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主少國疑

拜見之後,由張世傑向歐陽朔講解城外蒙古大軍情況。

越聽,歐陽朔臉色越黑。

“蓋亞這是要搞事情啊!”

歷史上,蒙元攻打南宋的主將是伯顏,具體到崖山之戰則是張弘範。說起張弘範,這也是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

張弘範父親張柔是生活在金國的漢人,而且還是地方豪強,與蒙古軍戰於狼牙嶺,兵敗被俘,降於蒙古。

張柔四十九歲時,張弘範纔出生,那時金國已經亡國四年,也就是說,張弘範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在蒙古治下長大的漢人。

基於這樣的身世,張弘範在蒙元出仕爲將似乎也就可以理解。只是張弘範是崖山之戰蒙古軍的主將,算是滅亡南宋的罪魁禍首。

鑑於張弘範身上的漢人血統,自然就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因爲崖山之戰對華夏文明的割裂,歐陽朔對張弘範此人是斷無好感的,如果在戰場相遇,定要將此人斬落馬下。

戰役地圖中,蒙古大軍將領除了伯顏跟張宏範,竟然連蒙元的大boss忽必烈都來了,跟歷史完全不一樣。

忽必烈何等人物?大蒙古國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說到這,就不得不簡單捋一捋大蒙古國的歷代可汗,以及從大蒙古國到元朝的轉變。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鐵木真死後,由更擅長治國的三子窩闊臺繼任汗位,能征善戰的四子拖雷監國,掌管着大蒙古國八成以上的軍隊。

鐵木真的這一安排,爲將來大蒙古國的分裂埋下伏筆。窩闊臺在位期間,爲消除隱患,暗中毒殺了四弟拖雷。

窩闊臺死後,長子貴由繼任汗位。奈何貴由不爭氣,在位三年就掛了,拖雷長子蒙哥趁勢而起,奪了窩闊臺一系的汗位。

至此以後,大蒙古國的汗位就一直把持在拖雷家族手中,直至元朝滅亡。

蒙哥是位了不起的人物,被歐洲人稱爲“上帝之鞭”,在位期間發動第三次蒙古西征,開拓的疆土比爺爺成吉思汗還要遼闊。

奈何蒙哥同樣命不好,在同四弟忽必烈一同攻滅南宋時折戟釣魚城,突然暴斃,不僅引發忽必烈跟阿里不哥長達五年的汗位爭奪戰,更是讓還在進行中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

彼時,旭烈兀統領的西征大軍已經打到地中海,正準備攻打埃及,如果蒙哥不是在此時突然暴斃,怕是整個世界歷史都要爲此而改變。

整個歐洲歷史也將大爲不同。

忽必烈能在汗位爭奪戰中成爲最終的勝利者,麾下的一批漢臣功不可沒,正是因爲儒家文化影響,間接催生了元朝。

此次攻城戰,由忽必烈親自統領,必將是一場血戰。

算上南宋禁軍,南宋陣營總兵力達四十六萬,可此番攻城的蒙古大軍竟然多達百萬之巨,還不包括一些僞軍以及戰俘部隊。

如此龐大的軍隊自然不可能全部駐紮在城外,以臨安城爲中心,蒙古在周邊六座城池設立前線大營,將臨安城團團圍住。

除臨安城之外,整個天下已被蒙古佔據,有足夠的糧草物資來供養百萬大軍。臨安城就比較麻煩了,按陸秀夫的估算,算上異人軍團,就算再如何節省,城內糧食也僅夠維持二十天。

二十天開外,就得想其他辦法了。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守城戰,守城部隊能夠支撐數月之久,往往不是因爲城中存有多少糧食,而是尋找其他食物來源。

有哪些呢?

說出來可能有些聳人聽聞。

城內缺糧的情況下,最先遭殃的就是戰馬了,反正也衝不出去,一匹匹戰馬就成了守城將士的果脯之物。

馬吃完了,就此皮甲。

沒錯,就是皮甲,將士們將皮甲剪成一條一條的,放到鍋裡煮熟,勉強就能吃了。蓋因皮甲是動物皮鞣製而成,勉強算是一種食物。

除了皮甲,腰帶、皮靴,甚至是弓弦,但凡是有機物鞣製而成的武器裝備,都被轉化成食物。

皮甲吃完了呢?那就只有吃人了,先是老肉病殘,再是普遍百姓……

總而言之,守城部隊到了絕境,就沒有不可吃之物,什麼仁義道德,什麼人性,統統都被拋在一邊。

在中國歷史上,吃人絕不是什麼稀罕事。

具體到臨安之戰,蓋亞就有些太坑人了,明面上,任務設定的是防守一個月,可城內糧食根本就支撐不了一個月。

這是一個悖論。

唯一的辦法就是以攻代守,主動出擊,外出尋找糧草。這樣一來,這場大戰就更加困難了。

更讓歐陽朔頭疼的是,從陸秀夫三人話中的意思隱隱透露,雖然異人軍團在兵力上佔據絕對優勢,可他們並不想放棄指揮權。

最起碼,南宋十萬禁軍不受歐陽朔隨意調遣。

陸秀夫三人如果不合作,歐陽朔也是十分頭疼的,他當然可以學安史之亂那樣來一場“宮變”,接管臨安的生殺大權。

真要那樣做了,情況可能變得更加糟糕。

宮變在長安行的通,是因爲長安城中不僅有皇帝李隆基,還有一個本就懷着鬼胎的太子李享,還有十幾位皇子備選。

可臨安有什麼?

