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始皇驅儒

就在山海城籌備爭鳴大會的時候,咸陽城卻頒佈了【驅儒令】。

秦始皇宣佈,咸陽城獨尊法制,凡儒生者,三日之內,必須離開咸陽城,否則緝拿下獄,概不例外。

消息一出,天下譁然。

秦始皇頒佈的【驅儒令】,等若將儒法之爭推向高峰。

天下儒生,氣憤不已。

由【驅儒令】,就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焚書坑儒”。先需要說明的是,焚書和坑儒,是生在不同時間點的兩件事。

一切,還得從秦始皇一統六國說起。

一統天下之後,秦始皇在政治、經濟上實行的改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還在統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諸子爲王的問題上生了一場爭論。

以丞相王綰爲的一批官吏,請求秦始皇將諸子,分封於佔領不久的燕、齊、楚故地爲王,認爲這樣有利於鞏固秦的統治。

但廷尉李斯則堅持反對,認爲春秋戰國諸侯之所以紛爭,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惡果。只有廢除分封制,纔可免除禍亂。

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意見,認爲立封國,就是樹敵兵。

於是在全國確立了郡縣制。

時隔八年之後,到始皇三十四年,在秦始皇於咸陽宮舉行的宮廷大宴上,又生了一場關於師古還是師今的爭論。

焚書之舉正是由此引的。

在宴會上,僕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秦始皇,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針對周青臣的腴詞,提出了恢復分封制的主張。

淳于越說:“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爲輔枝。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爲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秦始皇聽後不動聲色,把淳于越的建議交給羣臣討論。

丞相李斯明確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觀點,反駁道:“三代之爭,何可法也。儒生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統一可能遭到破壞。”

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民間醫藥卜筮之書以及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

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爲師。

此即爲“焚書”。

在焚書的第二年,又生了坑儒事件。

坑儒不是焚書的直接繼續,而是由於一些方士、儒生誹謗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權力和享受到榮華富貴之後,十分怕死。在統一天下之後,他異想天開地要尋求長生不死藥。

方士侯生、盧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應爲秦始皇找到這種藥。按照秦律謊言不能兌現,或者所獻之藥無效驗者,要處以死刑。

侯生、盧生自知弄不到長生不死藥,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誹謗秦始皇天性剛愎自用,專任獄吏,事情無論大小,都由他一人決斷,貪於權勢等等。

方士還言,長生非秦始皇所能修成,長生也非是小小丹藥所能達到。他們接近始皇,非要煉藥尋丹,乃是要傳《道經》於天下。

秦始皇知道後,惱羞成怒,認爲方士們在耍弄自己。

於是先焚《道經》,後坑方士。

秦始皇以“妖言以亂黔”的罪名,下令在都城進行追查,並親自圈定四百六十餘人,活埋於咸陽。

此即爲“坑儒”,所坑非儒,而是方士。

“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一場統一思想的運動。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政治上,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施行郡縣制;在文化上,統一了文字,以小篆爲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等。

這些措施都是國家大一統的基本要素,是國家暴力能夠控制的要素。

但有些東西是國家強力機構很難駕馭的,特別是在秦朝初年,戰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一個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

因此,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統措施還不行,最關鍵最長遠的統一要素是思想的統一,形成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讓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的統一措施有效。

當時最大兩種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

儒墨並稱顯學,但墨家更側重對農業方法的創新,種地務農。道家更注重研究身心,人性觀的形成探索。名家更注重形而上哲學思考。

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統一中國偏偏是新事務,他採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這些東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當時的六國貴族,也藉着儒家的“克己復禮”,妄圖恢復周朝的分封制,從而取得失去的權勢。

所以,對於剛剛統一的秦朝來說,統一思想就是維護大一統的關鍵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了幾個儒生茬之後,一場統一思想的文化運動就開始了,手段是激烈了點,但客觀效果是明顯的。

雖然統一的秦朝只持續了十幾年,但秦朝以後的所有統治者,無一不把統一思想看成維護統治的關鍵手段。

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大一統思想正式形成。此後所有的統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爲國家的核心思想。

秦朝“坑儒”,和漢朝的“尊儒”,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要統一思想。

實際上從漢朝以來,所有的封建統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陽儒陰法”,或者是“實法名儒”,就是表面上是採用儒家觀點,實際上卻是法家的手段。

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統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學說教化百姓。

法家強調的是法、術、勢,古人把這些東西當成是帝王術,作爲駕馭百姓羣臣的方法;而儒家學說主要是強調仁和禮,仁和禮最大的益處就是從道德上形成行爲自覺,而不用採取暴力措施,是維護等級制度的好工具,所以歷代統治者都用儒學教化天下。

