過夜,因爲需要付出代價。他們會在一天之內數次猜測他們所關注的股票在未來幾個小時內的漲跌。

我永遠無法理解人們是如何得到這類結論的,它與猜測下一個從轉角出來的人是男是女好有一比。據我觀察,如果以10美元買進、11美元賣出,下個星期以24美元買進25美元賣出,再下個星期以39美元買進、40美元賣出,日間交易者就認爲自己是成功的。如果你看不到其中的缺陷—股價上漲了30美元,交易者卻只賺到了3美元—那麼可能你也不應再看本書後文的內容了。

拋開動量投資者和他們的占卜板以及所有無關理智分析的投資形式不談,還有另外兩種受基本面驅動的投資方法:價值投資和成長型投資。簡而言之,價值投資者的目標是得出證券當前的內在價值,並在價格低於當前價值時買進,成長型投資者的目標則是尋找未來將迅速增值的證券。

對價值投資者來說,資產不是一個因爲你認爲它具有吸引力(或認爲別人會發現它的吸引力)就進行短期投資的概念。它是一種有形實物,應具有可明確的內在價值,如果有以低於內在價值買進的可能,你會考慮這樣去做的。因此,聰明的投資必須建立在對內在價值的估計之上。估計內在價值時必須嚴謹,並以所有可用的信息爲基礎。

《最重要的事》,2003年7月1日

是什麼使得證券或其標的公司具有價值?有許多備選因素:財力資源、管理、工廠、零售店、專利、人力資源、商標、增長潛力,以及最重要的—創造收益和現金流的能力。事實上,大多數分析方法認爲,其他所有特徵(財力資源、管理、工廠、零售店、專利、人力資源、商標、增長潛力)的價值,恰恰在於它們能夠最終被轉化成爲收益與現金流。

價值投資強調的是有形因素,如重資產和現金流。無形因素如人才、流行時尚及長期增長潛力所佔的比重較小。某些流派的價值投資專注於硬資產。甚至有所謂的“net-net投資”,即在公司股票的總市值低於公司的流動資產(如現金、應收賬款和存貨)並超出總負債時買進。在這種情況下,從理論上講你可以買進所有股票,將流動資產變現並清償債務,以得到公司所有權及若干現金。是的,現金落袋,成本收回,你還白白得到了對公司的所有權。

價值投資追求的是低價。價值投資者通常會考察收益、現金流、股利、硬資產及企業價值等財務指標,並強調在此基礎上低價買進。價值投資者的首要目標是確定公司的當前價值,並在價格足夠低時買進公司證券。

成長型投資介於枯燥乏味的價值投資和衝動刺激的動量投資之間。其目標是識別具有光明前景的企業。從定義上來看,它側重於企業的潛力,而不是企業的當前屬性。

兩種主要投資流派之間的差異可以歸結如下:

價值投資者相信當前價值高於當前價格,從而買進股票(即使它們的內在價值顯示未來的增長有限)。

成長型投資者相信未來價值的迅速增長足以導致價格大幅上漲,從而買進股票(即使它們的當前價值低於當前價格)。

因此,在我看來,真正的選擇似乎並不在價值和成長之間,而在當前價值和未來價值之間。成長型投資賭的是未來可能實現也可能無法實現的公司業績,而價值投資主要建立在分析公司當前價值的基礎之上。

《中庸之道》,2004年7月21日

你可以輕而易舉地下結論:堅持價值投資無須揣測未來,而成長型投資唯一要做的就是揣測未來。但是這種說法未免武斷,畢竟,確定企業的當前價值是需要考慮企業未來的,繼而必須考慮可能的宏觀經濟環境、競爭環境與技術進步。如果公司資產被浪費在賠錢的經營或失策的收購上,那麼即使大有希望的net-net投資也可能以失敗告終。

在價值投資和成長型投資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二者均要求我們應對未來。價值投資者將企業的潛力視爲增長,“以合理價格增長”的成長型投資則明確表達了對價值的敬意—只是一個程度問題。無論如何,我認爲完全可以這樣說:成長型投資關心未來,而價值投資強調當前,但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未來。

讓我帶你回到成長型投資與價值投資形成鮮明對比的“漂亮50”的狂熱時期,看一看成長型投資的極端例子。

1968年,我得到了在投資管理業的第一份工作,在紐約第一國民銀行(現在的花旗銀行)投資研究部做暑期工。銀行採用的是所謂的“漂亮50投資”方法。投資目標是確定長期收益增長前景最爲光明的企業。除了增長率,投資經理還強調“質量”,意即具有實現增長預期的高度可能性。當時公認的說法是,如果一家公司成長足夠快並且質量足夠好,那麼股價高低是不需要考慮的。如果股價以今天的指標衡量過於高昂,那麼過上幾年它就會物有所值。

