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立國之議

劉默的一場科普講座,足足持續了一個小時。

歐陽朔端坐上首,靜靜觀察着堂下諸位大臣的反應,有感興趣的,也有聽得雲裡霧裡的;有真正認真在聽的,也有表面專注,實則心中應付的。

領地工業化之路,絕不會一帆風順。

此番推進領地工業化,歐陽朔沒有按照慣例增設新的機構,仍然由財政總署下設的產業與發展規劃署負責。

唯一的變動,就是將七號研究所的一位老專家,調入產業與發展規劃署擔任副署長一職,負責協調南疆都護府和七號研究所的工作。

歐陽朔沒有選劉默,他的這位義兄是個純粹的技術宅,幹不來這事。

劉默退下,朝議繼續。

科普講座只是一個開端,在朝堂上進行,也是用以展示歐陽朔的君王意志。殿內大臣都是人精,自然都能領會到其中深意。

接下來七號研究所還將在全領地範圍內,進行類似的掃盲行動。只有統一全領地的認識,才能提速領地工業化。

……

“山海城剛剛晉升爲三級郡城,人口缺額達百萬之巨。孤欲在半年之內填補這一缺口,諸卿有什麼意見?”歐陽朔拋出又一個難題。

話音剛落,羣臣面面相覷。

“敢問君上,爲何如此急切?”蕭何出列問道。

山海城由二級郡城到三級郡城,經歷了一年時間。在諸大臣看來,接下來自也可以按部就班,無需揠苗助長。

“山海城晉升爲都城之時,便是領地立國之機。”歐陽朔沒有避諱他的野心,第一次向羣臣公佈立國計劃。

羣臣振奮,一些老臣眼角甚至閃着淚痕。

中國古代國的概念意義重大,是天下大一統的標誌之一。領地沒有立國,老臣們總感覺缺了一點什麼,無法凝聚起國家意志。

對領地而言,立國可是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

歐陽朔當衆宣佈此消息,引發的震盪可想而知。對大臣們而言,這是對此次朝會最好的註解和嘉獎了。

方纔的疑惑,一掃而空。

大臣們迸發出比歐陽朔還大的熱情,共同來解決人口缺額問題。

“啓奏君上,微臣以爲,可以從領地各郡適當抽調人口,補充到山海城。”說話的是內政總署戶籍司長杜荃。

戶籍司主管人口,自然是最有發言權的。在這樣的朝會上,杜荃作爲年輕官吏,不可避免地想着表現一番。

“不可!”不曾想,蕭何立即出言反對,“如此行徑,無異於涸澤而漁。各郡人口本就增長緩慢,好不容易緩過氣來,怎能隨意抽調?”

荒野之中,除了刷新的流民,自然增長几乎爲零。遊戲十年,即便原住民已然加速生長,也只夠一代嬰兒長大成人。

蕭何之言,不無道理。

縱觀整個領地,只有山海城、崖山城以及鎮海城三座城池,使用了建村令牌,能夠持續刷新流民。

唯一特殊的,就是北海城這座附屬城池。

再就是使用了融合令的城池,包括廉州郡的天風城、宜水縣以及斷刃城,最後就是海外的獅城、友誼城以及基點城,能夠刷新流民。

相比領地七郡之地,上百座城池,實在是寥寥無幾。

杜荃的建議,確實不妥。

“這……”

杜荃一下臉色漲紅,吶吶不知如何反駁。

衛鞅見了,眉頭一皺,杜荃的糟糕表現,讓他這位內政署長臉上無光。

即便如此,衛鞅還是得爲杜荃解圍,“蕭署長言之有理,但也不絕對。啓奏君上,微臣建議從廉州郡的北海城、天風城、宜水縣以及斷刃城四城中,適當抽調一批人口,補充到山海城。此外,鎮海城人口也能調度一二。”

作爲內政署長,衛鞅對領地人口分佈顯然是智珠在握。他沒有提崖山城,是因爲崖山城的人口還要輻射整個瓊州郡,不宜調動。

“可行。”歐陽朔點頭,對衛鞅和蕭何的暗中交鋒,沒有放在心上,淡淡說道:“此事就由內政總署牽頭,廉州郡和鎮海城配合。”

“諾!”

