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的大道構造,極盡世間之細緻,已經是這個境界的巔峰水準,可以超越得人很少。
王升並不是完全照抄其構造,他自己有自己的構造,而且因爲境界更高,高屋建瓴,在廣大和深意上是老道根本無法比較的。
王升只是在吸收着對方細緻方面的造詣,宛如空蕩蕩的屋子在補充傢俱。
他心中有種恍悟的感覺,很是舒適,讓他的道心有種被清水洗禮的舒適感,雖然沒我脫胎換骨的變化,但是去除了雜誌。
體現出來,就是王升在構造世界之時,每一處都變得非常細緻,就是因爲這一點變化,世界好像更加栩栩如生。
參悟得過程很快結束,白雲這時也完全接近了王升所在的大陸,清風從白雲中吹出,落在陸地上化作一道身影,正是王升。
在看到這道身影之時,老道驀然醒來,白雲之上無盡的道韻退散,白雲之上更是千瘡百孔,內部有無盡得道韻正在消失。
王升眼神微微波動,但是沒有動作。
白雲之中有一聲嘆息響起,微微波動,白雲化形成功,也成爲老道模樣。
只見他對着王升深深一躬,“道友境界高深,老道自愧不如。”
如今擺脫了那種迷茫狀態,一切的記憶就都回歸了,他清晰的判斷出之前發生了什麼,也清楚得知道若不是王升另有所圖,他的大道早就破碎。
大道破碎,對他這種層次的人來說,就相當於修爲毀滅,而後隕落。
不過現在結果也好不到哪裡去,雖然甦醒過來,但是白雲內部已經千瘡百孔,內部道韻一直在消散,這也讓他的修爲大打折扣,想要恢復過來,幾乎不可能。
但是他又清楚得知道,在不可能中又有一種可能,眼前這位的大道和他的區別就如同天地之別,之前對這位得大道參考,讓他有了很深的領悟,如果給他時間繼續參悟,他有可能抓住那一絲機會,重新鑄就大道,最終成功的破而後立,那時的他的大道將回更加完善,也更加強大。
這個可能無論他願意不願意,起碼在現在爲它帶來了好處,心中得領悟不是虛假,所以他對王升深深一躬,算是謝過王升之恩。
不然他的結局只會更慘。
王升微微點頭,她比起老道更清楚他現在的狀況,可以說老道若是不想要大道毀滅,從此再無成就大道機會,他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選擇投靠王升,時刻參悟王升大道,纔有可能破而後立。
不然即使以後得修爲依然可以保持,但是卻永遠得喪失了進階得機會。
老道這般下場,可不是王升毀滅得,大道比拼就是如此,分出勝負不只是分出勝負那麼簡單。
相當於對錯之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王升的大道正確,那麼老道的大道就錯誤,起碼一定程度上的不完美,這相當於違背了自己的大道,自己的本心,所以老道的信念崩潰,大道也就跟着崩潰,有無數得道韻消散。
已經得到的修爲自然還是他的,但是卻永遠的喪失了繼續進階得可能,這就是大道之爭,很是殘酷。
落到這個局面,老道也無法埋怨王升,甚至如果不是他從王升的大道中領悟了一些東西,只怕他已經徹底消散了。
老道看着眼前得世界,感嘆,“如果不是親眼看見,老道實在是不敢相信世間競有如此高深得境界,有如此存在可以將道心化形到如此地步,敗在道友手中,老道心服口服。”
他的臉色平和,而且相較之前的淡漠,如今的他更像是一個正常的生靈,此時的老道纔是心境平和。
王升不得不佩服,這種經過悠久歲月的存在的確強大,可以輕而易舉的將一切波折給放下,成爲心境的給養。
“道友應該清楚目前的狀況,不知有何打算,如果願意,王某倒是可以助道友一臂之力。”王升輕聲開口。
老道臉色平靜,“貧道修行不知年月,見過無數大能前輩,爲了大道不顧一切,縱使前方刀山火海,也從不猶豫,只爲道一聲,朝聞道夕死可矣!”
“老道一直以爲自己也有這種資格,現在才知道有些自視甚高,道友之道,是貧道此生見過最玄奇最強大大道,敗在道友手中,老道不冤,成爲道友麾下,老道同樣不怨,心服口服,反而心中欣喜,因爲道友得存在,老道或許可以得見真正的大道。”
“這是真正的大機緣,老道濛初望道友成全。”他深深得拜下,這已經是最恭敬的姿態。
王升沒有想過對方會如此快速得做出決定。
但是他並沒有懷疑對方的態度,此刻大道化身在前,他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對方的念頭,尤其是在對方臣服之後,心中沒有任何不甘,甚至如他所言,這是真正的喜悅。
王升心中也是欣喜,他帶着笑容,走上前,“濛初道友請起,既然是道友心中所願,王某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老道起身再次躬身,“濛初見過主上。”
王升微微搖頭,“濛初道友無需如此,你我平等論道即可,我輩中人,無需糾結如此稱呼,只要大道進益,一切好說。”
老道微微沉吟,“如此,老道就卻之不恭了。”
王升呵呵一笑,沉吟之後道:“濛道友,王某心中還是有些好奇,王某得大道理當與道友之道有些矛盾。”
在他看來,濛初即使最終答應,應該也會仔細思考,不至於如此草率得答應成爲他的追隨者。
畢竟對方的大道似乎是說順應天道,如果要拜在王升麾下,自然會違背此道,所以必然會受到折損,即使因爲王升的存在有希望恢復,也很漫長了,甚至留下永遠的後遺症。
但是老道就這般答應了,而且這麼痛快,王升實在無法用大能的決心來解釋,總感覺還有其他原因。
老道這時笑了,有些感慨莫名得看着王升,“道友只怕還不知道友之道與我之用。”