秦始皇因爲“焚書坑儒”留下千古罵名,給人看爲大暴君,其實是冤枉秦始皇了,這個數字事實上是非常小的。

在長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殺人成千上萬的事情多不勝數。

但是,這件事情最大程度上得罪了文人儒生集團,儒家從戰國以來一直是個非常猖狂的集團,它反映了要想治國必須以儒術爲中心,所以和墨家不合,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更讓儒家有重要的權力。

他們得志後,把罪人指向秦始皇,所以秦始皇成爲萬世暴君、遺臭千年。

秦始皇並沒有殺淳于越,坑殺術士也是依法處理。欺騙國家財產,在古代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就是殺頭的罪。

雖然失去很多價值的書,令人感嘆,但是秦始皇焚書與坑儒是合情合理。

由此,秦始皇入主咸陽城,通曉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知道自己死後,被儒家坑得如此之慘,怎麼能不暴跳如雷。

這纔有了【驅儒令】的誕生。

沒有將咸陽城的儒生,直接斬盡殺絕,就算是秦始皇的帝王胸襟了。

咸陽城的儒生,也是知道,他們的前輩,幹了壞事,報應來了。這個鍋,他們不背也得背。

一時之間,咸陽朝廷的各大政務機構,大量的文官自動辭官。

辭官浪潮,並沒有影響到咸陽城的運作。只因秦始皇並不是孤家寡人,隨他一起入住咸陽的,還有李斯等一幫重臣。

不得不說,這是一步妙棋。秦始皇【驅儒令】,不僅趕走了讓他厭惡的儒生,還順利地掌控咸陽,一舉兩得。

儒生辭官之後,他們的去向,就引人關注了。

去其他的王城?

難。

每一座王城,位置都已經飽和,哪裡容得下新來者。

留給儒生的選擇,只有兩個。

其一,徹底隱退,做一個閒雲野鶴。

其二,加入玩家的領地。

中國區的領主,沒有一個是傻瓜。

【驅儒令】一下,領主們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鱷魚,齊聚咸陽城。

對玩家領地而言,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咸陽城的儒生,尤其是此前在朝廷任職的官吏,雖然不是歷史人物,但是在領地的作用,絲毫不差。

他們資質優異,經驗豐富,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再說得直白一點,像山海城現在的周海辰、徐真常這一類的文官,在咸陽城,那是一抓一大把。

比他們更優秀的,也不再少數。

如此人才,如何不讓領主們亢奮?就連歐陽朔,都心動不已。

可惜的是,在爭奪咸陽城的儒生戰役上,歐陽朔註定要遭遇滑鐵盧。按理來說,山海城的條件得天獨厚,應該大勝而歸纔是,實則不然。

其一,儒家的死敵法家,其道場正是在山海城。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衛鞅,更是在南疆都護府身居要職。