廉州郡守魏冉以及鎮海城守宋文,一一出列領命。

只是相比宋文的平靜,魏冉的臉色有些僵硬。一下抽調大量人口,如此一來,廉州郡的地位比之山海城,是越發不如了。

在天子腳下爲官,就是這點不好。

“遷移人口就是拆東牆補西牆,終歸治標不治本,諸卿可有其他建議?”一百萬人口缺額,絕不是靠一點移民就能解決的。

五座城池能遷出二十萬人口,已是極限了。

“微臣建議,前往王城招攬人口。”衛鞅取代杜荃,回答此問題。

“如何招攬?”

山海城已經三番五次,前往王城招攬過人才。不過招攬的都是技術人才,或者就是文臣武將,因此數量都算不上巨大。

但是到王城大規模地招攬基礎人口,卻是一次都沒有。

“就以此番工業革命爲契機。”衛鞅心思敏銳,是諸大臣中對蒸汽機和織布機的前景,看得最透徹的人之一。

一下,衛鞅就活學活用。

織布機對紡織產業的變革,是顛覆性的。有了織布機,紡織棉布再不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普通百姓只要夠勤快,稍加培訓,就能上崗。

如此,就大大地降低了行業門檻。

這對王城的普通百姓而言,必定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倒是可以試一試。”歐陽朔沒有否定,“此事還得戶籍司具體負責,除了移民,還得負責他們的安置問題。”

“如此,何不借此機會,將戶籍司升格?”衛鞅順勢建議。

“怎麼說?”歐陽朔不動聲色。

這是第一次,有大臣就領地架構,主動提出改制意見。

意義非凡!

歐陽朔無法揣測,衛鞅是有備而來,還是臨時發揮。

“現在的戶籍司,職責太狹窄,僅僅掌管領地戶籍,跟戶籍掛鉤的福利、徭役攤牌、民風、民俗等事務,都遊離在體系之外。”衛鞅講的很透。

“因此,微臣建議,將戶籍司一舉升格爲民政署,掌管戶籍、民伍、風俗、鄉役、泛役、復除、荒政、置三老、鄉亭長、尊高老、恤鰥寡孤獨、治豪猾、勸農桑、賜民爵、崇孝行、戒奢侈、禁厚葬等事務。”

民政一詞,古已有之,跟現代社會的民政部門相比,雖事務有差,基礎事務,千百年來,卻是一直沒變。

衛鞅的建議,一下切中要害,讓歐陽朔眼前一亮。

“蕭卿以爲如何?”

歐陽朔沒有立即決斷,機構調整,蕭何這位行政署長還是有發言權的。

朝堂之上,歐陽朔如果直接繞過蕭何,怕是不妥。

長久的歷練,讓歐陽朔對朝堂規則,理解的是越發透徹了。

“衛署長言之有理,微臣附議!”

蕭何也不含糊,直接點頭認同,沒有胡攪蠻纏。雖然如此一來,內政署的權柄又會增長一點,但是該低頭時,蕭何沒有猶豫。

“好,事情就這麼定了!”歐陽朔當即拍板,“具體的編制和架構,就由兩位愛卿共同商定。今天只議一事,對民政署長人選,諸卿可有舉薦的?”