於是,就像現在一樣,醫藥股、科技股和消費股在成長型股票投資組合中佔了極大的比重。銀行的投資組合中包括那些令人肅然起敬的名字,如IBM、施樂、柯達、寶麗來、默克(Merck)、禮來(EliLilly)、雅芳、可口可樂、菲利普·莫里斯(PhilipMorris)、惠普、摩托羅拉、德州儀器(TexasInstruments)、珀金埃爾默(Perkin-Elmer)—都是美國的大公司,都有着光明的成長前景。既然這些公司是不可能出問題的,那還猶豫什麼呢,傾囊買進它們的股票就是了。

將時間推後幾十年,現在的你如何看待上面列舉的那些公司?有些公司,如柯達和寶麗來,因爲不可預見的技術變革導致基礎業務銳減。其他公司,如IBM和施樂,因爲行動遲緩成爲新興競爭者大快朵頤的獵物。總而言之,自我開始工作以來的42年中,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名單中一些美國最好的公司已經衰落甚至倒閉。長期增長的持續時間不過如此,準確預測的能力也不過如此。

與價值投資相比,成長型投資的重心是尋找制勝投資。然而如果找不到制勝投資,爲何還要忍受揣測未來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呢?毫無疑問的是:預見未來比看清現在更加困難。因此,成長型投資者的平均成功率會更低,但是一旦成功,得到的回報有可能會更高。如果能夠準確預測出哪家公司將推出最好的新藥、最強大的計算機或最賣座的電影,那麼由此所帶來的收益是相當可觀的。

總而言之,如果判斷正確,那麼成長型投資的上漲潛力更富戲劇性,而價值投資的上漲潛力更有持續性。我選擇的是價值投資法。在我的書裡,持續性比戲劇性更重要。

如果價值投資具有持續帶來理想回報的潛力,是否意味着價值投資很容易?非也。

首先,價值投資取決於對價值的準確估計。如果沒有對價值的準確估計,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任何取得持續成功的希望都僅僅是希望。如果沒有對價值的準確估計,那麼你可能會高價買進你以爲的特價股。如果你買價過高,那麼只有在價值出乎意料地顯着提高、市場強勁或辨別能力更差的買家(我們曾稱之爲“博傻”)出現時,你才能脫身。

不僅如此。如果你已經選定價值投資法投資,並且已經計算出證券或資產的內在價值,接下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堅定地持有。因爲在投資領域裡,正確並不等於正確性能夠被立即證實。

對於投資者來說,持續正確很難。而永遠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是不可能的。我們價值投資者所能期待的最好結果是知道資產的準確價值,並在價格較低時買進。但是今天這樣做了,並不意味着明天你就能賺錢。對價值的堅定認知有助於你從容面對這種脫節。

假設你算出某個證券每股價值80美元而你有一個以每股60美元買進的機會。低於實際價值買進的好機會並不是每天都有,所以你應該對出現這樣的機會表示歡迎。沃倫·巴菲特稱之爲“以50美分買價值1美元的東西”。所以你買進了它,感覺自己做得不錯。

但是不要寄希望於馬上成功。事實上,你往往會發現自己買進的時機是在持續下跌的中途,很快你就會看到損失。正如一句最偉大的投資諺語告訴我們的,“過於超前與犯錯是很難區分的”。於是現在每股價值80美元的證券價格跌到每股50美元而不再是60美元了。你該怎麼辦?

我們在微觀經濟學入門課程中學過,需求曲線是向右下傾斜的;隨着價格的上漲,需求數量下降。換言之,價格較高時,需求量較少,價格較低時,需求量較大。這就是商品打折時商店的銷量更大的原因。

需求曲線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起作用,但在投資領域裡似乎遠非如此。在投資領域裡,當自己持有的證券價格上漲時,許多人會更加喜愛它們,因爲他們的決策得到了驗證;而當證券價格下跌時,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決策是否正確,對它的喜愛也隨之而減少。

這使得持有並繼續以更低的價格買進股票(投資者稱之爲“向下攤平”)變得相當困難,特別是當有證據表明下跌幅度將會比較大的時候。如果價格在每股60美元的時候你喜歡它,那麼當價格跌到每股50美元的時候,你應該會更喜歡它……價格跌到每股40美元、30美元的時候,你對它的喜愛應該會進一步加深。但是在損失面前人人都會不安,直至最後所有人都產生疑問:“也許是我錯了吧?也許市場纔是對的?”隨後,當人們開始想“股票跌得太厲害了,我最好在它的價格趨於零之前脫身”的時候,危險性達到了頂峰。這是一種導致股票見底的思維……並且會引發拋售狂潮。

不懂利潤、股利、價值或企業管理的投資者完全不具備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的決斷。周圍的人都炒股賺錢的時候,他們不可能懂得:股票價格已經過高,因此要抵制進場的誘惑。市場自由落體的時候,他們也不可能有堅定地持有股票或以極低的價格買進股票的自信。