想想吧,就這一條,就將大部分的儒生擋在門外,心有芥蒂。

其二,白起、魏冉以及章邯等人,可都是秦國人。

雖然說,這幾位跟秦始皇,基本上都沒有太多的交集,但是在儒生眼中,山海城跟咸陽城,還是穿一條褲子的。

這一條,歐陽朔是真的無辜躺槍。

雖然說,山海城的特點是兼容幷蓄,但那只是歐陽朔的一面之辭,沒有親眼所見,是難以讓人信服的。

這一場人才爭奪戰,山海城註定要敗北。(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九章 爲生民立命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精神上支持你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秘文閣的變動第八百七十七章 百草園第六百二十七章 殘忍手段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波斯受難日第六百七十六章 晉升公爵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底廢墟第八百六十五章 花園城市的浪漫第七百八十章 海瑞海青天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怪獸研究院第六百零一章 遲來的授勳儀式第三百零一章 西部大開發戰略第一百六十九章 籌碼第一百章 拍賣會 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韓信獻計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前進基地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一個時代的逝去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攻代守第二百三十四章 密室尋寶第十二章 練兵第六百四十八章 海賊王崛起第八百零六章 離間龐統第七百六十四章 作訓司第四百四十二章 目標天霜縣第三百七十六章 神秘的白衣文士第四百四十二章 目標天霜縣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的獸潮第八百六十九章 國王逃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全球拍賣會 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熱熱鬧鬧第三百三十九章 集體狂化第九百七十八章 來自新西蘭的請求第三十四章 三級村落第九百八十一章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第八百零九章 白銀之手第六百四十七章 羣體復活卷軸第三百五十五章 定策神眷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史上最強裁軍方案 二合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聚首 下第六百三十六章 爪哇國的叫囂第九十一章 軍務署第一千零八章 以自由貿易之名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安南之戰結束第五百八十六章 斬殺周亞夫第四百四十三章 破陣符第六百四十八章 海賊王崛起第六百二十四章 滅國之戰第七百八十二章 全球拍賣會 下第七百四十章 白石城淪陷第二十三章 弓弩騎兵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腐朽的大周王朝第一百七十章 教頭第二百四十三章 奪取鎮南關 中第四十八章 苦澀的勝利第九百二十章 神獸黑斑金豹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海灣藏寶圖》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第二件國器第七百三十章 兵分四路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青鸞劫第七百七十七章 第四次系統更新第一百八十九章 西南大學堂第五百五十一章 四大美女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保我漢家江山第二百一十二章 逼宮第四百三十四章 領地風雲第四百八十九章 二級郡城第九百一十三章 圍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防區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神秘使者第五百八十一章 下三濫第七百一十章 賈詡VS諸葛亮第五百五十六章 張儀論連橫第三百九十二章 中計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世界大戰開啓第一百五十九章 行會令牌 1000訂閱第八百四十七章 登基大典 下第七百九十二章 赦免我?可笑!第六百八十一章 一枝獨秀第四百章 羣雄並起第五百零十二章 宗教的狂熱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驚天大案第五百九十四章 漢武帝出世第七百一十五章 叛徒作怪第三百四十一章 一網打盡第八百四十八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獸潮來襲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色之夜第一百四十三章 涿鹿之戰 十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糧丸第九百一十二章 征討索馬里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啓動暗雷,佈局天竺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贏了,也是輸了!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小迷妹第一百六十九章 籌碼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賭上一切第四百八十二章 經濟中心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鳳堡之戰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私人訂製第七十六章 甲坊司
第四百七十九章 爲生民立命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精神上支持你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秘文閣的變動第八百七十七章 百草園第六百二十七章 殘忍手段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波斯受難日第六百七十六章 晉升公爵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底廢墟第八百六十五章 花園城市的浪漫第七百八十章 海瑞海青天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怪獸研究院第六百零一章 遲來的授勳儀式第三百零一章 西部大開發戰略第一百六十九章 籌碼第一百章 拍賣會 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韓信獻計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前進基地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一個時代的逝去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攻代守第二百三十四章 密室尋寶第十二章 練兵第六百四十八章 海賊王崛起第八百零六章 離間龐統第七百六十四章 作訓司第四百四十二章 目標天霜縣第三百七十六章 神秘的白衣文士第四百四十二章 目標天霜縣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恐怖的獸潮第八百六十九章 國王逃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全球拍賣會 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熱熱鬧鬧第三百三十九章 集體狂化第九百七十八章 來自新西蘭的請求第三十四章 三級村落第九百八十一章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第八百零九章 白銀之手第六百四十七章 羣體復活卷軸第三百五十五章 定策神眷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史上最強裁軍方案 二合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聚首 下第六百三十六章 爪哇國的叫囂第九十一章 軍務署第一千零八章 以自由貿易之名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安南之戰結束第五百八十六章 斬殺周亞夫第四百四十三章 破陣符第六百四十八章 海賊王崛起第六百二十四章 滅國之戰第七百八十二章 全球拍賣會 下第七百四十章 白石城淪陷第二十三章 弓弩騎兵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腐朽的大周王朝第一百七十章 教頭第二百四十三章 奪取鎮南關 中第四十八章 苦澀的勝利第九百二十章 神獸黑斑金豹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海灣藏寶圖》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第二件國器第七百三十章 兵分四路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青鸞劫第七百七十七章 第四次系統更新第一百八十九章 西南大學堂第五百五十一章 四大美女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保我漢家江山第二百一十二章 逼宮第四百三十四章 領地風雲第四百八十九章 二級郡城第九百一十三章 圍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防區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神秘使者第五百八十一章 下三濫第七百一十章 賈詡VS諸葛亮第五百五十六章 張儀論連橫第三百九十二章 中計第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世界大戰開啓第一百五十九章 行會令牌 1000訂閱第八百四十七章 登基大典 下第七百九十二章 赦免我?可笑!第六百八十一章 一枝獨秀第四百章 羣雄並起第五百零十二章 宗教的狂熱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驚天大案第五百九十四章 漢武帝出世第七百一十五章 叛徒作怪第三百四十一章 一網打盡第八百四十八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獸潮來襲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色之夜第一百四十三章 涿鹿之戰 十七第一百二十三章 軍糧丸第九百一十二章 征討索馬里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啓動暗雷,佈局天竺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贏了,也是輸了!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小迷妹第一百六十九章 籌碼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賭上一切第四百八十二章 經濟中心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鳳堡之戰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私人訂製第七十六章 甲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