杜荃的表現,顯然不足以更進一步。他能夠在民政署下設的戶籍司,保住司長的位置,就已經不錯了。

因此,沒有誰會認爲,杜荃能夠獲得提拔。

君上之語,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歐陽朔離開領地半年,領地並非一潭死水。半年來,也有幾位歷史人才,慕名而來。有的被安置了,有些還只安排在驛館,等候歐陽朔裁決。

沒被安置的,自然都是大才。

歐陽朔雖然這麼問,真正有發言權的,無非也就是蕭何跟衛鞅二人。一個掌管領地官吏任命考察,一個是內政署主官。

就是財政署長范蠡,都不好介入其中。

這一次,衛鞅是真的有備而來,沒有避諱,直接上奏舉薦:“啓奏君上,微臣舉薦一人,他便是前不久,來投奔族兄裴矩的裴蘊。”

“裴蘊麼?”歐陽朔努力回憶,歷史上關於裴蘊的記載。

跟星州郡守裴矩一樣,裴蘊同樣出身河東聞喜裴氏一族,開始在陳朝做官,任過直閣將軍、興寧令。

陳朝被隋滅掉後,隋文帝楊堅破格提拔裴蘊,授爲儀同之職。以後,裴蘊又歷任洋、直、棣等州刺史。

隋煬帝楊廣即位後,任裴蘊爲太常少卿,後任民部侍郎。

大業十四年,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與司馬德戡在江都發動兵變弒君,裴蘊在這次兵變中與隋煬帝等王公大臣一同被殺。

相比其族兄裴矩,裴蘊要黯淡一點。

唯一拿得出手的政績,估計就是改革戶籍制度了。

裴蘊任民部侍郎時,民間戶口脫漏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朝廷的財政收入,也不利於發展生產,成爲當時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因爲裴蘊曾經做過幾任刺史,對其中的內情比較清楚,於是他上疏,提出了一整套覈實戶口的措施,也就是“貌閱法”。這些措施付諸實施後,收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計賬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