除了八歲的趙昺,趙氏皇室已經沒人了。

歐陽朔真要臨朝攝政,在得罪陸秀夫三位大臣的情況下,可能什麼事也辦不了。最基本的,安撫民心、徵召勞役以及籌措糧草這些事情,沒有文官的協助,就不可能辦的利索。

這是戰役地圖,歐陽朔可沒帶文官過來,就算真帶了估計也白搭,短短一個月又能做什麼,具體做事的可是底層官吏。

總之,沒陸秀夫三人的配合,臨安之戰就基本沒戲。

歐陽朔想來想去,也只能捏着鼻子答應下來,只要陸秀夫三人不提什麼過分的要求,能做的,歐陽朔儘可能做了。

好在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有合作的基礎。

互相試探之後,經陸秀夫提議,設立臨時軍機處,作爲臨安之戰的最高指揮機構,接管臨安城一應軍政事務。

陸秀夫、張世傑以及文天祥三人自然是軍機處成員,歐陽朔作爲異人代表,也得以進入軍機處。否則的話,這軍機處就沒有設立的必要。

眼見歐陽朔如此配合,陸秀夫自然懂得投桃報李,允許再添一位領主以及兩位武將進入軍機處,共商大事。

歐陽朔這才心裡舒坦了一些。

想了一下,領主人選,歐陽朔圈定了雄霸。歐陽朔當然可以將鳳囚凰拉進軍機處,以此增加他在軍機處的話語權,可那有什麼意義呢?

臨安之戰,沒有【炎黃盟】參與是絕不可能的。

至於爲什麼是雄霸,而不是儼然重新成爲【炎黃盟】話事人的帝塵,理由到沒什麼複雜的,就是歐陽朔看不慣而已。

一個視他爲仇人,一個主動示好,選擇誰那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嘛。

武將人選,倒讓歐陽朔破費思量。

大夏十萬大軍中,周瑜統領皇家艦隊根本就不在臨安城,禁衛軍第三軍團長呂布也不是那塊料。

至於神武衛的衛將軍許褚,跟呂布是一個性質。

倒是此番隨軍的謀士賈詡是位不錯的人選,安史之亂歐陽朔帶的是龐統,那是對龐統的照顧。說來說去,論軍中謀略,歐陽朔還是更偏愛“毒士”賈詡。

奈何賈詡是謀士,無法進入軍機處。

歐陽朔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將隨鳳囚凰來的郭子儀列入軍機處,另外一位武將名額依然留給【炎黃盟】,讓他們自行決定。

在夏王的位置上坐久了,歐陽朔的心胸卻是越發開闊了,在什麼場合做什麼事,不會小家子氣地區特意爲難【炎黃盟】。

真要爲難,那也是在荒野戰場見真章,沒必要在戰役地圖斤斤計較。真要那樣做,不僅會讓帝塵等人看輕,也是自降爲人格調,殊爲不值。

商議妥當,歐陽朔告辭離開。

整個過程中,小皇帝趙昺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很是當了一回木偶。

…………

從皇宮回到軍營,歐陽朔立即跟雄霸碰頭,將打探到的情報以及設立臨時軍機處一事,一併跟雄霸說了。

雄霸聽完,神情大爲敬服,抱拳說道:“歐陽兄之心胸,雄霸佩服,你放心,下來之後我一定協調聯盟大軍,全力配合軍機處的指揮。”

“那就有勞了!”

歐陽朔笑着抱拳。

接着,雄霸主動講了講他們瞭解到的情況。

歐陽朔進宮期間,雄霸等人也不是乾等着,他們帶着人在臨安城四處瞭解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城中民心不穩。

何故?

蓋因蒙古軍隊有一項傳統,足以嚇破普通百姓的膽。攻城期間,守城方只要略微抵抗,城破之後,蒙古軍隊就會屠城。

無論是西征,還是南下,都是如此。

屠城之後,蒙古軍隊將屍體丟棄到水道,數百萬的屍體被投入長江或者長江支流,並且將屍體投入井戶,徹底污染地下水。蒙古人還會留下數百名目睹屠城慘狀的百姓,將他們送給下游城池,以擴散恐怖。

圍困臨安之前,蒙古軍隊已經屠數城。

如此,百姓安能不怕?