《非理性的繁榮》,2000年5月1日

估價正確卻不堅定地持有,用處不大。估價錯誤卻堅定地持有,後果更糟。這句話表明恰到好處是多麼困難。

給多數投資者—當然其中大部分是業餘投資者—一劑真話血清,然後問他:“你用的是什麼投資方法?”答案必然是:“我在尋找能夠上漲的東西。”但是對利潤的追求必須建立在更加有形的東西之上。在我看來,最佳選擇就是基本面所反映出來的內在價值。對內在價值的準確估計是進行穩定、冷靜、有利可圖的投資的根本基礎。

當價值投資者買進定價過低的資產、不停地向下攤平並且分析正確的時候,就能獲得最大收益。因此,在一個下跌的市場中獲利有兩個基本要素:你必須瞭解內在價值;同時你必須足夠自信,堅定地持股並不斷買進,即使價格已經跌到似乎在暗示你做錯了的時候。哦,對了,還有第三個基本要素:你必須是正確的。

第7章 控制風險第14章 認識預測的侷限性第7章 控制風險第18章 避免錯誤第9章 鐘擺意識第17章 多元化投資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第10章 抵禦消極影響第11章 逆向投資第9章 鐘擺意識第10章 抵禦消極影響第18章 避免錯誤第10章 抵禦消極影響第6章 識別風險第12章 尋找便宜貨中文版序言第1章 學習第二層次思維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第7章 控制風險第14章 認識預測的侷限性第16章 重視運氣第9章 鐘擺意識第5章 理解風險第15章 正確認識自身第3章 準確估計價值第2章 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第16章 重視運氣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第8章 關注週期第16章 重視運氣第9章 鐘擺意識第8章 關注週期第19章 增值的意義第17章 多元化投資第19章 增值的意義第2章 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第17章 多元化投資第4章 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第4章 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第7章 控制風險第4章 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第11章 逆向投資第18章 避免錯誤第13章 耐心等待機會第15章 正確認識自身第4章 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簡介第7章 控制風險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第1章 學習第二層次思維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第16章 重視運氣第15章 正確認識自身第2章 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第18章 避免錯誤第16章 重視運氣第10章 抵禦消極影響第17章 多元化投資中文版序言簡介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第16章 重視運氣第2章 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第19章 增值的意義第2章 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簡介第19章 增值的意義第9章 鐘擺意識第9章 鐘擺意識第8章 關注週期第14章 認識預測的侷限性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簡介第19章 增值的意義第14章 認識預測的侷限性第10章 抵禦消極影響第9章 鐘擺意識第19章 增值的意義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第3章 準確估計價值中文版序言第17章 多元化投資第1章 學習第二層次思維第7章 控制風險第15章 正確認識自身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第8章 關注週期第8章 關注週期簡介簡介第18章 避免錯誤
第7章 控制風險第14章 認識預測的侷限性第7章 控制風險第18章 避免錯誤第9章 鐘擺意識第17章 多元化投資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第10章 抵禦消極影響第11章 逆向投資第9章 鐘擺意識第10章 抵禦消極影響第18章 避免錯誤第10章 抵禦消極影響第6章 識別風險第12章 尋找便宜貨中文版序言第1章 學習第二層次思維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第7章 控制風險第14章 認識預測的侷限性第16章 重視運氣第9章 鐘擺意識第5章 理解風險第15章 正確認識自身第3章 準確估計價值第2章 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第16章 重視運氣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第8章 關注週期第16章 重視運氣第9章 鐘擺意識第8章 關注週期第19章 增值的意義第17章 多元化投資第19章 增值的意義第2章 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第17章 多元化投資第4章 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第4章 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第7章 控制風險第4章 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第11章 逆向投資第18章 避免錯誤第13章 耐心等待機會第15章 正確認識自身第4章 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簡介第7章 控制風險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第1章 學習第二層次思維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第16章 重視運氣第15章 正確認識自身第2章 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第18章 避免錯誤第16章 重視運氣第10章 抵禦消極影響第17章 多元化投資中文版序言簡介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第16章 重視運氣第2章 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第19章 增值的意義第2章 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簡介第19章 增值的意義第9章 鐘擺意識第9章 鐘擺意識第8章 關注週期第14章 認識預測的侷限性第12章 尋找便宜貨簡介第19章 增值的意義第14章 認識預測的侷限性第10章 抵禦消極影響第9章 鐘擺意識第19章 增值的意義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第3章 準確估計價值中文版序言第17章 多元化投資第1章 學習第二層次思維第7章 控制風險第15章 正確認識自身推薦序 一本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投資書第8章 關注週期第8章 關注週期簡介簡介第18章 避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