雖是如此,裴蘊卻算不上一位好官。

裴蘊迎合隋煬帝,投其所好,幹了不少禍國殃民之事。

爲了迎合隋煬帝,裴蘊大規模擴充樂府,一改文帝舊制,將樂府擴充至三萬餘人,專供煬帝一人享用。

升任御史大夫後,裴蘊參掌機密,破壞法制,以言定罪,以言釋罪,生殺予奪,一人獨斷,促成和加深了隋煬帝的獨裁統治,致使引奸作黠,共爲朋黨,冤獄遍地,怨聲載道。

如此,在對裴蘊的使用上,歐陽朔自然要慎重。

第九百五十八章 騎兵不衝鋒,跟鹹魚有什麼區別第九百七十四章 奇緣秘寶第六百零七章 僞裝潛入第五百一十七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攻代守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不是惡漢,不當陌刀兵第七百七十三章 禁衛軍灰暗的一天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河內告急第六百五十章 商貿之都第二百二十章 導火索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炎黃盟 解體第九百二十六章 一次要兩第五百零六章 進擊太平天國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楚王第四百八十四章 城邦時代降臨第九十章 收編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生之我幸,死之我命!第七百四十七章 伐交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圈地 7/18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王對王,將對將第六百零四章 鄭和歸來第六百零六章 國戰模式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沉悶的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木蘭要塞第一百八十章 閃電行動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羞辱第四百二十四章 黥布,受死第四百零一章 脫胎換骨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超在此,廉頗老兒休走第四百一十九章 凝聚軍魂第二十一章 流寇營 上第三百九十章 黑幕殺機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又起波瀾第九百七十章 氣氛詭異的東盟第一百九十八章 陣營選擇第七百章 鏖戰赤壁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瀛洲行省第八百六十章 先斷一臂第三百七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騎兵時代的餘輝第五十九章 八極拳第二百三十九章 挖牆腳第一百八十五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五十章 孔子第八百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三百一十六章 木蘭要塞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非洲起硝煙第七百七十四章 馬騰戰死第七百八十一章 全球拍賣會 上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全球霸主初顯威第八百五十二章 亞特蘭蒂斯的隱憂第九百三十九章 執行B計劃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天竺幽靈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理,大理第四百九十五章 蚩尤血衛第九百三十章 楊廣的請求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接收埃及王朝第四百八十四章 城邦時代降臨第九百五十四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大週末路第九百四十五章 被洗劫的東川郡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救星來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聖張仲景第三百三十七章 乾坤大挪移第二百八十二章 百家爭鳴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遣返第九百九十六章 范陽淪陷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個瞭望手的日常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綻第五百六十九章 撒豆成兵符第四百一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七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三十七章 涿鹿之戰 十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轉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虎威將軍第七百二十章 謀士之道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不是惡漢,不當陌刀兵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暹羅歸附第一百八十章 閃電行動第一百八十章 閃電行動第八百四十九章 壯志凌雲第六百六十九章 基點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母星第七百一十八章 周瑜撤軍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攻代守第七百一十九章 夷陵之戰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多爾袞的震怒 5/18第八十八章 青陽劍派第三百九十四章 降服第九十二章 挑釁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第二個皇朝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天竺大戰開啓第二百四十一章 暴利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歐洲劇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涿鹿之戰 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羅剎第二十六章 備戰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底廢墟第二十一章 流寇營 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底廢墟
第九百五十八章 騎兵不衝鋒,跟鹹魚有什麼區別第九百七十四章 奇緣秘寶第六百零七章 僞裝潛入第五百一十七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攻代守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不是惡漢,不當陌刀兵第七百七十三章 禁衛軍灰暗的一天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河內告急第六百五十章 商貿之都第二百二十章 導火索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炎黃盟 解體第九百二十六章 一次要兩第五百零六章 進擊太平天國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楚王第四百八十四章 城邦時代降臨第九十章 收編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生之我幸,死之我命!第七百四十七章 伐交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圈地 7/18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王對王,將對將第六百零四章 鄭和歸來第六百零六章 國戰模式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沉悶的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木蘭要塞第一百八十章 閃電行動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羞辱第四百二十四章 黥布,受死第四百零一章 脫胎換骨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超在此,廉頗老兒休走第四百一十九章 凝聚軍魂第二十一章 流寇營 上第三百九十章 黑幕殺機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又起波瀾第九百七十章 氣氛詭異的東盟第一百九十八章 陣營選擇第七百章 鏖戰赤壁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瀛洲行省第八百六十章 先斷一臂第三百七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騎兵時代的餘輝第五十九章 八極拳第二百三十九章 挖牆腳第一百八十五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五十章 孔子第八百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三百一十六章 木蘭要塞第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非洲起硝煙第七百七十四章 馬騰戰死第七百八十一章 全球拍賣會 上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全球霸主初顯威第八百五十二章 亞特蘭蒂斯的隱憂第九百三十九章 執行B計劃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天竺幽靈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理,大理第四百九十五章 蚩尤血衛第九百三十章 楊廣的請求第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接收埃及王朝第四百八十四章 城邦時代降臨第九百五十四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大週末路第九百四十五章 被洗劫的東川郡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救星來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聖張仲景第三百三十七章 乾坤大挪移第二百八十二章 百家爭鳴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遣返第九百九十六章 范陽淪陷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個瞭望手的日常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綻第五百六十九章 撒豆成兵符第四百一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七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三十七章 涿鹿之戰 十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轉機第三百八十九章 虎威將軍第七百二十章 謀士之道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不是惡漢,不當陌刀兵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暹羅歸附第一百八十章 閃電行動第一百八十章 閃電行動第八百四十九章 壯志凌雲第六百六十九章 基點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母星第七百一十八章 周瑜撤軍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攻代守第七百一十九章 夷陵之戰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多爾袞的震怒 5/18第八十八章 青陽劍派第三百九十四章 降服第九十二章 挑釁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第二個皇朝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天竺大戰開啓第二百四十一章 暴利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歐洲劇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涿鹿之戰 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羅剎第二十六章 備戰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底廢墟第二十一章 流寇營 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底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