歐陽朔想了一下,突然說道:“安撫民心,我倒是想到一個好辦法。”

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狄青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政會議第七百九十四章 荒野最大奇蹟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救星來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奇怪的軍令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大夏銀行第八百零三章 統領會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師第四百九十三章 組建影衛第一百九十五章 撤離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試煉之地曝光第六百零五章 出海尋找寶藏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閣首輔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史無前例第二百四十五章 夏花第九百二十六章 一次要兩第五百三十九章 引蛇出洞第四十八章 苦澀的勝利第三十七章 廉州學院第六十一章 墓園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安南的反擊第一百九十四章 野火行動 下第九百零一章 戰役結束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吐蕃之戰結束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朱元璋與康熙第三百一十七章 洪秀全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震盪餘波第三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七百五十二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遣返第六百二十一章 帝皇印璽第三百零八章 黑馬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蒙古西征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登基爲皇第五百一十九章 天京謎團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斷臂求生第五百八十章 戰役資源點的用途第四十九章 田文鏡第四百六十三章 杜思敬第九百七十八章 來自新西蘭的請求第九百零六章 隋朝來使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戰爭模式的改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雷州風雲第六百二十章 龍脈第六百四十七章 羣體復活卷軸第九百五十九章 有一種絕望叫無力迴天第六百七十二章 維京海盜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風起天竺,誰是垂釣之人第九百五十五章 李牧縱論天下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江戶之劫第一百九十章 官醫署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次系統更新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點兵點將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共赴國難第四百八十九章 二級郡城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炮陣地第一百一十一章 告別第八百一十六章 終歸還有熱血第三百四十六章 神醫扁鵲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連環計第八百三十四章 欲得天下好,莫如招寇老第三百零五章 資料片:揭竿而起第七十四章 裴東來第九百八十一章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第四百三十四章 領地風雲第二百八十八章 軍團試煉第三百三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九百七十七章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器專家第六百零一章 遲來的授勳儀式第八百七十二章 非洲大陸,狼來了!第一千零二章 派中派,戲中戲第二百零一章 牧野之戰 三第五百零九章 論世家的底蘊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流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聞發佈會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魔槍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海峽第一百二十四章 醞釀第九百六十七章 漢初三傑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鎮魔軍橫空出世第一百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六十三章 無敵艦隊隕落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環陣第三十八章 委託協議第九百三十二章 裁軍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獸潮來襲第六百七十七章 蒸汽機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贏了,也是輸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告別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明可亡,國不可滅第九百一十四章 以百姓爲餌第五百三十一章 鏖戰桂平關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選邊站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項燕的識趣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灰暗的一天第八百三十八章 開朝立國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腐朽的大周王朝第五百一十六章 奇怪的軍令
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狄青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政會議第七百九十四章 荒野最大奇蹟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救星來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奇怪的軍令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大夏銀行第八百零三章 統領會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師第四百九十三章 組建影衛第一百九十五章 撤離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試煉之地曝光第六百零五章 出海尋找寶藏第八百一十一章 內閣首輔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史無前例第二百四十五章 夏花第九百二十六章 一次要兩第五百三十九章 引蛇出洞第四十八章 苦澀的勝利第三十七章 廉州學院第六十一章 墓園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安南的反擊第一百九十四章 野火行動 下第九百零一章 戰役結束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吐蕃之戰結束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朱元璋與康熙第三百一十七章 洪秀全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震盪餘波第三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太陽照常升起第七百五十二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遣返第六百二十一章 帝皇印璽第三百零八章 黑馬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蒙古西征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登基爲皇第五百一十九章 天京謎團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斷臂求生第五百八十章 戰役資源點的用途第四十九章 田文鏡第四百六十三章 杜思敬第九百七十八章 來自新西蘭的請求第九百零六章 隋朝來使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戰爭模式的改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雷州風雲第六百二十章 龍脈第六百四十七章 羣體復活卷軸第九百五十九章 有一種絕望叫無力迴天第六百七十二章 維京海盜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風起天竺,誰是垂釣之人第九百五十五章 李牧縱論天下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江戶之劫第一百九十章 官醫署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次系統更新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點兵點將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共赴國難第四百八十九章 二級郡城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炮陣地第一百一十一章 告別第八百一十六章 終歸還有熱血第三百四十六章 神醫扁鵲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連環計第八百三十四章 欲得天下好,莫如招寇老第三百零五章 資料片:揭竿而起第七十四章 裴東來第九百八十一章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第四百三十四章 領地風雲第二百八十八章 軍團試煉第三百三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九百七十七章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器專家第六百零一章 遲來的授勳儀式第八百七十二章 非洲大陸,狼來了!第一千零二章 派中派,戲中戲第二百零一章 牧野之戰 三第五百零九章 論世家的底蘊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流第七百二十七章 新聞發佈會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魔槍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海峽第一百二十四章 醞釀第九百六十七章 漢初三傑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鎮魔軍橫空出世第一百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六十三章 無敵艦隊隕落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環陣第三十八章 委託協議第九百三十二章 裁軍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獸潮來襲第六百七十七章 蒸汽機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贏了,也是輸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告別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明可亡,國不可滅第九百一十四章 以百姓爲餌第五百三十一章 鏖戰桂平關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選邊站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項燕的識趣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灰暗的一天第八百三十八章 開朝立國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腐朽的大周王朝第五百一十六章 奇怪的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